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少云、加多宝作业本案索赔1元 ,舆论表明正义和名誉高于金钱

9月20日上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对邱少云烈士之弟邱少华诉@作业本、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一般人格权纠纷案一审公开宣判,判决二被告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三日内公开发布赔礼道歉公告,向原告邱少华赔礼道歉,并连带赔偿原告邱少华精神损害抚慰金1元。

邱少云、加多宝作业本案索赔1元 ,舆论表明正义和名誉高于金钱

10点整,@加多宝凉茶 发博“近日阴雨连绵,你被淋到了吗?捧着小宝赏雨,有一种人生赢家的感觉呢!”而后再无更新。该博文获得了369条评论,其中多数网民要求其道歉,并呼吁抵制加多宝。

11时13分,@作业本 发布微博道歉,截至到9月20日下午16点,该微博被转发3145次,评论8632次,点zan5820次。

13时59分,@共青团中央 发博@加多宝,要求其向英雄道歉。

在清博舆情系统(yuqing.gsdata.cn)监测“加多宝败诉”事件,发现微博仍然是舆论主场,占比66.39%,而网页位居第二,占比21.31%,源于此事涉及主流意识形态和法律正义,新华网、央广网、中华网、中国新闻网、新华社、中国青年网等主流媒体均在第一时间进行了事实性报道。

舆论情感分布以中性和正面为主,整体占比高达91.98%,表明网民对法院判决十分肯定。

从热门主题词可以看到,“加多宝”、“邱少云”、“少华”、“法院”、“烈士”、“孙杰”等高频词均是此次事件的涉事主体,说明网民主要围绕事件本身进行讨论,没有将话题发散展开;“烈士”、“言论”、“精神”、“名誉”等词集中表达了此事的社会意义,网民也一致认可维护烈士名誉权。

舆情聚焦

提供司法样本和参考,对推动相关领域的立法具有现实意义。部分网民认为加多宝和@作业本 败诉的重要意义在于法律正视涉嫌侮辱先烈的不当行为,加上之前的洪振快败诉,树立了类似事件的司法样本,可能会推进国家立法保护民族英雄。

资深媒体人@老左识途 表示判决对推动相关领域的立法有着现实意义,预测任何企业和个人,如果涉嫌侮辱革命先烈,在未来很可能会面临公诉、高额处罚和承担其它相应的法律责任。民警@椒江叶Sir 借此呼吁“国家英雄国家保障,国家立法保护英雄”。

判决过轻,抹黑英雄的成本过低,无法起到惩戒的作用,法律的尊严无法彰显。部分网民认为道歉加1元赔偿的判决处罚太轻,无法弥补侮辱先烈的恶劣影响,更不能彰显法律正义,而不给原告以严厉惩戒的结果是任由抹黑英雄的歪风邪气肆意蔓延。

媒体人@郭松民 倡议加判巨额赔偿严厉教训不法商家。网民@说无心话无意OXP 直呼判决让人心寒,“道歉太轻判,侮辱先烈就这么一笔带过吗?太令人心寒!”时政评论人@司马平邦 认为判决过轻对意识纠正并无作用,“对作业本和加多宝公司等人,若不能从经济基础上动摇他们,不把他们罚得底儿掉,他们根本不会迷途知返,即使输官司也会以为自己占了大便宜,不信就接着看吧。”

歪曲和丑化历史意味着背叛,民族精神财富不容玷污,法律彰显公道和正义。部分网民情绪较为激动,对法律判决非常支持,网民@亥时热评 认为,“邱少云生前在战斗中表现出的舍生取义、爱国为民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业本 发表的言论是对烈士的人格贬损和侮辱,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歪曲和丑化历史同样意味着背叛,法律主持了公道和正义!但更重要的是全社会要对这类言行予以谴责,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不容他人玷污!”

此外,微信公号“指尖阳光”也刊发王德华的评论《法律还历史一个真相,还烈士一个公正》指出,正义虽然迟到,万幸没有缺席。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共青团中央 发博称,“法律程序需要时间,但正义永远不会缺席!”微博大号@释不归:“充分彰显了天道循环、邪不胜正的道理。”

邱少云、加多宝作业本案索赔1元 ,舆论表明正义和名誉高于金钱

对历史虚无主义零容忍,“抹黑英雄”营销丧失社会责任感。部分网民谴责作业本调侃、否定名族英雄的历史虚无主义行为,网民认为,无论社会发展到何种地步,民族英雄也不应该被拿来开玩笑,他们是给国家做过贡献的人,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值得尊重。网民@脚丫独自面壁 评论称,“英雄不容污蔑,一定要教育好后代,不能搞历史虚无这一类东西啊!”@鱼在水竹间:“把经历了难以想象的折磨,不幸被烧死的人戏称为‘烤肉’?简直是冷血至极,毫无人性!”

而加多宝借邱少云进行商业炒作的行为,也遭受部分网民的谴责,网民@瑰香噬气 评论称,“本来王老吉事件挺同情加多宝,可这种没底线的营销,我觉得加多宝差不多该退出市场了,一个连民族英雄都不尊重的企业,没文化,没底蕴,可以被时常淘汰了。”更多舆论干货:www.yangfenzi.com/tag/yulun

一元索偿彰显烈士家属节气,为维护声誉而战。对于邱少云弟弟邱少华一元索偿的要求,很多网民表示不解或不值,也有很多网民称赞邱少华为尊严而战,不在乎钱财多少,以家属之名保护英雄烈士的名誉。

网民@雁塔留雁雁不落:“不要怀疑,是一元!因为起诉申请赔偿就是一元!PS:不是钱的事,是对烈士的尊重、尊严!”网民@我有银座幸运星:“人家要的不是钱,是一个英雄的名声,一个人的信誉价值高于金钱!”网民@南窗寄傲ym:“只要求1元赔偿。说明是真的只是想让道歉而已。”

舆情总结

整体舆论场表现为求大同存小异的特点。92%网民认可法院判决,坚决维护民族英雄的名誉权,对抹黑革命历史英雄的言行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并对立法保护国家英雄持乐观态度,对不法商家和微博大号恶意炒作、营销的行为感到不齿。

而部分网民就“一元抚慰金”产生争议,有人质疑判决过轻无法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有人支持一元赔偿对被告更有打击性,具有藐视被告意味。尽管存在争议,但舆论整体价值取向一致,反映了历史虚无主义在民间舆论场并无立足之地,是网民政治正确的集中体现。

【文/清博研究院 清博舆情(微信号:web_idea)】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清博研究院:为什么舆论聚光灯下的总是中产阶层?

➤ 深度研究:热点事件中的舆论消费现象,桃色当前、悲情在后

➤ 魏则西事件后,辱骂马蓉宋喆心疼王宝强 网络舆论暴力的几大表现

➤ 从徐玉玉遭电信诈骗等事件 看社会隐疾传播如何引爆舆论

➤ 八大舆论环境告诉你,为何宋有洲的“空中巴士”巴铁遭轮番轰炸

➤ 舆论勾连:徐婷之死与中西医之争 曾因甲醛中毒引装修业次生舆情

➤ 清华大学沈阳点评近期热点:赵薇事件、王宝强离婚、分答、直播

➤ 作为甘肃人,我所经历到的贫穷|康乐六口因贫穷服毒自杀启示录

➤ 消费明星之死:网传乔任梁SM死亡,舆论猜测死因刷爆微博致瘫痪

您可能还喜欢…

10 Responses

  1. 音乐剧话说道:

    就我一个人觉得是王老吉的阴谋么,我是指这事被挑得这么大。微博下面一群谴责加多宝,没什么人谴责作业本。
    王老吉自己不好好做产品,就指望着讹着加多宝挣点钱。

    1、这起事件中最大受益者是哪家公司?
    2、这家公司所在地的省委一把手是谁?
    3、这位大人物之前曾在哪里做领导?
    4、现在带头抵制加多宝的是哪个机关?

    说白了就是个“干爹救我”的故事,而且手段还很不高明。,但你不能否认他们是为国而死,他们的行为不论是被洗脑还是如何,至少能做出第一步就比绝大多数人勇敢。再退一步,就当那些事是意外好了,你可以骂TG树立典型过度宣传。但是将枪口对着已死的人,连烤肉这种话都说的出来…言论自由应该是有底线的,我想就算是个你讨厌的人死了,你也不会过去指着他骂一声烤肉吧。
    发泄对TG的不满调整好枪口,请不要将已死的人搬出来鞭尸,我这穷山沟里出来的人都明白死者为大…….
    有点偏题了,但看到楼上几位的肆无忌惮,有些话真的不得不说。

    纯粹从商业营销上来说,加多宝的确是自己作死,一个宣传企划,本身就应该远离敏感的政治议题,就像可口可乐也不会找梅尔杰普森这样的白人种族主义者或者反对同性恋的名人作代言一样,用这种有争议的人物作代言,你在讨好一部分人的同时,必然会得罪另一部分人,被讨好的不一定会多买几罐,毕竟谁也不会把凉茶当水喝,被得罪的倒是的确会不买你的产品,到时损失经济利益的还是公司。至于作业本这种人,经过这次事件恐怕收入要降低不少,稍微有点名头的公司谁还敢请他啊。

    从报道看不出来加多宝和作业本的宣传互动是在作业本涉嫌名誉侵权之前还是之后,具体双方有无私下沟通更不清楚。但加多宝微博影响力远超作业本,客观上扩大了此事影响,列为被告并不奇怪,其行为是否涉及侵权,还得看双方举证。中国的王八蛋是很多的。

    虽然据说赖宁是因为出风头才进的火场。

    但是邱少云被烧死也没暴露目标本身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我觉得加多宝只是因为被王老吉告烦了,搏出位罢了。现在还不明白”与烧烤齐名“是什么意思?是要烤了作业本吗?

    直接说庆祝作业本开店,大家爱支持不支持。与烧烤齐名?作业本更广为人知的”烧烤“事迹就是拿烈士开涮。

    本来就是一件广告引发的血案。至于说什么红小将再现江湖,未免言过其实。你不能允许公知做过初一煽动过舆论就不允许anti做个十五利用舆论工具。

    嫌吵就不要关注,本来舆论之争大部分时候都是吵吵闹闹乱哄哄。
    作业本指名道姓侮辱邱少云这个没什么好洗的,事实摆在哪里,虽然作业本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是他的言论显然伤害了他人,支持邱少云家属通过法律的手段维护邱少云的名誉。不过我觉得加多宝应该是无辜的,一个商业公司不太可能成天在网上关心这些人的撕逼,所以和作业本合作的时候应该是完全不知情的状态。

    话说隔壁村老王名叫王少云,有一天他搞了个烧烤摊,起了名字叫少云烧烤。后来被人拍照放上网,第二天很多三观很正的小青年们过来扔臭鸡蛋,说他污辱烈士。老王表示冤枉,因为他从来没听过邱少云。小青年们表示这种小学课本就有的英雄你怎么可能没听过,一定是狡辩。老王表示他从来没读过书。小青年们表示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怎么可能没读过书,一定是狡辩。总之,老王就是污辱烈士了。
    这是编的。
    不知道事情会不会这样发展:
    两年前作业本污辱烈士->加多宝找作业本营销->加多宝污辱烈士->中国好声音由加多宝赞助->中国好声音污辱烈士->汪峰在中国好声音当导师->汪峰污辱烈士->汪峰上头条

    如果一星期不喝加多宝,中国凉茶企业就会洗牌,如果一个月不喝加多宝,加多宝企业就会倒闭
    不转不是中国人邱少云、赖宁只有在那个时代和那个生产关系下才能被当成是英雄,在这个时代就是烤肉。

    不对加多宝评价。怎么赚钱就怎么宣传,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和加多宝作为资本的代言人的“抹去一切向来受人尊敬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撕去含情脉脉的面纱”的特征。
    为集体利益而死的人,被资本家和他的代言人诋毁恰恰体现了他们的光荣。

    关注加多宝与作业本事件也已经有几天了,从最先看到微博截图的难以置信,亲自前去加多宝官博求证,到后来的理性思考,觉得一定事出有因,但是加多宝迟迟不发声,使事件越闹越大,终于在共青团中央的一记微博转上热门微博之后达到了高潮。而昨天加多宝委托环球时报作出的声明也确实显得太过软弱和不够诚意。反而激起了更大一波对加多宝的怀疑和批判。
    我认为营销的目标无非就是提高自身品牌知名度,吸引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最终转换为利润。当然也有企业为了达到目的会采用一些公众厌恶甚至是缺少底线的营销手段,最为知名的是恒源祥08年春晚的十二生肖大贺岁,简直印象深刻,影响深刻。不去评论其对与错,但是用用低廉的成本就能激起广大民众的热烈讨论,也就算是出奇制胜吧。
    所以这种方式的营销,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就是险中求胜,用的不好,就得背负骂名。但是根据加多宝营销团队的一贯不俗表现,(在与王老吉的品牌之争中,虽然在法律裁判屡战屡败,但是在民众支持上却越挫越勇。这与加多宝不错优秀的营销团队分不开,特别是曾经加多宝那几张"对不起"的图片,真是让我恨不得拍手叫好。)应该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更加是临近夏季,凉茶之争不断升级的这种关键时刻。

    这次事件的源头来源于一次感谢活动,加多宝对一直以来支持他的公众人物或者群体与组织表示感谢,但是却因为艾特作业本的一个微博日惹出了事。因为作业本以前的一个不当微博被翻出,在进行结合放出之后导致了这次危机。
    在我看来,可能其实真的事出有因,甚至你可以说是有人恶意结合二者,导致公众误会。(当然在后来的公开声明之中还真的就是这个解释)
    我如此判断的原因有二。一是作业本还真的是喜欢烧烤,在他的微博中有多次表现,抓住他的爱好与其互动,也真是很不错的互动方式。其二在四月十六号这天,感谢微博大概有好几百条,原谅我翻得太累了就没有一一数出具体数目。一天发几百条微博,还得条条都有针对性绝对不是一个轻松活儿。如果要求你再对每位互动的博主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真的就是强人所难了。

    可真是这么多巧合导致了这次事件的发生,作业本恰好曾经有过伤害大众感情的行为,而加多宝恰好跟他关于烧烤展开了互动。而又恰好有人将二者结合起来了。而又恰好加多宝糟糕的危机公关,以及恰好竞争对手王老吉的乘胜追击,导致了加多宝现在如此的窘迫。
    可是商业活动中哪有那么多恰好,加多宝这次错了,不管你是否冤枉,还是得有一个诚意的解释和道歉。
    也希望加多宝能够尽快展开一些行动,至少你是我比较喜欢的企业之一。
    加多宝明明是外企,却伪装成民企。
    当年靠行贿取得商标10年的使用权,后来合同到期,人家收回,天经地义。
    加多宝真是个垃圾。属于一时失误,没有搞清楚原文指的什么,在我看来小事一桩。再说那个微博以讽刺手段质疑邱少云事迹的真伪,也属于言论自由范畴,尽管天朝官府并不认可。

    哪位要讨论“言论自由的边界”的,请直接去:以上纯粹我个人看法,欢迎大家讨论,利益相关就是我觉得加多宝比王老吉更好喝一点点,

  2. 李彤说道:

    微博博主韩言东: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互联网人是有标签的,这种标签通常是由记忆养成,而记忆是由当事人的言论与行为塑造的,烧烤与作业本烧烤已经由非特定语意固定为特定语意,这个特定语意就是与邱少云赖宁等烈士紧密联系的,这就是互联网思维,其他的特定语意还有:987、十元燕、辅导员,一说就知道是谁,等等。
    除此之外,“带鱼”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带鱼,而在互联网上,带鱼就有特别含义;“夹头”是生活中一个普通动作,在互联网上就是特指的一个人;“甲鱼”与带鱼一样,也是互联网上特定的一个人;“烧烤”道理相同,这就是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曾有人在一张甲鱼的照片下仅仅@老榕,老榕举报了他并胜诉,这就是互联网思维方式的一种体现。
    ………………………………………………………
    最近发生的毕福剑事件和加多宝事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本应保持中立的人或者公司触碰到了敏感争议地区,从而引发反弹。加多宝的营销绝对是出了问题,它@的很多都是知名的公知,犯了营销的禁忌,打破了中立,营销部门的任务是尽可能大的扩大自己的正面影响力,帮助公司盈利,而不能“有态度”“有政治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政治光谱位置,但不能在工作中表现出来,这是基本的职业素质。
    作业本当年的烤肉事件影响还是很大的,作为一个大公司的营销部门,常年混迹于网络对于此事竟然一无所知实在让人不敢相信,借助公知大v的影响力做营销打擦边球实在是冒险行为。而在事件发生后反应迟钝,道歉也不够诚恳,甚至顺手往竞争对手身上泼脏水,说是对手雇佣水军摸黑自己,实在是昏招迭出。

    爱吃烧烤的作业本天天发吃烧烤的微博;2013年发了个烧烤+有辱邱少云的微博,后来删了;2015年加多宝发了个支持作业本烧烤的微博。然后加多宝就变成侮辱革命烈士的国贼了?
    马德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王老吉”凉茶据说是广东鹤山人王泽邦(乳名王吉)于1828年开始销售的产品。目前做为植物饮料销售,其标明的成分为“水、白砂糖、仙草、蛋花、布渣叶、菊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后面的7种都是中草药(“蛋花”不是指鸡蛋,而是夹竹桃科有毒植物缅栀的花)。

    和其他广东凉茶一样,“王老吉”据说具有“清热去火”的保健功能,“怕上火就喝王老吉”的广告早已喊遍全国。

    但是此前已有人在找“王老吉”的麻烦。2005年,职业打假人刘殿林以王老吉凉茶含有夏枯草中药成份、擅自添加《食品卫生法》所明令禁止的药品为由起诉王老吉凉茶的销售商和厂商,被法院以原告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夏枯草有毒副作用等理由驳回。2007年,重庆市法律工作者况力彬称喝了王老吉凉茶后出现头晕,该凉茶添加了夏枯草,违反了《食品卫生法》,再次起诉王老吉凉茶的销售商和厂商,被法院以夏枯草能否作为凉茶配料不属于本案审查范围为由驳回。最近又有杭州人叶征潮认为自己的胃溃疡是由于饮用了王老吉所导致的,起诉王老吉违法添加夏枯草。

    王老吉以及许多广东凉茶之所以使用夏枯草,是由于中医“取象比类”、“天人感应”的牵强附会。夏枯草据说在夏至后逐渐枯萎,中医理论因此认为它生来有“纯阳之气”,所以才一遇阴气即枯,所以就可以用它来“补厥阴血脉”。但是,迄今并没有任何严格的临床试验证明夏枯草对人体有什么功效。

    用自身的经历难以确定某种疾病与饮用某种饮料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不过,王老吉所含的夏枯草成分具有毒副作用,是有科学证据的。主要的证据来自动物实验。有些人对此很不以为然,认为中草药已用了几百上千年,经验已足以证明它们很安全,不比动物实验更有说服力吗?

    这种说法虽然在中国人中很流行,却经不起推敲。一种药物被使用了几百几千年,并不能证明其无毒。如果一种药物的毒性很强很急,吃了以后很快就出现严重反应乃至致命,那是有可能通过经验发现的。但是有的药物毒性,特别是毒性较慢、中毒症状不那么明显,例如要经过几年、十几年才会出现症状的慢性毒,能导致癌症、畸胎、肝肾损伤的药物毒性,是很难通过经验摸索出来的。因此用动物做毒理学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让动物服用大剂量的药物,以此推测长期或大量服用药物所造成的后果。也可以解剖动物的身体、器官,发现药物对器官造成的伤害。这些都是经验不可能发现,也没法拿人体来做实验的。

    实际上中医典籍对夏枯草是否有毒,有相互冲突的说法。《神农本草经》将夏枯草归为有毒、不可久服的“下品”药,而《本草纲目》则称其“无毒”。科学的证据更为明确。有多项动物实验表明夏枯草能导致不良反应。夏枯草的乙醇提取液能抑制小鼠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皮下注射可使动物胸腺、脾脏明显萎缩,肾上腺明显增大;腹腔注射可使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这些都表明夏枯草可能是一种免疫抑制剂,长期或大量服用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服用夏枯草水提物能使小鼠的血清丙氨酸基移换酶和血清天门冬氨基移换酶的值都明显升高,说明夏枯草还有肝脏毒性作用。

    临床上,有幼儿因服用含苍耳子、夏枯草和鸡内金的中草药3个月导致急性重症肝炎而死亡的报道。也有报道因服用夏枯草导致过敏,表现为皮肤瘙痒、丘疹,甚至因过敏性休克而昏倒。

    有的人承认喝凉茶有可能会让身体出问题,但把这归咎为不懂乱喝。比如,一种说法是“胃寒”的人不宜喝凉茶。胃寒是中医术语,是很模糊的描述,大概相当于胃酸分泌过少导致的消化不良。但是夏枯草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免疫系统和肝脏,与消化系统并无关联,所以不管是胃寒还是胃热的人都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当然,药物都难免会有不良反应,有时为了治病只好忍受其不良反应,但是前提是不良反应不是特别严重,而且该药物确实是有疗效的。如果一种药物并没有被证明对身体有何益处,却已知会有毒副作用,那么还去服用它,显然是很不明智的。

    所以,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喝凉茶对身体会有什么特别的益处吗?许多人认为有,“怕上火喝王老吉”嘛。“上火”也是中医对许多症状的一个笼统、模糊的说法,因素很多,在现代医学中没有对应的称呼。口腔“上火”症状,有的可能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2导致的唇炎、口角炎,有的可能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牙龈、粘膜出血,更常见的可能是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例如口腔炎、口腔溃疡、急性牙周炎、牙龈炎等)。天气炎热、干燥引起的脱水,也会让人觉得“上火”。不同的病因要做不同的治疗。缺维生素引起的要适量补充维生素,细菌感染引起的要使用抗菌、消炎药。病毒感染引起的无特效药,通常几天内会自愈,但是病毒仍然在体内潜伏,在某些情况下(例如精神压力大)会被再次激活,所以“上火”不能断根。至于脱水,当然要补充水分。

    那么凉茶对上述种种“上火”会有什么疗效吗?没有证据能够证明。你喝了凉茶觉得“火”降下去了,可能是身体的自我康复,也可能是心理作用,还可能是因为凉茶补充了身体欠缺的水分或某种维生素——在这种情况下喝水、茶或果汁显然更为安全。有人认为广东天气潮湿、气候炎热,所以必须喝凉茶。世界上生活在“天气潮湿、气候炎热”的地方的人多得是,他们不喝凉茶身体也不比广东人差,难道广东人的身体有必须喝凉茶的特殊构造?

    因此喝凉茶是一种对身体有害无益的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很难改变,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禁止。但是对于企业为迎合乃至推广不良生活习惯而生产的产品,却应该加强管理。既然王老吉含有有毒副作用的草药成分,那么就不应该做为普通饮料或保健饮料销售,更不应该听任其把喝凉茶推广到传统上无此习惯的北方地区。做为食品和保健品的基本要求是必须没有毒副作用。有毒副作用的产品应该做为药品加以管理。

    卫生部很清楚夏枯草有毒副作用,不允许一般企业在食品中使用,但是却对王老吉网开一面,原因仅仅是因为王老吉是老字号。在2005年,卫生部做出《关于王老吉凉茶有关问题的批复》,同意《关于普通食品添加夏枯草有关问题的请示》,其内容为“在食品卫生法生效以前,传统上把药物作为添加成分加入,不宣传疗效并有30年以上连续生产历史的定型包装食品品种,可以经售。”王老吉凉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所以该饮料中添加夏枯草,没有违法。

    卫生部的这一决定似乎更多地出于保护商业利益的考虑,并无科学上的依据。很显然,一个药品如果能导致不良反应,并不因为它被一家老字号公司使用就失去了其毒性。例如,雄黄传统上做为酒的添加成分,其历史比王老吉凉茶悠久得多,但是雄黄酒有很强的毒性,那么是否就可以允许某家老字号销售雄黄酒供消费者为了“驱邪”、“解毒”在端午节时饮用?如果能对老字号破例,新字号为什么就不能跟着用呢?

    为什么我觉得其实“是否侮辱英雄”这个应该毫无争议,错了就是错了。
    但是“加多宝到底跟作业本两年前的微博有没有相关性”这才是重点吧?而且_(:з」∠)_为什么会有这种七拐八拐的连带关系呢?有好多关系我感觉真的是毫无意义啊,我真的搞不明白
    “A的父亲是杀人犯”
    “B的老婆被人强奸”
    “C的导师涉嫌学术造假”
    “D的合作伙伴污蔑革命烈士”
    “E的女儿30了还没嫁出去”
    。。。。
    这些身份真的能决定我们对ABCDE的感觉和评价么?可是感觉好不科学啊_(:з」∠)_啊啊啊啊啊啊到底是怎么回事

    肉包子打狗的事王老吉会做,加多宝不会。加多宝这些人都是人精,投1块都要赚10块的。

    加多宝冠名《中国好声音》的费用,去年第一季6千万,今年第二季2亿。

    根据公开报道,2012年加多宝销售额已经超过200亿元。加多宝2.5亿再续中国好声音

    200亿元销售额,按照5%的营销费用算,就是10亿;按照10%的营销费用算,就是20亿。20亿什么概念?足够冠名10个中国好声音。

    才2亿冠名费。小钱小钱,销量随意提升1个点就够了。
    王老吉(加多宝)是各种意义上的中国营销经典案例,包括定价。
    高定价(高利润)支撑大规模广告,反过来,大规模广告塑造的品类价值、品牌价值使高定价“顺应人心”。(题主竟没有意识到加多宝有多赚钱就是最好例子。)王老吉(加多宝)按此战略设计走过了从横空出世到现在的每一步。
    可以这么理解,当你买加多宝,你买了两样东西,一是罐里的水,二是罐外红底黑字的包装,这就是你为大规模广告摊的份子钱。
    这是合情合理的,加多宝花大钱把自己的名字包括样子砸进人心,成了具有感知召唤力的符号,降低消费者选择成本,更重要的是在心理暗示的层面上辅助了需求的建立与满足(清热解火等需求)。而人很大程度上就是为建立、满足需求并为之付出代价而存在的。

    其实加多宝包括整个饮料行业,最大的成本不是广告费,而是运输费用!
    你们知道饮料行业的运费是怎么算的吗? 这是和其他行业最大的区别!一瓶加多宝占多少运费我来和你算算,按最省钱的方式算。
    1,厂家到经销商:假设厂家有最大的牵引车送货,一车最多也只不过装20000瓶,运费一百公里最少3千元,远的近的综合一下五百公里不算远吧?到经销商手里运费一万五千,已经每瓶运费0.75元。
    2,经销商到门店:分装费,仓储费,短途运费,短途运费不要小看了哦!这也是你们容易忽略的!如果一家门店每次进货200瓶,两万瓶需要送多少次?当然经销商不会只送加多宝还会搭配其他东西,和沿途送,这一环节最保守的算也要0.45元。
    保守的算下来,一瓶加多宝从厂家到终端消费者的手里至少需要1.2元。一块二的运费如果是在其它行业,比如电子行业,一部电脑,或者一部手机,对于几千元一部的产品一块二的运费当然可以忽略不记,但是对于4块一瓶的加多宝来说一块二占了多少?
    根据本题diaoliangli的回答,60亿瓶销量,20亿广告费,这数据看起来貌似很吓人了,广告费分摊到每瓶上也不过3毛3。你们看到的加多宝广告铺天盖地是不错,广告费高也的确是。它不至于亏本,但也绝不可能如你们所说几倍几十倍利润。
    加多宝算上瓶子才几毛钱成本这点的确不错,你认为加多宝就有几倍利润了?错!你知道4块的加多宝经销商和门店要抽多少吗!门店要抽的最高,一般6-7毛,经销商一般2-3毛。还要算上运费。 加多宝从厂里卖出来也就一块多钱一瓶,广告费还是他自己出。这一点都不夸张,加多宝不可能多暴利的,一般饮料都是三四块一瓶也是也是有其道理的

    根据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发布的《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饮料行业运行状况分析报告》,2012年1-9月罐装饮料市场排名前四位的品牌为——加多宝(加多宝集团生产并销售的罐装饮料)、可口可乐、露露、椰树。其中,加多宝占总市场销售额的11.12%。
    ·
    1-9月凉茶市场排名前四位的品牌为——加多宝(加多宝集团生产并销售的凉茶)、王老吉、和其正、宝庆堂。其中,加多宝(加多宝集团生产并销售的凉茶)72.96%;王老吉8.9%;和其正4.34%。
    ·
    以上,充分说明了加多宝在凉茶市场上的霸主地位,绝对是占据70%以上的凉茶江山。
    ·
    据新闻报道(不考虑真实性与否),公开资料显示,加多宝2012年销售额已超200亿元。
    ·
    值得注意的是,王老吉的竞争对手加多宝提供的销售数据是,自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加多宝仅增值税的缴纳超过8亿元。
    ·
    此外,加多宝旗下的高端饮用水品牌“昆仑山矿泉水”品牌渗透率达到19%,成为我国高端饮用水第一品牌。
    ·
    目前,加多宝与王老吉都处于攻坚时刻,不管眼前的利润是多少,都会持续的、大力度的投放广告。

    【财新记者】去年和今年两年在这个平台维护上,大概投入有多少?
    【加多宝集团品牌管理部副总经理 王月贵】
    应该说从这17年来的话,我们大概粗略的统计,大家可能花了有差不多三百个亿,就在品牌建设上,不仅包括广告,包括技术方面,当然就是说投入很大。比方2003年我们开的全国试点去投央视,如果从财务来算的话,它绝对是不划算的,我的市场才那么大,我的费用一下这么高是吧。包括后来很多在关键的时候,我们很多动作其实大家也不太好理解的,不太好理解。包括《中国好声音》,第一年我们花了6000万,人家说我们撞大运撞翻了,其实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第二年我们花了两个亿冠名,大家会说这个值不值,其实值不值我们心里很清楚。那在这个市场快速成长的时候,我觉得更应该是看品牌的这种气势,因为做市场吗,觉得应该是势能。把这个势建立起来了,那么这个品牌就会非常强大,然后其实总的业绩也会非常稳定。我们看到很多饮料企业,其实你看它每年的销售收入就跟过山车一样的,同步它的广告投入也是过山车一样的,为什么?它品牌不强,那怎么办呢?又要做业绩,又要出新产品,投广告,两年下来了业绩下来广告也不投了,然后再来一个新产品又投广告,两年又下来了。这种其实是一个,我觉得是缺乏定位,缺乏对一种品牌策略长期的一种坚持。

    Brand Building(品牌塑造)对于一个公司来讲是远比赚取当前利润重要的一环。说白了,就是让所有人在想到凉茶的时候想到加多宝,想到快餐的时候想到麦当劳,想到电器的时候想到美的。。。这个效果是持续的,一旦植入了这么一个按键在消费者脑海中形成的利润是无限并持续的。

    加多宝道歉有没有道理不是咱们能定性的,人家负责宣传(我不知道这是个具体叫啥的部门)觉得道歉能够促进收益,能创建某个正能量形象等等多好处,就道歉呗,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不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一定是有增加收益目的的。这是商业的问题,和什么道德乱七八糟的都没关系。

    第二,关于吃狗肉的问题,一些爱狗人士的确是太过激了,生物链,食物链本来就是吃来吃去的,这是根本没法改变的自然规律,谁让你吃猪肉的?你们没想过猪的感受吗!!! 当然我自己是不吃狗肉的,也不赞同身边人吃,如果有朋友就好这口那我只能不同席,我也不乐意,但我明白我不能干涉他人的自由。不过毕竟狗肉不在人们日常的饮食上面,所以还不至于让人们那么气愤。

    第三,今年出现N多高速截狗车,抢狗,打人的事件,虽然我看见那么多小狗好可怜真的是很心疼,但我始终不认为这个行为时正确的,首先高速进人,停车是个多危险的事不用我说,其次人家开车的也就是个司机,就负责运货挣钱,你们跟一个司机较什么劲?人家送不到货也没法交代啊!还有货车里的狗也许是有名犬,偷的等非法渠道来的,但大多数都是流浪狗或已经没人认养的,还是关系到食物链的问题,如果我们把世界上所有的狗都救下来了,那么谁来养?谁来出这2个钱?猫狗繁殖的能力我们都知道,一只一只做绝育做的过来么,以后狗比人都多怎么活?许多狗粉截下车救下狗然后呢?往民间死人的救助站一扔,都是人家花钱,北京有个来福小院,管理人李阿姨这么多年耗尽了钱财,自己病都没钱治,不是说李阿姨傻,有毛病,她是善良的,我只是想表达我们做的善事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而且千万不要给别人丢烂摊子,我非常喜欢小动物,对流浪猫狗我也十分关注,但我能做的只有不吃狗肉,照顾好自己家的,对流浪猫狗自己能养就养,不能养就洗洗干净找个领养,再不行就去楼下喂喂,还能怎么样?毕竟自己能力有限,但肯定的事我帮不了它们,也不能祸害。生物链的平衡性是很重要的。。我也觉得我做了一个很称职的天平座。

    第四。是根据网上发的管教自家小狗,结果被人骂虐狗一事的看法。
    首先谁会虐自己家的孩子啊?真新鲜了,我妈大嘴巴啪啪的抽我怎么也没见哪个人说她虐待儿童啊。。咳咳我的意思是,放心吧,谁也不会亏了自己家的娃的。只是养孩子和养狗一样,都得教,不是养狗就要宠着惯着的,那样不管给自己的狗惯的没狗样,带出去也不懂事招人烦,何必呢?况且狗没有那么脆弱,站两下就腰断了腿折了,我家狗都给我扑过好几个跟头,怎么不骂它虐我?养孩子得让他受教育,学习,养狗也是一样的,所以爱狗人士不要太在意狗狗是否受了委屈,自己的狗自己还宝贝不过来呢,还虐它?总之如果真的爱狗,那么请把它当人一样的对待。

    窝糙我终于说痛快了….最后一句,虽说万物皆平等,但猫狗的能力远比不上人,所以面对比自己弱小的生物请善待它,不吃狗肉的也别吃了,爱吃的也请找正规渠道不要偷鸡摸狗,对待外边流浪的有力的帮一把,没力的也不要去残害它(严重鄙视虐狗狂,还发烧片显摆的),自己养的要教好管好,不要给别人带来困扰,让它成为你生活的好伴侣。

  3. 碌碌无为说道:

    广药自己的营销能力太差,广告密集程度、范围、投放方式、创意均大大差于加多宝,所以不为人知而已。

    【密度、方式】
    就以广州我看到的来说,加多宝在地铁、公交站、电梯投放了平面广告、地铁投放了视频广告、传统电视广告,最成功的是赞助了《中国好声音》。王老吉我貌似就只在电梯看见过两幅平面广告,

    【创意】
    广告的质量加多宝也大大取胜。以加多宝两个广告软文为例:
    第一个是模仿王老吉时代的广告词,只是改成“怕上火,喝加多宝”,第二个叫“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两个软文一问一答,质量何其之高。第一个努力和旧版王老吉扯上关系,让受众产生疑问:加多宝和王老吉有什么关系?一段时间后,达到宣传效果了,立马换上第二条,告诉大家“我们加多宝只是改了包装,配方和味道还是和以前一样的”,明确传递一个信息——加多宝=旧王老吉!(联想一下,那新王老吉是什么?)。这样就顺理成章的把以前的品牌价值转移到现在的品牌上,且将了新王老吉一军,把自己变成正牌,王老吉反而成杂牌了。

    反观广药的两则广告:
    第一个是一则类似于公文的通知,没错,就是那种满满是字的公文,大意是家里过期的广药的药品,可以去药店换新的。本以为是广药的药品广告,但右下角又有一个大大的红罐王老吉的图片(唯一的图片哦),我就晕了;而且广告挂上去的时间极短,活动的时间也极短,我第一次没记住时间,第二次想去看看,就没有了,去药店一问,活动也结束了。
    第二个是针对加多宝”怕上火,喝加多宝”的。这次广药懂得放图片了,背景是一个大大的红罐王老吉,哦,这次我懂了,是王老吉的广告,但软文就真心差得不一般啊。原话记不住了(可见效果之差),大意就是:郑重声明,王老吉从未改名balabala。不知道大家怎么想,反正我的的感觉是,申明本身软弱无力,但却充斥着一种国企的霸权思想,立刻对加多宝这个被迫害者产生同情。不知道广药的领导知道会作何感想。

    屁股决定脑袋
    加多宝作为一家私企公司,在快消行业打拼,极度依赖品牌,对市场有着极强的敏感度。旧王老吉时代,现实炒作“上火”概念炒作;后敏锐的发现问题,把“上火”改成“怕上火”,把药品的概念偷换成“功能性饮料”,以扩大产品的适应人群;借”汶川地震“(包括这次的”中国好声音”)做出色的事件营销,无一不体现加多宝的营销能力。加上,加多宝的渠道能力也很强(源于《经济观察报》的一则报道,一时找不到了),两者一加和,如虎添翼。
    反观广药的屁股:药品行业的技术壁垒,行业竞争并没有快消品这么激烈;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功效比品牌更重要;药品的流通渠道集中(医院、药店),通过药代的个人销售,打通医生、药品导购员,比大面积的广告营销,成本更低。所以,长期经验使他们重渠道大过于重营销,对市场反应不够灵敏也算是国企的通病,广药在快消品行业根本是一个新手,打不过加多宝是必然的。

    在渠道依然是广药占绝对劣势,自身上架率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大量的投入广告无疑等于给加多宝做免费的宣传。
    想想,好不容易投了这么多钱进去,消费者想要买王老吉的时候却只有加多宝,你觉得消费者会坚持不买加多宝要到别家去找王老吉吗?

    广告和宣传只是表面的竞争,真正的竞争实力,在于市场和渠道。

    所以撇除广药营销能力低下,反应速度缓慢,审批流程长这些「国企特色」来说,小投量的广告为自己正名,然后实行跟随策略,暂时让加多宝的promotion投入来带动王老吉的销量增长,然后边发展自身的产能建设和渠道建设,是比较正确的做法。

    就现在的状况来看,小投量的广告是做到了,只是做的比较糙。跟随策略也是有了,只是需要时间。

    渠道
    上海博纳睿成营销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史贤龙表示,加多宝做「王老吉」的时候,是本土饮料渠道覆盖率最高的产品之一,按「特大-省会及沿海发达-地级市-县镇-乡村」五级市场划分,「王老吉」在县镇以上市场的终端覆盖率,可以达到90%以上,是唯一一款可与可口可乐、雪碧同时出现在各类型终端的饮料类产品。「在这个覆盖率的背后,不仅需要庞大的分销商、销售团队、渠道服务人员,而且需要产能布局、供应链-物流系统的支撑。」 [1]
    加多宝用了10年时间才建立起一个成熟的全国性的饮料销售渠道,而广药以前的绿盒王老吉的销售渠道不过是华南地区比较发达,在全国范围内,论广度不够加多宝撒的网广,论深度不够加多宝扎的根深,广药要在全国铺货,KA卖场有新产品进场,几乎都要做谈判和协商,就算加多宝不从中阻挠和封杀,也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如果要做到加多宝这样五层的深度分销,广药起码要有25000~30000的销售人员。而广药在5月份新招的营销团队不过3000人[2],而且这空降的3000人团队,还没来得及「新兵培训」就要「上场打仗」,效率能有多高,完全可以预见。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我在酒楼或者杂货店里说「来一罐王老吉」而服务员或者老板递上来的却往往是加多宝。

    然而,就算广药想在全国推,也有渠道在全国推,实际上也没有货可以推。隐藏在渠道背后的。是更严重的产能问题。

    产能
    加多宝在2011年的销量是160亿,根据其品牌管理部副总经理王月贵在5月18号北京媒体说明会上的说法,加多宝的第一季度销量仍然增长了30%。[3]

    能做160亿的销量和市场份额,就自然会有160亿的配套。

    加多宝方面向新金融记者透露,“今年我们先后启动了四川资阳和湖北仙桃的加多宝凉茶扩产项目,投资4亿的四川基地一期工程拟建两条红色罐装加多宝凉茶饮料生产线,每条生产线设计产能为每分钟600罐,预计建成投产后年销售额将超10亿,而正在筹建中的仙桃基地投资总额逾20亿,建成后的工厂将设置8条生产线,计划年产加多宝7000万箱,年销售额可达100亿。” [4]
    实际上,从加多宝经营「王老吉」这个饮料品牌的十年发展历程来看,加多宝在自身已经拥有160亿的年销量的前提下,要做200亿的产能,绝对不是什么问题。

    那广药呢?
    2011年,绿盒王老吉的销量不过是19亿。[5]而根据广药集团向媒体透露的数据,2012年红罐和绿盒王老吉预计实现60亿元销售,其中红罐凉茶预计销售额是30亿。[6]也就是说,2012年绿盒和红罐的预计销量是各占30亿。
    绿盒销量从19亿提升到30亿,产能要跟上去并不难。问题是红罐要在半年内从0做到30亿,产能上应付得来吗?

    产能除了自身的生产线的建设,对上游供应商的需求也是很大。譬如说包装用的铁罐,全国能生产铁罐饮料的大产能的代工厂商都和加多宝有合作协议,这些协议里面都会有排他性条款,如果要和广药合作就要承受巨大的违约赔偿,广药根本难以插手。剩下的小产能工厂,不要说想要找个上百亿产能的,就是几十个亿产能的,也未必能找得到。

    在拿回「王老吉」这个品牌之后,广药马上着手准备红罐凉茶的生产。与统一、银鹭、惠尔康等30多家食品饮料生产和原材料供应商签署合作协议。然而,在这30多家企业里面,仅有银鹭拥有比较成熟的铁罐生产线,其他的要么没有,要么产能十分低。

    另外,跟广药合作的这些代工厂商都没有凉茶的生产经验,而自己建设的生产线又缺乏人员的情况下,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生产质量标准的把关,生产规范的制定和落实,这些都是需要时间去磨合的,不然,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产能,是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才能把基础打好的。广药,急得起吗?

    宣传
    好吧。这完是完全一面倒的情况。
    加多宝汶川地震捐了1亿,玉树地震捐了1.1亿,扶贫助学又给了3000万,跟央视合作做体育节目,跟广州亚运会签约成高级合作伙伴,10世界杯又做大型活动,伦敦奥运也插了一脚…这不,刚刚又签了「中国好声音」,一句「正宗好凉茶,正宗好声音」直接就变成了「凉茶领导者」,这给广药打脸的…

    与其相比广药简直就像个大少爷似的,就坐在那儿等着加多宝做promotion的时候赶紧捞两口。

    08到10年是加多宝做宣传最疯狂的时期,以大本营广州为例,整个城市的地铁、公交、电视、网络都是加多宝的广告,传统与网络媒体各种新闻和报道,海陆空线上软文地面硬广不断地砸向消费者。
    这边厢加多宝在疯狂地砸钱,那边厢的广药大少爷只是做了个几乎一模一样的广告,只是红罐换成了绿盒,跟在加多宝的广告尾后喊一句:「王老吉,还有盒装!」

    要!脸!不!要!脸!

    无论是产品包装、构图还是色彩的运用都跟加多宝的广告一模一样啊魂淡!!
    下面的两行小字密密麻麻的,又长又臭,一般人注视到一个平面广告的时间也就那么2~3秒,哪能读这么长的文案,而且广告的辨识度这么低,就那么扫一眼的话还以为是加多宝的广告,这就回到了我一开始说的,不就等于给加多宝做广告吗?!!

    以上。

  4. 杨无趣说道:

    怎么能说广药坐以待毙呢,喏,在学校时随手拍的,这轮子功般的文案当时就让我深深地折服了,国企才做得出来啊。这是在利用学生的道德洁癖还是什么,真的很想请一位营销方面的牛牛帮忙给分析一下的说
    我要说看到王老吉和加多宝放一起,总感觉王老吉像过期了一样。多久没更新了这是….

    前天晚上中央2套在《对话》的主题是《明天我们如何养老?》
    里边谈到未来养老院如何发展的时候,提出“公办民营”的模式,为什么呢?

    在中国,国企好拿地拿钱搞定审批——这就是加多宝打死也不可能赢得“王老吉”这个商标的原因(之一);但是,国企是最会糟蹋钱(不是不会经营,而是太会经营自己而不是企业了),而民营则能够很好的做好商业运作。
    所以,不是广药不出手,只是效果一般般。

    第二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对于我们来说,当年很熟悉王老吉了,而现在其实我们都知道加多宝就是当年的王老吉,而现在的王老吉已经不是当年的王老吉了……
    所以,不是广药不出手,只是我们选择性忽略了(当然,加多宝一直以来猛烈的广告也很重要)。

    第三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对广药来说,已经大赚特赚了,出手不出手都已经够了!
    那一帮坐在大班台后边的人,有几个会挖空心思去想办法让王老吉利益最大化?
    但是,对于加多宝来说,他们不把加多宝发挥到极致,他们就只有傻着了……

    第四个不得不提的原因,那就是加多宝不排除各种“复仇”的心理——老子就要看着王老吉死在你广药手里!
    今年的凉茶旺季已经过去了,接下来就是漫长的淡季。
    明年饮料旺季的时候再看王老吉和加多宝的对抗吧
    只怕加多宝降得起价,王老吉降不起!
    要是我是广药,我就只做一个广告:完全复制以前王老吉那个广告:"怕上火,喝王老吉",让消费者迷糊了,继续增强惯性,而且让加多宝的改名广告失去公信力。————广告不是你这么做的。加多宝的策略是把王老吉的旧无形资产转化为自己的,王老吉如果这么搞,做再多也是为加多宝的锅底加薪罢了,你任何巩固“王老吉旧形象”的策略,都会经过二次转化,“步骤一,怕上火喝王老吉,步骤二,王老吉改名加多宝”,人家加多宝做的正是第二部……你这不是伸脸给人打么?
    要是价格不同了,消费者要王老吉营业员却给了更贵的加多宝,那消费者就不一定接受了)——这一条可能有效么,照这么说百事可乐只要便宜几毛钱就可以打死可口可乐了。
    公告一个举报奖励机制,要是有消费者遇到要王老吉却坚持只给加多宝,可以举报给王老吉的一个专用平台,核实情况后,将给予举报者一定的奖励。同时,让消费者协会给予公正和协调解决。——这种行政手段只能用来“帮手”而已,无关大局。而且,什么叫“坚持只给加多宝”?您要买王老吉?俺家没货出门右拐,谢谢。
    但是我觉得王老吉现在的处境很危险,现在不用想的太远,而是要抓紧时间压住加多宝的疯狂。——现在的处境当然很危险,只是王老吉根本没那本事压制加多宝。这就像在说“饿了怎么办”?结果有人出个主意是“别管那么多先吃饱”…………问题是家里没吃的,上哪里搞?
    我觉得王老吉现在不仅仅要快速提高自己比如渠道、产能等,更重要的是要打压一下加多宝的气焰和势头,——这句跟上句一样,“仅仅”渠道和产能两项中任何一项,就够王老吉搞几年了,而且还不一定搞成,加多宝可是搞了十几年才有今天这局面,岂是一句“不仅仅”能解决?而且“气焰和势头”……这是在看小人书画红脸白脸分忠臣奸臣么?汗…

    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该说的道理,其他回答已经说的差不多了,因为好像没人提到我就补充一点

    加多宝并没有找作业本代言
    加多宝那时候只是在搞一个万人感谢活动冲击吉尼斯世界纪录
    活动内容是只要你转发或评论了加多宝,就有机会被加多宝@ 感谢,活动当天加多宝的微博平均一分钟发一条感谢微博,感谢了上万人,而作业本只是其中之一。
    是不是这一万个人加多宝都要一个个去调查一下他们几年以前发的所有信息做的所有的事情?

    我们在12年之前喝的“王老吉”,其从配方到生产厂商都和现在的“加多宝”是一样的。

    商业战争本来就不好说孰是孰非,但是我不得不说,王老吉和加多宝在这一场掐架中都表现得非常精彩。广药王老吉国企出身,厚黑,非常擅于利用法律和制度打击对方的薄弱点,在法庭上碾压加多宝,屡战屡胜,无一败绩。鸿道加多宝私企出身,狡诈,在营销战争中屡出奇招,步步为营,攻城掠地把王老吉逼得喘不过气。

    加多宝所属香港鸿道集团在上世纪末的时候从广药集团那里获取了“王老吉”商标10年使用权,并在02年间续签10年。至于为什么“王老吉”这么一个民间企业的商标会跑到广药的手上,这里不便细说,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查。

    鸿道集团拿到王老吉商标后,配以王泽邦后人的凉茶配方,生产出了红罐王老吉凉茶。开始在市场上大展拳脚,斥巨资广告宣传。王老吉销量也是从02年开始稳步上升。尤其是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一句“怕上火喝王老吉”广告语为国人熟知,也彻底完成了王老吉凉茶从保健食品到功能性饮料的定位转换,上火要喝王老吉这句话更是深入老百性心中。然后就是08年的汶川地震,以及后来的玉树地震,鸿道集团王老吉都向灾区捐款高达1亿,并适时推出口号“要捐就捐一个亿,要喝就喝王老吉”。通过这一系列慈善活动王老吉的品牌文化得到极大的升华。

    这是前期背景。再来说说后面双方掐架的过程,我每一次分析都觉得相当精彩。

    当时,王老吉这一品牌价值评估已高达1080亿。广药看着眼红了,毕竟法理上说这商标才是他的亲儿子,看着鸿道在上面赚的盆满钵满,而自己这个名正言顺的爹爹只能拿着一年几百万的商标使用费,心生不满。其实在一开始广药并没想过要直接收回商标,而是要求鸿道增加其续租的使用费。本来鸿道为了沿用王老吉商标增加续租金额也不是没可能。关键就是广药当时做了一个非常荒唐的决定,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决定。

    广药集团宣布开始实施“大健康产业战略”,要在全球范围内公开招募新合作伙伴,共享“王老吉”品牌资源,品牌向药酒、药妆、保健品、食品、运动器械等多个领域扩张。而这一切计划,都是在稀释鸿道对王老吉这一品牌享有的权益。最关键的是,鸿道还被完全排斥在了计划之外!说实话,广药连凉茶一个产品都做不好,还想着多元化,现在大家可曾见识过任何一样其中的产品?我开头说广药适合打官司不适合做生意还真没说错,后面还会有一件事可以让我们看出广药确实不适合经商。

    双方矛盾激化,广药状告鸿道,要求收回商标,理由是鸿道续租的合同是因为贿赂了广药高管才拿到的,所以合同无效(早在04年行贿案就案发,行贿方陈鸿道取保候审但弃保外逃,广药一直没有过分追究)。本来在国内求人办事给些好处是你知我知的潜规则了,但是广药就是揪着这点说事,而且还站在法律的高点,最终法院判广药胜诉,12年,鸿道不得继续使用王老吉商标。

    那么鸿道是怎么应对的呢?毕竟市场和名气都是他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一旦改名,之前付出很可能都付诸东流。鸿道也当真是到了生死存亡之际。

    于是我们看到,早在11年下半年,鸿道就预料到官司很可能要输,开始了改名“去王老吉化”之路。首先是包装上,一面仍然印着王老吉,另一面则印着加多宝几个大字。这其实就是在暗示消费者加多宝就是王老吉,也为以后消费者发现王老吉完全变成了加多宝有心理准备。如果你还看不懂这暗示的话,那么紧随其后的电视广告语“王老吉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就是在明明白白告诉你了。

    没过多久到了12年法院判决书下来了,加多宝是不能再使用王老吉商标的,包括广告中也不能出现王老吉字样,这时我们就看见,凉茶包装上两面都印着加多宝字样了,广告语也改成了“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你看,还是在强调加多宝就是原来的王老吉,只是换个名字哦。

    广药一看这不行啊,我好不容易把王老吉要过来了以为能延(zuo)续(xiang)辉(qi)煌(cheng),结果你把原来的客户都转化过去了那还得了?于是广药一纸诉状再次把鸿道也就是如今的加多宝告到法庭,因为其广告语不真实,有误导消费者之嫌。毕竟“销量领先”这里面销量的计算是把广药的王老吉也算进去了的。没办法,加多宝再次改广告语,变成了“中国每卖10罐凉茶,7罐加多宝”。告诉消费者,大家都认同的凉茶,才是好凉茶。广药继续告,你这10罐7罐的计算不对,我给你仔细算算,你没有卖到7罐,而且你是把11年的时候同时印有王老吉和加多宝两个商标的也算进去了的,这个不算。所以,你又在欺骗消费者。。。

    没办法,加多宝继续改广告:“全国销量遥遥领先”。这实在是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模糊概念的一种说法了。

    然后,加多宝不停的为自己正名,于是我们看见了,王泽邦后人在广告中说“加多宝独家使用王泽邦传承配方。”以及“正宗凉茶,加多宝”的广告语。提醒消费者他们才是正宗的。

    广药呢,则是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针对加多宝提出的“正宗”一说,宣称自己是在保护国家的文化遗产。是站在正义的一方。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又说一下广药旗下王老吉的营销策略了,我们知道,面临加多宝地毯式的广告轰炸,王老吉也不是没有回应,但是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回应显得是多么的外行。

    暂且不说其在广告文案上被加多宝的营销团队甩出了几条街。王老吉的大动作是,获得每晚央视新闻联播前的黄金广告时间。我真真不知道王老吉的营销策划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选择新闻联播?是觉得这样就显得高大上,正宗了么?但是你考虑过凉茶饮料的市场受众么?

    我记得我曾看过一篇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国内喝凉茶饮料的主要集中在18-30岁的年轻群体,试问这一群体有几个喜欢看新闻联播的?而且要在新闻联播开始之前提前守在电视前才能看见你投放的广告。这转化率是要有多低。。。

    再看看加多宝,冠名中国好声音,这正是当下最受年轻人欢迎的电视栏目,广告精准的在这一受众群体中曝光,而且,即使观众是看重播,因为其冠名的原因,观众也会听见贯穿整个节目的主持人语音播报加多宝广告语。

    到了此时,加多宝已经基本摆脱了改名带来的困境。最艰难的时间已经度过,市场占有量再次完虐王老吉。广药再也坐不住了,继续告。现在消费者认你们不就是靠着红罐包装和经典广告语“怕上火,喝XXX”么,我就告你这两点。

    于是,以红罐包装属于王老吉这个品牌为由,加多宝禁止继续使用红罐包装,所以现在我们看见的加多宝成了金罐装,现在的加多宝,也只有一句“怕上火”使人能想起它就是曾经辉煌的王老吉了。

    “怕上火”广告语是广药设计的,但是是鸿道花大力气宣传的,所以在法院判决加多宝不能使用这句广告语时,加多宝选择了上诉,在上诉的这段时间内,一审判决是无效的,所以现在加多宝还可以使用这句话,因为他们还需要时间,靠这句话来提醒大家它就是曾经那个真正的王老吉。

    当然,我相信不久之后可能这句话加多宝也不能再使用,那也就完全不再与曾经的那个王老吉有一丝一毫的关系了。但是,那个时候加多宝是否已经成功完成了品牌的转化,也犹未可知。

    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广药继承了国企的传统,在玩法律,讲制度,揪别人小辫上的手段,令人叹为观止。加多宝作为一个成功的私营企业,其在商业,营销上的应变,让人不得不佩服。声明:我写本文初衷只是为了介绍分析加多宝教科书般的营销策略,可能是因为文章侧重点不同的原因而看来有失偏颇。

    大家不要因为我的一篇文章就决定了以后只喝什么什么,相信自己的口感,好喝才是最重要的。王泽邦凉茶配方传承给了两路后人,所以广药、鸿道手中的配方都是真的,只是后来双方都对配方有所改良。

  5. 宝之林说道:

    饮料这块市场原本被外资攻城掠地已经惨不忍睹了,王老吉的出现确实让人欣慰,几场风波下来加多宝还能生存下来实属不易!真是值得尊重的企业广东的表示身边人都会特别点加多宝,觉得它更下火更好喝(⊙_⊙)我是没什么感觉的啦,但是情感上广药一直利用体制什么的打压觉得接受不了

    王老吉、加多宝的恩怨经过,大概就是这样:
    王老吉的创始人叫王泽邦,是个生活于清朝年间的人物,此人小名叫阿吉,后来年老了就被人称为老吉,这就是王老吉名字的由来。
    王老吉研制了治暑热瘴疠的亦药亦茶的饮料“王老吉”,后来他家族中的后人接力他经营这款饮料王老吉。
    1949年之后,王老吉凉茶的后人主要分成两股。一股后人留在国内,最终公私合营;一股后人去了香港,在港澳东南亚继续经营凉茶。
    199X年,香港鸿道集团成立加多宝公司,向大陆王老吉租用品牌,由香港王老吉后人提供配方,加上自己的研发,改良了配方,增加了适合现代人的口味的成份,在中国大陆销售王老吉红罐饮料。加多宝公司通过自己的营销策略,扩大了凉茶饮料市场,打响了原来默默无闻的王老吉这个牌子。后来因为续租大陆王老吉品牌上的不规范或者说是违法行为,大陆王老吉品牌的归属方广药集团通过官司收回品牌,加多宝于是自行生产并营销凉茶,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加多宝”,因为加多宝公司本身拥有香港王老吉后人给的配方,所以这之后的“加多宝”凉茶,跟之前加多宝公司营销的凉茶“王老吉”没什么两样,而且此时的加多宝凉茶还是红罐罐身。
    之后广药继续打了一系列针对加多宝公司的官司,比如不允许加多宝公司使用“加多宝凉茶连续7年荣获‘中国饮料第一罐’”等用语的广告,法院最终支持广药并判加多宝违法并罚款;比如不允许加多宝凉茶使用红罐包装,法院最终支持了广药,于是加多宝凉茶被迫使用金罐。

    你问我有什么感想:
    1、我觉得加多宝公司的营销非常历害。包括销售渠道、效率,地面营销队伍的执行力和执行技法,赞助各大节目的额度、捐款的力度,都相当厉害。
    2、如果没有加多宝的经营,大陆王老吉这个牌子并不会达到今天的响亮程度,整个凉茶产业不会达到如此大的规模。
    3、公私合营最牛B。

    我是做双汇的,在终端经常碰到加多宝和王老吉的业务,对于两家公司的一些宏观的政策我也没有太多熟悉,我说一个给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吧。
    某超市刚开业,生意不错。此为背景。
    王老吉首先和超市老板洽谈在临近收银台较好的位置出资600元每个月现金租用超市一个端架作为专项陈列。
    过几天,加多宝的业务员来了,他同样看中了这个陈列位置,他跟超市老板谈的结果是:每个月同样付给超市600元租金或者更多的费用,王老吉现有多少瓶货,他全部买了!!对,你没看错,就是按照售价给他全部买了,然后加多宝的货全部补进……然后顺势和超市签订专销合同。超市老板在利益面前一般都不会拒绝的。跟加多宝的业务聊了,他们经常这么干!有时候现金,有时候一瓶加多宝换下来一瓶王老吉,目的就是尽量不让王老吉在市面上出现!说实话,能做出这样魄力的公司不多。这一招也是狠!

    但加多宝的营销和渠道太牛逼了。

    在王老吉品牌官司结果出炉之前,加多宝大概已经预计到会输。包装已经逐渐开始添加大量加多宝标志,到结果出炉的时候,基本除了正面王老吉三个大字,其他地方都是加多宝了。

    广告方面更是牛,大力度投放,打擦边球,引导消费,虽然一告一个输,但一个官司就得半年一年的,到时候再换个就好了。先是完全王老吉风格的广告,告输了后换成“每十罐凉茶七罐加多宝”,这个也告输后宣传“正宗红罐”,到最后红罐官司也输了就开始“开启金罐加多宝”,宣传上完全不受影响。。

    加多寶此前一直在港澳地區售賣王老吉涼茶,90年代想進軍內地市場,但發現王老吉品牌早被廣藥註冊了。事情是因為當年政府有一個老字號品牌復活計劃,把一批以前有後來消失的老字號恢復(廣藥除了王老吉,還有陳李濟、潘高壽和香港的潘高壽可完全是兩回事)。這是起因;
    然後加多寶想到了租借品牌共同發展的點子,紅罐給加多寶做,綠盒你廣藥自己做。加多寶在王老吉上花了很多心思,讓王老吉從一個粵港澳地區性小眾飲料發展到全國性的知名涼茶飲料,銷量一度超過了可口可樂,而且不忘提攜廣藥的綠盒,在電視廣告上還會提醒消費者:還有綠盒哦!
    然而廣藥眼紅紅罐王老吉銷量,利用續租時的賄賂,告加多寶,收回加多寶的品牌使用權,目的是想把紅罐拿回來自己賣。
    加多寶的紅罐王老吉被迫改名加多寶,但利用自己多年經營的渠道還有營銷經驗,很快把加多寶三個字打出了名氣。
    在一開始還沒有真正收回品牌使用權的時候,加多寶就在包裝上做了改動,原本兩面王老吉字樣的包裝變成一面王老吉一面加多寶字樣。
    So,加多寶并不是剛剛問世就可以搶掉王老吉的市場,他才是那個曾經很火的王老吉啊。

    "2003年年初,经过一个月的定位研究,广州成美营销顾问公司为我们(加多宝公司)制定了红罐王老吉的品牌定位战略,将其定位为预防上火的饮料,并且帮助我们确立了’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语。从今天看来,这项工作成果成为红罐王老吉腾飞的一个关键因素。"
    ——加多宝集团总裁 阳爱星
    品牌释名

    凉茶是广东、广西地区的一种由中草药熬制,具有清热去湿等功效的“药茶”。在众多老字号凉茶中,又以王老吉最为著名。王老吉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5年,被公认为凉茶始祖,有“药茶王”之称。到了近代,王老吉凉茶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政治原因,王老吉凉茶铺分成两支:一支完成公有化改造,发展为今天的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王老吉凉茶颗粒(国药准字);另一支由王氏家族的后人带到香港。在中国大陆,王老吉的品牌归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王老吉品牌为王氏后人所注册。加多宝是位于东莞的一家港资公司,经王老吉药业特许,由香港王氏后人提供配方,该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生产、经营王老吉牌罐装凉茶(食字号)。

    背景

    2002年以前,从表面看,红色罐装王老吉(以下简称“红罐王老吉”)是一个活得很不错的品牌,在广东、浙南地区销量稳定,盈利状况良好,有比较固定的消费群,红罐王老吉饮料的销售业绩连续几年维持在1亿多元。发展到这个规模后,加多宝的管理层发现,要把企业做大,要走向全国,就必须克服一连串的问题,甚至原本的一些优势也成为困扰企业继续成长的障碍。

    而所有困扰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企业不得不面临一个现实难题——红罐王老吉当“凉茶”卖,还是当“饮料”卖?

    现实难题表现一:广东、浙南消费者对红罐王老吉认知混乱。
    在广东,传统凉茶(如颗粒冲剂、自家煲制、凉茶铺煲制等)因下火功效显著,消费者普遍当成“药”服用,无需也不能经常饮用。而“王老吉”这个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品牌就是凉茶的代称,可谓说起凉茶想到王老吉,说起王老吉就想到凉茶。因此,红罐王老吉受品牌名所累,并不能很顺利地让广东人接受它作为一种可以经常饮用的饮料,销量大大受限。

    另一个方面,加多宝生产的红罐王老吉配方源自香港王氏后人,是经国家审核批准的食字号产品,其气味、颜色、包装都与广东消费者观念中的传统凉茶有很大区别,而且口感偏甜,按中国“良药苦口”的传统观念,消费者自然感觉其“降火”药力不足,当产生“下火”需求时,不如到凉茶铺购买,或自家煎煮。所以对消费者来说,在最讲究“功效”的凉茶中,它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在广东区域,红罐王老吉拥有凉茶始祖王老吉的品牌,却长着一副饮料化的面孔,让消费者觉得“它好像是凉茶,又好像是饮料”,陷入认知混乱之中。

    而在加多宝的另一个主要销售区域浙南,主要是温州、台州、丽水三地,消费者将“红罐王老吉”与康师傅茶、旺仔牛奶等饮料相提并论,没有不适合长期饮用的禁忌。加之当地在外华人众多,经他们的引导带动,红罐王老吉很快成为当地最畅销的产品。企业担心,红罐王老吉可能会成为来去匆匆的时尚,如同当年在浙南红极一时的椰树椰汁,很快又被新的时髦产品替代,一夜之间在大街小巷上消失的干干净净。

    面对消费者这些混乱的认知,企业急需通过广告提供一个强势的引导,明确红罐王老吉的核心价值,并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

    现实难题表现二:红罐王老吉无法走出广东、浙南。

    在两广以外,人们并没有凉茶的概念,甚至在调查中频频出现“凉茶就是凉白开”、“我们不喝凉的茶水,泡热茶”这些看法。教育凉茶概念显然费用惊人。而且,内地的消费者“降火”的需求已经被填补,他们大多是通过服用牛黄解毒片之类的药物来解决。

    做凉茶困难重重,做饮料同样危机四伏。如果放眼整个饮料行业,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为代表的碳酸饮料,以康师傅、统一为代表的茶饮料、果汁饮料更是处在难以撼动的市场领先地位。

    而且,红罐王老吉以“金银花、甘草、菊花等”草本植物熬制,有淡淡的中药味,对口味至上的饮料而言,的确存在不小的障碍,加之红罐王老吉3.5元的零售价,如果加多宝不能使红罐王老吉和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它就永远走不出饮料行业“列强”的阴影。这就使红罐王老吉面临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既不能固守两地,也无法在全国范围推广。

    现实难题表现三:推广概念模糊。

    如果用“凉茶”概念来推广,加多宝公司担心其销量将受到限制,但作为“饮料”推广又没有找到合适的区隔,因此,在广告宣传上不得不模棱两可。很多人都见过这样一条广告:一个非常可爱的小男孩为了打开冰箱拿一罐王老吉,用屁股不断蹭冰箱门。广告语是“健康家庭,永远相伴”。显然这个广告并不能够体现红罐王老吉的独特价值。

    在红罐王老吉前几年的推广中,消费者不知道为什么要买它,企业也不知道怎么去卖它。在这样的状态下红罐王老吉居然还平平安安地度过了好几年。出现这种现象,外在的原因是中国市场还不成熟,存在着许多市场空白;内在的原因是这个产品本身具有一种不可替代性,刚好能够填补这个位置。在中国,容许这样一批中小企业糊里糊涂地赚得盆满钵满。但在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企业要想做大,就必须搞清楚一个问题:消费者为什么买我的产品?

    重新定位

    2002年年底,加多宝找到成美营销顾问公司(以下简称"成美"),初衷是想为红罐王老吉拍一条以赞助奥运会为主题的广告片,要以"体育、健康"的口号来进行宣传,以期推动销售。

    成美经初步研究后发现,红罐王老吉的销售问题不是通过简单的拍广告可以解决的——这种问题目前在中国企业中特别典型:一遇到销量受阻,最常采取的措施就是对广告片动手术,要么改得面目全非,要么赶快搞出一条"大创意"的新广告——红罐王老吉销售问题首要解决的是品牌定位。

    红罐王老吉虽然销售了7年,其品牌却从未经过系统、严谨的定位,企业都无法回答红罐王老吉究竟是什么,消费者就更不用说了,完全不清楚为什么要买它——这是红罐王老吉缺乏品牌定位所致。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拍什么样"有创意"的广告片都无济于事。正如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所说:一个广告运动的效果更多的是取决于你产品的定位,而不是你怎样写广告(创意)。经一轮深入沟通后,加多宝公司最后接受了建议,决定暂停拍广告片,委托成美先对红罐王老吉进行品牌定位。

    2002年12月31日,加多宝公司与成美签订合同,具体内容如下(节录):
    加多宝公司委托成美提供以下服务
    一、"王老吉"品牌推广策略的制定:
    1、品牌定位研究
    定位基础研究(含竞争对手研究,明确直接竞争对手);定位方向确定;定位市调组织;定位市调分析;定位确认研究及检验;定位确定
    2、品牌定位推广研究
    定位说辞研究与建议;广告语研究与建议
    3、推广执行策划(区域为广东、浙江地区)(略)
    二、"王老吉"品牌推广策略的执行(略)

    2003年1月1日,成美红罐王老吉项目组(以下简称成美项目组)正式展开工作,在成立的项目组中,负责品牌定位制定方面的研究人员一共三人:总经理耿一诚、研究总监张婷、客户经理王丹。

    根据合同要求,成美项目组首先需要在45个工作日内完成红罐王老吉定位研究。

    按常规做法,品牌的建立都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基础展开,因而大家的结论与做法亦大同小异,所以仅仅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并不能让红罐王老吉形成差异。而品牌定位的制定,是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了解消费者认知,提出与竞争者不同的主张。

    又因为消费者的认知几乎不可改变,所以品牌定位只能顺应消费者的认知而不能与之冲突。如果人们心目中对红罐王老吉有了明确的看法,最好不要去尝试冒犯或挑战。就像消费者认为茅台不可能是一个好的“啤酒”一样。所以,红罐王老吉的品牌定位不能与广东、浙南消费者的现有认知发生冲突,才可能稳定现有销量,为企业创造生存以及扩张的机会。

    通过对红罐王老吉的基本情况的了解,成美项目组形成了红罐王老吉定位研究的总体思路——

    首先,对于当时销售额仅1个多亿的加多宝公司而言,寻求发展的同时更要考虑生存,也就是说,在寻求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必须要先稳固住现有市场;其次,由于当时红罐王老吉的销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个多亿,已形成了一批稳定的用户群,成美项目组认为,定位研究可以从这群现有用户中寻找突破:了解红罐王老吉满足了他们什么需求,在他们头脑中红罐王老吉和其他饮料或者凉茶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差异,从而确定导致他们坚持选择红罐王老吉的原因。

    在将这群稳固的用户群选择红罐王老吉的核心价值提炼出来之后,再研究该核心价值与潜在用户群对红罐王老吉的认知是否存在冲突,即现有顾客的购买理由能否延展到潜在用户身上,如果这个选择红罐王老吉的理由是潜在用户群体也能认同并接受的,同时该核心价值在产品力以及企业综合实力上能够确立,就可以确认寻找到了红罐王老吉开拓市场的最佳途径。

    为了了解消费者的认知,成美的研究人员一方面研究红罐王老吉、竞争者传播的信息,另一方面,与加多宝内部、经销商、零售商进行大量访谈,完成上述工作后,聘请市场调查公司对王老吉现有用户进行调查。以此基础,研究人员进行综合分析,厘清红罐王老吉在消费者心智中的位置——即在哪个细分市场中参与竞争。

    在研究中发现,广东的消费者饮用红罐王老吉主要在烧烤、登山等场合。其原因不外乎“吃烧烤容易上火,喝一罐先预防一下”、“可能会上火,但这时候没有必要吃牛黄解毒片”。

    而在浙南,饮用场合主要集中在“外出就餐、聚会、家庭”。在对当地饮食文化的了解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该地区消费者对于“上火”的担忧比广东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消费者座谈会桌上的话梅蜜饯、可口可乐都被说成了“会上火”的危险品而无人问津。(后面的跟进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发现可乐在温州等地销售始终低落,最后两乐几乎放弃了该市场,一般都不进行广告投放。)而他们对红罐王老吉的评价是“不会上火”,“健康,小孩老人都能喝,不会引起上火”。这些观念可能并没有科学依据,但这就是浙南消费者头脑中的观念,这是研究需要关注的“唯一的事实”。

    消费者的这些认知和购买消费行为均表明,消费者对红罐王老吉并无“治疗”要求,而是作为一个功能饮料购买,购买红罐王老吉的真实动机是用于“预防上火”,如希望在品尝烧烤时减少上火情况发生等,真正上火以后可能会采用药物,如牛黄解毒片、传统凉茶类治疗。

    再进一步研究消费者对竞争对手的看法,则发现红罐王老吉的直接竞争对手,如菊花茶、清凉茶等由于缺乏品牌推广,仅仅是低价渗透市场,并未占据“预防上火的饮料”的定位。而可乐、茶饮料、果汁饮料、水等明显不具备“预防上火”的功能,仅仅是间接的竞争。

    同时,任何一个品牌定位的成立,都必须是该品牌最有能力占据的,即有据可依。如可口可乐说“正宗的可乐”,是因为它就是可乐的发明者,研究人员对于企业、产品自身在消费者心智中的认知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红罐王老吉的“凉茶始祖”身份、神秘中草药配方、175年的历史等,显然是有能力占据“预防上火的饮料”这一定位。

    由于“预防上火”是消费者购买红罐王老吉的真实动机,自然有利于巩固加强原有市场。而能否满足企业对于新定位“进军全国市场”的期望,则成为研究的下一步工作。通过二手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表明,中国几千年的中医概念“清热祛火”在全国广为普及,“上火”的概念也在各地深入人心,这就使红罐王老吉突破了凉茶概念的地域局限。研究人员认为:“做好了这个宣传概念的转移,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红罐王老吉就能活下去。”

    至此,历经一个半月的调研分析,红罐王老吉品牌定位的研究基本完成。2003年2月17日下午,在东莞加多宝公司的大会议室,成美正式向加多宝公司提交了《红罐王老吉品牌定位研究报告》。报告由成美研究总监张婷讲解,历时2小时。加多宝公司所有高层均参加了此次会议,具体是:董事长陈鸿道、销售部总经理陶应泽、市场部总经理阳爱星以及王老吉品牌经理王月贵等。报告首先明确红罐王老吉是在"饮料"行业中竞争,竞争对手应是其他饮料;其品牌定位——"预防上火的饮料",独特的价值在于——喝红罐王老吉能预防上火,让消费者无忧地尽情享受生活:吃煎炸、香辣美食,烧烤,通宵达旦看足球……

    这样定位红罐王老吉,是从现实格局通盘考虑,主要益处有四:

    其一,利于红罐王老吉走出广东、浙南

    由于“上火”是一个全国普遍性的中医概念,而不再像“凉茶”那样局限于两广地区,这就为红罐王老吉走向全国彻底扫除了障碍。

    其二,避免红罐王老吉与国内外饮料巨头直接竞争,形成独特区隔

    其三,成功地将红罐王老吉产品的劣势转化为优势

    ·淡淡的中药味,成功转变为“预防上火”的有力支撑;

    ·3.5元的零售价格,因为“预防上火”的功能,不再“高不可攀”;

    ·“王老吉”的品牌名、悠久的历史,成为预防上火“正宗”的有力的支撑。

    其四,利于加多宝企业与国内王老吉药业合作

    正由于加多宝的红罐王老吉定位在功能饮料,区别于王老吉药业的“药品”,因此能更好促成两家合作共建“王老吉”品牌。两家企业共同出资拍摄一部讲述王老吉凉茶创始人行医的电视连续剧《岭南药侠》。

    成美在提交的报告中还提出,由于在消费者的认知中,饮食是上火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辛辣”、“煎炸”饮食,因此建议在维护原有的销售渠道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开拓餐饮渠道,在一批酒楼打造旗舰店的形象。重点选择在湘菜馆、川菜馆、火锅店、烧烤场等。

    凭借在饮料市场丰富经验和敏锐的市场直觉,加多宝董事长陈鸿道当场拍板,全部接受该报告的建议,决定立即根据品牌定位对红罐王老吉展开全面推广。

    “开创新品类”永远是品牌定位的首选。一个品牌如若能够将自己定位为与强势对手所不同的选择,其广告只要传达出新品类信息就行了,而效果往往是惊人的。红罐王老吉作为第一个预防上火的饮料推向市场,使人们通过它知道和接受了这种新饮料,最终红罐王老吉就会成为预防上火的饮料的代表,随着品类的成长,自然拥有最大的收益。

    确立了红罐王老吉的品牌定位,就明确了营销推广的方向,也确立了广告的标准,所有的传播活动就都有了评估的标准,所有的营销努力都将遵循这一标准,从而确保每次的推广,在促进销售的同时,都对品牌价值(定位)进行积累。

    这时候才可以开始广告创意,拍广告片。

    品牌定位的推广

    明确了品牌要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什么定位,接下来的重要工作,就是要推广品牌,让它真正地进入人心,让大家都知道品牌的定位,从而持久、有力地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紧接着,成美为红罐王老吉确定了推广主题:“怕上火,喝王老吉”,在传播上尽量凸现红罐王老吉作为饮料的性质。在第一阶段的广告宣传中,红罐王老吉都以轻松、欢快、健康的形象出现,避免出现对症下药式的负面诉求,从而把红罐王老吉和“传统凉茶”区分开来。

    为更好地唤起消费者的需求,电视广告选用了消费者认为日常生活中最易上火的五个场景:吃火锅、通宵看球、吃油炸食品薯条、烧烤和夏日阳光浴,画面中人们在开心享受上述活动的同时,纷纷畅饮红罐王老吉。结合时尚、动感十足的广告歌反复吟唱“不用害怕什么,尽情享受生活,怕上火,喝王老吉”,促使消费者在吃火锅、烧烤时,自然联想到红罐王老吉,从而促成购买。

    红罐王老吉的电视媒体选择主要锁定覆盖全国的中央电视台,并结合原有销售区域(广东、浙南)的强势地方媒体,在2003年短短几个月,一举投入4000多万元广告费,销量立竿见影,得到迅速提升。同年11月,企业乘胜追击,再斥巨资购买了中央电视台2004年黄金广告时段。正是这种疾风暴雨式的投放方式保证了红罐王老吉在短期内迅速进入人们的头脑,给人们一个深刻的印象,并迅速红遍全国大江南北。

    2003年初,企业用于红罐王老吉推广的总预算仅1000万元,这是根据2002年的实际销量来划拨的。红罐王老吉当时的销售主要集中在深圳、东莞和浙南这三个区域,因此投放量相对充足。随着定位广告的第一轮投放,销量迅速上升,给企业极大的信心,于是不断追加推广费用,滚动发展。到2003年底,仅广告投放累计超过4000万元(不包括购买2004年中央台广告时段的费用),年销量达到了6亿元——这种量力而行、滚动发展的模式非常适合国内许多志在全国市场,但力量暂时不足的企业。 在地面推广上,除了强调传统渠道的POP广告外,还配合餐饮新渠道的开拓,为餐饮渠道设计布置了大量终端物料,如设计制作了电子显示屏、灯笼等餐饮场所乐于接受的实用物品,免费赠送。在传播内容选择上,充分考虑终端广告应直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将产品包装作为主要视觉元素,集中宣传一个信息:“怕上火,喝王老吉饮料。”餐饮场所的现场提示,最有效地配合了电视广告。正是这种针对性的推广,消费者对红罐王老吉“是什么”、“有什么用”有了更强、更直观的认知。目前餐饮渠道业已成为红罐王老吉的重要销售传播渠道之一。

    在频频的消费者促销活动中,同样是围绕着“怕上火,喝王老吉”这一主题进行。如在一次促销活动中,加多宝公司举行了“炎夏消暑王老吉,绿水青山任我行”刮刮卡活动。消费者刮中“炎夏消暑王老吉”字样,可获得当地避暑胜地门票两张,并可在当地渡假村免费住宿两天。这样的促销,既达到了即时促销的目的,又有力地支持巩固了红罐王老吉“预防上火的饮料”的品牌定位。

    同时,在针对中间商的促销活动中,加多宝除了继续巩固传统渠道的“加多宝销售精英俱乐部”外,还充分考虑了如何加强餐饮渠道的开拓与控制,推行“火锅店铺市”与“合作酒店”的计划,选择主要的火锅店、酒楼作为“王老吉诚意合作店”,投入资金与他们共同进行节假日的促销活动。由于给商家提供了实惠的利益,因此红罐王老吉迅速进入餐饮渠道,成为主要推荐饮品。

    这种大张旗鼓、诉求直观明确 “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运动,直击消费者需求,及时迅速地拉动了销售;同时,随着品牌推广的进行,消费者的认知不断加强,逐渐为品牌建立起独特而长期的定位——真正建立起品牌。

    推广效果

    红罐王老吉成功的品牌定位和传播,给这个有175年历史的、带有浓厚岭南特色的产品带来了巨大的效益:2003年红罐王老吉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4倍,由2002年的1亿多元猛增至6亿元,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出广东,2004年,尽管企业不断扩大产能,但仍供不应求,订单如雪片般纷至踏来,全年销量突破10亿元,以后几年持续高速增长,2010年销量突破180亿元大关。

    结语

    红罐王老吉能取得巨大成功,总结起来,以下几个方面是加多宝公司成功的关键所在:
    · 为红罐王老吉品牌准确定位;
    · 广告对品牌定位传播到位,这主要有两点:
    广告表达准确;
    投放量足够,确保品牌定位进入消费者心智。
    · 企业决策人准确的判断力和果敢的决策力;
    · 优秀的执行力,渠道控制力强;
    · 量力而行,滚动发展,在区域内确保市场推广力度处于相对优势地位。
    附录:王老吉相关数据

    附录一:王老吉饮料历年销量

    2002年 1.8亿元
    2003年 6亿元
    2004年 14.3亿元(含盒装)
    2005年 25亿元(含盒装)
    2006年 40亿元(含盒装)
    2007年 近90亿元(含盒装)
    2008年 约150亿元(含盒装)
    2009年 约170亿元(含盒装)
    2010年 约190亿元(含盒装)

    附录二:加多宝公司历年建厂的投资

    1995年,加多宝公司成立,在广东东莞长安镇投资建厂,一期投资金额2000万美元。
    1999年,在广东东莞长安镇投资扩建二期,投资金额3000万美元。
    2003年,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厂,投资金额3000万美元。
    2004年,在浙江绍兴袍江工业区投资建厂,投资金额2500万美元。
    2005年,在福建石狮市祥芝镇投资建厂,投资金额3000万美元。
    2006年,在广东南沙开发区投资建厂,投资金额1亿美元。
    2007年,在浙江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投资建厂,投资金额约2500万美元。
    在湖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厂,投资金额9980万美元。
    2008年,在广东清远投资建厂,投资金额1.5亿美元。2011年,追加投资5000万元。
    2012年,在湖北仙桃投资建厂,投资金额20亿元。

  6. 娃钰说道:

    不敢苟同部分用户关于品牌之争的看法:品牌之争中,加多宝受到不公正对待,被国企广药用政府资源打败。

    红绿之争的审判地点在北京,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负责,加多宝对仲裁委员会的裁决有异议,于是提请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撤销裁决,被北京一中院驳回。相当于一审败诉,二审被驳回,不对请指正。
    1,审判中有两个审判主体,分别是仲裁委员会和北京一中院,广药没有能力跨越这么大区域将影响力投射到司法部门,影响到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的仲裁。
    2,红绿之争引起社会媒体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还有诸多法律专家也在关注,审判方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
    3,广药归广州市国资委管理,市国资委是副局级,广药级别为正处级,影响能到哪?
    4,品牌之争之时很多法律专家就发表过看法,加多宝胜算不大。
    总之,审判是公平的。

    法律条文就是用来判断对错的,你犯了错,法律就要追究你的责任。
    你依法纳税不犯法做守法公民,法律就保护你。
    而不是说,你看我对人民有多大的贡献,缴纳了好多税收,兴建了好多工厂,养活了好多工人,招了好多大学生,推动了经济发展,犯了罪可不可以功过相抵无罪释放,法律不会这样判断,司法机关也不允许这样做。

    2002年至2003年鸿道分几次对广药老总李益民行贿。在2003年,即行贿的同一年,鸿道和广药续约将租期延长到2020年,其中是否有问题看官自行判断。
    上面的高票回答说广药抓鸿道的小辫子,对这种看法实难苟同。
    生意场上的事情,要在商言商。你犯了错,就要承担后果。
    你错过发货时间,买方要求你按照合同赔偿三倍货款,你不想赔,可你当初为什么要签合约呢?
    因为你想赚钱嘛,对嘛。
    你想赚钱我也想赚钱,大家都在法律的范围内赚钱,按照合同你应该赔我三倍的货款,白纸黑字,公平合理,童叟无欺。
    鸿道当初用违法手段续约,就要承担后果。
    至于承担什么样的后果,法律说了算。

    民粹是不能代替法律的,那样的话,大家举手表决算了,还要律师和审判员干什么。

    另外提一下:
    1,鸿道集团老总陈鸿道当年在取保候审期间,弃保外逃,至今未归。
    2,加多宝捐了两次次1亿元,都是陈鸿道拍板决定的。
    此人信佛,不假。
    陈弃保外逃的原因不知是否因为担心受到不公平审判,广州方面也没有要求发出国际通缉,可能有证据不足的原因或其他考虑,陈捐款1亿元两次不知是否想弃保外逃后获取政府认同,以期弥补,关于这些不作判断。

    我觉得,部分网友之所认为加多宝失利是因为广药在政府资源方面的优势,而非基于公平审判的原因是民营企业在与国企竞争时的弱势地位,这种弱势地位导致民营企业必须付出大于国企数倍的努力才能取得和国企一样的成绩,这的确是事实。但同时不要忘记束缚在国企身上的制度,这种制度的束缚导致国企在与民企竞争时反应落后于民企。国企在与民企竞争时,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不要光看优势忽视劣势。
    当然,政策性的垄断除外,如军工石油等领域是另外一回事。

    在许多关于对错难辨似是而非的判断中,我们总是习惯偏向于弱者。

    正文:

    咱们来轻松愉快和专业严肃的谈一谈,不对欢迎拍砖。

    从营销策略来说,加多宝的渠道策略,促销(品牌)策略,公关策略及时机把握击中了广药的七寸。

    1,先说渠道。

    广药和鸿道分家之前,渠道全部被鸿道掌握。

    品牌之争爆发后,全国大多数的商超零售的货架上只有加多宝而没有王老吉。

    不是王老吉执行力差,而是没有渠道掌控力,砸钱把渠道铺开是需要时间的,砸重金全国铺货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雪上加霜的是,部分饮料分销商不给铺货,因为这些分销商接受加多宝的巨额返点。这种渠道封锁策略在营销策略中是很常见的,和商业竞争中的排他性协议差不多。

    所以尽管王老吉砸重金铺货,几个月时间也只把地级市以上的城市部分渠道铺开,县级市及广大农村地区边都沾不上。

    没有渠道,对于快消品来说,相当于一击必杀,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时间。

    在品牌之争最激烈的时候,广药最缺的,就是时间。

    我2013年去东莞避暑,表哥在那边开一家旅馆。
    王老吉的人上门谈专柜的事情,送一个冰箱,条件是上架的凉茶只能是王老吉的,非凉茶不受限制。
    表哥告诉我,这是王老吉的人第一次来他的旅馆。
    那是2013年,品牌之争过了一年多,王老吉的渠道发展可见一斑。

    2,促销策略,转移王老吉的品牌价值。

    品牌之争爆发的那年是中国好声音的第一季,当时这个新节目热播,收视率奇高,加多宝第二年再想冠名时费用涨了好几倍,这个冠名权对加多宝的作用不亚于速效救心丸————关键时刻救命用的。

    中国好声音第一季中加多宝的广告词是:王老吉已改名加多宝,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怕上火,喝加多宝。

    这个广告词背后有什么含义?

    它在转移王老吉的品牌价值————这是品牌之争的核心,也就是利益之争的核心正在被鸿道榨取。法庭上正在讨论蛋糕到底归属于谁的时候,鸿道却一口一口的在吃这个蛋糕。

    它试图告诉消费者这样一个事实:王老吉把名字改成了加多宝,加多宝就是原来的王老吉,没有其他变化。

    所以加多宝和王老吉是一样的红罐,一样的包装,没有任何改变。

    消费者接受这个暗示吗?

    结果正如鸿道的预期,一年后品牌价值的调查显示王老吉的品牌价值不到加多宝的一半,凉茶销量连一半都不到。

    一年的时间,把加多宝这个品牌从零做到100多亿,商业史上没有先例,它是鸿道通过违法的手段榨取而来的。

    换句话说:鸿道的广告是非法的,鸿道一定知道,但仍然这么干了。

    不得不说,鸿道的每一步策略都击中了要害。

    一年后,王老吉渠道全面铺开。

    一年后,王老吉赢了官司。

    太晚了,品牌大部分价值被加多宝违法榨取,到手的蛋糕只剩四分之一。

    所以后来广药又把鸿道告上法庭,理由是侵权,索赔数十亿。

    加多宝赔了1081万,挠痒痒都算不上,这源于法律的空白。

    3,公关策略

    在加多宝与王老吉的品牌之争中,网友一面倒的认同加多宝,痛斥广药。

    原因有一下几点:
    1,加多宝当年捐的1亿基本树立了加多宝良好的公益形象。
    2,网友对于国企与民企的看法,基本国企多负面消息,国企强民营弱的对比也导致网友更同情弱者。
    3,加多宝回避了品牌之争的核心问题——王老吉品牌到底属于谁,加多宝知道当初行贿获取的续约被法律确认无效的可能性较大,所以没有和王老吉正面争执。而是不断的在媒体上宣传王老吉改名加多宝,塑造自己的弱者形象,博取网友同情。

    4,对时机的把握

    品牌之争刚爆发时,王老吉除了争论的品牌其他什么都没有,生产线,团队,渠道,产品等等均为零。

    这是王老吉最无力的阶段,因为没有产品出现在超市的货架上,王老吉即使做了广告但消费者到超市后发现买不到王老吉,这会更糟糕。

    反观加多宝,抓住时机对宣传不断加码,拿下诸多电视台杂志网络广告,铺天盖地的广告,王老吉被加多宝的广告打得趴在地下。

    在王老吉最无力的时候,加多宝狂风暴雨般的进攻,不断的得分。

    在此次品牌之争中,展现出的商业竞争是残酷的,是可以钻空子的,赤裸裸的商业利益。

    所以简单粗暴的回来就是两大关键步骤:渠道策略,促销(品牌)策略,公关策略和对时机的把握。

    ————————————————————————

    广药之所以和鸿道分道扬镳,看看他们上法庭之前的故事。

    2010年,王老吉销售额160亿人民币,广药每年获得的品牌授权费不到千万。王老吉在广药手里时是个穷孩子,被鸿道做成了下金蛋的母鸡,收的钱只是鸿道赚的钱的九牛一毛。

    你富得流油,吃肉喝汤,我连馍馍都吃不上。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四季如春,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大雪纷飞。

    于是,广药开始找合作的毛病,想多收点钱。

    如广药所愿,发现在2001年,时任广药集团总经理李益民收了香港鸿道集团控制人陈鸿道300万元贿赂,于是广药认定续签的合同无效,授权的有效期应是2010年5月到期,鸿道则认为应该是2020年到期,产生了矛盾。

    广药本来只想收几个金蛋的,结果发现……哎,我可以把母鸡也收走阿。

    这对广药的吸引力可想而知,其间的利益纠葛和双方的利益诉求产生的鸿沟可是巨难填平的。

    上法庭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

    另外顺嘴提一下:

    2012年的调查报告显示王老吉品牌价值高达1080多亿,超越海尔和茅台,结果显然是有问题的。

    只说其中的不合理,这个品牌价值的计算是按照百年老店的标准计算的,而一般品牌价值的计算是以20年为限计算的,王老吉是个中国品牌而非世界名牌,百年的标准是不合适的。导致王老吉的品牌价值被放大五倍,所以王老吉的真实品牌价值是200多亿。

    至于王老吉凉茶这两拨人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撕逼,别的答案已经讲过了
    讲一讲加多宝怎么在公众营销和危机公关上干掉王老吉的

    一开始叫王老吉的时候,一句“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词无人不知。这七个字是加多宝花好几个亿买的。而这个广告,场景上直接把凉茶饮料化,其次又主打了健康,去火概念深入人心。至于它为啥去火根本不重要!!这个时候王老吉还默默无闻着,后来看加多宝靠着自己的招牌火了就开始打官司。

    打官司的时候 加多宝的广告词是“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王老吉改名加多宝”,这个广告说的是:
    一,我们卖得很好 诱导大众消费
    二,我们改名了 告诉消费者以后买加多宝,不要买王老吉。
    这样所有人都知道加多宝就是王老吉,王老吉是一个新牌子,但是加多宝我们喝过,有保障

    后来类似广告词被禁,加多宝官司输了

    这个时候加多宝在网络营销上放了一个大招 “对不起体”

    句句在理句句委屈。其实事情就是这样,本来想租个牌子卖饮料,没想到广药看牌子火了倒打一耙。

    对不起体虽然没有像凡客体那么火,但这个意向是很明显的,制造流行语,然后转移大众的注意力。其次打情感牌,调动公众力量。
    这个时候王老吉干了特别傻缺的一件事。它模仿加多宝,弄了没关系。。

    really??傻吗??你偷别人危机公关的点子也就算了,你还一脸幸灾乐祸?本来对不起还不是很红,你这个没关系一出来,我估计加多宝的人能开一场三天三夜的大趴体。

    王老吉输在,以为官司赢了
    就是真赢了

  7. 黄绍鹏说道:

    像我们几个哥们出去吃火锅或者干锅都是先问有没有加多宝,没有加多宝只有王老吉在勉为其难喝王老吉,有的时候干脆就改喝其他东西了。
    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更是看都不看一眼王老吉。
    跟哪个好喝没关系,就是单纯支持加多宝而已。

    你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观念。

    为了作者有收益能出更好的作品,所以我买正版。为了抵制育碧,所以我坚决不买育碧的东西。
    为了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只有你我坚持用良币而不用劣币。支持好商家,抵制不良商家,作为消费者,以后才会有好产品用。

    明明是【广药】逼退【加多宝】,何来【加多宝】逼退【王老吉】?在讨论广药与加多宝之争时,不该用【王老吉】替代【广药】,这会带来误导。
    如果不翻解放战争的旧帐,那么【广药】相当于亲爹、【加多宝】公司相当于养父、【王老吉】品牌是养子。广药家孩子多,王老吉饿的面黄肌瘦,被加多宝拿回去养,辛辛苦苦培养成中国第一大高富帅,亲爹眼红了,拿着当年的卖儿契约随便找了个bug找村长断案,你说村长会向着谁呢?村长说养子归广药、加多宝公司帮养子攒的各种资产让养子王老吉带回去给广药、让广药把钱分给其它孩子用(例如“王老吉”品牌的润喉糖)。于是加多宝公司不得不临时生了个亲儿子【加多宝】和养子【王老吉】玩肉搏,加多宝的心应该是苦涩苦涩的吧。
    占主要市场份额的从来就是加多宝不是广药,你所看到的“市场领导者王老吉”是加多宝监护下的王老吉,这个成绩跟广药没有半毛钱关系。当年加多宝企业和广药有协议(是成文协议还是口头默契就不知了):加多宝只做红罐,广药可以卖绿盒利乐装(但是不能用“王老吉”的品牌开发润喉糖、粥、龟苓膏的乱七八糟的产品),相当于加多宝在外面打天下,广药只要跟在加多宝后面铺货、贴一张“王老吉也有绿盒装”的海报就可以白吃红利了,广药从加多宝那里拿到的好处当然不仅仅是那一点点品牌使用费,是应该包括绿盒销量的。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广药换了领导人,就不满足只吃这部分利润,他们想杀鸡取卵呢。
    所以,明明是广药差点把加多宝逼死,加多宝只不过在尽力一点点抢回属于自己的东西罢了。
    其它的题主没说错,加多宝金罐策略非常棒(输掉了红罐外观专利的官司、靠金罐死地回生),另外最关键的,加多宝的渠道非常强,广药拿得走品牌也拿不走渠道,没有渠道的大品牌就会像恒大冰泉一样,利润还不够抵广告费的。

    撕个屁,王老吉这牌子本来私人的,我军自说自话收了就当自己的东西。收了又没经营出个花,国内除了广东地区以外就没几个知道。加多宝花钱又买了红罐经营权,自己费了老大劲才搞到全国知名。现在广药来找茬了。我也只能说三个字:不要脸。
    王老吉的历史可以自行百度,加多宝的历史也可以自行百度,王老吉和加多宝之间的恩恩怨怨也可以自行百度。

    我想说几点,其一,加多宝的营销非常非常牛逼,这是王老吉学不来的。王老吉和加多宝撕逼期间,王老吉那些有针对性的广告真的太low了,不但不知所云,而且感觉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其二,广药真的比较卑鄙无耻下流。对于广药经营王老吉这个品牌,我不看好。悲观点的话,估计比当年健力宝的下场好不了多少。市场经济下,政府作用力很多时候起的是负作用。

    其三,两家撕逼之后,再也不买王老吉。如果二者必须选其一,只选加多宝。

    我们先看两个公司的支持系统。加多宝12年已经具备了完整的供应链,财务系统,人事系统,监管体系等等。这些方面12年的广药应该是完全不具备的。如果把加多宝比喻成训练有素的军队,广药只能算是民兵。
    我们先看加多宝的第一步:提前抢占原材料及代工厂。广药生产部门应该会记得产品上市之前主要原材料遍寻不着的场景。国内知名的包材供应商大多跟加多宝签了协议,金银花国内根本买不到多少,有足够生产能力的代工厂竟然找不到。加多宝凭借其自身的硬实力完全压制广药,广药王老吉大规模上市足足晚了半年!!!
    第二步稳固自身,广药上市时爆出三千营销精英的新闻,加多宝也没闲着,他给中低层员工大规模加薪。广药要挖人首选肯定是加多宝的员工,但是这一算盘算是落空。这是人员方面的稳固。
    为了防止现有渠道被挖走,加多宝在广药晚上市的半年提高渠道促销力度,大量压货,从经销商到分销、邮差、批发、终端几乎都是维持满库存。同时大规模签订专卖协议,覆盖几乎所有A类网点。这一步短期内有效的巩固了自身渠道!
    第三步 转变消费者认知:这部分最高票的已经讲的很好了,我在补充一些。加多宝在改名的前两年所有的线下活动中,都在一直告诉消费者,王老吉改名了,程度之深超过大家的想象。我讲两个小故事。1笔者在广州负责一档消费者活动中见到一位消费者拿着王老吉经过,马上自己买了一罐加多宝,让促销员送给消费者,并且收回了他的王老吉,并让促销员告知其改名情况。2肇庆当时的销售负责人(主任级别),在超市看到两位消费者在购买王老吉,马上过去跟消费者讲解两款产品缘由。让消费者改买加多宝。
    第四步:抢占道德制高点,或者说看起来自己更占理。我们看两边的舆论宣传方向。广药:加多宝行贿(消费者:跟国企打交道不是潜规则么,加多宝有办法???),加多宝侵占国有资产(消费者:跟我毛线关系),加多宝恶wei意fa误xuan导chuan消费者(消费者:你才是误导我们地震捐款方的罪魁祸首吧),加多宝是外国企业(消费者:你们赚的钱还不是呵呵了),王老吉是民族品牌(消费者:在你手里的时候毁成什么样了)。广药宣传的方向可以说完全没有引起消费者共鸣,甚至由于社会环境的关系,国企身份反到让消费者反感。反观加多宝:1我们辛苦经营把品牌做大,广药坐享其成。(消费者:是挺委屈的)。2我们是私企,国企利用行政资本打压(消费者:广药就知道仗势欺人)。3我们只懂做产品和品牌不会打官司(消费者:跟国企打官司怎么可能赢,同情。。),总结起来加多宝处处展现一个成功经营确处处被各种姿势上的势单力薄却奋力抗争的角色。而广药种种宣传确被加多宝反制(以上消费者部分或多或少多有加多宝的引导)。

    第五部 重新打造品牌 不得不说加多宝品牌运营能力的强大。至今为营销典范的加多宝中国好声音,一举将近乎0知名度的加多宝这个新品牌打到全国皆知。各种改名广告疯狂传wu达dao“某凉茶改名加多宝”,成功转移了部分王老吉品牌。王泽邦后人广告宣传将配方独家授权给加多宝,一举鉴定了加多宝正统的概念。再加上赞助春晚,地震再捐一个亿,电视网络疯狂广告投入等等。各大品牌分分模仿的十罐七罐,连续*年销量领等概念分分出炉。反观广药央视“开门大吉”整一个山寨各路明星大杂烩,跟其希望树立正宗的王老吉传承者形象根本就是背道而驰,其它能说的出的营销几乎都毫luan无qi亮ba点zao,广药建工厂=捐款更是被加多宝攻击到见到的人都只能呵pian呵zi。
    第六步 价格战,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步。这并非加多宝或者广药希望的,这是市场规律导致的。价格战导致终端话语权空前强大,各大饮料品牌被迫提高经销批发利润,也是导致现在凉茶市场泥潭的罪魁祸首。

  8. 琨丁说道:

    广药原来拥有王老吉这个品牌,加多宝则拥有终端渠道。

    配方已经双方共享了,谁也不占优势。

    在竞争中,大家都知道加多宝花了大价钱提升自己的品牌知名度。然而更重要的是,即使在没人听过加多宝的时候,加多宝就已经到处都是了。

    这就得益于终端渠道优势了。小商贩去进货,发现王老吉变成了加多宝,但价钱没变,包装没变,也没啥意见。

    我渴了要喝凉茶,点名要王老吉,小卖部老板告诉我,这加多宝就是王老吉换了个名字你要么,我当然也没有意见。

    悄无声息中,加多宝就已经替代了王老吉。

    为了活着,公司会接一些广告的外包。有一回接了王老吉的单子,我们给了对方一个提案。之后对方说不做了,这事就算过了。

    谁知道过了一阵子,网上出了一个王老吉广告(就是下面这个视频),点子和思路就是我们在提案里写的。王老吉的人拿了我们的点子,去找更便宜的外包公司把广告做了出来。虽然像吃了死耗子一样恶心,但当时合同没写这方面的条款,奈何不了对方,最后只能哑巴吃黄连。

    从那以后,公司接外包不接受比稿,而且合同注明,给了提案之后不合作也要收钱。

    至于我自己,从那以后,无论去超市还是小卖店,只要能选择,我都买加多宝不买王老吉。

    喝王老吉,我会恶心

    1.授权了吗?当然了。不是谁都可以这么干的。
    2.跑到美国去欢迎很有意思?
    对,这是另外一个有趣的地方。不得不提到一个品牌叫做三星。在泰国机场,你会看到“三星欢迎你来泰国”,在中国,三星的TVC会出现类似“三星,说出中国人自己的声音”。它在每个国家都没有把自己当外人,这是它的本地化策略,区别于苹果的“加州设计”。

    过年前十天做王老吉的兼职。标价一箱78送盒抽纸,一天工资110无提成,旁边是加多宝,一箱68,买一箱赠一瓶。说说销量,卖加多宝的妹子每天忙的玩手机的时间都没有,过来的客人几乎都会提一两箱。姑娘一直忙着从库房拉货,一个大型推车,一次拉个几十箱,没数拉了几次。隔一个小时一趟吧。我这边人少的可怜,卖的最少的一次销量为0,你没有听错!从来没超过15箱,我无聊的一直在那里凹造型,把抽纸盒摆出花,然并卵,我闲的偷偷提前下班过好几次。我问老板怎么不降价,老板说,还早呢。
    过了几天,王老吉终于降价了,70,赠品仍然是抽纸,我怒了,这大过年的,咱也买一送一不行吗!于是我擅自作主,管加多宝姑娘借了胶条(胶条上印满了加多宝~),粘了一瓶王老吉。
    老天,还是没什么人买,而且我还被超市的楼管大妈怀疑了..之前有个买了王老吉的大爷看见降价了伐开心,说:嘿,咋还降价了,姑娘,你这可不厚道啊喂!

    虽然这件事未必存在普遍性,但与我一起应聘的女孩有十来个,分布在各大超市,她们每天都会在微信里汇报销量,而这点可怜的销量连姑娘一次拉的货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加多宝姑娘在过年那十来天留下工作加上提成赚了三四千。

    PS: 王老吉的工作服,紧身T恤,超短裙..
    新年包装,王老吉是大红色,感觉土里土气,加多宝大气漂亮很多。送礼也好看。

    其实从一个很小的部分就能看到整体。

    ① 加多宝 和 广药集团 原先是合作关系,广药集团掌握王老吉的品牌,加多宝拥有授权的配方,原先合作的时候是加多宝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将这个品牌运营起来的。
    ② 广药集团 看到这个品牌火了,于是想运营权收回。加多宝没有做好准备,虽然进行了各种抵抗,但是依然被判决不能再使用王老吉的品牌以及包装。
    ③ 于是加多宝利用判决的缓冲期,大肆宣传加多宝才是拥有配方的正宗凉茶,实际上也是这样,广药生产的王老吉的配方已经变了。
    ④ 加多宝利用这段时间疯狂的投入营销费用,加上它原本就掌握渠道,所以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成功的将客户对于王老吉的品牌印象转移到加多宝上。
    ⑤ 加多宝不是新创品牌,广药集团也不善于运营,也没有原来的配方,所以广药集团输了也不意外。
    ~~~~~~~~~~~

    重点是要有钱。虽然双方都有钱,但是
    加多宝是全力以赴的全部资源上,要干王老吉。广药的国企背景却不可能允许它拿出大把的现金去击溃敌军。尤其是花了钱,未必有效果,那么广药的领导最多也就是吆喝两句,去给加多宝扯扯蛋,人家继续干他
    就这么简单
    任何的营销杀到一定程度都是需要拼实力的,资金不到位都是扯犊子。

    割一下。继续。
    大家不用继续纠结商标争夺和广告暗示了。那个是已成定局的东西。在这个层面,实际上是有利于广药的。王老吉还是挺深入人心的,他拿到商标和红罐使用权是无争议地优势。
    但是加多宝还是不断地攻占市场,这个只能解释是利益驱动。并不完全是消费者同情加多宝反感国企的事。
    我们可以做个调查,在饭局的时候,假装一下,今天上火了。看看朋友怎么叫饮料的,保证朋友中还是有那么几个会说,老板,王老吉。。。这个包括我自己有时候都会脱口而出王老吉。而且有个事实,我相信有相当一部分人也没感觉加多宝和王老吉有什么区别

    王老吉后面有广药,加多宝背后也有中粮啊。

    加多宝推出金罐的时候,新闻发布会里面,中粮包装的高层陈新可是出席的。

    中粮包装和加多宝有一定的交叉持股。

    创始人的玄孙也出席了当时的发布会。

    前面知友说的手段是有前提的,快播的例子就告诉我们,没有一个稳定可靠的后台,在国内怎么可能轻易生存下来。

    update:如果快播的例子不恰当,还有健力宝呢

    加多宝还叫王老吉的时候,是非常成功的凉茶营销案例。
    1,提出了非常脍炙人口的广告语:“怕上火,喝王老吉!”简单明了,第一说明了饮品的功效:防止上火,第二明确宣扬了品牌:王老吉。
    2,渠道有针对性,除了投放超市小卖部这种常规渠道,尤其拓宽针对火锅店的渠道,火锅特别是南方红锅在大家的常识里就是容易上火,王老吉怕上火的宣传就用的上了。
    3,罐体有特色,辨识度高,就像可口可乐就算撕了标签大家也能认出来。
    4,资金充裕。

    加多宝发觉品牌危机,开始由王老吉向加多宝转变。
    1,推行新包装,一面印加多宝,一面印王老吉,顾客在选购王老吉时自然而然会观察到加多宝的出现,留下一定的印象基础。
    2,通过媒体发布与王老吉进行品牌之争的消息,树立养母养大了孩子亲妈要抢的受害者定位,弱化因品牌问题加多宝高层与王老吉高层非法签订追加合同的事实。

    王老吉被拿回,加多宝正式更名加多宝。
    1,大量投放洗脑广告“销量全国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告诉消费者加多宝就是王老吉,就是变了个皮,瓤还是原来的。“配方正宗,当然更多人喝。”告诉顾客这才是正宗的,更多的人会选择我。
    2,冠名中国好声音,并连续冠名,打出品牌。中国好声音爆红给加多宝带来了很好的品牌效应。
    3,线下渠道封锁王老吉,除了在超市占据显眼位置,在需要人工服务的地方,当顾客需求王老吉时服务员自动递上加多宝,对顾客的疑问解释加多宝就是原来的王老吉,使顾客认同王老吉向加多宝的转变。与部分渠道签订排他协议,只售卖加多宝。
    4,通过媒体剖白品牌之争内幕,博取同情分。后来进行的关于广告词、包装等官司都通过媒体深入剖析,为自己做好受害者定位,告诉媒体受众自己设计的罐体也要被抢走等等,让公众进一步了解品牌之争的内幕和发展,引导消费者逐步跟随加多宝从名称到罐体变化的脚步。
    5,王老吉一个接着一个告,在广告、罐体包装等官司的调查取证缓冲期内更换广告,引领消费者从红罐走向金罐。金罐的用意也非常明显,之前的红色与后来的金罐都非常贴合国人的喜好,一般不会被排斥。
    6,资金充足。

    王老吉的缺陷:
    1,缺钱。因此广告等都跟不上。
    2,味道苦,不如加多宝配方好。
    3,营销渠道开发不利,王老吉也买断渠道,但是大部分买断的是乡镇及以下,消费能力低,可能还不够回本的。
    4,整天打官司,又不塑造企业形象。
    5,不能快人一步,总是事后诸葛。
    6,市场定位不准,推出了瓶装王老吉,并飞速注册了专利,但反响不佳。它的理论原则是针对罐装不能满足需求的消费者,但消费者们似乎对于量的要求已经定时思维于罐装足矣。

    黑旋风李逵威震江湖,后来李鬼李逵注册了李逵的名字,黑旋风李逵就不能再叫李逵了,黑旋风怒了,和李鬼李逵干上了,这时候题主看到这场撕逼,就跑知乎来问,为啥黑旋风刚出道就能和李逵杠正面王老吉向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请贸易仲裁之后,
    鸿道集团方面一是用假合同提请仲裁,
    二是在仲裁被判败诉之后,又去找人想贿赂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贸易仲裁的上级单位)的领导,把仲裁翻盘。
    但就算哪个领导,也不敢收这么大的贿赂,然后去砸了贸仲的金字招牌,因为贸易仲裁实施的是“一裁定终身”,绝对没有上诉重新仲裁这一说~

    鸿道集团在诉讼上的连败,也不是冤枉好人

    在知乎上,都说要建设法治社会,要有法治精神,
    到了王老吉这件事上,你们的法治精神哪里去了?

    广药是贪心,广药是市场营销和战略上的SB,
    但法律是道德的最底限,
    广药没有违法,但鸿道集团违法了,
    诸位有着“法治精神”和“商业分析能力”的大神还在这里不停的给鸿道集团洗地,
    你们是公关公司的吧?

    加多宝没有一步步的逼退王老吉
    而是直接把王老吉拍在沙滩上
    加多宝的业务上千名,一天之内就能让几十万瓶加多宝同时出现在全国的货架上
    王老吉虽然后来居上,但是毕竟深度分销玩的和加多宝没法比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两个品牌都是无差别的选择,但是最终哪个买起来方便,就买哪个。

  9. 七号说道:

    加多宝道歉这个事情,你可千万别从一个企业法人对待吃狗肉行为的社会责任感和节操这个角度来看“是否有必要”,而一定要从品牌市场营销和公共关系的角度来看。

    正如楼上所说,道歉第一可以弥补爱狗人士受伤的小心灵;
    第二完全不会引起狗肉党的反感;
    第三通过迅速的道歉,在这个新闻事件中抢占媒体曝光度,把之前的略显负面的曝光变成一套价值上亿的广告宣传组合拳;
    第四,可以把加多宝塑造成一个很关注消费者意见,很在乎消费者情感的企业形象。
    所以,你说有没有必要?非常有必要,而且做的非常到位。如果我是市场总监,我会在一个月之内推出“荔枝味凉茶”,把这个话题消费到极致。

    2. 我理解你对于“人类依据好恶来给物种论资排辈的”不理解。
    确实,依据个人好恶来评判世间其他物种,过于主观,有违万物平等的原则。
    不过,或许并不只是人类会这样做吧。
    每一种生物,在自然界中生存都很不容易,如果碰巧遇到和自己处的来的其他生物,那么我对你好一点,把你在我心中的地位往前排一点,这无可厚非。
    如果仓鼠有思想,猫绝对排不进“友善的动物TOP100排行榜”;
    如果海豹有思想,“吃企鹅是罪恶的!”这种理论一定会被禁言的;
    如果犀牛有思想,那么“草原生物大全绘本”中应该只有犀鸟一张图片吧(因为犀牛的眼神不好……)
    所以说,每种生物都有评价其他生物的权利和动机,不会因为这种评价就使得谁是主宰一切,顺昌逆亡了,人类的这种评价行为,比如吃猪不吃狗,不但没有说明人类是地球的主宰,反而说明其和其他畜生并没有本质区别。

    加多宝的道歉是必须的,因为他要考虑到市场效益。他不道歉,可能惹怒狗粉,不再喝他的凉茶。但是如果他道歉,吃狗肉的人肯定不会因此抵制他的凉茶。怎么选择,一目了然。无关“朋友”。

    套用一句话:生命是平等的,但是一些生命比另一些生命更平等。

    人类或许无法主宰其他生命,但作为人类做任何事自然从人类利益出发:救助动物保护自然也是从人类利益出发。如果人都不站在人类的立场上,难道指望狗站在人类的立场考虑问题么?

    加多宝道歉,并非因为狗是人类的朋友,而是因为狗是原教旨护狗主义者的朋友,作为商家来说,没必要跟自己的钱过不去,所以必须圆滑一点,谁都不得罪,或者说得罪的顾客越少越好。

    所以加多宝的道歉与是否政治正确无关,只是一个营销行为而已。在商言商,从商业的角度,他道歉一定正确,至于从其他角度来看它该不该道歉,这完全不是加多宝需要考虑的事情。

    『无论吃狗肉是不是正确的,加多宝的这个道歉都是有好处没坏处的事~~~』

    牛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比狗大多了,那些不吃狗肉的还不是照样吃牛肉。
    猪是种非常聪明的动物,那些觉得狗聪明有灵性所以不吃狗肉的人是不是更不该吃猪肉。
    你养了狗觉得狗是人类伴侣所以要求所有人都不吃狗肉,那么我种了一束麦子觉得麦子给了我人生启迪,是不是应该要求全世界人戒掉面食啊?

    孟子说“……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劳思光的一本哲学入门书里谈到,人有认知我(我思故我在)、德性我(康德的道德准则)、情意我(以生命力、生命感为内容)。在某些道德困境下,遵从情意我恐怕是最好的选择。你看孟子也是这么选择的,这么做不是虚伪,是人特有的悲悯。

    还有个例子,说你看到蛇吃小兔子,你救吗?当然救,见其生,不忍见其死。这件事“我”看见了,“我”在现场,对象跟“我”有关,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人持有的都是功利主义的道德观,比如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但是有些东西是不能比大小的,比如一条命和很多条命。这时我们就应该依赖情意我来做出判断。

    讨论有些道德话题时我们会忘了“我”的存在,“我”在不在现场,“我”的生活经历等等,而只是把很多东西放在天平上称量,这样是得不出结果的,甚至会得出有违人性的结果。

    就加多宝这件事来说,我认为道歉是个很好的姿态。至于动机,还是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像孟老夫子说的那样,见其生,不忍见其死,这样的行为是好的,不是虚伪,不是伪善,哪怕是作秀也是好的作秀。

    关于这个微博上隔三差五有人对骂的问题,我认为追本溯源就是人性的自私。楼上各位已经反驳的很清楚了,如果要抗议吃狗杀猫之类的,为什么要心安理得的吃猪杀牛呢?说白了就是因为猫狗可爱,因为可爱,所以与人类亲近,因为亲近,所以产生感情,因为产生感情,所以爱屋及乌把它的整个物种也纳入保护的范围了。虽然很悲哀,但是这也反映了我们这个残酷的世界,长得丑,不被人类认可、甚至让人感到恶心的猪(除某些宠物猪)会被选择性的忽视,不会撒娇点头的牛什么的结局也差不多。所以剩下的就是被人筛选下来,符合人类自私利益的结局了:能逗人开心,使人心情愉悦的猫狗等等不能杀,否则没人性;能提供美味蛋白质的猪牛可以随便吃,反正屠宰场的血腥屠宰场面我也看不见。
    那些关于反对杀狗的理由,几乎条条都是有缺陷的。如果杀狗没人性,杀同为哺乳动物的猪牛就有人性了?甚至有听说因为猫狗有灵性进化更高什么的,这种人我无语了请去问问养宠物猪的人关于猪的智商。如果猫狗作为人类的宠物所以野猫野狗也不能伤害,你让养宠物猪的童鞋们情何以堪。
    我觉得吧,那些抗议杀狗的人应该早就理解了这里面的悖论。那他们为什么还抗议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不抗议的话他们良心不安,因为杀猫狗的存在使得他们无法面对自己可爱的宠物们。所以,是为了自己安心,还是为了自己。
    当然我没说这有什么值得谴责的,看到杀猫杀狗我也不舒服也反对,我只是很坦然的承认这是出于我自己的原因,因为我喜欢狗胜于我喜欢鸡鸭鱼,因为我觉得狗狗可爱,而不是我想拯救这个物种而已,我也不会骂杀狗的人没人性缺德死全家。(准对激进人士,请勿对号入座)
    所以我觉得任何非素食主义者的抗议本质上都或多或少有些虚伪色彩。

    对于猫狗粉的动物保护主义,用李宗吾的心理与力学解释就足够了,引用一段给大家看看
    假如暮春三月,我们约着二三友人出外游玩,见着山明水秀,心中非常愉快,走到山水粗恶的地方,心中就不免烦闷,这是甚么缘故呢?因为山水是物,我也是物,物我本是一体,所以物类好,心中就愉快,物类不好,心中就不愉快。我们又走至一个地方,见地上许多碎石,碎石之上,落花飘零,我心对于落花,不胜悲感,对于碎石,则不甚注意,这是甚么缘故呢?因为石是无生之物,花与我同是有生之物,所以常常有人作落花诗、落花赋,而不作碎石歌、碎石行。古今诗词中,吟咏落花,推为绝唱者,无一不是连同人生描写的。假如落花之上,卧一将毙之犬,哀鸣宛转,入耳惊心,立把悲感落花之心打断,这是甚么缘故呢?因为花是植物,犬与我同是动物,故不知不觉,对于犬特表同情。又假如归途中见一狰狞恶犬,拦着一人狂噬,那人持杖乱击,当此人犬相争之际,我们只有帮人之忙,断不会帮犬之忙,这是甚么缘故呢?因为犬是兽类,我与那人同是人类,故不知不觉,对于人更表同情。我同友人分手归家,刚一进门,便有人跑来报道,先前那个友人,走在街上,同一个人打架,正在难解难分。我闻之立即奔往营救,本来是与人打架,因为友谊的关系,故我只能营救友人,不能营救那人。我把友人带至我的书房,询他打架的原因,我倾耳细听,忽然屋子倒下来,我几步跳出门外,回头转来喊友人道:你还不跑呀?请问一见房子倒下,为甚么不先喊友人跑,必待自己跑出门了,才回头来喊呢?这就是人之天性,以我为本位的证明。
    所以,加多宝说这句话只是讨好人,不为狗。

  10. 杨彼得说道:

    在中国,狗自古就不是人的朋友。"狗是人类的朋友"这句话不知道是从何时兴起的。我猜传入中国不会超过30年。狗是人类的朋友,那么什么是人类的敌人?麻雀么?这种说法和“日本是我们的朋友,伊朗是邪恶的轴心”的逻辑没什么区别,都是自以为高等的人将别的生命划分层次阵营的游戏。

    加多宝赞助狗肉节,吃狗的人反映是哦,知道了,反对吃狗的人的反应是我靠,加多宝你这个没良心的企业
    加多宝道歉以后,吃狗的人反应时哦, 知道了或者加多宝肯定是给那帮动保逼的; 反对吃狗的人的反应是加多宝好样的。

    加多宝需要怎么做还用说么?

    建议以后进入kfc、m记为所有付出生命的公鸡母鸡小鸡默哀十分钟。
    我觉得单纯从生物上来说没什么意义.
    随着城市化以及老年化and很多很多的社会问题,狗可能不仅仅再是一种普通动物的身份.
    你能想象导盲牛,导盲鸡嘛?
    你能想象父母退休后给他们买一只宠物牛么?
    你能想象不能生育的夫妻养一只羊做儿子么..

    现在的狗可能被赋予了更多身份上的含义.当然有养猪羊做宠物的人同样也会有类似的心情

    1,狗不是宠物,不是人类的朋友?
    爱狗的不爱狗都是一大堆。你可以不喜欢狗,不喜欢养狗人,但你也没必要弱智到否认狗是人类的朋友或者狗是宠物吧。概念是对一个事物总体属性的抽象总结,车是交通工具,手机是通讯工具,狗是宠物,德国人做事严谨,北方人爱吃面食……你拿手机当游戏机,能推翻“手机是通讯工具”这个结论么?狗是不是宠物,是不是人类的朋友,不在于某个人是不是把狗当宠物,或者某条狗是不是宠物或者人类的朋友。同理,你养头1头牛1万头猪当宠物,也无法让牛和猪成为人类的宠物。反驳一定要把自己拉到逻辑不清智商底下的境地么!

    2,平等和平均是两个概念
    楼主说,人类以自己的好恶来定义自然界的朋友和敌人,这种行为和生命平等的观念相矛盾。我不太了解楼主眼中生命平等是什么样的概念。如果生命平等就是均等,那么楼主孝敬你老爸的钱也请给我一份。我也是人类的一份子,人类生而平等,你爸的钱也有我的一份,否则你就是虚伪。
    绝对意义上的平等是不存在的。人类不仅以自己的好恶定义自然界的朋友和敌人,也以此来定义人类的朋友和敌人。日本人屠杀中国人,固然违反了生命平等的原则。美国轰炸东京是因为美国人抵制生命平等?从人的视觉,无论群体个体,都有利益相关,都有喜怒哀乐。一堆孩子落水,母亲去救自己的孩子就和生命平等的观念相矛盾?为救自己的孩子把别人的孩子踢下水才是矛盾好不好!
    动物不懂得什么是生命平等。动物生下来就知道躲避天敌追逐猎物。动物也最知道什么叫生命平等。羚羊不会整天抱怨被狮子追逐不公平。在人类出现之前,生命本来就是平等的,大家都在一个生命大循环的环节中。为牛羊叫屈,虽然煽情,实则弱智。

    又看到关于该不该吃狗肉的话题争论。我自己是不吃狗肉,猫肉和其它奇怪动物的肉的。我只想问大家,在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还有比猫猫,狗狗与人类感情建立的最密切的动物吗?所以它们有共同的名称:宠物。(我只说正常人一般养的宠物,不讨论养蜘蛛,养蜥蜴等偏门的爱好)那么多人反对吃狗肉,猫肉,是因为没事找事,吃饱了撑着吗?不是,是因为我们接受不了把我们身边最亲密的动物摆上餐桌以满足口腹之欲。我不会谴责那些吃狗肉的人没人性,相反这恰恰是人性中很残忍的一面。吃狗肉的人少一点,市场就会小一点,不法商贩失去了利润的来源,就不会利用非法渠道去捕捉来路不明的狗。对人类的健康也是件好事。

    作为商家一切以利益出发。加多宝不道歉,部分爱狗人士会抵制它的。
    题主问的第二个问题我觉得就扯淡了。“以自己好恶定义自然界的朋友和敌人”的行为与“生命平等的理念”是不矛盾的。生命平等不代表我们主观上不能有喜欢和厌恶。
    但是!!!!爱狗人士就不要说什么因为生命平等,所以抵制吃狗肉了。你不吃狗肉是因为你喜欢狗、你觉得狗可爱、狗是你的朋友、你觉得狗和人类平等。。。。。这都不是问题,大方承认就好,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生命平等”应该是什么肉都吃或者什么肉都不吃。
    题主还问到人类在自然界中的态度。人类对自然造成了很多伤害。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也是脆弱的,所以我们才要保护好自然。有些人类对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种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观点这是不对的,因为他们还没意识到保护自然其实是保护自己。但是!!!!!!!这和吃不吃狗肉没一毛钱关系啊。能不能不要上纲上线啊?!我不吃狗肉,你也能理解成顺我者昌?!我吃狗肉你也能理解成逆我者亡?!你以为生活是语文考试做阅读理解,什么事情都要讲出个大道理?!
    在吃不吃狗肉的事情上只要不违法,你吃或不吃都是没有对错之分的。吃是因为喜欢狗肉,不吃是因为喜欢狗。都是喜欢,本质上没有高低之分。吃狗肉的人也别一副我吃狗肉就是多正确的样子。
    还有,我国有些民族把狗作为图腾崇拜,有不吃狗肉的习俗。比如说畲族,我就是(本身也爱狗)。有的时候看别人热烈讨论吃狗肉的事情,我真的非常难受。但我不会出来反对吃狗肉,因为要尊重别人的自由。说件小事,我和我的室友都爱喝点小酒,就经常一起搭伙吃饭。有一次他问我要不要吃狗肉。我说了不吃的原因。他表示惋惜,之后再也没向我提过吃狗肉。这是他对我尊重。希望大家都互相尊重吧。
    于我本人而言也希望吃狗肉的人少一些。我觉得狗真的对人类很友好。

    广药员工让大家支持国货的,怪不得王老吉打不过加多宝,喝饮料拿民族感情来说事,太低估现在的消费者的智商。这种罐装饮料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年轻人,特别是广东以外大量以前没有喝凉茶饮料习惯的年轻人,哪个管你王老吉的品牌历史?是不是百年民族品牌?王老吉三个字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叫abc凉茶也一样,反正是从这个品牌开始喝起的,不了解历史的,只知道以前喝的王老吉现在叫加多宝了,所以现在要喝加多宝;了解历史的,就更会选择加多宝了,王老吉本是人家的家族品牌,被GCD拿去给你广药,那还是之前的王老吉吗?夺了去败了那么多年眼看做不下去了,把红罐的卖给香港人去做,人家做成功了,让这个品牌重拾辉煌,你们又不乐意了,反悔了,王老吉现在的销量不就是捡漏和浑水摸鱼来的么?再退一步说,香港算外资?无论香港台湾,人家才是继承了真正的家国情怀,论文化论营销论效率论社会责任,比你个烂国企强百倍。反正我在饭馆里只要加多宝,如果拿上来王老吉我会要求换,没有的话我就不喝了,又不是必须要喝凉茶。

    生二胎,加多宝。
    还可以踩前任一脚:
    年轻加多宝,避免枉老急。
    但踩前任格局有点低,狗肉上不了席,还误伤丁克,只能搞个段子传播传播。加多宝在王老吉阶段的品牌广告影响。
    2,加多宝在与现王老吉的商标公关影响。
    3,加多宝在与现王老吉争行业领导品牌。
    4,加多宝在与现王老吉挣谁才是真正宗。
    5,加多宝在与现王老吉竞争中各种烧钱。
    4,定位理论风靡中国受追捧的经典案例。
    5,中国商界对定位理论的反思和理性化。

    对,只谈定位,顺便聊点产品。

    不谈它细节到极致的渠道团队:
    曾看过他们渠道管理细则,细致高效,对于饮料这行适合机械式推广的产品品类非常适合。几位业务员都是一边骂娘一边不得不承认,拿到手的钱确实比别家饮料厂商高。

    不谈其价格:
    比可乐等碳酸饮料贵一点,这点价差很快就被功能带来的抚慰冲掉了。

    不谈推广:
    铺天盖地的广告和与火锅店烧烤店等重口味饮食店面随处可见品牌标识的推广策略。

    就说它“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定位:
    作为一个信服西医对中医持一定将信将疑态度的伪知识分子,我是不太相信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年轻男女们会相信一瓶饮料能够有办法浇灭都不知道在哪儿的火。

    05年看周围几位女生喝的不亦乐乎,感觉很新奇,问起来,都说加班这么累,工作压力这么大,饮食不规律,总怕上火,喝喝挺好,小痘痘也下去了。

    我那时候还很纯洁,竟然就信了。

    后来几位女生分了几瓶,喝了以后,感觉这产品不只是降火这么简单。等跟这群女生熟悉以后,聊开了,发现果然我没想错。

    加多宝的功能定位加上口味,简直把这群女生的人性琢磨透了:

    1:这种凉茶的甜度惊人,女生没有不喜欢喝的,但是喝别的甜品,担心发胖,热量高,可是喝加多宝没这个顾虑啊,毕竟妹妹我是为了灭火才喝的,给喝甜品更充足的理由。

    2:喝可乐,怕老板觉得这女孩颓废,喝红牛,怕老板觉得这女孩身体跟不上,喝果汁,怕老板觉得这女孩矫情,可是喝加多宝,加班很辛苦,为工作操心上火,所以才喝的,于是女生们一个个都得在桌子上摆上几瓶。

    3:给女生们饮食放纵提供了一点借口,我都提前灭火了,应该不会有问题的。

    一句话:加多宝,简直太适合自制力差而又敏感的女生了!把人性揣摩的如此之透,加上好的执行团队,又在互联网上,抓住了好机会做了几次绝佳的病毒营销,你说它能不说是一个饮品营销史上杰作吗?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