清博研究院:为什么舆论聚光灯下的总是中产阶层?

不少学者认为,我国社会正处于“金字塔形”向“纺锤形”过渡的转型期,中产阶层正不断壮大,成为社会中流砥柱。一方面中产阶层因为社会行为活跃而被舆论关注,另一方面,中产阶层由于自身特殊的社会地位主动活跃于舆论场中,成为舆论聚光灯下的主角。

清博研究院:为什么舆论聚光灯下的总是中产阶层?

舆论聚焦中产阶层原因

社会地位赋予一定话语权,群体联合成为舆论场主力。中产阶层在网络舆论中多掌握着一定的社会话语权,可借助新媒体解构原有的话语体系,对比社会底层;中产阶层有知识有文化,能熟练掌握新媒体,深谙新媒体的传播技巧,也更因为他们庞大的人群数量及群体力量,能形成舆论场的主力,推动舆情的发酵与传播。

微信公号“文化纵横”也曾在《中国一亿中产阶级的三副面孔》中表示,“中产阶级是大众主流媒体的主要受众,他们的价值观和社会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主流舆论。”而中产阶层的联合,能形成舆论场的主力,发挥较大的舆情效应,便是近期舆论场非常突出的特征之一。2016年6月3日,律师吴良述裤腿被撕烂一事便是较为典型的案例。

6月3日下午,吴良述裤腿被撕烂一事经微博网络大V图文并茂传播后,大量代表中产阶层的律师群体介入此事,纷纷发声求真相。此事发展到最后,甚至形成千人联署维权,并于南宁举行“吴良述律师执业维权研讨会”。

此案中,律师群体是舆论场发声主力,他们的高度聚焦及频繁发声,促进涉事法院在舆论的压力下,多次进行回应,并最终向吴良述律师公开道歉,表示赔偿意愿,同时还通报称,“经过依法审查,法院决定对吴良述律师代理的合同纠纷案给予立案。”

高知群体权利意识强,善用法律武器“伸张正义”。虽然目前对中产阶层的界定五花八门,但是群众一致认可他们普遍完成了高等教育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知识涵养,拥有可观的收入,是大众意义上的高知分子。

相比底层民众,中产阶层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较为稳定成熟的价值观,权利意识、公民意识普遍强烈,注重平等和程序正义。且他们大多推崇法律的权威性,善于借鉴发达国家完善的法律体系和规范制度比照国内环境,在法律框架下为自己以及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群体或事件“伸张正义”。

雷洋事件是法治建设进步的代表性事件,在“中产阶级”标签的引导下,以人大校友为首的广大中产阶层聚集网络,以法律视角监督雷洋案的每一步进展,并不断提出以法为据的诉求。其中人大校友会的公开信比照西方国家,从公民权利、涉讼涉法、物权保护等角度呼吁独立公正调查雷洋之死。《为什么知乎会成为“魏则西”、“雷洋”等事件发酵的温床?

贫富极化拉低中产地位,意欲打破固化的社会阶层。中国处于发展中阶段,富人和穷人在货币配置方式和杠杠模式的运用上存在明显差异,穷人储蓄,富人投资,马太效应下,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阶层固化严重。与此同时,中产阶层为了满足个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并没有灵活的资金可以进行投资,只能维持现有经济水平,而在富人不断拉高生活成本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逐步沦为穷人。

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后,中产阶层一边倚赖于富人提供的生存空间,一边站在穷人立场抵制富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垄断、霸权、欺诈等不良行为,并不断呼吁改革资源分配等问题缩减贫富差距。

➤ 更多舆情干货:www.yangfenzi.com/tag/yuqinga
➤ 更多舆论干货:www.yangfenzi.com/tag/yulun

魏则西事件(刘黎平:史记《魏则西传》)引发民众对竞价排名、莆田系的抵制,一定程度上也源于贫富差距的社会环境。竞价排名是典型加剧贫富差距的营销手段,有钱的商家利用高价占据搜索结果前列,获取流量变现机会,没钱的商家只能越来越穷走向倒闭。莆田系更是亿万富翁利用竞价排名机制,向中下层人民不断敛财扩大自身资产,人财两空的结果和贫富悬殊的现实让舆论主力的中产阶层怒发冲冠。

辛苦进阶收获生活资本,陷入受害危机和道德焦虑。多数中产阶层都有从底层奋斗进阶的人生经验,他们在成长路上感受过人性之美,也见过社会上的恶之花。历经艰难后,中产阶层生活水平达到一个自给自足的阶段,拥有一定的生活资本满足个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此时,中产阶层容易陷入受害危机和道德焦虑。一方面,相比底层民众几乎为零的资本、上层权贵的超级资本,中产阶层可失去的很多却又不多,一旦失去可能万劫不复,因此对任何可能让自己受害损失的事件、现象、政策具有极高敏感性和恐慌感;另一方面,在法律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社会道德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环境的安定系数,中产阶层容易代入相关舆情事件,忧患道德问题触发的个人利益得失。

徐玉玉的离世掀起全民声讨电信诈骗的热潮,诈骗之乡靠诈骗致富、诈骗犯“以诈骗不到钱为耻”的扭曲道德观引发全社会对道德沦丧的忧虑,而清华教师被骗1760万进一步强烈冲击了中产阶层的心理防线,为避免自己“再遭毒手”,纷纷要求相关部门彻查电信诈骗利益链,扫除扰乱社会安定的毒瘤。《刘黎平:史记《徐玉玉传》,电信诈骗领域里的魏则西事件

处于金字塔中层,为保持续发展社会地位,满载生存焦虑。从现阶段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来看,中产阶层处于金字塔的中层,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他们为维护现有的社会地位,满载生存焦虑感,非常关注工作、房子和孩子。通过工作获得工资及薪金来养活自己及家人,他们依赖工作,并服务于工作;而房子是他们的栖身之所,意味着安全感和成就感,更是资产保值增值的主要方式;孩子则是他们的希望,关注孩子的教育,希望通过下一代的努力,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及经济能力。

最近非常火爆的电视剧《小别离》便是中产阶层关于对孩子教育极为焦虑的典型代表,该剧中,海清饰演的妈妈董文洁是公司高管,黄磊饰演的爸爸是眼科医生,他们一家不愁吃穿,唯一的焦虑来自于孩子的成绩。

几乎是从第一集开始,孩子的成绩便是全家人关注的焦点,模拟考试考好了,全家人开心,成绩考差了,即便掉了0.5分,全家人也如临大敌。直到最后,为了孩子的将来,曾一再许诺不送孩子出国的,也还是将孩子送出了国门。

此外,除了对孩子教育的焦虑,微博舆论场中,房产、养老、医疗等话题的燥热,也是中产阶层各种生存焦虑的具体体现。

【文/清博研究院 清博舆情(微信号:web_idea)】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深度研究:热点事件中的舆论消费现象,桃色当前、悲情在后

➤ 魏则西事件后,辱骂马蓉宋喆心疼王宝强 网络舆论暴力的几大表现

➤ 王宝强马蓉离婚事件霸屏,是谁掌握了网络舆论主导权?

➤ 从徐玉玉遭电信诈骗等事件 看社会隐疾传播如何引爆舆论

➤ 影响网络舆论事件生命周期的六大关键因素

➤ 八大舆论环境告诉你,为何宋有洲的“空中巴士”巴铁遭轮番轰炸

➤ 曹林:从王宝强马蓉、宋喆杨慧出轨离婚舆情看新闻发布和引导技巧

➤ 清博研究院:从舆情爆发到应对,影响网络舆论烈度的十大因子

➤ 清华大学沈阳点评近期热点:赵薇事件、王宝强离婚、分答、直播

您可能还喜欢…

11 Responses

  1. 飞鸟冰河说道:

    在美国和人聊过这问题,美国人其实对中产这个词也很多争议,不过聊到最后,大致可以归纳成中产有三重定义:物质标准,生活状态,精神文化。物质标准就是房子车子等金钱条件,穷光蛋无法谈中产,先吃饱再说。生活状态指的是社会地位、生活规律等。朝九晚五,工作稳定,收入体面,有可预见的未来规划,有忙碌有休闲。很多中国人对这种状态不以为然,但需要指出的是,中产阶级最大的特征就是稳定丰富,可预期。而一个国家如果大部分国民处于这个阶层,国家相对就会处于平稳增长的社会状态,不容易乱,这是政府最喜欢的。所以大部分的国家都希望有这种庞大的中间阶层,为的就是中产阶级这种稳定有序,有忙有闲的心态。否则就是中了彩票,身家好几千万,也就是个暴发户。并不是瞧不起这种幸运者,而是他们往往并未学会如何融入另一个不同的阶层,会造成混乱。精神文化有一些标签式的内容,例如自驾游、凯鲁亚克、登山、度假……简单归纳,就是中产阶级已经开始超越物质上的门槛,而重视精神上的挑战了。中产阶级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很大程度上是整个社会文化保持趣味的基准。所以,物质标准上的转换容易完成,但生活和精神文化的阶层身份转化是很难逾越的门槛,《泰坦尼克》里就有这种场面的表现。中国现实社会中,争议多多的“凤凰男”、“孔雀女”,其实也是这个问题,就是所谓的“new money”。真的是为了聚集现实中已经进入中产阶级的人么?我觉得显然不是。它用“中产阶级”这个标签,吸引那些渴望成为中产的新生代年轻人,这才是它的目的。中产阶级最重视的是生活的稳定有序,可上升预期,这意味着他们的社交圈会比较狭窄,过滤比较严格,更多的是向上结交,而非向下。对于这个阶层来说,有现实的利益关联,会更可靠。而依靠这种类似陌陌的社交工具带来的偶遇,并不是一个好的人际交流对象。
    中产所向往的更上一级的阶层,不用这个工具,可能“长安俱乐部”这种app(如果有的话)更吸引他们,大家都想向上走。因此,这个名叫”常客“的app所聚集的人群,以及所宣扬的生活内容,给诞生并不久的中国中产阶级,以及向往中产阶级的庞大新生人群,提供了一个垂直交流的渠道。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宣扬的“和对的人共事以及分享”还是有其社会价值的,就像我们高中毕业,不是不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但如果经历了大学教育和培训,会更自信,更得体一些。人的素质、品味和社交,都需要逐级提升。我记得,应该是在2003年左右,《新周刊》做过一个专题,叫做《忽然中产》,对这个问题说的非常到位,有兴趣的人可以去找来看一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泰坦尼克》里面的杰克,一张帅到爆的脸打底,换一身衣服,瞬间就从穷小子变成晚宴上谈吐得体的俊杰。如果你的脸不够帅,就老实去多了解一些应有的生活品味和精神文化吧,杰克好歹是个画家。

  2. 荤不素说道:

    一直以来,关于中产阶级,有两个说法:
    1、按照其原始定义,家庭收入处在该国“中位数”或者“众位数”附近的人,在大部分国家的家庭财富分布都呈纺锤形,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都是少数。按照这个定义,我们国家的中产阶级,就是老师、医生、司机、办公文员,挤公交赶地铁,担心上班晚了被老板骂,做个小生意担心工商税务来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状态,往往导致各个国家的中产阶级普遍保守,对社会规则高度认可,墨守成规,担心改变,珍视已得的一切,重视家庭与教育,努力成为社会大多数的一员,对自身所处的状态基本满意,向上突破很难,但可以通过和富人比财富来源正当性,和穷人比财富的田忌赛马中,来获得存在感。
    2、收入达到欧美中产阶级水准、审美品味和欧美中产阶级类似的人。
    就中国的这部分而言,有钱,但也是新钱,有闲,但也是忙中抽闲,有品位,也不是从爹妈那里传过来的,生活在一线城市,对自己所处的状态基本满意,向上突破很辛苦,但可以通过和富人比品位,和穷人比财富也比品位的田忌赛马中获得存在感。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想成为这种“中产阶级”,这叫见贤思齐,另外……毕竟这是一个基本现实的目标。我不觉得私企小职员怎么寄生的。但是钱越多说明把现有体制玩得越好,换个玩法,我不知道中产阶级是否会在过程中被无产阶级砸烂或者被上层阶级抛弃。还有所谓普世价值观这个词,我不喜欢,中国有奉献精神,不需要美国那种伪善。最后真正的保守派中产阶级比例最高,无产阶级砸烂一切,上层阶级可以谄媚新皇帝,或者远走高飞。所以中产阶级最捆绑体制。
    把市场玩得好不代表把体制玩得好。还有小职员,上仇富下歧视穷人,上啃下踢,还不自知。自己被卖还帮别人数钱那种 区别就在于个人权利的觉醒 没有普世价值的群众的自私也暴露愚蠢,民粹,暴民。他们的追求不惜才别人的脑袋上位,所以认为别的富人跟他们一样俗不是广大百姓没有权利意识,而是没有争取权利的个人能力,但是当他们联合起来的时候,定要个改天换地。求同存异吧。我国中产应该是年收入20万到50万,代表是大城市外企或者知名互联网公司这种企业的员工,重点本科或者研究生文凭,朝九晚五,在一线城市为了首付或者二线城市为了按揭努力的这个群体吧,你说的那些根本不够资格称为中产,这些只是高端工薪基层,属于收入较高的物无产阶级,他们当中的不少人因为有高学历和良好的职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转化为中产。中产,就是没有资本家的巨额资产,但是主要收入还是来源于其投资的各种资产收益。这类人主要是拥有事某个成熟商业的全部或者部分股份;有一些稳定收入的固定投资,拥有商业地产的固定产权,有多套非自用的出租住宅的人。

  3. 一笑风云过说道:

    最为稳定的社会结构是纺锤形的,富裕阶级、中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富裕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头尖,中产阶级肚儿圆。
    所以我看了看肚子摸了摸兜,发现自己基本符合中产阶级的定义。
    人到中年,工作稳定,身体三高,没啥大病,有房不是别野,有车四个轱辘能动,既不在水面之上,眼见有些人已经爬上了人生巅峰,也不在水面之下,知道有些人还在奋力挣脱海底的暗流涌动,所谓中产阶级,就是在知足常乐的同时,也知道自己高不成低不就。
    不上不下,是为中庸。
    我对自己的生活,大约还是满意的,因为知道自己的毛病,所以并无太高的奢望,因为知道自己的能力,所以也不会甘于贫穷,但是中产阶级,用个不太科学的比喻,就是温水里的青蛙,不像无产阶级那样无所畏惧,也不像富裕阶级那样谨小慎微,向上,找不到动力,向下,舍不得自己,我用来安慰自己的方法,就是告诉自己,除了出生和死亡,人一直都是中间态的,既然还是中间态,就没必要有那么多不满意。
    老师说中产阶级至少有三重定义:物质标准,生活状态,精神文化。
    然后大多数国人对中产阶级的了解,是窄化的,中产中产,中等资产,中国人民过上想吃点儿啥吃点啥的日子,也只不过二十来年,早餐里面加个蛋,都能提升幸福感,持这种心态的,大约不能叫做中产,你看我就是中产阶级,因为我加两个蛋,然后所谓富裕阶级就是看着我的碗:“你也配加蛋?”
    中产阶级的物质标准,要问国家统计局,而生活状态和精神文化,不知道应该怎么定义,如果这也是生产资料的一种,那么其实我们都还是无产阶级。
    物质标准中等,生活状态中庸,精神文化?有人说知乎是个精英主义平台,还有更多人说你们就是在吹牛逼而已,仓廪实而知礼节,在社会主义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中产阶级,恐怕也是一个长期说不清楚的东西,标准太多,也就意味着没有标准。三观近的人才好聊天,三观近的人才好工作。”无产阶级无所畏惧,富裕阶级谨小慎微,

  4. 喵仓鼠说道:

    中产要看是在哪对吧?
    某中原三线城市。你能保证8小时工作制下月入5000,基本就是中产了。
    在一线城市,月入2w,家里能拿出房贷首付,也就差不多了。
    在知乎……你不能在伊顿公学享受不丹照过来的清晨的阳光,好意思说自己脱贫?
    中国的中产本质就是高级打工仔啊,无产阶级而已。只是得益于国内发展不平衡而过上了中等偏上的生活质量而已。
    你真以为你这个“中产”可以和小资产阶级划等号了?
    图样啊,你的产呢?别告诉我是贷款还没还完的房地产啊。
    你这个收入5000算中产数字暂且不论,也要看资产和人脉还有社会地位吧,上边说年薪10万是前百分之十就是中产了,我有一农村来的同学毕业跑销售,干了一年现在一个月1万多,三线省会,租房子以外还要补贴家里,要按你这说法她这样的就得是中产了么,明摆着不可能啊,无资产无人脉社会地位低,只是有点生活资料在我们这个三线城市维持个稍微好点的生活的无产阶级而已通过提供知识来获取收入,或者通过经营小规模生产资料来获利;
    ·2、拥有满足人们安稳生活需求的资产,如:房、车、存款;
    ·3、能够完全满足基本生活用品消费需求,注重物质生活的品质,具有一定的奢侈品消费能力;
    ·4、具有较强文化和精神领域的需求,注重个人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
    .5、没有资产阶级的巨大财富,也没有低收入阶层的社会福利;
    .6、对安稳的社会环境有强烈的依赖,群体利益受经济衰退和社会动乱的影响较大。
    这个是我百度的,不知道是否合理,其实除了房子和车,其它的还是模糊的概念,我觉得在中国,比较难实现的可能还是房子吧,中产的一个基本条件是能实现财务自由,月入两万真是完全谈不上啊,就算有全款的普通房产也谈不上啊。中产和中等收入水平是两个概念啊,个人觉得总总资产和年收入至少要达到中国总人口的前0.5%活1%才能可以考虑是不是中产啊!我国本是无产阶级国家,如果中产阶级和富裕阶级以为的人都是npc的话,那当然绝大部分人都是npc。

  5. 柳柳说道:

    我的一个朋友X先生,出生农村,父母都是务农为生,当年硬是靠着自己的成绩闯进了大城市,又去国外留学工作了几年,回来成了全国最顶尖的大学教授,科研骨干。太太也是高校教师。两人妥妥的中产。

    两夫妻的收入用于四大块:1、生活资料购买。简单的说就是吃喝穿用等。2、教育及娱乐等。3、存款。4、一些理财产品。

    在北京生活,目前还没有购买房子,住的是学校给他们安排的房子。这四大块里,教育投资占的比重最大。主要的收入用于两个孩子的教育上了。

    每次跟这伙计吃饭,有些朋友就会说,你是XX大学的X教授,太牛了。

    他就在那里叹气,牛啥。房子还没买呢,车子在等摇号,家里老人还等着赡养,孩子还小,一大摊子事,害怕哪天倒霉,家人或者自己得了大病,害怕因病返贫,很没安全感。

    我还有一个朋友,某国企高管,也在北京。倒是有房有车,只有一个女儿,坚决不打算生二胎。家庭开销主要用于女儿教育,休闲娱乐、人际关系拓展这块。

    按他说,他遇到了生活的天花板,想要升上层社会,苦于资源、背景、人脉有限。觉得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害怕生活水平下降,掉落下个阶层,天天也是满满的焦虑。

    总而言之,中产阶层的生活具有以下特点:

    1、中产阶级主要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以知识、技术为主的工作。主要收入以工资薪水为主,有少部分的投资理财收入。

    2、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很重视家庭教育,有较高修养和公民意识,家庭主要开支投入到教育和个人提升上。

    3、有一定的空闲时间,生活质量较高,追求精神满足。

    4、多数人焦虑,缺乏安全感。他们的烦恼,主要集中在上升受限的问题上。

    因为对社会有深刻认识,知道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害怕掉落到下一个阶层,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渴望上升到上层阶级。

    期待更高的生活质量、更高的社会的地位。然而,背景、人脉、资源有限,阶层固化日益严重,上升通道又不是完全打开的,他们会觉得很努力,但是,上升还是很慢,甚至停滞不前。

    这种状况让他们觉得焦虑,没有安全感。于是,很容易同阶层抱团,最大限度地利用阶层优势和资源,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6. 曾经是楚晴说道:

    《美国丽人》不愁吃与喝,暖饱思啪啪。中年男人遇到小萝莉,不是《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动人,也不是《洛丽塔》的香艳,而是遭遇中年危机的中产阶级,被情感撞了一下腰。Lebster工作稳定,吃喝不愁,家有娇妻。但生活过于平淡,工作也没太大成就,乏味到了极点。遇到隔壁的美萝莉,以为是情感的释放+身体的啪啪。没想到被命运来了一巴掌,美国梦被击的粉碎。凯文·史派西老师奥斯卡封帝之作,完美的诠释了美式中产阶级,将中年男人的空虚演绎得淋漓尽致。此片也在第72届奥斯卡拿奖拿到手软,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摄影等几项重量级大奖,皆收入怀里。木下总统演技没话说,很多影迷也是由美国丽人,真正的迷上了他。 《在云端》乔治·克鲁尼大叔巅峰气质之作,精致的故事,略带伤感的结尾。当情感猎人遇到同等量级的对手,啪啪之后,想变恋人,襄王虽然有梦,奈何神女无情。尘嚣散去,最终剩下的还是孤独。每天飞来飞去,各种出差,也是很多中产阶级,特别是白领的日常。讲真,优雅而气质动人,那种随处而啪,每天在不同城市醒来的生活,是不是也很具吸引力?也是常客们所向往的生活? 克莱默夫妇》物质生活的丰厚,还好解决。情感上的慰藉,却很难得到。婚姻的残酷,只有失败后的人才懂,只是更苦了单亲家庭的孩子。克莱默夫妇的这个故事,普通的就像身边的生活,但却额外真实动人。本片主演达斯汀·霍夫曼和梅丽尔·斯特里普都是出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霍叔的父亲是电影行业的员工,而梅姨的父亲是一个制药公司的主管,母亲是一名艺术家。而在52届奥斯卡中,霍叔拿了影帝,梅姨也拿了个最佳女配。《志明与春娇》戒烟令时期的爱情,中产阶级小清新的浪漫。你喜欢她,她喜欢你。你知道你们一定会啪啪啪,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啪啪啪。在那段不用太赶时间的爱恋中,那些等待的瞬间,也许是这个快节奏时代最美好的期许。两个中产阶级男女,谈一段不赶时间的恋爱,在这个速食社会,也是一种美好!如今北京也戒烟了,窝在墙角抽烟的人儿,也许会诞生下一对志明与春娇。《少年时代》一部电影拍了12年,小男孩也长成了少年。絮絮叨叨却又真实的生活,普通美国中产阶级的半生。这部电影是一个造梦器,看了之后,好像经历了不一样的人生。一些普通人的小细节表现到极致,代入感极强。在香港买车成本确实很高,车位更不用说,但这是一个财务状况的问题。志明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好面子才分期付款买车的一个年轻白领而已。另外从他趁没加税前买烟的情节来看,他的财务状况并不充裕。同一件商品,10元和12元,你选择12元的时候买就代表你很充裕了吗?你选择10元就证明你很穷?我觉得这倒是表达了中产阶级不愿意当冤大头的小市民思想,宁买便宜不买贵。香港的最低时薪32.5港元这个收入在内地都不算穷人了。香港绝大部分的人都处于中产阶级,虽然大家都为一套房子拼尽一生,但像他们这样的白领,比内地多两三倍非常高的薪水标准决定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绝对不低,是标准的中产,虽然未必是“高收入”的中产。超喜欢志明与春娇!看了不下五遍,也是唯一一部能看两次以上的爱情电影,两位主角是否属于中产阶级很难界定,但片子里所说的爱情包括相识、接触、暧昧、矛盾等等包括发短信、两个人躲在楼梯下男孩的烟头烫了女孩的脖子类似情节,似乎都或多或少发生在30左右年龄段人曾经经历的爱情中。引起的共鸣也许就是岁月流逝带给我们的东西。

  7. 桃花依旧笑春风说道:

    中产阶级,本质只是城市精英平民。在宽松的环境下,中产阶级会显得非常高贵优雅;但一旦将可能的风险纳入考量,中产阶级将会被权贵和高产们碾压式剥削。

    举个例子,在诺基亚中国分公司的一位技术人员,对塞班系统的认识很深刻,在诺基亚系统中深耕多年,月入数万,账面上非常漂亮。可是呢,诺基亚一夕倾倒,这位技术精英不论如何都要从老东家逃离出来,随即,塞班系统迅速失去领先地位,30几岁老塞班,不论前途还是身体,都远不如学ios和安卓的小年轻,竞争力和生存力大幅度下降。

    数字看来,也许这位技术员收入颇丰,甚至比某些地方主官的收入都高,但其对未来风险的抵抗力几乎为零。他被企业培养成了一颗黄金螺丝钉,价值很高,但永远只是一颗螺丝钉——机器在,他有大用;机器没了,他也完了。

    高级官员和将领之所以被认为是权贵或者高产,并不是因为他们收入高(排除受贿贪污,当然生活也不会很差),而是在于他们掌握了巨量的社会资源,能威胁到他们的风险,往往被认为是极低概率事件——战争、政治风暴、暗杀等。

    一名解放军的少将师长的月收入大约是3万,而我姐姐,外企区域代理,每个月也是这个工资。单看账面,我姐姐和师长一样收入,然而我姐姐和师长显然不是一个阶级……能让师长事业受挫的,是战败或者卷入政治风暴……而和平年代一个法规政策的变化,都有可能让我姐姐那样的白领失业。单纯讨论银行账户上面的数字毫无意义,西方的劳工工资远高于白领,但很少有人把工人阶级称为中产阶级。谈到阶级,我们应该更多讨论他们控制着什么,害怕什么,而不是有什么。
    一线城市:夫妻年入100万以上,300万以下。名下2-4套无贷款压力房产,存款或快速变现投资50-200万,担任大型企业高级职员、中高级公务员、大学教授、中小型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无明显财务压力。

    二线城市:夫妻年入60万以上,100万以下。名下至少两套无贷款压力房产,存款或快速变现投资30-100万,担任地方大型企业高级职员、中高级公务员、大学教授、中小型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无明显财务压力。
    三线城市:夫妻年入40万以上,60万以下,名下至少两套无贷款压力房产,存款或快速变现投资20-50万,担任地方大型企业高级职员、中高级公务员、大学教授、小型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无明显财务压力。
    我认为,中产区别于平民阶级和权贵阶级的根本差别在于其生产方式和稳定性的来源。权贵的生产方式:进行资源配置,从而获利。
    平民的生产方式:出卖技能,从而获利。

    中产阶级,在我看来,多是出卖技能人士里高端者(教授/会计师/律师),配置资源人士里的低端者(中小企业主/大企业高级职员)。

    具体来说,中产是兼具权贵和平民特性的一群人,但本质来说只能算是VIP平民。原因无他,中产的安全和稳定是建立在社会安定和行业发展,甚至企业经营状况的基础上的。这就意味着他们分身乏术,没有人可以帮助他们去处理问题,面对风险,他们是被动承受者,并不能经得起风浪。

    比如某省书记,工资收入显然不一定高于当地某些小企业主。但其生产方式是通过权力进行资源配置,其潜在的收入(包括受贿)是远高于工资的。其稳定性来源于政权的稳定和自身的地位,他们遇到问题之后并不需要独自面对,而是可以通过其地位,驱使有能力的人帮助解决。

    中产或许比一个清廉的高官有钱的多,但在影响力和资源动员能力上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8. 政中啊说道: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父亲曾对他这样描述过中产阶级的生活:
    “我父亲头脑聪明,为人慎重。他预见到我的意图必然会给我带来不幸,就时常严肃地开导我,并给了我不少有益的忠告。一天早晨,他把我叫进他的卧室;因为,那时他正好痛风病发作,行动不便。他十分恳切地对我规劝了一番。他问我,除了为满足我自己漫游四海的癖好外,究竟有什么理由要离弃父母,背井离乡呢?在家乡,我可以经人引荐,在社会上立身。如果我自己勤奋努力,将来完全可以发家致富,过上安逸快活的日子。他对我说,一般出洋冒险的人,不是穷得身无分文,就是妄想暴富;他们野心勃勃,想以非凡的事业扬名于世。但对我来说,这样做既不值得,也无必要。就我的社会地位而言,正好介于两者之间,即一般所说的中间地位。从他长期的经验判断,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阶层,这种中间地位也最能使人幸福。他们既不必像下层大众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而生活依旧无着;也不会像那些上层人物因骄奢淫逸、野心勃勃和相互倾轧而弄得心力交瘁。他说,我自己可以从下面的事实中认识到,中间地位的生活确实幸福无比;这就是,人人羡慕这种地位,许多帝王都感叹其高贵的出身给他们带来的不幸后果,恨不得自己出生于贫贱与高贵之间的中间阶层。明智的人也证明,中间阶层的人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圣经》中的智者也曾祈祷:"使我既不贫穷,也不富裕。"他提醒我,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人都多灾多难,唯中间阶层灾祸最少。中间阶层的生活,不会像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人那样盛衰荣辱,瞬息万变。而且,中间地位不会像阔佬那样因挥霍无度、腐化堕落而弄得身心俱病;也不会像穷人那样因终日操劳、缺吃少穿而搞得憔悴不堪。唯有中间地位的人可享尽人间的幸福和安乐。中等人常年过着安定富足的生活。适可而止,中庸克己,健康安宁,交友娱乐,以及生活中的种种乐趣,都是中等人的福份。这种生活方式,使人平静安乐,怡然自得地过完一辈子,不受劳心劳力之苦。他们既不必为每日生计劳作,或为窘境所迫,以至伤身烦神;也不会因妒火攻心,或利欲薰心而狂躁不安。中间阶层的人可以平静地度过一生,尽情地体味人生的甜美,没有任何艰难困苦;他们感到幸福,并随着时日的过去,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这种幸福。”

  9. 妖精的妄想说道:

    职业的选择很像谈恋爱,三观近的人才好相处。对于一则负责任的招聘启事,我本人是认可的。一个创业公司敢这样“大逆不道”,鼓个掌先~

    作为一个从业时间不长,但经历勉强算丰富的职业人。看到这样一个问题,我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新结婚时代》,一部年代久远的肥皂剧,究竟不同背景的人结合能不能出现一种一团祥和的局面,我个人认为是不可能的。

    那部剧的女主出身城市高知,嫁与的男子来自农村,是个发奋努力的凤凰男,至今对两人的婚后生活产生的种种矛盾印象深刻。结合自身的经历,城市与农村客观上存在的文化差异,不得不让人思考。不同背景下的人有着各自不同自己精神情怀和文化境界,我这里没有对农村人的否定或者抬高城市人的意思,但中国式的婚姻观里,历来讲究个门当户对。

    放在少女时代,我相信爱可以拯救一切,但搁到如今,我反倒理解我妈当年为什么那么担心我与前任的相处。这在日后的几年里,的确得到了验证。当价值观出现巨大的反差或不匹配时,我开始绝望的发现,我们的爱情救不了一段关系。前任的父辈是奋发图强的典范,从吃不饱饭的农村考学到城市的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与他家奶奶辈的饭局出现过这碗粉丝真好吃,再给来两碗,他父亲也极其孝顺的把自己的份给了母亲,然后佯装幽默“调侃”自己是保护鲨鱼协会会员来企图避免尴尬……

    当然这里提到的反差我也不觉得仅仅可以用资本的多少来衡量,教育背景和见识的长短也许才是。还是拿之前的感情经历来说,对人对事看法态度的巨大分歧只是让我更加确信了爱情是一时半刻的荷尔蒙指数上升,价值观的差距可以毁了两个自以为爱的不行不行的人。

    家里的长辈当年那么介意亲戚家姐姐选择暴发户的儿子作为婚配对象,气到生了好久病的地步,也许也是因了那句,“一夜可以产生一个暴发户,三代也未必培养出一个君子”。

    前段时间适逢张充和先生仙逝,她最让人钟情的便是她“写字、画画、唱昆曲、做诗、养花种草,都是玩玩,像随口吐出的痰,从来不想拿出来给人家展览,给人家看。”一种价值观,一种生活状态,无须任何人来认可,这样的态度不是暴发户说有一夜就能有的,当然暴发户知道她的可能性也趋近于无。

    再说一个算同时期的人,康同璧,康有为最疼爱的女儿。英文好,诗词好,绘画好。老人家自己画的山水画,可谓苍古清隽,情趣天然,只比某些“专业画家”水准高。优渥的环境,良善的教育的确培养出的子女也是非同凡响。

    我是一个性本善论者,所以总是愿意以最大的善意和诚意对待新结识的朋友,这当然也是我不断栽跟头的根本原因。你可以将心对明月,却无法保证人家一定也回应你皎洁。感慨完自己圣母婊的悲哀,又总是停留在二八年纪一般屡教不改。

    举一个特别简单的例子,对于我的昵称,我相信八成网友是存疑或者有遐想的,然而微博第一次被章诒和奶奶看到并回复,却只有5个字,好美的名字。

    这个为数不多的,生来就被冠了右派帽子的老文化人的第一反应,似乎还是能说明点什么的。右派是什么,知道的不消说,不知道的也不消说。此文如是,说与部分人听。

  10. 慕容玉京说道:

    别说资产过亿的人了,真正资产过三四百万的人街上遇到的概率都小。有些人朋友圈秀个lv的包,发一些这个企业市值那个公司盈利几亿几亿,认识这个官员那个大亨,然后刷朋友圈的屌丝们看到了这些信息,就认为自己周围都是有钱人。我说个事,我们本地很有钱一个人,基本十几年前算是当地首富那种,(后来不是啥首富了,但也是排在前面的),我小时候也以为他几十亿不当回事,但前两年吃饭遇到他,他说他搞的那个山庄(一个亿左右),被本地其他大老板教训,说“你tm才挣了多少,就敢在这种事上花这么多,你疯了吗?把自己往绝路逼”,他当时是笑着说的,但我听了以后感觉偶像坍塌了一样,原来一个亿对他来说已经是赌徒性质了,算是动了根基了。那时我就知道可能是我把中国人想的太有钱了。

    A男,本身是美帝名校海龟,硕士,在帝都有自住房和出租房,在外地有别墅,年收入大概三十万至五十万左右,妻子是其校友,年入五十至八十万左右,夫妻都开价值五六十万的车,独生女美帝国籍,读国际学校。

    B男,本身是腐国名校海龟,硕士,妻子是国内名校毕业生,在帝都有自住房和投资空置房,在外地有别墅,夫妻双方收入与A男持平,实际隐形收入较高。车是路虎。独生女儿美帝国籍,同样读国际学校。

    C男,本身是美帝海龟,不记得是不是名校了,妻子是国内名校博士。此人在外企任职,目前定居帝都,常驻非洲(一年差不多在外八个月到九个月),在帝都有自住房,有别墅,与人合伙投资有五家店,三家餐饮类,两家艺术品类,盈利超过正职收入许多……有房贷车贷(但是出于理财考虑,不是没有实力全款),目前是丁克。C男家年收入是这几个人当中最高的。

    D男,国内名校硕士毕业,目前在某大型企业任中层管理人员,妻子是空乘美女,目前做全职太太。在帝都有豪宅自住,有车,无贷款,无别墅,家里有请人照顾小孩,做饭,打扫卫生。小孩为中国国籍。

    E男,国内名校硕士毕业,某外企高管,妻子在某国企任中层,在帝都有自住房,有别墅,有三辆车(汉兰达,兰德酷路泽,奔驰)。独生子在美帝读中学。

    F男,某企业管理层,国内名校本科毕业,妻子是大学同学,基层员工,后来夫妻双方均读了在职学位。在帝都有三套房。有车,无别墅,无贷款。独子在俄罗斯留学,拿到学位后去了澳洲,目前已拿到绿卡。这些人我觉得应该算中产阶级了。

    他们的生活忙碌,充实,勤奋,目标明确,收入不菲,但是仍然需要工作,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工作,如果失业的话会收入锐减,他们当中大部分选择了让子女接受国际化的教育,对子女移民持支持态度。

  11. 海贼王说道:

    这种体验大概就是,衣食住行不用刻意节俭,供我出国留学不会影响家里的生活品质,除了父母收入,有两套非自住的住宅可以收租,持有一些企业股份收益稳定,父母每人一辆代步车,家人每年都能出国旅游一至两次,隔三差五还能资助个贫困儿童,人脉资源能保证家里老人生病时省级医院能安排到病床。
    这种在三线省会小富即安的生活让我产生了自己是中产阶级出身的错觉,还一度曾产生过「就算自己不十足努力,回家做个普通白领再啃啃老也会过上保证品质的生活」这种可怕的想法。
    出国之后,奖学金和打工、代购收入都自己来打理。一度经济独立之后,父母很欣慰,也开始向我通报家里的一些财政状况。在大抵掌握了家里的财政状况之后,我才明白“啃老也可以轻松地品质生活”这种想法简直是幻想。
    今年年初,合肥房价暴涨,我妈为了给我在好地段买“婚房”,贷了大几十万。(合肥是一座神奇的城市,不同区域的房价差距很大,西南的政务、蜀山、滨湖的房子能卖到一万到两万不等,东北的瑶海、庐阳的房子才七八千。。)父亲跟朋友合伙做生意收益不好亏了些钱、我因为要脱产学习没了打工收入、加上去年股灾我妈赔进去的十多万……我们家居然落了亏空,现金流几乎要断了…
    原来,家里的情况可能根本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好,只是父母一直把最好的那边展示给你看。「中产阶级出身」从头到尾都只是自己美好的幻想,就像歌词里美丽的泡沫,一戳就破了。
    通过这些,我才明白,想要不努力靠啃老是无法过上让人看得起、让自己舒适愉悦的生活的。父母能留给我最好的东西,就是在年轻的时候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提升自己、努力学习的机会。仅此而已。摆在自己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咬紧牙关,努力学习,提升自己,开创事业。国家统计局划分的标准也就是年收入在5-60万之间的家庭,而且是已经兼顾地区之间的差别了。在二线城市,家庭年收入在20-30万,早就可以算是中产里面的中间水平了。

    我这里不喜欢拿这个排行榜那个排行榜的定义,因为世界各国、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均衡,所以很难通过一个统一的收入榜去衡量所谓的中产阶级。譬如做相同一件事情,由于地区的不同,收入水平也会不同。譬如一个程序员,在上海一个月可能也就10w+的收入,但是到了HK,可能就30w+了。但是,不管在什么地方,收入只是一个反映你教育水平,职业技能,出生背景和社会关系的综合指标罢了。所以最终衡量中产阶级的标准,绝对不可能是收入,而是能反映一个人素质的一些指标。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