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龙:乞巧故乡的扶贫印象,记西和县精准扶贫工作

身在北京,心向西和,想起了西和扶贫工作的日日夜夜,想起了西和的父老乡亲的殷殷嘱托……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中国乞巧文化之乡,国家级贫困县。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作为中组部、团中央第16批博士服务团成员,挂职西和县委副书记,参与西和县精准扶贫工作。目前,我国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冲刺期,面对数千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迫切需求,作为扶贫战线上的一名新兵,也谈一点自己的感想。

李士龙

1、扶贫先扶志,改变旧思想

古人云“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在西和县,通过走访一些贫困户,也了解到在贫困地区有一些人不想脱贫,整天想着怎样享受扶贫优惠政策、获取更多的财物,同时害怕 “被脱贫”了,就不能享受一系列国家的优惠政策。这部分人尽管不多,但是影响不小,他们不思进取、懒惰成性,也不愿改变现状,他们想方设法让自己被列入重点扶助名单中,他们更关心村里访贫问苦是否来到自家,当得知国家正在大力实施扶贫攻坚,他们更是在家坐等、希望能够不劳而获。无疑,从扶贫实践中看,如何改变一些贫困户和贫困村存在的“等、靠、要”懒汉思想,将是扶贫攻坚战推进的第一场胜利。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久了,也发现这些人不是不能致富,而是缺乏脱贫致富的志向和勇气,缺乏勤劳苦干的精神,缺乏改变旧思想的魄力。扶贫先扶志,改变旧思想,扶志远比给钱给物难度大,可一旦脱贫的志气扶起来,又远比给钱给物收效大。更多李士龙资讯:www.yangfenzi.com/tag/lishilong

2、扶贫必扶智,治穷先治愚

在西和县稍峪乡创办了国学示范村,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涵养当地村民,提升老百姓的道德文化素质,引导群众积极主动的改变贫困现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许多企业、单位与个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给国学村送来“乡村落地项目”及爱心物资,截至目前已收到各类物资160余吨。稍峪国学村正推动国学扎根农村,通过整合中医文化、乡村电商、乡村书院、乡村旅游等各方资源、人才,用文化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致富一方百姓。用最简单的方法,在最基层的地方,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国学精粹活起来,让社会更加健康、和谐地发展。与此同时,按照县委安排,强化指导稍峪乡整体脱贫工作,2016年,全乡实现稳定脱贫342户1681人,整村脱贫4村,全乡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4.78%。

没有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就不会有扶贫工作的成功,要重视人口素质问题,加大教育扶贫力度,促进教育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同时更要发挥义务教育在教育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一个孩子,可以改变一个家庭,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因贫辍学。

李士龙:乞巧故乡的扶贫印象,记西和县精准扶贫工作

3、扶贫选典型,示范作用大

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扶贫过程中的作用较为明显。榜样有无穷的力量,典型是最好的教材。“一花引来万花开”,在县域内创建一定数量的扶贫示范乡镇,打造一批党建扶贫示范基地,是一种可行的扶贫方式。贫困地区的党员通过学习扶贫先进典型的事例,将思想自觉转化为行为自觉,将先进典型的激励作用转化为扶贫创业的扎实行动。贫困地区的团组织也能在扶贫工作中发挥作用,团组织犹如河渠,而贫困地区的青年人则是需要疏导的水流。青年人是脱贫致富的生力军,也是每个贫困家庭中的中流砥柱,更是阻断贫困代际相传的关键环节。贫困地区的团组织要紧密联系青年人,引导青年人正确的脱贫方向,指导青年人科学的致富路径。河渠因势利导,水流才能畅流不息奔向前方。脱贫攻坚看甘肃陇南:当精准扶贫遇上互联网+,带来了哪些变化?

4、各类扶贫中,产业扶贫好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脱贫的主要依托。从我在西和扶贫的实践来看,没有产业带动,就难以彻底脱贫;缺乏产业支撑,更难以持续脱贫。产业扶贫具有很强的造血功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群的生存发展问题,使该部分人群具备增加经济收入的可持续性“造血”功能。更多西和资讯:www.yangfenzi.com/tag/xihe

我在西和县引进了河南容大牧业公司,经过科学规划运作,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形式,公司负责种猪、乳猪引入和饲料的生产供给,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生产,开展疾病防治,负责产品对外销售,养殖过程中的疾病、质量、价格波动、市场销售等风险均由公司承担,在确保养殖户零风险前提下,促进致富增收。目前已在西和县兴隆乡和卢河乡试养成功,下一步将全县推广。所以产业扶贫要“因地制宜”,具体到各县区、乡镇,更要“因组制宜、因户制宜”,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等,有针对性地引入相应的产业龙头企业参与到扶贫攻坚工作中来,使资源和产业形成较高程度的匹配。总之,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让产业既适应地方发展的需要,也适应扶贫脱贫的现实。

李士龙:乞巧故乡的扶贫印象,记西和县精准扶贫工作

5、借助互联网,扶贫进万家

在电商扶贫上,西和县也一直在尝试新的思路,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在脱贫攻坚中的有效作用,加强与京东集团、苏宁易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国内电商龙头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规划建设了总面积2800平方米,集电商运营、培训交流、创业孵化、快递代办等为一体的高标准电商“双创园”,具备电子商务信息化采集、电商大数据建设、农特产品网络集散、电商物流仓储和实训基地等多种功能,目前已入驻企业13家,个体电商创业者9人,物流快递代办点8个,解决了300多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

同时我认为,如果只把互联网+扶贫局限于电商扶贫,又无疑有些简单和肤浅。互联网+扶贫除了电商扶贫,更应该把互联网手段、互联网思维融合进扶贫工作中。曲天军做序《农村电商》:在电商扶贫的探索路上携手同行

6、走近群众中,走进群众心

走近群众中,树立“在其位谋其政”的意识,是开展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如果不能将自己真正作为乡镇、村里一员,谈何驻村扶贫?从贫困户家庭、收入、产业发展情况,到贫困村发展重点难点、目标方向,都必须深入田间地头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寻贫困根源,形成帮扶规划。在这其中,既要有不做客人做主人的心态,学会说农家话、走农家路、吃农家饭,融入贫困地区;也要充分尊重群众,避免大包大揽,鼓励群众根据自身情况大胆尝试,趟出脱贫新路子。

李士龙:乞巧故乡的扶贫印象,记西和县精准扶贫工作

仅仅走近群众,扶贫干部与群众之间终究有一层无形之墙,必须以惠民举措打开群众“心门”。走进群众心,就是要坚定“以百姓之心为心”的信念。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诉求精确扶贫——从基础扶贫入手,切断贫困地区起跑路上的“穷根”;推动能力扶贫,扎牢群众脱贫根基;新村扶贫和生态扶贫,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了“走近”群众到“走进”群众后,便可以根据摸底情况,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大扶贫格局,使扶贫攻坚的过程成为党群同向一个目标发力用劲的“大合唱”。

在“中国乞巧文化之乡”的西和挂职的一年很短暂,又很充实,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当代扶贫干部只有真正走近群众,走进群众的心中,解民之忧,解民之惑,才能汇聚起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强大力量,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的动力与活力也将竞相迸发。

欢迎来西和,相约2018年七夕,也是西和县七巧女儿节!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魏朝晖:甘肃省·陇南市《西和赋》

➤ 甘肃西和县挂职县委副书记李士龙:在陇南播撒文化的种子

➤ 团中央李士龙:渠与水之间的关系主要在渠

➤ 甘肃西和县稍峪国学村:以国学文化带动稍峪村的扶贫开发

➤ 乞巧文化之乡 中国核桃之乡!李白 杜甫与这两个地方有什么关系?

➤ 观世音菩萨故里: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妙善公主修成观音的传奇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原创报道

您可能还喜欢…

3 Responses

  1. 陇南发布:这两天,众多大咖齐聚宿迁,作为全国唯一的陇南“电”到你了吗?说道:

    11月9日

    全国电商精准扶贫现场会

    在江苏省宿迁市举行

    众多电商大咖齐聚宿迁

    为电商精准扶贫再开“良方”

    作为全国唯一的电商扶贫示范市

    ——陇南也受邀参加

    顿时为我们是陇南人而感到自豪

    去年9月26日,全国电商精准扶贫现场会在陇南召开。其实,自2013年以来,陇南就将电子商务作为精准扶贫的新利器,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营销为手段,以推动农产品网络销售、助农增收为出发点,强力推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创新发展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高电商扶贫精准度和实效性,让电商扶贫惠及更多贫困群众。

    首个全国电商扶贫试点市、唯一的全国电商扶贫示范市、“2015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以电商扶贫为重点内容的脱贫攻坚经验被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刊发,在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会议上作为典型案例编入参考资料……众多殊荣因为电商扶贫眷顾陇南。

    如今,陇南已初步形成了线上线下互动、农户客户直通、增收增智并重的电商扶贫格局,全市共开办网店12693家、微店7853家,累计销售总额73.73亿元,带动就业10.05万人,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大众创业、协会规范、微媒助力“五位一体”的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陇南模式”进一步丰富发展。

    从“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到“网络里的尽在咫尺”,从籍籍无名的西部贫困山区到全国电商扶贫“明星”,陇南已然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下面就跟着小陇来看看电商扶贫的“陇南故事”。

    行政助力,破解难题
    探路电商扶贫“陇南模式”
    陇南地处秦巴山区深处,作为全国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是甘肃省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
    “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刚好可以把陇南农特产品经营分散、品种多、规模小、产业链短的劣势转化为优势,扬长避短,把有限的力量用在刀刃上,成为行之有效的脱贫路径。

    陇南人深刻地认识到,在陇南这样的贫困地区推动电商精准扶贫,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强大推力,着力破解思想观念保守、基础设施滞后、物流成本较高、电商人才匮乏、产业基础薄弱等制约电商发展的难题。
    着眼于此,陇南组织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引导贫困群众触网、学网、用网,消除思想顾虑,打开思想开关,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电商扶贫中来。
    返乡创业青年成县镡河乡农家娃段国强,曾经的大学生村官张璇,初中毕业的农家女魏菲莉……通过学习创办网店,如今都已是西北首家电商学校—陇南电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导师。
    据了解,陇南电商职业技术学院目前以累计培训22万余人次,全市微商营销队伍达到1.5万多人。

    而张璇所服务的鸡峰镇草滩村,隶属我市25个特困片区之一的鸡峰片区。曾经从村上到县城,要走三天,如今走进鸡峰片区,水电路通村入户,村容村貌焕然一新,4G网络入村入户,网店把土鸡、土蜂蜜远销到全国各地。
    鸡峰片区的改变只是豹之一斑,近三年来,陇南新改建了一万多公里的农村公路,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沥青水泥路。实施“宽带进村流量补助工程”,市、县、乡政府所在地4G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提高到95%,1365个贫困村有线+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99.93%。

    “三商”联动,“四大平台”
    培育陇南“精品网货”
    一年一度的双11即将到来,而礼县良源电商团队已经准备就绪,团队负责人康维起告诉记者,为迎战双11他们至少储备了70万斤的苹果。
    这样的信心有绝对的底气,在去年9月,他们就和阿里巴巴农村淘宝联手推出苹果新品发布会,在淘宝聚划算板块销售苹果3万单130万斤。“今年我们在天猫、淘宝、苏宁平台上都参加了特卖活动!”康维起信心十足。
    礼县良源电商团队的成绩,离不开陇南生产商、网商、服务商的“三商”联动和电商精准扶贫网络销售平台、网络供货平台、物流配送平台、宣传展示平台“四大平台”的通盘合作。

    近年来,陇南主动与淘宝、天猫、京东、苏宁等主要电商平台加强沟通合作,建成西北首个地市级淘宝地方馆“特色中国•陇南馆”,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分别在陇南武都区、成县、礼县、康县落地,自建了“农村市集”、“蚂蚁市集”等特色平台及电商孵化园、创业园和产业园。并突出绿色品牌、生态优势,加强“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开发适销网货产品1200多种,建成供货平台90多个,打造了武都花椒、成县核桃、礼县苹果、康县木耳、宕昌县药膳、文县茶叶、两当县土蜂蜜等一批知名网货品牌。
    不仅如此,陇南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物流企业280家、快递服务站1080家、村邮站1200个,形成了“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点”三级物流网络体系,打通了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

    现在,你走进陇南,你会觉得她很小,无论你在何处,通过《陇南政务二维码》、《陇南网店大全》就可以了解陇南各项工作的进展,特色产品的种类、出处去处……由2690个政务微博、561个政务微信、183家政务网站和众多个人微博、微信组成的“微媒矩阵”更成为宣传陇南电商扶贫典型、叫卖陇南特色农产品的有力平台。

    拓宽渠道,助贫增收
    共享电商扶贫“绿色福利”
    “在我的网店里,核桃、木耳、土蜂蜜等农特产品广受欢迎,现在足不出户,只要鼠标一点,月收入就有2万元左右!”今年30多岁的徽县水阳乡石滩村创业妇女梁倩娟自豪地说。
    早在几年前,梁倩娟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乘着全市发展电商的东风,她华丽转身,蜕变成了一个创业“女先锋”。她创办的“陇上庄园”淘宝店被评为陇南市“扶贫示范网店”, 以该网店为模板,许多淘宝店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县区应运而生,发展得如火如荼。
    像梁倩娟一样通过网店带动村上贫困群众致富的故事还有很多。在康县,通过“电子商务+特色产业+贫困户”的方式,将贫困户直接作为电商企业的供货商,贫困户按标准生产网销产品,电商企业以保护价保底收购,仅康县兴源土特产公司2016年销售贫困户农特产品120多吨,帮助76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没有创业能力的贫困户也可以将精准扶贫贷款、土地等入股到电商企业享受分红,礼县良源电商公司就吸纳了40户贫困户的精准扶贫贷款入股,每年每户可增收5000元。
    在甘肃省康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岳小平看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电商”的形式,不仅带动成县二郎乡周边的村子发展土蜂养殖,而且让很多的贫困户有了不错的收入,“公司的养蜂户中,最好的一年可以收入6—7万元,最少的也有1—2万元的收入。”岳小平告诉记者。
    就是这样,陇南把电子商务作为推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载体,积极探索出了网店带动、产业带动、创业带动、就业带动和入股带动“五路带贫”模式。
    特别是在全市的贫困村,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推进“一村一店”建设,形成了“一店带多户”、“一店带一村”、“一店带多村”等网店带动模式,全市贫困村共开办网店2101家,带动贫困人口18万人。此外,鼓励、引导、扶持具有一定发展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返乡青年、未就业大学生、残疾人带头进行电商创业就业,全市电商“双创”人数达到1.8万多余人,累计带动8.3万多人就业,对贫困群众的人均收入贡献达到650元。
    电子商务生产、加工、包装、物流、营销全产业链更是优先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务工就业,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融合创新,筑梦小康
    为电商扶贫增添“陇南魅力”
    去年8月,陇南在上海举办了“两当特产e站式、申城美味零距离”活动时,与上海妈说电子商务公司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两当的土蜂蜜、香菇、木耳等“山珍”受到上海消费者青睐。
    同样也在去年,在由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湖南卫视、优酷联合制作的“翻滚吧原产地”节目中,礼县政府副县长刘粉梅为当地花牛苹果代言,180秒获点赞591万,一举拿下“镇店之宝”,并获“人气王”。礼县苹果产业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也被充分肯定。今年11月举办的2017第三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全国果业扶贫大会上,礼县荣获“2017中国果业扶贫突出贡献奖”。
    陇南坚持在创新中发展、发展中创新,大力推动传统经营主体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鼓励、引导、支持传统企业、农业合作社在第三方平台开办B2B、B2C店铺,引导有条件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参与网货供应平台、产品研发中心等建设,一批传统经营企业纷纷牵手电商团队。
    不仅如此,陇南以“慕课+贫困地区电子商务能力建设项目”启动为契机,先后组织发起了“县委书记众筹——康县原生态优质天麻的新生”、“文县花椒千里麻香助扶贫”、“茶香飘四海 诚信助乡邻”等一批众筹活动,成功举办了两届众筹扶贫大赛,上线173个项目,筹款超过800万元。陇南众筹扶贫工作被中央网信办和教育部高教司列为电商扶贫典型案例,得到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肯定和推广。
    看到如此商机,众多外出打拼的陇南年轻人,也陆续返乡谋发展。从过去在家无事可做,到现在打开思路致力于就地创业。电商扶贫以全新的方式,让乡村恢复了青春活力。不仅大自然馈赠的丰富农特产品卖上了好价钱,青山绿水也成了金字招牌,带动了旅游经济。
    现在的陇南,处处流传着依靠电商脱贫致富的故事——残疾人张攒劲组团开展电商助残脱贫,“特色中国·陇南馆”发展出“农村市集”“蚂蚁市集”等分销网络……

    陇南的电商扶贫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变化,如果说贫困是陇南必须面对的困境,电商扶贫,正在以它的创新、改革,为陇南的小康梦加油助威,让陇南筑梦前行。

    (文/记者 靳淑敏)
    监制:张红霞 责编:靳淑敏
    编辑:王 芳 校审:张卓宁

  1. 2017 年 11 月 14 日

    […] ➤ 李士龙:乞巧故乡的扶贫印象,记西和县精准扶贫工作 […]

  2. 2017 年 11 月 30 日

    […] ➤ 李士龙:乞巧故乡的扶贫印象,记西和县精准扶贫工作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