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小舟:驻京办难说再见,严格监管才能根治特权怪胎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近期通报,各驻京办事处接待数量同比平均降幅达70%。但记者在北京调查发现,尽管国家严令撤销,一些县级驻京办改名为服务中心、联络处、会馆等,仍然私下运行。受八项规定等政策影响,各地驻京机构接待数量明显减少,但有些接待任务依然较重,公款吃喝甚至公款腐败仍有潜在空间。县级驻京办为何难说再见?如何根治这一特权怪胎?(1月22日,来源:新京报)

驻京办作为地方政府与中央部委沟通的“纽带”,历来承载着“跑部钱进”的重任。部委中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驻京办就得望风而动,带着地方的意思去“找上级”。作为“跑部钱进”的产物,作为地方的派驻机构,驻京办长期得不到有效监督,乱象丛生。除了送礼要政策,还出现了许多违规超标公款接待的现象,甚至有的驻京办成为了拦截进京访民的“根据地”。随着中央八项规定以及公务接待禁令的出台,虽逼得驻京办有所收敛,但仍是问题不断。

表面上看,驻京办的接待数量降幅达到了70%,不少驻京办“打道回府”。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少驻京办纷纷转入“地下”,换了身行头,改了个门面继续驻京“办事”,可谓换汤不换药。人还是那些人,事还是那些事,送礼照样送,接待照样接,只是原来明目张胆变成了遮遮掩掩的“技术活”,监管起来更为不易。各个驻京办纷纷“撤离”,随之而来的是以各种名目设立服务中心、联络处、会馆等等,只要人不走,驻京办就搬不走,偌大的北京城还怕找不到一间房来办公?

中国社会的特点之一就是熟人社会,而对于熟人社会中讲得是关系,带来好处的也是关系,所谓礼尚往来当然不能丢。实际上驻京办的任务也就是托熟人、找关系、搞接待。领导有事要接待好,上头的官员要搞好关系,这样才能不耽误工作,这样才能在政策的争夺中占得先机。所以自然要请“家乡饭”,送土特产拉近与部委官员的联系,人熟了当然就好说话了。然而,这样“关系”的存在也反映出地方发展所需的项目、指标、物资和资金等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存在这极大的寻租空间。若不是裁量权力的空间大,又怎会因为驻京办而变得有“弹性”;若各种政策的制定无懈可击,驻京办有怎会有活动的余地。

驻京办“跑部钱进”的做法无疑有违项目审批、政策制定中公平原则,大家竞相跑部送礼的做法跟是败坏了社会风气,给百姓以在政府部门不给点“意思”就办成事的形象。同时,驻京办由于监管上的漏洞,还成为了公款吃喝、超标接待的掩护。各地财政每年花在驻京办上几十万元、数百万元的糊涂账助长了公款浪费的不正之风,助长了奢靡腐化的享乐主义。另外,驻京办还为一些领导谋取私利提供了便利。某些领导借公款接待将发票报销后装入自己的腰包,这已经构成了违法违纪。

因此,对于县级驻京办必须加强监管。除了对留在北京的办事处加强监督,防止其以各种名目再设办事处,还要加钱对县级政府的监管,毕竟人、财、物的来源都是县里,管好县里,才有可能堵住驻京办的落地。此外,还要加大项目审批、政策制定环节中权力的制约,使之运行得更加透明更加规范,压缩驻京办的活动空间。这样通过三方面的监督和制约,才有可能彻底和县级驻京办说再见。

作者:蒋小舟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