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的四点希望是人民的四个念想

作者:杨正南

近日,第八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总理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受表彰的个人和集体表示祝贺。他说,人民满意是公务员的最高荣誉。并对广大公务员提出“促进改革创新”、“始终勤政为民”、“践行法治原则”、“严守清正廉洁”等“四点希望”。(来源:人民网)

公务员既是一种职业,一种选择,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付出,是一种精神、一种姿态、一种胆略,更是一种奋发进取的勇气。“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为人民服务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这就叫公务员。

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促进改革创新”、“始终勤政为民”、“践行法治原则”、“严守清正廉洁”这四点希望,既是对“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这一群体的精神的高度概括,更是人民群众对公务员群体的四个念想。这四点希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同时也是成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的最基本要求。

促进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十八大报告站在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迫切需要广大的公务员在党的领导下组织实施和贯彻执行,理所当然要求公务员在实践中提高改革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对此,首先要政治合格,把握好改革的正确方向。要切实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政治教育,着力解决好公务员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宗旨观念等根本问题,不断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公务员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改革创新中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次要增长才干,在实践中创造性开展工作。要根据公务员的知识结构和工作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不断促进其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增添新学问,增强新本领。要解放思想,拓宽视野,与时俱进,培养公务员创新思维方式,增强创新精神和创新勇气,善于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

始终勤政为民是职责所在。党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要求每一位基层干部要心中时时怀揣人民,事事想到人民。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从意识上重视群众,从思想上关怀群众,才能做利民为民之事,谋富民惠民之策。多下基层,多与群众沟通交流,始终保持与群众思想的一致性,不忘群众的力量和智慧,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只要全体基层干部整体为民意识提高了,基层工作就能更加贴近群众,更加科学、有效地服务群众。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就是要多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办成事。这就要求每一位基层干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落实务实作风,立足岗位,认认真真服务,踏踏实实作为。做决策时多思群众期望,多进行换位思考,避免决策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选拔人才时多从对群众负责出发挑真才,从德才并重出发用真才,避免任用害国伤民之徒。

践行法治原则是重要基础。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这座大厦的基石。一个国家的人民如果缺乏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那么,这个国家的法律制度无异于摆设。公务员如果缺乏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则依法行政只能流于形式。公务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直接影响和决定其对依法行政的态度。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是公务员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适应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要求,新时期的公务员应努力培养自己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广大公务员应通过法律学习,加强法律思想修养,领会法的精神和法的实质,自我进行“洗脑”,摒弃人治观念、人大于法观念、情大于法观念、法自权出观念、法律工具主义观念等等过时的错误的观念意识,努力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观念。在诸多的法律意识和观念中,公务员最重要的是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只有通过学习和修养树立起正确的法律观念,公务员的法律素质才会有质的提高,才能适应依法治国的要求不断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

严守清正廉洁是从政之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共产党人的做人之本;洁身自好、克己奉公,是公务员的从政之基。贪婪是一剂慢性毒药,它会侵蚀你的情感、思想和前程。去掉贪婪,你便战胜了自我,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找到幸幸福与成功。清正廉洁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基本要求。要守住清正廉洁的底线,保持党的纯洁性,必须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经常对照这些规定进行自查,凡是规定不准做的事项绝对不能做,在任何情况下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广大公务员要坚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坚持“勿以官小而不廉,不以事小而不勤”的信念,以勤奋的精神,以务实的态度、以廉洁的作风,积极投身到时代的浪潮中,在平凡的工作上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