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健:看《舌尖上的中国II》的三种心态

《舌尖上的中国II》今晚播出了第2集。分析了一下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上大家的反应,挺有意思,基本可以分三种。

《舌尖上的中国II》今晚播出了第2集。分析了一下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上大家的反应,挺有意思,基本可以分三种。下面分别讲一讲。

第一种,本能流口水

这一种心态的观众,占了大多数。对唯美的电视画面流涎三尺,人之本能,无口厚非。

第二种,努力分析

这一类观众,占了一小部分,包括我在内,都在努力的分析现象。有的可能是职业病,有的算是专业本能,有的就是要找些与众不同的东西。这里面,又分三类。

一是,分析为什么拍的好。从画面细节,到情感表达。这一类中,好多是媒体专业人士。

二是,分析食物本身。有的是说,更专业的做法不是电视上拍的那样;有的说,播出的某某食品,平时也要排队买,还可能买不上。

三是,分析可能带来的商业价值。有的会分析,今晚播出的节目中,哪儿的美食特产又会火了。有的会分析,哪些模式是可以透视出的商业逻辑。我也是这类。

图1:舌尖II第1集播出时淘宝指数(来源:阿里研究院)

第三种,感慨重视传承

这一类观众,是极小极小部分。有的感慨中国传统美食没有能出国际名牌,有的感慨只有节目中的老人在继续着传统手艺,他们感慨却又坦然。我们面临这中国饮食文化的断层。

图2:舌尖II第2集 上海本帮菜

其实,所有的电视节目,尤其是能引爆影评的节目,也遵循一个3.0原则。即,第一季的时候意外火爆。第二季时观众期待。到第三季即为终点,各种批评声音频出,会到头了。

节目如此,大众潮流如此。观众却是可以选择自己的心态。第一种本能心态,活着不累。第二种努力求索,苦乐自知。第三种坦然面对,但相信如果有机会,他们会做有些意义的事情。

当然。本文说的三种观映心态,其实不全。还有一种,压根就不看。这是这些观众的的自由。没什么不可以。

我的微信:yangjian1757

作者:杨健  致力于互联网新商业研究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