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奇:当前的网络舆论形势还有哪些困局急需破解?

今年以来,自“快播涉黄案”始,连续爆发“山东疫苗”、“和颐酒店”、“常州毒地”、“赵薇事件”、“山西杨改兰”、“王宝强离婚风波”等数十起热点舆情,全网弥漫、汹涌异常,民生话题持续高热,观点争论激化演变,行动串联不断加剧,再加上受地缘政治大环境影响、舆情调控干预加大、资本变量对抗加剧等众多复杂因素影响,使得当前的网上舆论形势纷繁复杂,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新的变化,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道棘手的难题。

平民视角的话题刺激。与传统媒体高势位、单方向、自上而下的传播形式不同,网络的力量来自下面,是以情感为联系纽带,自下而上不断汇聚,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传播力。

无论是甘肃一家六口自杀事件,还是网约车舆情中的“滴滴回应”,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热点、引爆舆论,主要原因在于平民视角下的话题刺激。

赵华奇:当前的舆论形势还有哪些困局急需破解?

平民视觉的切入,造成话题的持续刺激,同时用大量的情感语言预设议题,在舆论中形成极强的“话题对比”和“情感暗示”,不断赋予网民强烈的“角色代入感”,持续激发参与话题讨论的热情,极容易诱导网民进入预设的“议题陷阱”且深信不疑,失去了基本判断,从而出现对峙真相、对峙事实的不良状态。

情绪极化的话语危机。微博来自twitter,微信源于facebook,二者在话语体系和思维方式上,集中表现为“不同意即等同于反对”的排斥性意见表达。因此,我们经常能看到微博上仅仅因单纯的观点分歧而演变为“相互谩骂”,甚至升级为“人身攻击”的现象案例。

理性讨论一旦被情绪的戾气包围,话题就发生偏离、对立态势就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这也反映出当前的新媒体舆论话语体系正面临被情绪极化的建构危机,亟待破解。

赵华奇:当前的舆论形势还有哪些困局急需破解?

如和颐酒店事件,有人关心受害女子,有人提出炒作可能;事实上,关心受害女子与提出炒作可能是针对该事件不同点的不同观点,并不矛盾,但双方却因情绪的作用互相谩骂,进而演变成“人身攻击”,令人唏嘘不已。更多舆论解读:www.yangfenzi.com/tag/yulun

逐步显现的群体分化。经过7年的沉淀净化,全民网评的时代已经悄然开启,公众对特定舆情意见的表达、观点分歧的产生,越来越受到来自政治立场、职业特点、擅长领域、文化水平、个人动机等大量现实成因的无形干预,令资本力量、网络大V、营销账号、草根网民、政府部门等群体不断加速“洗礼净化”,加剧话语争夺、群体对抗。

此外,同一领域内的基层工作者与高层决策者间分化同样明显,特别是在涉警、涉医、城管、市场等众多执法领域,这主要与“基层负荷量太大”、“高层期望值过高”、“行政思维过重”、“现实成因复杂”等大量不可控因素紧密相关。

赵华奇:当前的舆论形势还有哪些困局急需破解?

博弈对抗的资本变量。近年来,相关部门一而再地提出要构建网络秩序,事实上就是要建立起关于网上“秩序”的一系列共识,随着各项举措的逐步落地,势必会对曾长期“垄断”网络的资本平台产生约束,影响其获得利益最大化。

实际上,资本并不会与权力进行显性地直接对抗,但却会通过一些隐匿于舆情背后的平台运作与权力达成某种“平衡”,成为当前舆情的最大潜在变量。

邱少云事件中的加多宝公关、魏则西事件中的百度公关、赵薇事件中的删帖公关,这些全网性舆情背后似乎都能看到资本参与运作的踪影。值得一提的是,资本变量会随舆论导向变化而变化,存在正相关,再次证明构建正面的舆论价值导向已迫在眉睫。

社会性事件泛政治化明显。从目前舆论总体情况看,警察、医疗、教育等都已成为舆情高敏领域,涉及群体广、覆盖面大、引导性强,一个不慎便能引发较大的舆情漩涡。尤其是部分舆论,甚至能将任何社会性事件与政治进行关联,并借此抨击相关制度。

如微博网民@我是魔鱼儿 曾发博称,“不管是医患纠纷,还是校园暴力,或者暴力强拆以及城管与小贩间的矛盾,这些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暴力事件的背后都是有根源性的问题,而最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与政治。“相关言论引发了他人对此进行解读,有舆论解释为”人性教育的缺失为社会埋下了很多看不见的隐患,而相关制度的不公平直接导致了这些隐患的爆发。” (本文来自清博研究院-清博舆情 特约评论员 赵华奇)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邱少云、加多宝作业本案索赔1元 ,舆论表明正义和名誉高于金钱

➤  消费明星之死:网传乔任梁SM死亡,舆论猜测死因刷爆微博致瘫痪

➤  清博舆情:敏感事件在知乎上的演变特征及抢占舆论制高点的原因

➤  甘肃发生康乐六口服毒事件,一家六口服毒如何撕裂舆论场?

➤  清博研究院:网络舆论中网民最关注的群体性事件类型及发展趋势

➤  舆论勾连:徐婷之死与中西医之争 曾因甲醛中毒引装修业次生舆情

➤  清博研究院:一段馆陶女子不雅“车震”视频引发的舆论风暴

➤  群体公共事件的是是非非又该去向何处,该如何建立舆情应急机制

➤  政府、企业网络舆情危机监控处置建议总结,公关应对的正确姿势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从历次PX事件、各地垃圾焚烧发电事件、“煤改气”事件、北京“清理天际线”事件等等,政府部门在畅通表达渠道方面所做的工作远远不够,多数重大决策都是独断式、灌输式的做法,未能跳出“防”、“堵”的既有思维框架。关系到民众重大利益的项目和决策在未听取民众意见的情况下就表现出“马上就开工”的姿态,引起民众争议甚至恐慌可谓必然。

    环保部暖暖的紧急通知,却引来网友一片吐槽

    北京海淀区停止拆除违规广告牌匾,重启时间待定

    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网民的权利表达途径和方式,已经成为网民权利诉求最为常见的渠道之一。近年来,广大网民以网络热点事件为主要载体,积极介入社会公共话题,表达自身诉求,参与到社会发展和变革当中,形成了强大的声势,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一形势,客观上要求党政部门以及各级领导干部提高网络履职能力,尤其是一些重大决策出台和重大项目上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倾听民声,体察民意,服务好人民。稍有疏忽或懈怠,就可能引起争议,酿成重大舆情事件。

    习近平同志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从而明确提出了“网络群众路线”的时代命题。为了走好网络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六个及时”,即“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意,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国务院也多次发文,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加强信息公开和政务舆情回应。

    可是,一些政府部门每遇重大决策或重大项目,总是重蹈舆论质疑、引发重大舆情风险的“覆辙”,最终破坏政府形象、消减政府公信力,令人扼腕。

    01

    正常表达渠道不畅易致矛盾极化

    互联网的发展,公众对社会公共话题关注和讨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网民主体意识、维权意识、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重大决策引起争议、重大项目引发很多群体事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不幸的是,涉事部门经常信息阻塞,媒体也是种种原因被迫选择性报道,导致公众的知情权没有满足,谣言随之产生,最终导致舆情事件升温。破解谣言的最好方式就是管理部门权威发声,并确保网民正常表达渠道畅通。

    一旦正常表达渠道不畅,官方信息又迟迟不出来,或者不被公众所接受,可能导致矛盾极化。政府部门重大决策与重大项目的特殊性,使其激起的民众表达意愿尤其强烈。在此情况下,项目决策中畅通正常的表达渠道成为避免民众非理性聚集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从历次PX事件、各地垃圾焚烧发电事件、“煤改气”事件、“清理天际线”事件等等,政府部门在畅通表达渠道方面所做的工作远远不够,多数重大决策都是独断式、灌输式的做法,未能跳出“防”、“堵”的既有思维框架。关系到民众重大利益的项目和决策在未听取民众意见的情况下就表现出“马上就开工”的姿态,引起民众争议甚至恐慌可谓必然。

    如何建立一个以真实、公开为基础的诚信社会?这首先需要政府部门带头做出表率。仅就重大决策引发的舆情风险而言,不能简单地把质疑之声当作刁难,把“质疑的百姓”当作刁民、屁民。只有认真审视群众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将回应作为政府的基本义务,公众的基本权益,社会信任才有重建的基础。

    02

    管控舆论风险考验政府执政能力

    政府部门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的投资建设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很容易成为舆论关注焦点。我曾主持过一期由人社部和新华社联合主办的“地方政府重大项目民意与舆情分析制度体系建设”(即重大项目舆论风险评估)高级研修班,研修班学员大多是来自地方党政部门从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厅局级领导干部,通过对系列PX事件、四川什邡事件、江苏启东事件、宁波镇海事件深入剖析,学员与授课专家一致认为,当下舆论环境已不同以往,政府在要求民众理性表达诉求的同时,自身决策必须做到科学、公开、透明。尤其是重大决策出台、重大项目上马之前,务必做好舆论风险评估。

    重大决策、重大项目民意调查及舆论风险化解考验着政府的执政水平,也事关科学发展全局。这些年来,无论立法领域还是执法环节,作为发扬民主的重要举措,听证会都很受推崇,也取得不错效果。目前,我国一些省市已开展了省(市)级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公众意见征询工作,不过在现实操作中,一些地方仍仅仅停留在文件层面,普遍存在公众不参与、公众无序参与、公众无法参与等现象。谁都知道,美丽的天际线,清朗的建筑立面,都是城市的靓丽名片。维护重要建筑周边传统空间轮廓的完整,让公共空间更加开阔清朗,对维护“北京的符号”是多么的重要。遗憾的是,公众极其关注的“清理天际线”行动,压根儿就没有听证会一说。12月9日,北京市有关部门针对社会质疑作出回应,称“感谢社会各界对我市清理两线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意见建议,我们一直在聆听”。规范性文件修订已完成、广告牌也拆了一大半,这个时候说这个,效果打了很大折扣。检察日报文章认为,广告牌涉及单位、个人众多,如果修订规范性文件时能开个立法听证会,多听听各方意见,修订或能更科学一些,质疑声也会少一些。人民日报评论说:最美天际线,应该向人心延伸,要关注到人心起伏线。

    03

    让信息公开成为社会舆论的压舱石

    微信公众号“学习小组”文章称,网民的情绪是真实的表达,网上反映的问题,不论是大的还是小的,不论是普遍性的还是个体性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不论是原汁原味的还是渲染放大的,都是客观存在的,都需要理性对待、认真倾听,积极地做好化解和引导工作。

    而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整个过程中,信息公开尤为重要。满足公众有知情权和公共决策参与权,让信息公开和政务舆情回应成为社会舆论压舱石,将在很大程度上规避、降低由重大决策带来的舆情风险。

    涉事部门必须认识到,面对民意激荡的舆论领域,消极应对或加以压制都已不合时宜。在此认识基础上,公共权力面对舆论的质疑,应在第一时间组织力量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公开透明地予以回应、迅即有效研究解决之策,防止其升级与扩大。只有这样,才能未雨绸缪,避免问题的积聚。因此,不要老慨叹“为什么群众不理解”,而应反思“我为什么不早说”,改变简单粗暴或沉默被动的网络舆情应对习惯,及时解开网络事件的疑窦,让真相原原本本的展现在公众面前。不然,越是遮掩,网民越是怀疑。

    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61号文件

    以“煤改气”为例,雾霾等大气污染影响健康,诱发疾病,触目惊心。煤改气、清洁取暖正是要规避这种环境恶化带来的风险,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放眼今年冬天的中国北方,蓝天多了,空气好了,雾霾少了,“煤改气”举措功不可没,环保工作的持续推进已为大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呼吸福利。为解决短暂性“气荒”而造成的部分地区群众供暖困难,多部门都在谋划出力,环保部甚至多次派出了巡查组深入京津冀调查解决供暖问题,切实保障供暖安全。环保部门的艰辛和种种积极作为,令人感动,值得尊敬。然而,舆论却在质疑:让民众温暖过冬为何要环保部发函?“煤改气”与“气荒”究竟有没有关系?天然气都供应不上,为什么要改变烧煤的取暖方式,让群众挨冻?天然气价格贵,有一种言论称百姓用不起,煤改气有没有为百姓算清这笔账?诸如此类的问题和质疑,有关部门缺少信息公开,没做到及时有效的释疑解惑,以至于费力不讨好、好事没落好。

    环保部派出巡查组深入京津冀调查解决供暖问题

    04

    如何规避重大决策的舆情风险

    研究认为,由重大工程项目引起的群体事件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使得在事件爆发前实现多方有效的沟通成为可能:其一、预警时间长、有明确的利益诉求;其二、多属预防式维权,网络动员能力强。这两个特征使重大工程项目引发的环境群体事件,与其他突发事件相比,可控性强,民意诉求清晰可辨,事前应对效果优于事后处置。有鉴于此,重大项目上马,政府务必事先了解民意、尊重民意,才能促进公民与政府的良好互动。

    有专家指出,由重大工程项目引发的群体事件,并非是“政治层面的问题”,若从专业层面去梳理,问题就可以容易得到化解。其中如何消弭类似事件在公众心中留下的政府公信力阴影,如何确保民意被客观呈现,如何确保政府的中立立场并取信于民,则成为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引入社会化的第三方评估机制,对重大决策出台、重大项目上马进行舆论风险评估测试,也是一种务实的尝试。清华大学沈阳教授认为,沟通官方与民间舆论场的第三方调查具有独立、公正优势,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结合长期积累的案例和数据分析,我认为对有关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民意调查与舆情研判通常可以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分为宣传期、启动前期、建设期以及维护期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着各自的方法和侧重。其中,宣传期与启动前期为民意获取和风险评估的重点阶段,建设期的定期反馈则有利于项目不断完善与整改,维护期的民意调查能更好地帮助政府总结经验得失,完善政府公共形象。

    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大数据实验室(首页大数据)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会风险感知与防控系统大数据平台,该平台依托安全风险指数的测量和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平台化监测手段,通过大数据技术方案,对区域社会安全风险感知进行监测和评估,量化分析当前社会安全风险感知的现状,找出影响公众安全风险感知(满意度)的主要原因和潜在影响因素,为构建地区和谐社会提供卓有价值的思路和依据;同时还可以对公众安全风险感知作对比评估和趋势评估,实现对社会安全风险状况的实时监测以及局部预测。

    需要强调的是,重大决策出台、重大项目上马之前,切不可省略宣传期。许多重大决策未经宣传预热、毫无铺垫就冒然推出,风险巨大。可以结合媒体报道,主动发布话题,坚持问题导向,激发公众参与讨论的热情,满足公众知情权和公共决策参与权,逐步达成共识。然后顺势推出重大决策或重大项目,舆情风险自然大大降低。

    归根到底,还是要心中有民、心存敬畏。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