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卓尧: 消除“心肺之患” 还须“望闻问切”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充分认识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在染防治上下大力,努力实现空气质量逐步好转,消除人民群众“心肺之患”。(新浪网 213日)

    2013年,中国遭遇了52年以来最严重的雾霾天气,波及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全国平均雾霾天数更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99天。PM2.5指数爆表,航班停飞,高速公路封闭,公交线路暂停营运,“心肺之患”牵动着的十三亿中国人民,环境保护再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清除“心肺之患”,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十八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美丽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更是鲜明指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去年12月,发展改革委员会会同和配合有关部门根据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推动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问责制和终身追究制。今年17日,环保部与全国31个省(区、市)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在干部考核、环境治理方面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气污染是长期积累形成的,必须充分认识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坚持不懈付出努力。打好治霾攻坚战,消除人民群众“心肺之患”,还须“望闻问切”。

所谓“望”,是指政府要立足本地区、本区域实际情况,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掌握当前大气污染现状,摸清家底,始终做到心中有数。当前,少数政府官员存在“讳疾忌医”的心理,不说问题或者只说成绩,针对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指标,存在漏报、谎报的不良现象。这样只会让问题越积越大、越累越多,错失治霾的最佳时机,损坏人民群众的利益。“望”是第一步,也是清除“心肺之患“的前提和基础。

所谓“闻”,是指要“耳听八方”,倾听各方意见,博采众家之长,发挥社会力量和科技支撑的作用,推动形成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齐心协力防治大气污染的治理格局。“闻”应贯穿整个治雾过程,随时随地倾听群众关于治理的意见和建议,创造性的借鉴其他地方防治的经验和好的措施,以实实在在的成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全体人民。

所谓“问”,是指加强分类指导,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加强对低能高耗产业、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的问责力度。加快调研节奏,加强政府领导,推行供热计量改革,开展建筑节能,促进城镇污染减排,提升燃能环保水平,大力支持节能环保核心技术攻关和相关产业发展,从源头上治理污染。

所谓“切”,是指制定切合实际的治理措施和领导干部治霾考核办法,完善考核机制,出真招、见实效,努力实现重点区域空气质量逐步好转。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法规,加大对环境污染的处置力度,完善领导干部考评机制,环境指标应作为重要标准。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以更大的决心和更有效地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改善生态环境,消除人民群众“心肺之患”。

作者:谭卓尧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