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心理是要不得的

八项规定出台一年来,各地普遍反映党政机关“大吃大喝少了,节俭办事多了;前呼后拥少了,轻车简从多了”。不少领导干部表示,禁止吃吃喝喝、接来送往,实则是帮干部“减负”。然而,记者在一些地区基层采访了解到,在各地严厉监督的高压之下,部分干部职工在办公用房、配备公务车辆、公款费用报销等方面,还存在暗使歪招,打折扣、搞变通等现象。(人民网124日)

这些问题的出现无疑是我们的干部们“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心理在作怪,然而这个问题应该放到新的视角中来分析,特别是应该放到利益关系的框架中进行分析。以往,我国更多地强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在三令五申的前提下,这一问题仍旧难以得到解决。

首先是,有些地方政府我行我素。比如,随着地方经济自主权的扩大,在财税体制改革背景下,一些地方“私欲”膨胀,有着强烈要求扩大财源的动机,这一方面表现在征地、拆迁等等。然而这些行为已经损害到了中央权威,违背了中央政策,损害了人民利益,影响了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

其次是,一些地方官员视中央政策为儿戏,心中装着个“小九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遇到红灯绕道行”。无论中央政府如何“三令五申”,可总有些地方官员顶着不落实或者敷衍应付,有的不惜“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打中央政策的擦边球,借机“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其三是,一些地方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政商勾结”,这些“勾结”蚕食鲸吞着中央政策,或者把中央政策掏空殆尽,或把中央政策藏起来、昧起来不让人民群众看,使中央的政策成为一纸空文。

“中央政策好,走到省里变少了俏,走到县里没了袄,走到乡里剩下脚,走到村里变成草”,“中央政策是太阳,照到上边天空亮,照到下边碰到墙,有墙的下边没太阳”。这些顺口溜生动、形象、深刻地反映出政令不通的问题,也是一些当地官员掏空中央政策的真实写照。

笔者认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心理终究是要不得的,常在河边走,鞋子早晚要湿的。

作者: 羽清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