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谈的Allo让搜索更有用,谷歌将逆转基于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

这个健谈的虚拟助手可以让搜索更有用,但最终将有可能打破该公司以搜索为主的商业模式。

谷歌因为其疯狂的投资所闻名,比如说Project Loon(用热气球提供网络)或者谷歌眼镜。这周它开始了一个新的项目,没那么浮夸但更大胆:反思传统的搜索引擎,它已经嵌入到日常生活中,其收益使谷歌成为了价值5460亿美元的商业巨头。

健谈的Allo让搜索更有用,谷歌将逆转基于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

上周三,该公司推出了一个类似于苹果Siri的虚拟助手。它直接被命名为谷歌助手,而它的存在意义仅是作为谷歌最新的消息应用Allo的“预览”。而根据其初期的效果来看,它仍需要被改进。但谷歌正在致力于更全面地推广谷歌助理,力图使我们更依赖于它,而不是搜索框。

“我们正在对搜索进行改革”,谷歌的首席执行官桑德尔·皮蔡(Sundar Pichai)在这个夏天首次描述其最新功能时说道,“我们认为这是在为每个用户建立自己个人的谷歌”。

目前,这个助手在Allo中有两个角色。如果你跟朋友的聊天有关于某些特定的话题,比如去哪里喝咖啡或能看到什么喜剧电影时,它可以提供帮助。它可以将最热门的店面或者相关电影的详细信息加入聊天信息中。

你也可以使用文字或者语音私下和谷歌助手聊天。与Siri类似,它可以进行查询或者完成指令——比如说,你想知道明天的天气或者上个闹钟。不过该助手可以更好地完成关于事实或者地图相关的查询,这要感谢谷歌的搜索技术。

健谈的Allo让搜索更有用,谷歌将逆转基于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

谷歌助手悬浮在你的对话当中并提供帮助

Allo还可以理解图片。给它一张狗的照片,它可以确定其品种并提供其他信息,比如平均寿命。抓拍一本书的封面,它会弹出一个信息框,其中包括这本书在GoodReads上的平均评价。

为了再掀搜索引擎的风潮,谷歌下一步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Google Home——这是一个模仿亚马逊Echo的联网音箱。通过这个装置你可以隔着整个房间与谷歌助手交谈,就跟你通过Echo跟亚马逊的虚拟助手Alexa互动一样。

除此之外,该助手很可能会加入到谷歌移动设备的搜索应用中,并且集成到超过十亿部手机或平板所使用的安卓系统中。

健谈的Allo让搜索更有用,谷歌将逆转基于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

谷歌也表示,将会允许其他公司的软件集成到助手中,这使它可以完成像是通过优步租车或是预定酒店这样的工作。一个招聘信息暗示,谷歌希望与其他公司合作推广谷歌助手。这可能意味着制造商会将谷歌助手植入自己的产品中,比如家庭音响或者其他小家电,就跟亚马逊Alexa的营销策略一样。谷歌还在聘请写手来完善谷歌助手的文本内容,使其更有个性。

如果这些都成功了,谷歌助手将打破谷歌的商业模式。如果你用谷歌搜索人身伤害律师,将会有若干广告出现在搜索结果顶部。而对谷歌助手说“给我找个人身伤害律师”,则会弹出一串本地的号码和一张地图。更多Allo解读:www.yangfenzi.com/tag/allo

将广告植入到谷歌助手的答复中,这会破坏对话的感觉。而且在Google Home的语音回复中加入广告也显得十分困难。之前,当我在今年夏天询问谷歌搜索的负责人时,他表示,公司计划在谷歌助手开始广泛使用后再考虑怎样盈利,而不是在此之前。

健谈的Allo让搜索更有用,谷歌将逆转基于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

不过,当务之急是谷歌能否证明谷歌助理能坚持到开始推广——它的前辈Siri和Alexa都没做到。跟它们一样,谷歌助手常常不理解你在问什么而使人失望。谷歌在发布Allo前给了纽约时报5天的时间进行测试,而纽约时报的记者抱怨谷歌助手就像个“讨厌的实习生”。

对于谷歌助手的局限性人们可以学会如何变通,比如将他们的愿望翻译成“搜索语”来从谷歌搜索引擎中得到最多结果。但谷歌面前有一个巨大的技术挑战:让软件与人类一样使用语言,我们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谷歌正在努力使其可行。该公司对机器学习投资的深度以及抱负是独一无二的,而语言是其研究的重点之一。

必须承认,谷歌将谷歌助手定位为搜索的下一进化版,以及世上最成功的产品,这让这家公司比其竞争者具备更强大的动力。亚马逊的Alexa和苹果的Siri是副产品。而搜索是谷歌经济和文化的命脉。

【编辑:马韬 来源:MIT Technology Review】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谷歌版“微信”智能聊天应用Allo,是个什么玩意儿?

➤ 百度顾嘉唯:智能人机对话和自动驾驶才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场景

➤ 除了度秘,百度世界还发布了脸优、百连和“糯米+”O2O生态战略

➤ 王冠雄:智能语音助手或许会让手机成为最懂你的AI机器人

➤ 关于小娜Cortana,你应该会关心的10个问题

➤ 揭秘史上首个机器僧——龙泉寺贤二诞生全记录

➤ 马云对话扎克伯格: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梦想和下一代

➤ Google发布AI助理Google Assistant,叫板百度度秘、微软Cortana

您可能还喜欢…

5 Responses

  1. 王猩猩说道:

    先下个基调,爱搜索,传销无疑。

    要看他们的收入模式和结论的话直接拉到最后

    我一直以为,传销只有那些又穷又笨的人才会上当,经历这件事后,我意识到,这和他们的生长环境、知识、心态更有关系。
    我家不算有钱,但也不算穷,我妈这个人也绝对不笨,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白手起家二十余年,创下千万家财,很不容易,以她的起点之低,很不简单。

    大概在去年夏天的时候,我妈妈从她小姐妹那里接触了 爱搜索这个东西。经不住她的一番推销,信了这个东西,回来后就嚷嚷着让我跟这个阿姨去学,说是做广告,一开始我没闹清楚,以为我妈给我弄了个互联网广告的公司去实习,结果第二天被那个阿姨带去了他们的传销点听课,而我碍于她是我妈的小姐妹不能翻脸走人……

    在这里说也没有关系,那个传销点就在杭州余杭大转盘那里过去一点。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家里,那个小头目在客厅里给大家上课,实话实说,就整个氛围来说,大家互相之间都非常友好,听了一段后还聚在一起做午饭吃,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家庭聚会……

    我观察了一下,那里所谓的学员中,女性居多,男性不算我只有3个人(那次聚会大概有12.3个左右吧),很有意思的是,那几个男的长的就是一张loser脸,窝窝囊囊的,而那几个女的,看上去都还可以,有几个非常干练,很鲜明的女强人形象,交谈中有一个不断的问道做这个东西能给她的网店做广告吗?就那个小姐妹介绍,她网店做得不错,月收入上万有余,我很惊讶,会做网店的人应该不至于被这种东西骗啊……

    整个上课的过程可以说非常冷静,没有任何想象中的狂热的口号,就那个负责人用PPT讲解爱搜索,表面上看,非常有理有据,也非常可信,如果你是互联网小白,确实有可能被她绕进去。
    我总结了一下,她的讲解顺序大概是这样的:

    一、爱搜索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做的是什么生意,地位如何

    爱搜索是一家在美国的公司,她展示了很多所谓美国公司高层的照片,公司的地点,大楼什么的,还有年会的照片,以示这家公司是真实存在的。
    然后还在中国工商局的官网上搜索了这家公司,展示了相关证件,表示在中国的分公司也是合法登记的,让你在法律上无后顾之忧。
    接着在PPT上,出现一张布满各大互联网巨头logo的图片,爱搜索毫无意外的居中……
    然后她开始讲解百度、谷歌、阿里巴巴的光辉史,然后说:我们爱搜索是和百度、谷歌一样的搜素公司,百度刚出来的时候大家都不懂,错失了发财的机会,这一次,你们不能再错失 爱搜索这个机会了。现在很多人还没看懂爱搜索,等大家都看懂了你就没机会 了。
    然后说:为什么大家要用爱搜索而不用百度呢,因为爱搜索可以帮你赚钱(开始诱惑了)
    每一次你用爱搜索搜索东西,都会让你有积分(我看过,确实是有……),这个积分你可以拿去亚马逊上买东西……
    这就是为什么搜索的未来是爱搜索的……
    然后她演示了百度搜索和爱搜索

    不得不说,这界面,私以为比度娘的好看……还整合了购物游戏什么的有木有……(不过除了搜索外别的东西基本不能用)

    然后讲解了百度的竞价排名广告,然后说,爱搜索的另一个强力的竞争点是,百度只能在百度上投放广告,而爱搜索,是全网投放广告 ORZ……
    如果说前面多少还靠谱的话,这里就开始全满的胡扯了
    具她说,爱搜索的广告投放全网,比如说百度……是的,她说百度有的词条是他们帮客户投放的广告,客户是要给他们钱而不是给百度钱……
    她表示口说无凭,然后开始了演示:
    先在百度搜索 中国家具网,指着跳出来的第一个网站说,这是爱搜索帮他们投在第一个位子的,证据是,她用一个流量统计网站(我忘了那个是什么网站了…好像是一个专业网站),查询了 中国家具网的流量分析,流量统计上显示,79%的流量来自爱搜索,她说,这就证明了爱搜索投放的广告是真实的,爱搜索确实在百度上投放了广告。

    分析:这个手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无偿把那个网站的流量刷上去就好了,但如果是我们父母那一辈的人,还不懂互联网的话,确实容易中招。

    二、她个人的做这个业务的经历
    公司曾经差点倒闭,没有工资,很多人都走了,但她留了下来,坚持做,才有了今天十万多一个月的收入。
    这个和很多的传销一样,表示大家都不信都不看好,但我看好,所以我发财了。
    分析:其实就是劝大家,要信这个东西。我都这么信了你能不信?

    三、如何加入爱搜索

    要买股份,没记错的话是一块钱一股,一万股起买,也就是一万块。股份有限哦,预购从速。

    四、加入后的前景

    三四年内上市,然后个给大家看了在美国证监会(是证监会吧?我记不清了)网站上的备案。证明他们是真的要上市。

    这她是用了偷换概念,她说的是排队审查,要三四年时间,给我们看的是备案,问题是,备案是个公司都能备案,和预备上市是两回事,这里又是利用了听众的无知。

    五、主要工作

    就是点广告

    在这个页面每天点100条,最起码25条广告,每30秒一条。
    每天点25条就有工资拿,点100条有奖励股份。

    这里我必须说一下,我妈确实有拿到钱哦,一个月有1200多块吧,过年还加倍……这待遇……
    恩,一个月结一次帐。
    这也是为什么我也随我妈去了,只要她不继续往里面投钱就随她去了。

    这是我妈的账户界面
    这个月应该是刚结账……

    其实我妈也没管这个东西,就是投了一万块,广告都是她小姐妹在帮她点。

    当然拉,那小姐妹这么上心是因为她有提成拿,和所有的传销一样,组织内有什么钻什么钻的级别,你下线越多级别越高,按照他们所说,你级别高了后你都不用自己干活了,光靠下线的提成每个月都收入不菲。

    至于为什么他们确实每个月发钱,我怀疑这公司确实是有收入的,我估计是和各大广告联盟合作,帮他们刷客户的广告骗厂商的钱。
    靠的就是大量像我妈妈这样的人每天点广告,要知道一个真实IP的有效点击按照前段时间的市场的话大概要付3块钱,25条就是75,更别说基本上很多人都是点满100条。

    写长答案不容易啊,大家给点鼓励,也帮助更多的人不要上当,当然知乎上的用户会上当的应该不多吧。

    有些地方写的不好,后面会再补充再改。

    结论:
    现在的传销他们非常与时俱进,不仅项目上紧扣潮流,也很善于建立那种亲近的团队氛围,具我妈说他们每次上课都其实像聚会,上完课很多人都约出去玩了,虽然她也不怎么去。另外,也不强你买,有很多人听了课回去也没买,下次也照来玩……

    他们利用有些不懂互联网的中年人有点钱有点闲但又想赶上时代赚点小钱的心理(比如我妈,她跟本不缺钱,她只是说,不能落后时代,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是要奋斗什么都要试云云……)

    搞传销的人很清楚他们能骗得过我们父母但骗不过我们,所以他们在上课的时候就直接拿自己做例子,说她刚开始做也是很多人不理解,朋友反对什么什么,说你们的亲戚什么的肯定也会反对的,因为他们不懂,互联网这个东西就是这样的,很多人都看不懂,但看懂的人都能赚大钱。等大家都看懂了你就没机会了。
    先自己把各种可能会发生的都说死,让整个东西在逻辑上可以自恰。

    跟长辈沟通真的是很困难,我妈自己去听了回来其实她也是糊里糊涂一知半解,但我跟她解释,我说他们是怎么骗人的,她也完全不能理解。
    相反她批评我胆子太小,想当年我做生意怎么怎么……

    我妈认为,我一个女人赚了这么多钱,难道我会笨吗,我这么精明的人会被他们骗?

    没有自知之明,认识不到自己的短板,始终是件让人难过的事。

    1. 关于“爱搜索”(ACESSE)
    调查发现该网站实际隶属于一家名为ACESSE CORPORATION爱搜索有限公司(原名Inter-Mark Corporation,因特-马克有限公司,2012年12月6日更名)。该公司注册于美国内华达洲,法定送达代收人(Agent for Service of Process)为HACKSHAN WONG,公司地址美利坚合众国内华达州89108拉斯维加斯市维加斯迪拉夫5348号。Steven Mark Renner,美国明尼苏达洲人,系该公司实际所有人。此人于2009年被美国司法部门认定犯有逃税罪名被判18个月监禁以及3年的监督释放(supervised release),处以7500美元罚金。
    2. 在美被调查记录
    美国特勤局(USSS)在2010年2月以涉嫌通过成立保护伞公司,从事基于互联网模式的庞氏骗局对该爱搜索有限公司(当时名为Inter-Mark Corporation)进行调查,公司2600万美元资产被冻结;次月,该公司表示其未从事违法行为,并要求退还资产;2011年7月,美国政府裁决退还该公司220万美元资产用于支付“爱搜索”的经销商。特勤局特工Katherine Wespetal在法庭的证词如下:“Your affiant respectfully submits that the facts set out in this affidavit show that there is probable cause to believe that Renner is operating a large, Internet-based, Ponzi scheme through his umbrella corporation, InterMark, and some of its subsidiaries, particularly Virtual Payment Systems, V-Media, Cash Cards International, and V-Local. The primary vehicle for the perpetration of this fraud is called “iNetGlobal,” which, appears to be, from documents your affiant has reviewed from the Nevada Secretary of State’s Office, incorporated in Nevada.”
    3. “爱搜索”(ACESSE)在中国
    该公司在中国境内未注册成立,其代理方为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该公司仅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有名为“爱搜索”的商标注册记录。检索公开资料发现,商务部主办的“中国反商业欺诈网”、新华网、中国广播网、浙江省公安厅、绍兴市公安局等媒体部门均有对“爱搜索”经营模式涉嫌非法传销的相关报道。其中,警方对“爱搜索”传销活动特点总结如下: 
    “爱搜索”网络传销相比传统传销更具欺骗性。传销头目利用网站作为传销平台,国内操纵传销人员,发展下线,并吹嘘国外公司如何正规运营,有注册公司及运营模式,有律师、专家评估,还有公司发展预期等,以获取投资人信任骗取金钱。
    Ÿ 单线联系,隐蔽性好。由于网络传销手段较为隐蔽,且发展下线均是通过介绍亲戚、朋友进行单线联系,没有传统传销需要的场所及团队活动,不容易被外界发现。
    Ÿ 承诺回报丰厚,虚拟前景看好。“爱搜索”宣传资料以国外正规运营,并在一定时间内上市,购买人承诺的股权将成为原始股,升值空间较大;发展下线后可获取15%的收益,且发展的团队越大,收益份额越多;还有每天可以通过点击广告领取收益等虚假宣传来骗取受害人投资信心。
    Ÿ 相对案值较大,社会危害性更加严重。“爱搜索”宣传资料中,需购买的套餐额度为2000美金、5000美金和10000美金,这相比传统传销只需要几千元的入会费用来讲,对被害人造成损失更大。
    4. “爱搜索”性质分析
    应注意:2011年7月,美国政府裁决退还该公司220万美元资产,目的在于退还“爱搜索”经销商的资金,并未认定“爱搜索”公司自身没有任何法律问题(While the government would say only that they didn’t want the members deprived of their money…)。因此,该公司在美国的经营模式是否合法并没有定论;同时考虑到该公司实际控制人Steven Mark Renner存在被认定的逃税罪名的事实,因此对境内公民参与投资的情况相关部门应予以关注。
    在中国境内,“爱搜索”并未正式注册任何形式的机构,其在华从事商业活动合法性值得怀疑。目前互联网可以发现多个以“爱搜索全球加盟中心”(Acesse爱搜索会员加盟中心—-Acesse| Acesse原始股权分享)为旗号的网站,对“爱搜索”的商业模式进行宣传并拉拢他人加盟。结合国内权威媒体、公安部门对其进行的曝光可以认定其境内商业模式属于国家明令禁止的传销行为。此外,自称“徐老师”的个人频繁以“爱搜索”境内联系人的形式出现(18950136101,QQ839289334)。通过检索其联系方式,还可以指向“上海华诚有色金属交易所厦门经营部”,“大宗商品交易(现货交易)厦门营业部”,“国盛农产品交易所”等多家所谓的公司或机构,均以类似“投资小、风险低、赚钱快”等形式进行吹嘘宣传。实际上,上述所谓公司并无任何公开资料可以查询,推测同样属于诈骗他人钱财的方式。

  2. 产品经理说道:

    你兴冲冲向男/女朋友发去公司出游的美照,问:「照片好看吗?」对方回复:「真好看」「美极了」,你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不过,假如你和对方使用的是 Google I/O 上推出的聊天应用 Allo ,收到回复后,你的感受或许变得更加复杂:这是对方发自内心的赞美,还是他从程序的智能回复中随意点击的套话?这是他的话,还是机器的话?

    方便的回复,还是虚假的回复?

    Google Allo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卖点,其中一个特色功能是「智能回复」( Smart Reply )。依靠 Google 机器学习技术,Allo 能甄别对话内容,会在对话中向用户推荐若干智能回复,例如有人发消息给你“一起吃饭吧”,Allo 会自动显示两个选项“OK”、“算了”。

    在事务性沟通方面,Allo 似乎能比以往提供更多便利。毕竟有时确实太忙,或不方便打字,点击是很好的替代。

    除了文字,Allo 还有「读图术」,能够识别照片内容后,然后提供智能回复选项,用的是 Google 去年发布的照片应用 Photos 的同一套计算机视觉技术。

    当有人发给你一张她刚做的意大利面的图片,Allo 会自动给出回复建议“哇好棒啊、好想吃啊、看起来太美味了、我喜欢意大利面”。

    听起来挺方便,是吧?但换位思考,假如你是照片的发送者,满心希望得到对方的认同,但朋友可能连照片都没看清楚,直接就从智能回复中选择一个点击发回去了。在情感性沟通上,Allo 是提供了便捷,还是提供了更多「伪沟通」的假象呢?

    photo from 《 BoJack Horseman 》

    当对话成为点击

    随着用户使用次数增多,Google 的机器学习技术会更了解用户个人的使用习惯,Allo 会提供更匹配、更符合用户偏好的智能回复内容,一键点击即可发送,免去打字的麻烦。

    这一方面意味着,用户的对话内容在 Allo 面前暴露无遗,安全和隐私保护堪忧,另一方面,机器也在驯化用户,让用户的表达行为越来越机械化。

    每种产品的设计都包含对特定用户行为的诱导,鼓励用户作出某种行为,不鼓励某些行为。固然Allo 的使用者可以选择无视智能回复,坚持自行打字输入。然而人性中天然有「图省事」倾向。无须用户主动唤出,提供现成回答的智能回复,无疑是利用人类「懒惰」的天性,诱导用户在「打字」和「点击」中选择点击。点击次数越多,智能回复的选择越接近用户的偏好,也进一步增加用户点击的概率。

    然而,用点击取代输入,是我们需要的人际沟通方式?和亲朋好友的对话、图片分享,本来是私人领域的交流,是否需要机器横插一脚?

    智能回复的功能要么成为鸡肋,要么侵蚀了我们真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会的能力。它催化了人们「懒得说」而又「假装在说」的虚伪。当你只是通过 Allo 半真半假参与一个对话,而并没有投入,对话是否还有意义?

    photo by Emma Ismail

    真正的沟通需要创造力,而不是模仿

    如果说表情、GIF 和图片的加入,是给用户增加更多表达的手段,让即时聊天的表达方式更丰富,那么智能回复则是削弱了表达的丰富程度,让机器模仿用户的表达,让用户重复自己过往的说话内容,蜕化为点击的应答机器。更别说,人工智能作出的回复,能在多大程度上把握人类表达的精细微妙呢?

    知名科技媒体 The Engadget 的资深编辑 Nicole Lee 喜欢用反讽方式聊天 ,Allo 的智能回复恐怕难以理解她的真实意图。智能回复这个功能让她觉得「反人性」和「受侮辱」。她在专栏中向朋友喊话,「不要给我发智能回复,对话的时候请你在场」。

    沟通意味着需要富有创造力的表达。好的工具需要打破的是工具和工具间的壁垒,让用户有更简单便捷地方式来获得信息,节省时间,把精力用在表达内容的创造上。Allo 的智能回复,恐怕是越俎代庖。

    继 GTalk、Hangouts 后,Google又推出了“最智能”聊天软件Allo。Allo以“智能”著称,最大的特色就是引入了 Google Assistant。可以在聊天过程中通过 Google Assistant、搜餐厅、看新闻、分享视频、查资料、看天气、定闹钟。

    Allo 的主页面很简约,打开软件后就是聊天列表,并没多余菜单。虽然主页面简约,但用 Allo 聊天的过程可一点也不简约。在 Allo,你可以任意设定气泡的大小。输入文字后,只需按定发送按钮上下移动就可以改变气泡的大小。用这种方式来表重点真是太合适不过了!!

    除了改变气泡大小,Allo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功能——智能回复。这是一个让懒人更懒的助推功能。

    和新版iMessage一样,Google Allo 也不可避免的引入了表情贴纸和文字气泡效果。目前 Allo 共有 30 余套表情贴纸,和 iMessage 不同,这些表情贴纸的画风比较 Google。Allo的文字气泡效果相比 iMessage低调多了,只能在发送文字消息时,长按发送按钮,上下划动改变文字的大小。

    这么屌的Allo也有美中不足的一点,它暂时不支持中文聊天。国内的小伙伴也不用遗憾,官方已经表示后期会支持更多语言了。

    最后附上使用方法:

    下载:Andriod 版可以到国内一些更新比较快的应用市场搜索,iOS 目前在中区还未上线,有需求的小伙伴可以到美区的App Store下载。美区账号可以自己注册也可以直接选择某宝。

    适用:Google Allo 适用于 iOS 9.1+ 的 iPhone 和 Android 4.1+ 的设备,iOS 版大小 81.6 MB,Android 版大小 14.6 MB,完全免费。

    注册:Allo 使用了 SPDY 网络协议,国内用户使用需自备梯子,像是豆荚这种。它支持中国手机号直接注册,注册过程也需全程备梯,不然有可能收不到验证码。

    从 AMA 到 AAA 模式的团队沟通

    在知识经济下,每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不受信息权限的束缚下,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自由和发挥。过程艰难的信息传递,相当于绑住了每个人的手脚。

    在AAA 模式下,团队内部的沟通不再收到层级的掣肘,每个成员都拥有接触团队信息的机会。在不同的项目和场景中,每个成员可以在提问者和回答者的角色中自由转换,这样大家都可以对团队目标和具体工作进行全面的思考。

    photo from Google images

    什么样的土壤能够生长出 AAA 的模式?

    最重要的一点,要鼓励提问的企业氛围,及时、直接、高效地交换信息,提问不用不好意思,无须畏难,也不用因为职位的高低和团队角色的不同而羞于跨层级沟通。客服人员可以因为产品问题向 CEO 直接提问,没问题。

    具体的实现,一方面需要团队结构扁平化。每多一个层级,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环节随之增加,准确定位获取信息源头的难度也相应增长,也更容易出现信息传递失真的情况。

    另一方面,则需要有合适的团队沟通工具,来落实团队的沟通文化。快捷的IM、便于迅速查找联系人,对此必不可少。

    photo from ProofHub Blog

    工具和文化——实现 AAA 的标和本

    当我们说「所有人问所有人」的时候,并不是说,应该事无巨细「一问一答」,这会带来巨大的沟通成本,不胜负荷。相反,团队需要有工具,将可以公开的信息及时共享,让每个人都能自行查阅团队共有的信息,降低因为事务性问题提问的需要,才能把精力集中在有价值的问题上。

    正如 Rush 的群组日历功能,让每个聊天群组,都自动带有日历,所有时间节点、会议安排一目了然,不管是原有成员还是新加入者,无须找人询问。在不了解具体事件的情况时,用户可以从事件日历中直接查询参与者的名单,从而减少多项事务发生时「这个事情应该问谁」这类的问题。

    photo from Google images

    当团队成员把精力集中在真正需要交流的问题上时,及时与相关方开启讨论尤为重要。Rush 让邮件和即时聊天的切换在一秒钟内完成,减轻邮件过载,无须切换工具,在统一的平台上即可完成所有的工作交流。

    团队的文化价值观和交流工具相辅相成,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选择什么样的工具,反过来交流工具的选择也反映的团队文化。「 Ask Anyone Anything」(所有人问所有人)的便利,只有在平等协作的环境下才能产生。在一个着力于自上而下、层层往下监督的组织和相应的沟通工具中,很难让团队成员产生自由沟通所需要的开放心态和信任感。

    你的团队选择了「 AAA」了吗?
    。熟人聊天工具只有微信、QQ,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邮箱有Gmail、163、QQ,手机运营商有移动、电信、联通?邮箱和手机号本质上也是“熟人交流工具啊”。

    1、IM市场之所以没有像邮箱、运营商那样有多家选择,是因为没有统一的互联网协议,导致各个IM软件都是封闭的。

    不同的邮箱之间可以互发邮件、不同运营商的手机号也可以互发短信,这都有一套共同的协议来维持这种局面。

    邮箱发送的协议是「 SMTP」 ,接收的协议是「 POP 」,后期出现的协议是「IMAP」。

    互联网早起,QQ的竞争对手很多:ICQ、MSN、彩虹等等。不过MSN强势的时候遵从美国带来的习惯并没有意愿参与聊天应用的标准协议,中国的竞争对手应该也是参照美国的互联网发展从未推动过建立聊天应用市场的标准协议。所以导致现在聊天应用都是封闭、各自为政,而又由于“熟人聊天工具”市场的较强约束力,所以也只能决出一家胜者,这对整个社会的沟通效率都有影响。

    其实如果有一套互联网通行的标准协议,那么MSN、WhatsApp、微信、QQ、陌陌等互联网聊天应用都应该可以互发信息,那么就很难出现现在腾讯一统的局面了。

    可是到现在,腾讯如果不加入「互联网聊天应用标准协议」的话,那么这个协议就是笑话。腾讯肯定不会自毁长城喽,所以格局已定的情况下,很难出现「微信、易信、来往、米聊等等聊天应用可以互发信息」的场景。其实如果有大家公认的协议在,那么在熟人社交市场就不会有那么大的相互约束力。

    2、“社区”和“熟人聊天工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交产品。

    “熟人聊天工具”的用户相互间具有极强的约束力:多数人选择,所有人跟从。而因为IM市场没有标准协议,所以必然导致一家独大,不可能将熟人社交割裂成各个孤岛。

    从个体角度来讲,社区是“你和内容、其他所有网民之间的链接”,链接的对象相对于“熟人社交圈”要庞大不止几万倍,链接的范围广,这是一点。

    人的关注点并不唯一:美食、电影、音乐、职业、旅游等等,人类的关注点又何止百千。

    你把“关注点”和“庞大的用户群”相结合,延伸出“社区主题”看看有多少。

    如果单说“社区主题”由于太广,所以导致可做社区太多,你可能会问“贴吧、豆瓣小组为什么没有统一?”。

    1)社区的表现形式并不单单是贴吧、小组那样,也可以是以问答形式的知乎、以写作形式的简书。网络社区包含的范围极广,并不单单是bbs/论坛、贴吧。从表现形式(内容流通形式、内容主题)来讲,也不可能仅仅是贴吧、小组。

    2)社区之间是弱链接,只要有群体交流的需求便可以建社区:某个明星公众号建立微社区、某个产品用户多建立社区等等。所以只要网民的网络聚集点足够分散,那么社区就不可能统一。

  3. 泽西说道:

    1999年~2001年
    這一期間騰訊的崛起完全可以歸功於兩個事情,一個是運氣太好,一個是對手做的太糟糕。當時第一次知道OICQ這個名字還是在電腦報上,而且并不只是這一個OICQ,還有什麽QICQ,WICQ之類一大堆,加上鼻祖ICQ,那段時間IM市場應該十分血腥,但很不幸這裏面只有OICQ撐過了這兩年,而且這一期間ICQ也毫無亮點,加上沒有想過進軍國內市場,所以漸漸的在中國電腦受眾人群最多的雜誌報紙,像電腦報和大眾軟件上,提到聊天軟件的時候,國內的幾乎只有一個OICQ。這期間的神來之筆的就是QQ秀,讓騰訊在一定時間內獲得了及其穩定的收入,也是騰訊歷史上最偉大的產品之一。
    2002年~2003年
    好像所有關於這段騰訊的歷史應該都是騰訊最快增長,用戶基數直接衝破2億。但並不是很輕鬆的一個時期。騰訊隨著龐大的用戶基數,和因為03年推出的QQ等級,造成了很多人掛機升級,給騰訊在社會口碑上造成了第一次大規模的衝擊,在媒體上開始看到相當多的負面新聞。但這一期間的騰訊也不是沒有作為,QQ遊戲的推出時機及其恰當,正好趕上了互聯網遊戲飛速發展的時候很長時間內都是騰訊除了QQ之外最受歡迎的產品,另外騰訊TM雖然不算成功,但在商用領域確實取得了一定成績。
    2004年~2005年
    騰訊這裡絕對勝在了對形式的把握,這一期間推出了門戶網站、QQ醫生。3G移動門戶等等一系列的產品,把整個騰訊的產品線平白擴大了不少,伸向了互聯網的各個角落。這個時期騰訊的賭博心態應該非常重。“做這麼多或多或少會有一個成功的”估計是當時騰訊高層的心態,而且事實上很多產品確實很快就消失在用戶的眼前,但也留下來一些極其成功的案例。
    2006年~2008年
    看起來無所作為的幾年,至少沒有什麽太亮眼的產品出現。但其實這幾年應該奠定騰訊現在的低位。騰訊在這個時代應該是真實認識到互聯網行業裏面最大的金礦是在遊戲。於是加大對於遊戲的投資和重視,開始追趕盛大並且將其甩在身後。這期間最亮眼的兩款遊戲就是《地下城與勇士》和《穿越火線》。
    2009年~現在
    騰訊口碑越來越糟糕的幾年,因為觸手申的地方太多,招惹了太多的公司,同樣因為過於封閉早到用戶的種種詬病,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期間騰訊本身卻走的很踏實,沒有太大的動作,也不犯錯。這期間微信可能成為以後騰訊的王牌產品。

    最後總結一下騰訊成功的幾個地方:
    運氣好。
    時機把握的足夠好,在對的時間做了對的事情。
    雖然公司龐大,但是對於市場反應足夠快。
    深刻理解用戶需求,像QQ群和QQ上的截圖功能都是實證。
    耐得住寂寞,前期沒錢的時候硬生生挺了下來。
    夠流氓,有錢賺的領域一定要做。
    抗罵能力強,沒有因為被罵而轉變公司方針,一直走自己的道路。

    、通讯成本,国内打电话很贵,所以当时很多人爱发短信。QQ作为一种通讯工具,通讯成本很低。在当时没人做的情况下做大了,这点和国外的skype规模最大的很大有点类似。而在美国,打电话成本非常低,所以很多人更愿意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沟通交流,这导致MSN的影响力没有QQ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2、做产品的时机,这个先发优势吸引了第一批网民。

    3、团队的专注和创新,QQ秀、空间、会员、邮箱、游戏等产品为QQ产品带来了用户黏度,也增强了QQ的竞争力,使QQ成为一个平台式的产品,今天的QQ早就是不是一个IM工具了。
    4、产品本省确实很优秀。

    1.当初手机普及率很低,第一批用户高校的学生居多,同学朋友间的联系是信件+公用电话+寻呼机.确实方便联系。
    2.电脑在国内算比较新潮的玩意,互联网更是大家猎奇的娱乐项目。要体验这些,有论坛,聊天室,网页浏览,电子邮箱,联众游戏,qq.在这么多的服务中,就联众和qq最简单,注册个账号,就可以玩了。其它的体验不是要求懂电脑就是复杂度高,或者没啥乐趣。hao123那么多的用户足可以看出中国早期用户对电脑和互联网的陌生。
    3, 以当初的新浪,sohu,网易的实力,要能开发出个带客户端的应用,也许3.2年能把qq给挤没了。遗憾的是他们看到qq的用户量激增,竟然开发出跟oicq(qq)很类似的im软件,体验还没他好。更重要的qq里有好友,那好友可不能转移,好友的在线时间更是少的可怜。大公司招的人都是高材生,压根无法跟菜鸟换位思考,所以最后全消失了。
    4.寻呼机时候,有了客户。手机时代,彩铃下载的钱救了腾讯的命,网络游戏时代,大发展。智能手机时代,微信保地位。腾讯一直在努力,成就不是偶然的。一直在山寨,从未被超越,给大多数用户能接受的体验,不要求最好,但不让你厌弃。
    5.一直想换掉qq,从未成功,因为换不掉社交圈子。

    是否可以用那天我看的马云纪录片里面的那个评论支付宝和淘宝区别的句子来回答:its flashy webpages suit the innocent an naive chinese young people. 作为同时使用yahoo messenger和QQ的用户,我对QQ一直很讨厌和排斥,主要是界面还有聊天室的问题
    ,qq 是最早把 icq 引入到中国的,而中国是人最多的地方。你说他能不取得今天的成功?垄断了中国,他就会是世界第一。
    im 在互联网初期是一个新鲜食物,扩大了人的交际功能。也提供了交际乐趣。注意,那个时候,人们使用 qq 在干的事情,都是按照某个条件搜索网友,添加好友,然后聊天。现在,这种事情基本绝迹了。。。几乎。

    不过早期,在校园里,qq 实际上就不是很流行。因为当时大学校园里,正是 bbs 的巅峰时期。在大学里那时候,我觉得因为大家都在 bbs 上完成了所有交流,bbs 的聊天和社交功能的涵盖感觉还超出 qq,比如说 bbs 的两个人单独聊天,效果有点是类似两个人打电话,就是 qq 不具备的,qq的聊天功能相当于 bbs 的 messager 功能。大家好像对 qq 不是很感冒,是用来认识一些校园外的网友使用的。那时候互联网上的聊天室也非常发达,我记得当时 qq 聊天室,新浪聊天室,还有早期的一些语音聊天室都很兴旺。早期还有一款 im,因为可以语音聊天,所以当时也有一定影响力。不过后来很快就没落了,因为 腾讯在 im 的发力

    虽然阿里会更倾向于用大格局来刻画自己对于未来的憧憬,但是这次阿里其实更焦虑的是自己在手机端尚且没有可持续增长的,有竞争力的移动端产品去支撑电商战略,现有的支付宝,淘宝等工具,增长已经到了瓶颈,这种瓶颈更多是因为市场尚无法很好地接纳淘宝,支付宝这样的,纯从PC端移植过来的移动产品,那么既然这里有一个真空,而且淘宝和支付宝是阿里现阶段最大的两张王牌,这两张增长乏力,阿里自然就极其紧张。

    阿里在业内应该对移动场景下的电商已经观察挺久了,结合阿里自己的优势,其实是想推类似“来往扫一扫支付”,“来往 找附近的热销商品”,“来往美食通” 这样的feature,但是很快阿里发现,移动的场景是碎片化的,阿里虽然人多,但时间紧迫,现阶段并不可能去做这么多碎片化的应用,所以会想到搭建一个平台,而且这个平台必须具备相当大的粘性,才能做大,粘性从哪里来?移动社交app是最具有粘性的(看看微信),所以就想到微信,陌陌,微博,于是,阿里提起大刀,拴上钱袋,砍下了陌陌和微博,无奈微信隶属腾讯巨头,砍不了也砍不动,所以就自己做。

    于是,猜测的是,一个设想中的高粘性社交平台+基于自家电商优势的的 app “来往” 诞生了。

    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望,但有一点阿里必须要考虑,也是阿里一直没有填补的“坑”,就是社交粘性到底怎么来? 也许马云这次为什么没有硬推app,而是让员工自己去拉人,本意是希望拉些“朋友”,那么毕竟是朋友嘛,拉的总归是认识的吧,每天早上晚上打个招呼,基本的活跃度还是有的。但,如果要上两亿,四亿呢?还是这么推似乎不太靠谱吧?

    所以阿里这次突破,也许可以理解为是夺命狂奔,且前途未卜的一场赌博,真心祝福拥有超级电商能力的阿里,话说,有竞争,且是良性,是个非常赞的好事。

    1、来往属于集团战略业务,优先级很高,天有四柱,来往就是擎天四柱之一。从我这个小员工的角度理解,来往不是一个叫来往的产品,而是集团在移动端业务的概括。做为产品的来往,是这块业务的先锋。至于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先锋究竟是做为迷惑性的炮灰兵力,还是说破开市场的陷阵精锐,又或者说奇正相守,就不知道了。

    2、来往能不能追上微信,和重视程度、资源未必有多大关系。资源及魄力只在胜负天平开始倾斜的时候有作用,要么一鼓作气,要么力挽狂澜。但现在争的不过是桥头堡,离大会战还远呢!

    顺带说点其他的:

    微信根本就不会承载楼上那些兄弟们说的发展腾讯自家的电商平台的重任,除非张小龙和马化腾脑袋秀逗了,放着更广阔的天地不去非要蹲在一个小房子里折腾。

    微信公众平台+开放平台+微信支付这些,其实都是在构建一个事情:建立基于腾讯帐号体系的手机端用户入口。

    PC时代,WEB应用的入口是搜索,或者也可以通过广告、植入等方法把自己做成入口。而移动时代,由于终端屏幕和设备性能、操控条件等限制,最要命的是操作系统和APP完全不同于PC端业务的原因,现有的搜索已经不适宜再成为用户入口了。

    而系统自带的APP商店、硬件植入APP便成为第一道入口,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在搞自己的移动系统和硬件。但问题是这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做的,也不可能提供所有用户需要的APP。

    而用户习惯并且经常使用的APP数量也会控制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畴,同时,由于直接和硬件及通信号段绑定的原因,同样用途的APP,在移动端用户的发现和更换APP的成本要高于PC端,也就是说,用户对APP使用的时间越长,对APP的黏性和依赖性就更高。

    在这种情况下,能帮助用户快速发现和使用APP,并且降低用户使用和更换APP成本的入口级APP就成为刚需。

    基于微信关系圈的帐号系统+打通线上线下的支付环境,再配上公众平台和开放平台,就实现了一个最基本的入口级APP。

    在这个APP生态圈里,是电商、游戏、O2O,甚至是大宗货物批发、金融转账,都可以得到完美呈现。

    和传统PC端入口搜索引擎分发流量不同,微信最重要的职责是分发用户,并且可以提供基于微信支付所产生的收费机制。

    在PC端,百度这两年的凤巢以及框计算等等,都是试图将分发流量转变为分发用户。再看在移动端百度做的轻应用,也是要试图将移动端的百度搜索APP转型为入口级APP,从为手机端网站分发流量转变为向轻应用分发用户。

    从这个角度看,微信是最类似现有淘宝、支付宝的电商模式。事实上,PC端的淘宝不但分发流量给卖家,也同时向卖家分发用户,提供收费机制,再加上天时地利,使阿里成为国内三大巨头之一。

    所以凭借亿级的用户当量,微信的业态对淘宝和支付宝构成了直接的影响。微信不需要接入自己的电商业务,只需要将卖家们的APP接入到微信公众平台,向卖家分发流量和用户,就足以对阿里在移动端的垄断地位形成威慑。

    当然,我觉得微信可以拥有自己的市场空间,而且活的不错,但我不认为这能挑战淘宝在实物领域现有的电商地位,但是对现在还处于萌芽状态的生活服务、O2O、金融理财等新型电商市场,微信将有足够的能力和空间来争取第一的市场份额。

    1、支付宝最强的是担保交易。
    4、99%的交易其实是在线下完成的,支付宝只是在1%的在线支付领域占有优势地位,在便利店买饮料、在商场里买香水都和支付宝没关系;

    在支付宝最强是不是担保交易这块,其实已经不用细说,除淘宝外,大部分商户使用支付宝的交易功能,早就不仅仅局限在担保交易了。

    而他说:99%的交易其实都是线下完成的,支付宝只占1%的在线支付领域。
    我先猜测下,他应该没有女朋友。不然一定可以问问她女朋友,每月工资花在支付宝上的,是否只有1%
    这次双十一,天猫(仅仅淘系)交易量是350亿,而全国一天的社会零售总额,是500亿。
    会和用户直接相关的社会零售量的占比已经超过50% !
    他说的99%的交易,其实是还包含大宗商品,大额转移支付,政府基建,股市及金融等等和普通人生活无关的所在。 那些是传统银行的范畴。谁能切进去?微信?

    支付宝和微信,在一楼关注的 所谓非线上支付这块,其实面临的竞争对手是一样的,现金,银行卡。
    在这个领域,要想干倒支付宝,你得先比现金或者银行卡牛逼。甚至我觉得在短期内,支付宝和微信都不会形成直接竞争,大家都是在逐步教育市场,转移的是现金和银行卡的份额。而现金和银行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可替代的。这块的意义,并不在支付,而是在对用户的掌控。

    同时,在安全和用户触达这块,该产品经理应该是对金融领域和金融风险完全无了解,对银行们目前的苦恼也不清楚。认为在中国用户及商户,不需要一个第三方的力量。这块一说就细了。但做这块领域的同学,应该知道我说这个的意思。

    有偏题,没明确回答来往的问题,主要是看到目前回答第一,非常不靠谱,也有很多局外同学点赞,怕被误导。

    但我的回答中有一个点是针对来往的,微信做线下支付,关键不是在想颠覆支付,除非他能有信心把现金和银行卡干掉,才有机会获取足够的份额冲击支付宝在社会零售这块的位置。但如果他的模式做出来了,我相信支付宝也能有同样的产品应对,并提供更好的安全方案。一样不会给微信太多机会。
    微信做线下支付的关键,其实是对用户的掌控。。
    来往亦然。你没看见来往的登录帐户,不是新注册,而是用手机号和淘宝账户么

  4. 刘源说道:

    微信比支付宝好很多??
    1、对于分析微信支付比支付宝 作为现金支付工具使用好xxx倍的立论,不信服。支付宝现在到底是有多繁杂,弄得好像用户不背弃已经是仁至义尽。可能是douban风格使然,过度抬举了微信体验的效果。体验归体验,就如微信的核心是建立了比qq更为有效的沉淀/管理好友关系的机制,支付宝绑定快捷支付与微信绑定银行卡类似,就移动支付角度,微信并没有在这个价值点上做了突破。

    微信到底什么让阿里忧心?
    2、对于微信支付真正让阿里睡不着的是:
    a) 微信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第一入口,有了微信支付,腾讯可以把大把的现金化场景导入,从支付流程上游抢占分流用户。长此以往,江河日下。
    b)这么多年,支付宝忍辱负重,与银行死磕,微信支付上来与银行联合(这个确实是攻敌之短的妙棋),帮助银行对抗支付宝的渗透,不跳起来行么。
    c)微信是腾讯从 娱乐中跳出,涉及更广的面——生活的一次重大转型,如果成功微信就是移动互联网上的寡头,阿里原有的护城河都会一一被蚕食。

    why now,why laiwang?
    3、来往的逻辑就出来了,等着你来打我,不如我主动进攻你的地盘。在微信转型尝试商业化的关键当口,有一个恶狠狠的尾随者,会让很多商业化的努力泡汤(用老马的话说,微信大型商业化的行为,有来往在,就别想干)。为什么选择开战,王老吉与加多宝打,和其正没了,一战二战的战胜战败国至今都活的挺好,没参战的没了声响。打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一个优势选择。阿里这么雄厚的资本,不凑上去放一炮才是傻了
    如果想成就来往,支付宝钱包早晚得献身

    阿里CEO陆兆禧在来往满月酒上提到手机淘宝要帮助来往,不过能帮助来往的似乎是支付宝。

    在这里,做大来玩的概念是提高来往用户活跃比例,说白了就是要让用户每天有打开”来往“的冲动。那靠什么?1. 社交。人的基本属性嘛。2. 服务。这里的想象力就会很丰富,媒体号,服务号,商户号等等。

    微信必须是来往的对手,在社交这个方向打败微信,一靠新亮点,比如阅后即焚功能,除此之外除非微信用户用腻了微信。而在服务这个方向上打败微信可能性就大很多。最直接的方式,当然是网上店铺号,那些每天上淘宝的用户对店铺号抵触心情应该会小很多。当然得限制这类信息在“好友圈”的分享,否则就像QQ空间一样,看过去一片片的游戏信息。

    来往要与微信抗衡,服务中的支付功能是一个突破点。微信上加支付功能很简单,而支付宝上加社交属性就难很多。支付宝钱包自己来对抗微信,品牌形象变化太多。微信支付目前并没有自己的账号体系(当然挪用财付通的账号体系也是简单的事情),诚然微信现有的支付方式(银行划款方式?)的支付能力受限于合作银行的支付能力。那不妨设想下支付宝献身给来往会怎样。

    如果支付宝公众账号每天发一条余额宝的收益信息,至少300万用户(2013年11月数据)会因此打开来往。Copy微信上招商银行信用卡的设计,当用户款项变动(如收到转账,在网页端大额支付)、账户敏感信息修改、异常登录的时候,主动在来往推送一条消息。某种意义上来讲,App端的消息提醒也有助于用户尽早发现账户被盗的情况。

    水电费缴纳,信用卡还款,放在来往的提醒(是的,微信有这个功能)里也不错的样子。我想不会有哪个苦逼用户天天打开支付宝钱包特意去看看今天是不是”欠别人钱“吧。

    长按联系人选择付款,选择收款,很简单吧。能搞定支付宝的安全问题,来往的安全问题应当不在话下。

    最后的结论,阿里应该会继续两条腿(来往与支付宝钱包)走路,不过如果要成就来往的话,支付宝得献身。如果作者有机会决定来往产品功能开发的节奏的话,一方面加快”复制与粘贴“公众账号的速度,另一方面全面对接支付宝服务。

    不过,只可惜,支付宝是大陆国籍,来往是外国国籍。不过也有解决方案哈,让来往在国外接受完教育之后加入大陆国籍嘛

    马是城里的大户,书香门第,以前做过老师,靠卖假货起家,现在拥有城里最大的商铺和当铺,个性张扬,喜欢吹牛B。

    但是马不是城里唯一的大户,城里还有另外两个大户。其中一个叫牛,官二代,靠开妓院起家,现在拥有城里最大的娱乐城和游戏厅,个性低调,喜欢抄袭和打小报道。另外一个叫狗,来自农村,留过洋,靠盗版和卖毛片起家,现在拥有城里最大的图书馆和药店。

    这三家中间,牛的生意最大。一是因为自古黄赌毒都是好生意,刚需,大众,高频,高单价;二是因为牛是个很有头脑和魄力的人,通过各类收购兼并,业务已经扩张到城外,是这个行业里的世界第一。所以现在他的店最值钱,比马和狗两家的加起来还值钱。

    狗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卖点假药,赚点没屁眼的钱就很能满足了。但是马不同,马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就这样被牛超过,心里不服啊!

    所以马对牛的生意很是眼红,也想自己开娱乐城,这是原因之一:好胜。马以前是做老师的,一般来说,老师都对这类生意有着特别的感情,不然为什么出了这么多喜好萝莉的校长和老师? 所以这是原因之二:情怀。

    但是,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客观事实,就是,城里的小姐都在牛的手上啊,没有小姐,你这个娱乐城就是空城一座,满屋子的枪,没有枪套。再者,你一老师,去找芳龄二八的小姐,人家一看你是个老师,就吓得逃走了,谁敢和你搭档合伙啊,别钱没赚到,本钱先被马老师给玩坏了。。。

    所以这个就是为什么马想做娱乐城,但是最后一定做不过牛的原因。
    里昂证券估值:微信估值介乎40亿至50亿美元。
    高盛估值:微信最低市值169亿元,最高市值845亿元;中位数每股值30元,即值507亿元。

    这说的是,移动端前途光明,应该去占领。

    在PC界,三巨头是BAT;在移动互联网界,格局可就变了。这就像,在功能机时代,三巨头是诺摩黑;在智能机时代,三巨头变成ASL。

    这说的是,在新的领域,哪怕你是过去的老大,对不起,群众不会念旧鸟你。

    定位理论之父提出商业战略原理——对立面战略:

    “市场中同一品类的消费者会分成两个群体,一个群体倾向于选择领导者,另一个群体则不愿意选择领导者,并且通常选择与领导者对立的产品。无论领导品牌的战略是什么,从根本上做领导品牌的对立面总是胜过模仿领导品牌。”

    这说的是,模仿没有前途。如果你是第二个微信,为什么我不用微信?如果你是第二个淘宝,为什么我不用淘宝?

    最近看到Line将针对日本市场推出电商平台Line Mall,目前官方已经透露的一个特点: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成为买家或卖家——对比自电商:人人都可以是直销者,人人都可以是创业者,这一点正与我的观点不谋而合。不过Line Mall将被定位为一个融合了B2C和C2C业务的电子商务平台,就目前中国电商现状和消费者成熟度看来,国内类似应用如微信的移动电商起点,可能是基于用户彼此信任的C2C更加合适。然而这又是完全不同于当年淘宝兴起时候的C2C模式——基于彼此密切沟通所搭建的信任基础,以及私密分众的点对点服务。只要有好的机制,现在的售假违约都比以前的淘宝网更加可控。另外对于个体的小本生意,违约造假成本太大,而且一旦被举报封号,后果比淘宝网严重,毕竟社交需求超越其他需求,而微信这款产品的用户黏性已经极高。
    自电商:原有忠诚客户维护+达人经验分享+商品展示+外部新用户开拓(闭环)
    微信:微信电商C2C平台(QQ商城改版也成)+财付通微支付(闭环)
    是的,微信如果要搞电商只要做好这二块就可以形成闭环了,出于直销者的自身利益考量,其他诸如点评,铺货,营销这些东西他们都会自行去承担,不必平台方面操心。
    如果你看的仔细,就能从这里看到一个危险和一个机会,会让有些企业后背发凉,有些企业心头窃喜。
    先讲一个危险:
    在上文我谈到自电商的闭环中,最后一点是开源:外部新用户开拓。除了已有好友多次重复购买形成的口碑宣传,吸引外部新用户。此时如果能够配合新浪微博,豆瓣,蘑菇街之类做好外部营销(这在那些搞电商的个体或者企业而言都已成标配),持续导入新客户,差异化精细运营,那么这将是一门极好的生意。
    虽然目前字电商的势力还还小,而且微信自己都没去引导,但是如果腾讯意识到自己微信平台上涌动的这些创业激情和现实行为,发力于此“招安”众多自电商,那么新浪微博、蘑菇街等社交平台就只是为自电商提供粉丝而已。更加深远些讲,也将撬动未来中国的整个电商布局,至少流量,交易,注意力,都不会在原有电商霸主的可控范围内。
    最难过的怕会是阿里巴巴了,好不容易投资新浪微博,却极有可能为他人做嫁衣裳。此处可以参考优乐美奶茶VS香飘飘奶茶的案例,渠道很重要,而微信的“直销”特质渠道是最短的。
    再讲一个机会:
    微信平台自电商的发展,其实对于腾讯而言,并不能创收太多,最多也就一些微广告,管理插件或者其他表情赠品之类收入,因为这个完全是类淘宝的C2C,腾讯也不会傻到去收开店费和交易费,但出于狙击阿里系,这又是一步非常可行的绝佳妙手。 而腾讯基于自电商群体,可以操作的一大机会,其实来自其上流,套用一个原有术语,就是在第一篇文章最后所提到的B2C2C。经调研,目前这些微信自电商的进货渠道,和原有淘宝店的进货渠道,基本一致,不过更加小批量多频次,很多时候这些自电商首先自己是消费者,之后才是对外销售者。对比直销的本质,这种自电商雏形至少在“端”一侧是基本吻合了(在实际操作方面则比直销业务员有更大权限,并且具备一定技术含量),只是在“云”这一端,是分散和多元的多家上游企业或者品牌,而这个恰好给了电商平台以整合机会。
    阿里的1688有一些符合,不过因为交易环节需要在腾讯平台完成,无疑腾讯自己来做更加合适。如果腾讯电商以其强大的影响力,挟用户以令商家,那么腾讯在PC时代无法实现的电商梦,将得以在移动互联这一全新时代,看到一丝逆转的曙光。
    笔者也曾考虑过如乐淘,唯品会之类的垂直网站,是否也可以如此操作,不过最后的分析结果还是,有腾讯自己发起架构类天猫的微信电商B2C平台更加合适,至少第一阶段如此。(今天看到报道,微信导入易迅已被言中了)电商数据+社交数据,腾讯的市值估计可以再翻倍了。
    如果快的话,这个第一阶段战略在2~3年内可以实现,但是5年内必将遇到瓶颈,此处暂且不提。架构这样一家“云+端”的电商平台,本质却是直销企业的理念,只要结合自身特点,剔除直销企业的现有弊端,足可以再造一家伟大的公司。
    若干年前,腾讯曾希望凭借PC端庞大IM用户切入电商,付出惨重学费,直到这2年才通过投资并购一些电商企业,找到正确方法。而移动互联时代的变革,使得从社交切入电商这一战略,已经变得具有极强可操作性了。
    风起于青萍之末,山雨欲来。
    大营销时代已经来临,不断演变的消费群体,以及他们不断变化的消费行为转变,将深远影响未来的营销格局。基因论有其局限性,要顺应大势所趋,权变才是正解。

    1我试用过来往后,一点不喜欢——至少这个版本,如果说易信还有一些亮点的话,这个版本的来往毫无亮点来勾起我的使用冲动;
    2市场营销策略中的“拉推”战略,阿里这次用的非常简单直白到粗暴。还不如他们自己投资的那个叫陌陌的小伙伴,最近倒腾的那么厉害。已阿里已有的资源和后援团,第一枪打的这么被动没创意实在让人可惜。
    3好汉不提当年勇,淘宝战败易趣,那是中外之战,而今是内战,就IM趋势现状,有点三国杀的感觉,可惜不好意思的是,来往扮演的是蜀国的角色,只是恰好还在诸葛亮主政的时代。

  5. 迈克的Mac没麦克说道:

    Google的准确率真不是盖的,一般不用滚动页面即可看到所需的结果。而百度,排在前面的时常是些不明所以的页面。非中文的搜索就更不用说了。

    个人感觉,百度的优势在于对诸如”百度知道“”百度贴吧“之类的信息渠道有更好的掌控。拜中国庞大的网民基数所赐,很多需要搜索的问题都已经有人问过,这样即使用户输入的关键词很”搜索引擎不友好“,也能通过简单的模型得到比较正确的结果。

    举个例子,同样是搜索”章鱼和八爪鱼是不是一个东西“(不要吐槽这个查询,这个是我同学刚刚去搜的orz…),百度的前三条结果是:

    而Google的前三条结果是:

    可以看出,百度只是将用户查询进行了简单的分词、停用词剔除等操作,然后基于出现的字词去查询结果;而Google对于查询语句明显有一定语义理解。从中可以管窥两公司的技术差异。

    简要概括一下大家的思路:
    谁专利多谁就牛逼;
    谁框计算做得好看谁就牛逼;
    谁会算加减乘除谁就牛逼;
    谁能告诉我明星生日谁就牛逼;
    谁能搜IT开发相关的文章谁就牛逼;
    谁搜图搜得准谁就牛逼;
    。。。。。。
    360的周老板在GeekPark的演讲里说,“当时我的技术比Google屌,你们都不信吧。。。”

    所以,我觉得,不是业内人士,没做过搜索,可能连Lucene都没玩过,就开始在一个题目叫“就搜索技术而言,百度和谷歌 (Google) 是一个量级的吗?”的问题下互喷,实在是。。。对吧?

    完全可以把题目细分成:“就[中文/英文][生活类/技术类][用户体验/检索数目]而言,百度和谷歌 (Google) 是一个量级的吗?”

    当年卖山寨机的时候,我也说Nokia和我们是一个量级的,都有一样多的按键和屏幕,我们有些地方,nokia都不如,比如我们的灯多,声音大。。。。

    百度和谷歌单就搜索技术而言,二者从来就不是一个量级的。
    想知道两者谁的技术更牛逼,那么我们看一下二者谁掌握的专利技术多就可以了。

    Google有一个专利检索引擎,我们可以在里面找到自一九七几年到二零一一年之间的专利技术
    Google点击左侧这个链接可以进入专利检索页面。
    注:语法inassignee:""是限制公司名称。
    因为搜索引擎只是Google公司众多业务的一部分,同时近几年苹果以及Google公司的专利大战等因素导致Google公司的专利技术激增。所以我在搜索条件中分别加入关键词“搜索”以及英文“Search”,用以更加精确的去检索出关于“搜索”以及“Search”相关的专利技术。
    同时使用英文与汉语同时进行检索,我们可以看到2者之间的差距。
    鉴于Google现在在大陆的状态以及中英文之间的差距(分词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百度还是用起来比较顺手的。
    两个小时前看了一个关于足球的答案,有哪些广受球迷恶搞的足球运动员?,看到一半手机没电了,找的时候在足球专题里找没有找到,而题目我当时已经忘了,而知乎关键词好像只能检索题目,答案里头是不检索的,于是我决定百度之,我用的关键词是答案里的一句话:
    身为皇马球迷,我尽量黑得有风格。
    这是谷歌的结果:
    这是百度的:

    论搜索技术,用过百度和google的人都懂。你一本正经的为工作搜寻图片时,正经的图搜不到,不时总会有些完全出乎你意料之外的惊喜,例如前面发的那张“羡慕”的图。不知道谁才在涉黄。以及除了瞎狗眼外,旁边一堆不知所谓“相关链接”。还有例如下面,我就不评论道德水平,扣下题评论“搜索技术”:

    我也挺纳闷的,我要是故意用某些色情关键词去搜相关信息也就罢了,连这些牛头不对马嘴的正经关键词都能搜出和性挂钩的图,百度这搜索技术是满足哪些用户的需求?

    搜出来的推广尽可能用肉眼难以识别的接近于100%透明的浅灰色框住(魏则西事件后换成了显眼的红色),如果你不慎点了推广里的黑医院——“那可不怪百度没做推广识别,是你眼神不好”。ui技术也是倾注了百度的对人体生理极限的透彻把握。

    其他的,山寨google识图的百度识图,经常识别错误搜不出正确目标。

    山寨google地图的百度地图,出了中国没法用。各位可以随便尝试用百度地图搜下华盛顿、罗马、巴黎。

    与技术相关,但无关搜索的,最耳熟能详的:百度全家桶什么的。技术真心强大,用户被流氓之后想卸都卸不干净。开机自动篡改网络浏览器首页为hao123的木马软件,卡巴斯基小红伞都捡不出来。

    平心而论,百度真正体验好点的产品就只有网盘和百度翻译了,不过和搜索技术没啥关系。
    最后说说其他的

    就在前几天,知乎上还有专栏文章从道德高度揭google的黑,诸如在美国卖非法药广告被人告了被罚款啥的,诸如广告费用在收入占比很高,最后得出结论:google和百度是一般货色。

    google清理这些广告并被罚款是09-11年的旧事。至于广告占比,那是偷换概念,我不管他广告收入占比是80%还是90%,只要广告投放的点合适,别在我使用的时候严重添堵、别害人跑错黑医院,他广告占比99%又如何,中央台不也是广告收入占大头?

    我们这么一群中国用户,要求很低,眼光也很短浅,只是希望在天这天嚷着“中国梦”的2016年的中国,有稍微正常点、干净点、少点欺骗性的上网用户体验而已,这应该不算什么吹毛求疵的要求吧?不过这大V的专栏文章只字不提我们目前切身相关的用户体验,光去起底别人在美国打官司的旧事和广告占比高,结论是别人作恶多端,这也真是站得高看得远。我才知道,近年来不断推动人类科技、改善着人类生活、搜索体验快捷到位舒适的公司,跟吃人血馒头、想尽办法给用户添堵的公司,居然也能相提并论为“一般货色”。

    那文章一下午刷了接近3000赞,比最近魏则西、砍死医生的新闻涨赞都快。当然了,这请大V写软文刷赞的钱也未必是来自百度的,还可能是……

    清代中前期没有推广或拒绝了当时最先进的西方科技,大概可归结为3条原因:
    1、对传教士总想着传教的动机怀疑,担心他们包藏西方国家的祸心,会颠覆自己的统治。
    2、怕西方的世界观、道德观冲击传统观念,导致人心不稳,康熙就曾表达过类似观点。
    3、觉得外国有的,中国也有,没什么了不起的。用不着引进、用不着细究。
    确如此,无数次惨痛的百度搜索经历让我明白,百度真没人性,娱乐至上,屏蔽网页就不说了,有色成分也不说了,搜索不准确让人头痛无比也不说了,百度地图界面杂质太多也不说了,强行安装软件什么也不说了……我对百度已经无话可说。我现在只有在谷歌用不了的时候才用百度。百度不缺竞争力,他的框计算很厉害,但全都用在明星绯闻上了,什么三围什么私生子,完全在秀下限。当然,也有一些便民功能,我不否认,但看问题要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真正让人郁闷的是:百度其实可以做的更好,有能力做好,这一点我们清楚百度也清楚,但是他不做,因为做了收益也不会增加,至少短期内不会盈利。没有人性的百度,在中国绝对垄断,他现在在过一种“过一把瘾就死”的生活,试想一下,如果谷歌再入中国,百度拿什么来竞争?而你那些百度影音、百度支付之类拾人牙慧的玩意,能让你保持今日之风光吗?

    先说搜索技术本身。百度一直以来的一个定位就是“更懂中文”,事实是这样吗?让我们来做个对比。“滑膜肉瘤”这个搜索词目前处于风口浪尖,可能会有人为影响在里面,滑膜肉瘤是第四常见的软组织肉瘤,我们换“软组织肉瘤”这个搜索词来看一看。在 Google 和百度里面分别搜索“软组织肉瘤”,我们来对比一下第一页搜索结果的前10条内容,评价方法以我本人是否愿意参考为标准给每条结果打分(+1),虽然评价方法很主观,但以我本人多年来对搜索技术及产品的认知,我有信心是具备参考性的。满分10分。

    1、百度百科的对应页面。+1
    2、軟組織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之治療概論页面,这个页面类似于一篇综述性论文,作者是“嘉義長庚醫院 血液腫瘤科 陳志丞醫師”,我查了下作者的介绍页面 ,现任职嘉義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學術組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学历是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國立陽明醫學院學士。这个页面来自于台灣癌症防治網,隶属于財團法人台灣癌症臨床研究發展基金會,网站上明显位置列出来基金会的财务报表和捐款使用明细。我对这个领域不懂,但前段时间我自己研究海外医疗的时候得到一个基本认识,在亚洲范围内,台湾、日本对于癌症的整体治疗水平是要高于国内的,甚至有可能是远高于国内的。+1
    3、互动百科的对应页面。百度百科、互动百科为国内影响力较大的UGC百科前两名。+1
    4、来自于 The Liddy Shriver Sarcoma Initiative。Liddy 是一位计算机科学家,她通过网络记录下了自己生命最后与肿瘤病魔斗争的21个月的经历 。这个项目受她的影响而成立,聚集了一批在承受类似病痛的病友以及相关的一些指导性信息。可惜的是,已于2014年停止。+1

    行政处罚与央视报道
    2009年6月18日下午,有关部门召见了Google中国的负责人,对其网站传播大量淫秽色情信息进行了执法谈话,决定暂停其境外搜索功能与联想词功能作为处罚措施,并要求Google中国进行内部整改,彻底清理其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
    6月18日晚,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与《焦点访谈》《新闻1+1》节目先后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
    在《焦点访谈》节目中,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演示了Google网站联想词搜索存在提示黄色信息的问题。举报中心主任助理张杰认为搜索引擎上的违法有害信息会对公众产生危害,会危害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焦点访谈》的旁白提到,一些网民认为,Google中国未做好过滤淫秽色情内容的工作是缺乏社会责任的表现。此外,《焦点访谈》还对教师和大学生进行了采访。大学生高也在采访中说:“黄色啊什么淫秽信息在网上那个毒害特别大,特别是经过一些像Google这样的链接,那种毒害特别大”。举报中心副主任奚伟表示说,他们将对Google中国的整改进行进一步的核查,并呼吁广大网民监督,呼吁互联网行业自律。《焦点访谈》总结说,互联网的从业人员应该“自尊自爱,遵守法律”,Google中国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国家的相关规定,应受到谴责和处罚。最后,《焦点访谈》呼吁“纯洁网络环境,让中国的互联网孕育出更多的善因,结出更多的善果。”

    这事大家还记得不了?

    具体说,一方面是搜索结果有尺度比较大的图片,另一方面是在谷歌cn搜索框输入关键词会联想出很不和谐的东西。

    那么央视觉得什么尺度比较大呢?

    例如:
    搜索“性开放图”得到以下内容。

    呵呵呵呵。
    那么百度呢?刚刚做了测试。

    你们说,哪个更开放?

    还有,关键词联想,央视指出,这些词很让人“不适”。
    好好好,这个我理解。那么百度呢?

    为什么老师说「百度搜索不是什么正经的东西」? – 知乎用户的回答

    这个答案则全方位地对百度进行了测试。在此借用几张图,百度本是以搜索起家,可是最近两年却于搜索上毫无建树,但对于盗抓搜索数据却毫不手软。现在的搜索行业里,除了百度,就是搜狗搜索紧随其后。而搜狗搜索因为近几年拥有了微信和知乎的独家资源,在移动互联网的市场份额在逐渐增长。说起来,微信是搜狗的独家资源,是跟腾讯有过合作协议的,也就是不允许其他搜索引擎抓取这部分的数据的。相信大家都能明白,取得“独家”资源的背后往往是高于市场一般成本的投入。在保护自己独家资源的方式上,搜狗使用的是搜索引擎常用的Robots协议。

    百度本是搜索起家,然而用户抱怨声最大的应该就它的搜索体验了,搜索结果第一屏恨不得都被营销网站霸占了。百度在搜索上的心思似乎都花在了如何靠竞价排名赚钱上了,而对于用户体验提升的方式,则选取了成本最低廉的一种方式:偷盗。

    而在2013年,百度还曾经因为360搜索爬虫抓取百度的内容,起诉过360,索赔1个亿。他们指责360违反Robots协议,爬取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网站,表示坚决维护自己的独家内容。这事儿现在看起来,有点儿贼喊捉贼的意味。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