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研究:热点事件中的舆论消费现象,桃色当前、悲情在后

伴随热点事件的发生,各类舆论消费现象不断涌现,通常情况下,它主要是指,热点发生后,获得了网络舆论(网民、媒体、当事人或当事人亲属、商家等)广泛的关注与讨论,尤其是“人肉搜索”、“加料爆料”、“段子传播”、“造谣传谣”、“媒体本末倒置报道”、“借势营销”等信息手段的出现加剧了舆论消费现象。

深度研究:热点事件中的舆论消费现象,桃色当前、悲情在后

舆论消费类别

消费隐私

消费隐私主要是指热点事件中的当事人本身有一些不愿让人得知的秘密,被他人深挖或网民爆料后,引发网络舆论的大范围聚焦。

时评作者@奇荒 曾借用美国思想家丹尼尔·贝尔的言论,来形容现阶段民众隐私现状,“在今天,隐私可以像消费品一样进入大众文化的需求中,它不再具有过去的庄重和严肃,而成了消费者可以购买的产品。”

2016年3月中旬,范冰冰与李晨在青岛购置的房产信息遭到曝光。其中包括该房子的位置、房屋产权编号、产权性质、产权价值、房屋署名、证件号码及为购置房产每人所出金额等,都被公之于众,一时间,网络舆论沸腾,微博舆论场中,关于#范冰冰房产信息曝光#的话题获得了1186.2万的阅读,引发网民大肆传播,个人隐私被消费。

消费桃色

舆论场中的热点事件,一旦涉及到桃色信息,便会立即吸引舆论眼球,这与网民的窥私欲密切相关。窥私欲是网民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在道德和法规的双重约束下,人们对他人隐私的好奇心被压抑,因此网络成为满足窥私欲的一种介质。

尤其是部分热点事件中,当事人的色情视频、裸露图片被传播后,便会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引爆舆论,成为网民日常谈资及消费的对象。

优衣库不雅视频曝光后,瞬间成为几大社交平台的“爆点”,一时间,微博、微信上与此相关信息被刷屏,甚至部分商家蹭热度,借势营销;王宝强离婚风波中,“马蓉与宋喆偷情”是事发后网络舆论最初的关注焦点,直至该事件发酵三天后,微信上的一则“马蓉与宋喆偷情视频,速看”仍能引发诸多网民点击。

而“武汉大学约炮王”与“南方日报记者诱奸暨南大学女实习生”两件事,虽没有视频传出,但不乏突破尺度的用语和打码后模糊可见的私人图片,这些被网民戏称“辣眼睛”的“隐私”图片,满足了舆论对事件细节和桃色新闻的窥探欲,成功吸引了大量网民的注意力,并遭到广泛热议。

消费审丑

追求“美”的心理,是普通大众的主流审美观念,然而近些年,人们却逐步从审美变为审丑,再到喜丑,直至挺丑。

网民@是我嘻嘻嘻 如此形容这一现象,“在网络世界,想要避免审丑,可能真的只能靠远离。即便是带着抗拒心理想要欣赏一个人的另一面,审丑作品的强烈视觉效果也会把人卷入漩涡,以致受其侵染。”

2016年年初,一个叫“Sunshine”组合意外走红,对比其他长相貌美的女星,“Sunshine”组合里的三位成员颜值被网民吐槽。社会审丑心理、段子手的调侃、群众猎奇性,加上部分媒体为了迎合大众口味的报道,将这个组合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一段时期的大众消费品。

此外,多年前的凤姐、芙蓉姐姐、干露露等人走红,与网民消费审丑心理不无关系,凤姐出道的夸张言论、芙蓉姐姐与干露露等人的长相、穿着都遭受网民挖苦嘲讽、嘲笑贬低。

消费光环

光环消费在此次奥运会期间表现较为明显。奥运会期间,傅园慧因真诚不做作的言论及多个生动的表情,加上是祖国运动员,代表中国形象,摘得奖牌为祖国争光等多重身份,成为舆论场的热门话题。

更因她在采访时说了一句“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了”,便轻易让这个出自《花千骨》,却一直不曾大范围使用的词汇,一度泛滥。而且傅园慧的父母也被网民深挖,网民通过分析其父母个性,来追踪她的性格由来。

此外,奥运会期间,张继科、宁泽涛、孙杨、中国女排等运动员,刘国梁、孔令辉、郎平等教练,均因身负奥运光环,获得舆论聚焦,成为网民近期谈资。《刘黎平:史记《郎平传》致敬铁榔头郎平: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郎平庆祝吻爱徒,惠若琪嗓子喊哑 中国女排燃爆舆论场几大表现

消费标签

某些热点事件在发酵过程中,当事人身份、事件性质所形成的标签往往能助推舆情的发展,同时,这些标签也是网民消费品,最后引发舆论热议。

雷洋事件中,“人大硕士”、“国资委下辖的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某中心主任”等标签促进了网络舆论对此事的持续关注与追问,微博大号@闫永 还曾对此呼吁到,“雷洋是一个中国公民,他的死亡与硕士身份、工作单位无关,只和公民权利、和真相有关;公安是一个执法机关,和阴谋论无关,只和执法程序、和真相有关,让我们一起追究真相。某些有心人士,请不要再混水摸鱼,请不要再消费雷洋家人、消费公众情绪、消费政府形象了。”

多年前的北大毕业生卖猪肉一事,直至今天,多数网民仍然耳熟能详。当年的“高考文科状元”,“北大才子”,“80年代的天之骄子”等标签一度使网民热炒此事。部分网民认为,他最后的成就应该要么是儒雅的教授,或是稳重的官员,或是精明的成功商人。

然而,他最终却选择了卖猪肉,这与网民的期待与固有认识不符,导致此事最后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

消费悲情

悲情消费主要是热点事件发生后,部分媒体、自媒体放大事件中的悲情部分,引发网民关注;或某些造成人员伤亡的负面舆情发生后,当事人妻子、父母等亲属,长期发布死者生前经历博文,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氛围,死者生前和谐幸福的家庭,与死后所带来的家庭破碎形成鲜明对比,更易引发网民同情与围观。

2016年7月22日深夜,邢台洪灾开始在微博疯狂刷屏,这与舆论场中多组遇难者照片不无关系。照片上被洪水冲刷过后的玉米地里,一名幼童尸体仰卧在泥泞中,四肢僵硬地指向天空,洪水冲掉了他身上的衣服;因水灾痛失孩子的母亲满脸泪痕,痛哭不止;

此外,一家4口,均因洪水溺亡等信息被媒体大量曝光,一时间,舆论场中,悲伤情绪蔓延,同情、愤怒、追问、质疑多种声音并存,促进了此事的持续发酵,引发网民高度关注。

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4年MH370失联,主流媒体在此两件事中,大打悲情牌,相信诸多网民仍记忆犹新。汶川地震中,房屋破碎,残垣断壁,血肉模糊的尸体排成一排,部分腐烂的尸体无打码清晰可见;MH370失联后,“MH370,亿万颗心都在为你祈祷”、“盼亲归,泪两行,MH370别让我们等太久”等标语流传网络,失联亲人情绪失控捂脸痛哭的照片令人心酸。

江苏民警张际勇死亡后,其妻子发布多条博文表示,她六岁的女儿多次问她,爸爸去哪儿了?MH370事件中,有一位女士,自飞机失事后,截止到2015年,共发布了1000多条博文,均是用来回忆她与丈夫生前在一起的幸福经历,及丈夫不在后,她暴瘦且患上多种疾病的照片,引人唏嘘的同时,还被人认为,这是在悲情消费。

为何会有这种现象?

网民围观 增加谈资

国人爱说闲话,也爱围观,有围观便有消费,有的围观是为了轻松一笑,有的是为了贬低,有的是无意识的参与评论,有的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网民围观时的所见所闻,能够在闲暇时作为谈资,那么,这个谈资就在一定程度上应当新鲜刺激,或离奇好玩,或恐怖惨烈。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围观”渐渐走进人们视线,尤其是某些刷屏的热点事件,网民更乐于参与其中。王宝强离婚风波,再次创造了全民围观的高潮景象,“带绿帽”、“转移财产”、“偷情”、“100多次的开房记录”无一不刷新人们的道德感,成为民众线上线下的谈资。

商家逐利,借势营销

注意力经济的概念表明,在信息时代注意力有变现创收的能力,而因具备显著性、特殊性,热点事件能够吸引大量注意力,往往成为逐利者揶揄的对象。商家的逐利心理,驱使其搭乘热点事件营销,以提升品牌知名度。这种盈利手段越来越呈现出不加区分,甚至突破道德底线的发展趋势。

➤ 更多舆情干货:www.yangfenzi.com/tag/yuqinga
➤ 更多舆论干货:www.yangfenzi.com/tag/yulun

继加多宝侮辱邱少云恶意营销后,在王宝强离婚事件中,杜蕾斯涉嫌借势营销,“再强,也不蓉你无礼!”“对前任,各有一套”的平面广告被人诟病,“恶心!卑鄙!做人,走正道!”后杜蕾斯策划人金鹏远14日声明“杜蕾斯品牌方和创意服务商有对热点的基本判断原则,不会对这种热点有任何动作。”《刘黎平:史记《马蓉传》 宋喆与王宝强谋事而谋其妻,大不忠也

媒体炒作,博人眼球

作为“船头瞭望者”,媒体最主要的职能是监测环境并作出报道。但是为了提高收视(听)率或点击率,媒体会将客观、公正、平衡的报道原则抛诸脑后,而对新闻事件进行大肆炒作,通过贴标签,放大或扭曲新闻事实;通过爆料隐私、编造噱头,进行跟风报道。雷洋案中,部分媒体对涉事足疗女进行公开采访,一时间,“嫖娼”说被铺天盖地地报道。

清华大学陈昌凤教授发微博提醒,“5月12日家中有未成年人的,这两天不要开电视、不要上网、不要看报纸!不知道这个世界怎么疯的,反正就是疯了!一些人把成年人的性话题,设置成了许多媒体的深度曝光的议题!”针对媒体对王宝强离婚事件的疯狂报道,也有部分舆论质疑媒体缺乏人文关怀,甚至没有人性的炒作,只会对新闻当事人及其家人造成心理乃至名誉伤害,并给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带来负面影响。

自我炒作,获得人气

除网民消费热点外,部分当事人借奇葩言行来自我炒作,获得关注,本身也是一种自我消费行为。凤姐,曾凭借“9岁起博览群书,20岁达到顶峰,智商前300年后300年无人能及”,“主要研读经济类和《知音》、《故事会》等人文社科类书籍”,“誓嫁1.76-1.83米的清华或北大硕士生,并且长得要阳光、帅气”等雷人言行一“炮”而红,引起各路媒体和广大网民的关注,成为网民心中的“名人”,还被戏称为“宇宙无敌超级第一自信”,一度成为全民笑料与谈资。

【文/清博研究院 清博舆情(微信号:web_idea)】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魏则西事件后,辱骂马蓉宋喆心疼王宝强 网络舆论暴力的几大表现

➤ 王宝强马蓉离婚事件霸屏,是谁掌握了网络舆论主导权?

➤ 王宝强离婚事件的几大舆论风暴点 马蓉宋喆被指忘恩负义

➤ 影响网络舆论事件生命周期的六大关键因素

➤ 八大舆论环境告诉你,为何宋有洲的“空中巴士”巴铁遭轮番轰炸

➤ 曹林:从王宝强马蓉、宋喆杨慧出轨离婚舆情看新闻发布和引导技巧

➤ 清博研究院:从舆情爆发到应对,影响网络舆论烈度的十大因子

➤ 清华大学沈阳点评近期热点:赵薇事件、王宝强离婚、分答、直播

您可能还喜欢…

14 Responses

  1. 龚家少爷说道:

    自媒体给每人发声平台,针对社会事件应有更多不同声音,但事实好像并非如此,舆论被事件线索和意见领袖牵着鼻子走,出现热点事件的数度舆论反转现象。黑龙江天价鱼如此,包贝尔伴郎团事件也在如此进行中。是网络沉默的螺旋?是水军有意的操作?是专业媒体将舆论定性为反转?还是魔弹论在自媒体上复苏?】媒体融合下的舆论生态 观看路径:IPTV点播-纪实频道-金牌栏目-公开课 以网络热点事件引发的互联网舆论为切入点,针对网民的争论、疑惑、网络谣言现象,分析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途径、危害,阐述网络舆论的引导方式、方法、理论,提高网民对网络信息的辨别和认知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2. 四只猫的爹说道:

    人民网舆情监察室常务副秘书长单学刚指出,新闻发言人发言的角度和尺度虽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态度。我国传媒的升级换代,导致形成了以传统媒体为主的“第一舆论场”和以网络媒体为主的“第二舆论场”两个舆论场,网络日益成为热点事件曝光的主要平台和舆论的独立源头,对此现象我们应予以充分重视。通过对一些热点事件的全民讨论可以看出:相对于“中国人素质低”的描述,似乎“中国人文化水平低”的说法更容易被民众和舆论所接受。有趣的现象!大概是因为文化素养高低至少有张证书可以佐证,而大多数人对自己的素质高低就没那么自信了。所以作为一个整体,国人也许更倾向于接受文化素质不高的说法,因为很多人会自动把自己排除在“低”的一群之外,而素质的网撒的太大,为了不被罩住就得把网撕破。

  3. 泰迪熊的baby说道:

    社会舆论这种东西从来都不是理性的,因为理性的观点无法刺激到群众的神经,无法挑起争议,也就构不成舆论。而无论在哪个时代,能够客观看待问题的人都是少数,大多数人在评论一个社会话题时或多或少都会带入自己的情绪。比如零四年的刘翔,他满足了国人们所憧憬的爱国情怀,所以被捧为神。而当他跑不动了,大多数人感到的是被欺骗,而不是感同身受的痛苦。舆论本身是愚蠢的,但所幸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有着敢于说真话和坚持客观公正信念的人,都有一群相信这个社会会越来越好的人。人民受教育的越多,这样的人也就越多,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一个人的三观和理念。六十年代中国曾经有过一个没人敢说真话的时期,被舆论和肤浅的热血所主导的群众把一个国家变成了地狱。但那个时代不会再有了,至少只要不再出现文化断层,现在明白道理和敢于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也可以看到,无论何时,网络上无论再大的舆论洪流,都会有一批理性的人坚持不倒。争议永远都会存在,但只有始终有坚持说真话的人,那么社会就一直,也一定在进步。

  4. 破晓的黎明说道:

    有句话全世界通用,叫看热闹不嫌事大。不管是网络舆论还是街头巷尾的舆论都是不理智的。所以不论别人说什么,请保持清醒,不要太早发表观点。不入局的人才不会被利用。网络舆论每天有上万条至少,从历史来看,舆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是一直变化之中的,比如王宝强的事情,没有人给过,一个终止日期说“几月几号以后不会再出现王宝强相关的网络评论了”…所以同上,给可能延续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网络评论下评判,理智么?
    更不用说“理智”本来就没有客观标准,谁说了关心“刘翔事件”就是“理智”的表现了?这也是一种情绪性行为。时代在改变,人的三观也在改变,但是利益被触动,有些人就不愿意改变自己的三观,他们坚信自己是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一直按着既定的轨道运行但是像他们这样的星体,早晚会给地球来一次毁灭撞击当然还是会有更多的卫星为我们保驾护航,我认为,在阳光下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人,会成为网络舆论的主流,他们不应让自己被败坏的媒体带着走,他们能够摒弃老红卫的负能量,我希望我能和他们永远站在一起。

  5. 诈尸的糖果师说道:

    何为理智?存于少数人,还是大多数人共识?曾经一句‘抵制日货’,多少人响应?曾一句,‘抗震救灾’多少人响应?(栗子可能举的不太对)如同上面同志所说,有盲从性,朋友圈各大谣言,各种相信,直到专家辟谣,(算了,其实,有些人存心是搞事的,搞的越大越好,扰乱公众认知最好,我就不举某些人的栗子了)。现在中国的民智尚未达到舆论监督的要求。虽然互联网传媒带来的大多是碎片化信息,但不能否定这种碎片化阅读也有积极作用,重点还是网民自己的筛选,这就是民智,群体具有盲目性和强烈认同性,会导致这个群体只有一个声音,而这个群体过于强大的时候,就会引发灾难。历史上为了各种信仰厮杀的团体如今摇身一变,藏在了网路中。或许隔着屏幕的利爪看起来并不致命,但它仍然无比危险。随着人群素质的提高,这个问题可能会被逐渐淡化,但绝不会消失。群体问题是社会化动物中永远都存在的问题,置身在一个群体中那种感染力可以瞬间催垮一切个人意志,极权只需七天。而且一个无奈的问题是,我们大多数人这辈子可能都不会看到人群素质集体提高的那一天了。或许网络实名制可以缓解?或许也不行……

  6. 马德里说道:

    们每个人都接触到的只是社会或者事件的一个碎片,我们永远无法公正,所以,这是为什么我们愿意在这里平等的讨论,愿意完善自己的缺失,愿意……当前的网络舆论永远都是极化的言论和情绪推动起来的,理智在舆论中永远都是奢侈品,一般人根本消费不起。所以,还会幻想着网络舆论会温良恭俭让,五讲四美三热爱两个文明一起抓?1.对话的目的是寻求真理,不是为了斗争。2.不做人身攻击。3.保持主题。4.辩论时要用证据。 5.不要坚持错误不改。 6.要分清对话与只准自己讲话的区别。 7..对话要有记录。 8.尽量理解对方。 来自“布拉格公民论坛”,《对话守则》,于1989年,历史的风口浪尖上(东欧剧变)感觉中国人大部分还是像昆虫一样,有趋光性。什么狗屁倒灶的事都能在网上撕一番,第二天该干嘛干嘛,多面性。网络上大家都不认识,让我们有了另一个真正的自己。认真就输了。

  7. 毒坤兄说道:

    看的东西足够多。太阳底下没有新的东西。看的东西足够广,不要偏听一面。在你不了解的情况下,不要成为传播这种消息的一份子。首先接到消息要判断,不要【见得风,是得雨】;其次要非常熟悉西方这一套媒体,但是不能too young;要身经百战,见得多,最好能和美国的华莱士谈笑风生;要比西方的记者跑得还快,但是问来问去的问题不能too simple,更不能sometimes naive。懂了没呀?还是要提高自己的姿势水平。要闷声大发财,吸取人生的经验,不要喜欢搞一个大新闻,再把当事人批判一番,不能naive。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关注网络媒体上的文章,这些文章往往有一个共性:喜欢将一件事情简单化。不管在什么场合,如果有人向我兜售类似的观点,我心里都要对这个人的评价降一级。人有一个不好的天性就是懒惰,很多媒体、公关都在故意迎合和利用这种天性。所以很多小白文章里往往非黑即白,再复杂的问题也有一个答案。但事实上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要避免将事情简单化。

  8. 布鲁诺钢琴说道:

    微信是我们获取网络媒体的内容的一个主要渠道。如果发现有人经常在朋友圈里转发:“陈赫,你告诉我,好男人何在?”,“3月1日新政实施,这次,房子谁还敢接手? 吓死了!”“惊人秘密:吃素到底有没有营养?这个你一定要看!”此类的文章,记得点击“不看他/她的朋友圈”,相信我,只要你屏蔽几个人,可能你的朋友圈就会干净很多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订阅号,对于经常发布小白文章的订阅号取消关注。 有意识的远离小白媒体。这里说的小白媒体是指如“百度百家”、“虎嗅”等互联网媒体。这些互联网媒体的机制决定了它们很难出现真正有深度的文章。比如,百度百家作为自媒体平台,其实就是百度用流量给各个作者进行补贴,流量的广告收入归作者所有。在这种平台上,你只有写各大公司的斗争、写花边新闻,写热门事件等符合大众品味(也可能是坏品味)的东西,才有更多的浏览量。同样的,这些媒体也是互联网公关的重灾区,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种机制又进一步降低了大众的品味。

  9. 啊-五花肉爱锅锅喔说道:

    现实中,绝大部分人,因为阅读、学习、思考太少,所以很容易把偶尔读到的文章中的观点当成是自己的观点,把很多人点赞的观点,当成是自己的观点。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不加思考的轻易接受某种观点,不要把信息当作知识,不要把阅读当作思考。总结、学习、思考、讨论和实践,不断形成自己的观点,才能实现真正的观点自由,腾讯不光靠抄袭获得的成功,还通过干死小公司。。。确实是流氓。以前看到过一句话说得很好:不要轻易怀疑,也不要轻易相信。建议读读乌合之众这本书。然后用他的身份看事情,而不是你或我的角度,

  10. 向日葵说道:

    我在事件爆发时,就从来没有诋毁过马蓉,也从来没有诋毁过陈冠希、药家鑫、李刚等热点话题人物,更没有对其进行人身攻击。我不需要向其中任何一位道歉,也不需要被任何人代表我去向他们道歉。

  11. 老马识途说道:

    到现在还觉得诋毁,造谣,谩骂,侮辱马蓉很有正义感的这些人,假如再过三个月,即便画风翻转—-一切都是王宝强污蔑陷害,只是有了新欢,逼马蓉离婚的昏招。骂过马蓉的这些人会毫不犹豫的忘记今天所做的一切。并转而集体正义感爆棚的攻击王宝强。道歉?不会,他们真的忘了,因为他们永远是正义的。他们满腔的正义感,是正义的化身,虽然脑子差了点,但永远不会影响他们是正义的。并且凡是敢反对,凡是敢提出质疑,凡是敢有不同观点的人都是邪恶的水军,是拿钱洗地。——-这就是21世纪我大国网民的新旗帜——三个凡是。李宗盛。王菲。娱乐圈有几个没离过婚的,那个像他这样。马蓉如果有王菲的影响力,王宝强他敢吗?王宝强当年追的马蓉,婚后事业并没有突飞猛进,直到13年才好转。前几年恩爱的日子一点情分都没了吗?非要反目成仇?为何马蓉在宝强事业蒸蒸日上时出轨。不是说好了,马蓉贪图王宝强的钱吗?王宝强就没有一丁点责任吗?还抱着腐儒那套道德观的,我真的没话可说。

  12. 等风来说道:

    如果道德只是用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的,那么道德有什么卵用?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道德或者不道德,并没有任何社会评价的差异,那道德有什么毛用呢?
    所以道德并不是仅仅用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的,道德也存在社会评价。我们通常说的道德,其实至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高尚的2.平常的3.不道德的而“道德不是用来约束别人的”这句话,其实仅仅用于1,2的情况,也就是说,高尚的要求,通常我们认为只是人的自我约束,比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只是个人的品格,而不能是社会的道德要求,否则就成为了道德绑架。通俗的说:利他的行为,不应该成为强制(或者软性强制)的要求。
    而对于2.3的情况,就不同了。随地吐痰,应该谴责;公众场合大吵大闹,应该谴责。这里,道德就是一种社会要求。通俗的说:损人的行为,应该成为强制(或者软性强制)的禁区。
    so,马蓉的行为是3.不道德的,因此人们谴责她,给予道德压力,是毫无问题的。相反,如果马蓉只是没有做到1.高尚的,那么人们没有权利谴责她。

  13. 随梦漂泊的风说道:

    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人骂她什么都改变不了,但是许许多多的人骂她,她就无法忽视舆论的力量。以后再有人这样干,心里就要掂量掂量了。总结起来就是那些舆论的施暴者都认为自己是正义的化身 所以在他们看来这种行为就是善行 他们在捍卫正义 其他不与他们一条战线甚至坐视不理的人都是三观不正,最近的公众事件,舆论几乎都高度集中,之前的野生动物园事件一边倒地抨击该女子不守规则、这次一边倒地同情王宝强骂马蓉,偶尔出现勇敢的、与主流意见不同的观点,就会受到群众的强力攻击。也许主流观点是合乎社会准则和道德的,但我们应该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让不同的声音也敢于出现、能够存活。奇怪的是为什么一有跟主流不一样的观点 就会立马有人过来喷 微博也发了类似的一段话 大波网友过来 好一点的说服我说马蓉有多不堪 坏的直接开骂 发微博只要骂人的立马能多赞 不骂人就要挨骂 什么毛病这是

  14. 我容许你对我的心说说道:

    我任然觉得这只是舆论的狂潮。骂人骂到这些份上,本就是应该值得反思的。你骂别人你自己也跟他降到一个份上。另外现在的新闻是偏向王宝强的甚至失去了客观性,那么如果又来一个戏剧性的反转呢?坐等所有人打脸吗?因为大多数人都不反感王宝强的人生轨迹 白手起家的“傻小子”混到了某个行业的前列 却被一个出生不错的“狐狸精”给摆了一道 自然会引起不少人的同情和愤怒 当情感和想法得不到正确宣泄的时候就会变成这样,觉得现在的发展很像中世纪猎巫运动吗?道德的至高点。狂热的民众。说不上证据的证据。更可怕的是我们的人数远比猎巫时代多的多,而目标却只有一个。只是一部分人的狂热程度让人反感。 有人拿死刑举例子,我觉得更准确的说法是: 有人犯了死刑,受到法律制裁,被枪毙了,他的罪恶已经得到惩治了。围观群众还想欢呼雀跃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也不是不可以。 但你跑过去鞭尸,就过了。还有的群众要把那些想再看清楚怎么回事或者压根不关心,没有举手拍掌的其他群众也拉去枪毙,我真的无法理解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