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富阎焱:投资90后创业靠谱?你拿自己的钱试试

潘石屹和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一起,与17个创业小伙伴亲密互动,并向他们送出了3Q免费办公和共进午餐的大奖,想知道他们带来了哪些神奇的项目?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讯 咳咳,正文时间,送上两位大佬关于创业与投资的金玉良言,and 良心吐槽:

潘石屹

今天请来我20多年的老朋友阎焱,来跟年轻人们一起分享。我跟阎总我们这一代人都老了,你们还很年轻,我已经不年轻了,改变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事情就得交给你们了。我们能够给你们提供的就是先提供一个平台,给你们提供帮助,希望你们借助互联网的工具去改变世界,成为一个创业者。

今天要成为一个创业者,首先应该是创新者,不能简单的去模仿。今天你们去创业,去创新,跟我们的父辈年轻的时候去赶走日本人,跟我们当年改革开放是一样的有意义,一样的伟大。

我们做的这个平台就叫3Q。我们觉得光是搞一个硬件交流的平台其实对创业是没有意义的,更多的人不愿意坐到屋子里面去上网,而是愿意面对面的交流,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能够让你们身上的能力,与生俱来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希望今天的分享是毫无保留、坦诚的分享。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创业成功。

阎焱

非常高兴今天到这儿来。我不瞒你,我第一次到潘总的美丽的SOHO来。我原来以为在望京这个地方可能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写字楼,结果我来了一看,确实让我震撼,不仅外边漂亮,里边尤其漂亮。

(小Q:伦家真的颜值很高内~)

刚才我跟潘总说了一句话,我说我非常担心,他说担心什么?我说你会不会把创业者都给惯坏了?潘总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他说我们今天应该让创业者有尊严的创业。我非常同意。

今天这个时代使我想起来狄更斯在《双城记》里讲的: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今天处在谎言漫天,但是又充满着真挚情感的时代。

那么为什么说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最好的年代?我想至少在我做了20多年的投资,可以这么说,我们今天所有这些要做创业的人,你们所处的外部的环境是在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的,我不知道是不是会后有来者。这个无论是在国家政策,在资本的多少,在创业的难易的程度上,你们今天处的时代都是最好的。

第一个,国家的总理都在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在我们的共和国的历史上是没有的。

第二,资金,我们的钱之多是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见过的。早期中国投资第一个钱少。举个例子,2007年中国的股票到了最高点,6170点,那个时候大家知道中国广义货币M2有多少呢?当时我们中国的广义货币是28万亿。今天,我们的股市是4000多点,不到5000点,大家有谁知道我们今天的货币有多少呢?128万亿。2007年的时候我们达到市场最高的时候,一天交易量过百亿,今天我们最多的一天交易量多少?2.4万亿。

(小Q:一定要提今天的股市吗?让我先哭会……)

今年以来,我们在中国市场的交易量已经超过了纽约,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交易量。所以,今天你们要创业,我相信有很多的VC,很多基金,无论是外资的还是国资的,都有很多钱。今天如果去创业,钱不是问题,问题在你自己,就是你是否有一个合理的且可能性比较大的一个盈利的模式,一个商业模式。

另外,为什么今天的创业比20年前,比10年前、比5年前都大大有利呢?是因为今天互联网时代的出现。互联网时代的出现,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大大降低了我们创业的交易费用,更别谈潘总今天把这么好的楼给装修起来,给大家做创业的办公室,说实话,我真的是担忧,潘总这么做会把很多年轻人给惯坏了。因为创业不仅仅是要有尊严的创业,还有一点,需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如果我们每一个创业者上来都被像王子、公主这样对待的话,那确实是有问题的,当然我们不是说你一定要在茅舍里,一定要在农家院里创业,但是最主要的是要有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

很多年前都讲,创业激情很重要,但是对年轻人来讲,激情也是最廉价的,来得快也去得快,创业中你可以问所有创业成功的人,创业中最可贵、最难的是什么?是坚持。每一个成功的创业者背后都有多少不眠之夜,都有多少次快熬不下去的感觉?很多人觉得上市怎么这么麻烦,我都不想上市了。我就讲,一个企业上市的成功和企业做创业的成功差不多,就是当你好几次感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你成功了![更多: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

所以我想,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讲,其实最重要的不是激情,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坚持!坚持是在一个创业过程中最难得,也是最重要的。冯仑讲过一句话,他是半调侃的讲的,但是是对的,他说这个伟大都是熬出来的。我觉得是这样,尤其对我们创业者来讲,更是如此。

下面是来自深耕投资20多年的阎总的建议,有些可能颠覆你的三观哦!

想成功创业,目标市场一定要大

巴菲特讲投资蛮简单,就是滚雪球,就是你要发现一条很长的雪道,最好是稍微湿一点,这样滚就能滚起来。创业跟你们想象不一样,往往好的创业成功的东西都不是特别艰难的东西,好的东西就是你一进入对到就有一个自循环的过程,这跟我们大众想象的不太一样。

早期的团队其实没那么重要

这也跟我们现在市场上广泛传播的东西不太一样。我们研究发现,在早期,尤其在创业的早期,过分的强调团队,失败的概率很大。我们曾经犯过很多的傻事,在1999年、2000年互联网的高峰时期,我们在中国投一批互联网公司,强调团队,空降一个CEO,空降一个COO、CFO过来,结果大潮过去,95%以上全死掉。所以这个制度化、专业团队的管理重要,但是什么时候呢?基本上在企业走上规模以后。如果过早强调团队,其实给企业造成更多的负面作用。从职业投资人来看,我们更在意创业期的领袖,你的想法,你的对市场的理解,你的公司的激励体制,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国内很多土豪创业说,我们的股权怎么样,说都是我的,我90%,我老婆10%,这个就说明你不太愿意分享,但是这种分享并不代表你一定要特别强调每个人都有,无一例外。历史数据证明,这样反而是不好的。

成功的VC靠积累

美国有个统计数字,从你入行做VC投资到你成为一个独立靠谱的做投资决策的人,大概需要12.5年。在中国,我们发现也基本差不多。你在行业中间要做一万个小时,投一亿美元以后,你基本上才是一个比较靠谱的投资人,这一万个小时差不多11年。所以我想跟大家说一下,创业投资这个东西,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商学院可以说开一门课,学完一门课一定赚钱。所以创业和投资是一个孪生兄弟,基本是个手艺活,是个经验积累和个人感受的东西。

90后创业靠不靠谱?

现在好多市面上忽悠的东西是非常错的,比如现在好多人忽悠说,拥抱90后,放弃70后、80后,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我们统计的数据是这样,创业最成功的年龄绝大部分是在33岁,在32岁到38岁之间。创业成功概率最高是在第三个,前两个失败率非常高。你想,90后你凭什么比80后创业成功高?唯一的可能,就是你在的这个领域是80后、70后不做的事,比如手游,可能在座很多人玩儿,这里别人不玩儿,你当然成功率高。忽悠90后全是扯的,不相信你拿自己的钱试试。

潘总的创业秘诀

对所有的创业者来说,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你的品牌,你的知名度。

至于你的团队、技术、商业模式,可能都差不多,资金多的不得了,办公室我们都提供了。在3Q创业,为什么能够成功?比如上海SOHO复兴广场的3Q,区长、区委书记、副市长、副书记、市长都来参观过。这对创业者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对你的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很大。他们过来以后媒体的报道,给你的支持就非常大。

当年我来北京开发房地产的时候,北京都是国有企业,我们真是默默无闻。我就认准知名度最高的一个,最大的——任志强,就跟他打,我的品牌就起来了。所以这是创业的秘诀,我就这样一个秘诀,没有别的!

(任总:怪我咯?)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洪泰基金盛希泰:喜欢狼性创业者 筹备30亿新三板基金

赛富阎焱:年轻人创业是国家的进步,有经验更好

潘石屹:为什么创业,为什么创新

潘谈会:王功权和潘石屹谈的六个创业箴言

潘谈会:潘石屹对话李开复创业该具备哪些条件?

潘石屹张旭豪玩cosplay 携众超级英雄惊现SOHO送餐!

[潘谈会]潘石屹、雷军、冯仑与创业者对话:创业OK ? 创业OK !

傅盛、潘石屹与《从0到1》彼得对话:中国人为什么疯狂追求成功?

您可能还喜欢…

7 Responses

  1. john说道:

    从1994年踏入投资这一行,到今天已经是22年了,但是我每天仍然乐此不疲。

    我记得一个记者问我,他说:“阎总,今天这么大年纪了,也很有钱了,为什么每天看到你都是这么兴冲冲、兴高采烈的?”

    我就跟他讲:“做我们这个职业,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每一天太阳升起的时候,都是新的一天开始,我每一天都能接触到新的知识、新的面孔。”我想对于每一个人来讲,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最可怕的事情就是重复劳作,生活最可怕的就是乏味。

    所以我建议年轻人永远不要去做乏味的事情。我之前做过农民、工人、政府官员、学者、运动员、金融投资人。这些角色做下来之后,我有一个很大的感悟,就是你对于生活要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永远不要满足于乏味的生活。

    人的衰老,不是从你的身体开始的,人的衰老,首先是从你的思想开始的!当你每天习惯已定的生活的时候,当你每天觉得不敢再去外面尝试新鲜东西的时候,你就已经开始衰老了。所以,我觉得在人生中,无论你未来的梦想是做什么,永远都要保持一颗对生活年轻的心。

    别给人生留遗憾

    我们讲成功的定义,并不是说你一定要当总理,你一定要当部长,或者说,你一定要做第二个马云,我觉得成功可能对于每一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但是我想成功有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你能够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

    1979年我想考文科,那时候特别想去北大,但是我学航空的,去北大做什么。后来听说有个叫社会学,而且1984年那年北大全国招四个人,我问这社会学是干什么的,大家就说这个社会学就是研究社会、管理社会的。

    我一想,管理社会这是谁啊?肯定是总理——国家总理,而且它只招四个人,那这个专业出来干吗?这不就是当总理吗?总理当不了,至少也弄个副总理干干!所以就去考了这个专业。

    当时考的时候很多同学都说你这是梦想,是胡扯,因为你一个学航空学飞机设计的,去考社会学,你啥都不懂啊!但是我当时觉得,如果我现在不去做我自己想做的事,等到我两鬓染霜的时候,我一定会后悔。

    我觉得人生最可怕的事儿,就是你年纪大了以后后悔,所以我就去做。我说大不了考不上,没什么,考不上不就别人说几句嘛,那有啥了不起的,反正我这人脸皮厚。考不上,至少我敢考,结果没想到考上了。

    现在回想起来,尽管我高中没上,但是如果我那时候选择不考的话,今天我很可能还在农村里,当一个养牛的大叔;如果我当时在毕业以后学了航空,没有考虑去考北大,那我今天可能还是一个工程师。

    当然我并不是说,我今天是有多么的成功,也不是说所有人都要跟我一样,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要在生命的关键步骤中勇敢地去做出选择。如果你不去做出尝试,你永远不会成功,尽管你尝试了以后,也未必能够成功,但至少你尝试过。

    技术不能太领先

    现在大概一年里,我们整个基金要看一千多个项目,所以如果十年下来,就是一万多个项目,二十年就是两万多个项目。在这些项目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用巴菲特的话讲,我们都想找到一个成功的充分条件,我找了二十年,巴菲特找了六十多年,都没有找到一个成功的充分条件。

    关于创业,比较学术的表达是,创业者发现机遇并转变成商业价值的过程。

    那创业者在这过程中需要哪些重要因素呢?

    第一是眼光,领先大众发现创业机会;第二是执行能力,一个好的创业者必须既有思维能力又有执行能力;第三是组织能力,创业不是一个人的事,想成功,要有非常好的组织能力。

    一定要记住,创业不等于创新,创新也不等于创造商业价值,比如很多先进的学术理论或科学技术在商业上却败得一塌糊涂。索尼当年的betamax是一款基于新技术的产品,不但小巧,而且画质更好,但没想到会败给对手。IBM早年推出的OS系统在技术上也曾经是无比领先,但今天几乎没人知道了。

    对中国的创业者而言,这些教训都是非常重要的,你在技术上的领先不要太靠前,否则一定会以失败而告终。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是瀛海威,但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成为历史了。所以当我们在考虑一个技术或产品先进性时,一定要结合现有市场的兼容性,最好的情况是领先市场一步,甚至半步就非常好了。

    为何创业成功率很低?

    从全球看,创业的成功率都是低于1%的。

    2007年我们投了58同城150万美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58的钱花光了,姚劲波找我帮帮他,我们开会后决定再投300万美金,结果58活下来了,我真没想到这个公司能做到过百亿美金的市值。

    企业的成功往往需要7到8年甚至更长时间,今天大家看到阿里这么辉煌,但你可知道阿里曾经很长时间一分钱都没挣到,非常难。为了帮马云融资,孙正义从日本拉来6个投资人,叫上我陪同,去杭州听马云的融资计划,投资人说只给马云两小时。

    当时马云将会面安排在一条游船上,当时是12月啊,上了船就别想喝水、抽烟、上厕所,只能又冷又饿僵坐着听马云忽悠。

    当时的阿里都发不出工资了,但马云还是讲得吐沫横飞,说有一天会让世上没有难做的生意,马云讲话有这么个特点,他忽悠别人的东西,他自己首先就坚信了,而且日后真能变成现实。但现在很多企业家在上面演说的时候是一样,下来又是一样,自己讲的东西都不信。

    还有一个例子是雷士照明,当年和我们有一些分歧。真实的情况是什么?为了个人利益,吴长江(投资人说注:吴长江是雷士照明控股有限公司的总裁)挪用了公司6亿资金。现在有也些人打着民族的旗帜,暗地里做着不可告人的事,人生最可恶的品质就是装,千万别虚伪。

    创业者成功以后,媒体往往把他和投资人描述得特别牛逼,其实背后的艰辛超乎想象,绝大多数创业者死在了创业的路上。为什么创业成功那么难?这非常像一个数学定理,你要想成功,必须在很漫长的时间里在所有重要的商业决策上都不能犯错误。你只要犯了一次错误,就有可能把企业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成功企业的特质

    管理大师熊彼特曾提出过企业家精神,包括首创精神、成功欲、冒险精神、以苦为乐、精明理智、事业心等等。如果一个人仅仅是为了赚钱,或者因为女朋友被富二代抢走而赌气去创业,通常这个企业不会做得很大。所以胸怀和超越精神也很重要,创业需要超越自身利益之上去看问题。虽然创业是好事,现在政府也在支持,但最好不要搞成运动,搞运动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我们这些年对成功的企业做了一些总结,现在跟你分享一下。

    第一就是巴菲特曾经讲过的,长长的雪道。意思就是你的目标市场一定要足够大。江南春的分众模式做得很成功,不少人想拷贝,比如在理发店或者厕所里装上屏幕,让你可以看我的广告,但这实际上是非常小的而且是假定的市场。

    第二是商业模式的可扩充性。30年前我去农村插稻,一亩地能打80斤稻子,现在可以打1000多斤,过去手工做鞋,一个人一星期最多做5、6双,现在一条流水线一年可以做几十万双。互联网年代,网游是一种特别典型的互联网产品,如果你的用户低于20万人,你得烧钱,如果超过20万、200万,边际成本会就降低,肯定能赚钱。

    今天互联网公司估值为什么那么高,因为估值方式比传统模式要好很多。每天超过5亿人在用微信,这是什么概念?比整个欧洲人口还多。

    第三是清晰的盈利模式。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创业者20分钟讲完了,我问他怎么赚钱?他觉得奇怪,说我们是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是烧钱的。如果你做一个企业,你都不知道怎么赚钱,这是有问题的。阿里早期发不出工资的时候,我们也从来没有怀疑过它,因为我们知道它的盈利模式没问题,只是需要时间成长。创业不是做慈善,一定要盈利。

    第四是制度化管理。为什么进入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凤毛麟角?因为我们的制度化管理是不够的。

    第五,创业有一个大忌,那就是什么都想做,其实创业一定要是专注的。尤其是在早期,没有专注是不会有成功的,你还要记住现金为王,不是你兜里有多少现金,而是对于现金流的把握。

    第六是商机。刚才我讲了,你的技术或产品不要太领先于这个社会,最好是利用那些天然存在的需求,比如BAT为什么做这么大,百度是因为我们所有的人都有信息查询的需求,而且赶上了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期,阿里巴巴是基于电商解决人类最基本的购物需求,腾讯则是抓住了人类交流和展示自我的需求,因此他们都成为了所在行业的大佬。

    我有一个感悟

    我们过去犯过一个很大的错误,2000到2002年,我们在中国投了一大批企业,然后从美国空降过去一大堆CEO、COO、CFO等等,结果企业几乎全死掉了。我们花了那么多钱买回一个教训: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leader,强行嫁接外来的会非常难,好的领袖非常关键。

    那成为领袖有没有共性的东西?

    哈佛大学做了长达十年的跟踪研究后发现,成为领袖的人首先的一个共性是同理心,或者叫移情。中文有一个词与之有点类似,叫做换位思考,但说得不全面。同理心是指你不仅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还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做出决策。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反面,一个领导完全听不懂员工说什么,员工那个着急啊,心想,这哥们儿怎么能当上领导?这种情况很多。

    第二,一个好的领袖必须具备个人魅力。比如毛泽东,到今天中国很多人的家里,办公室或车里都放着毛泽东的照片。有一部著名的电影叫《美丽心灵》,影片中男主角的原型是约翰·纳什,他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我在普林斯顿读书时见过他许多次,老先生每天中午都会在校园散步,边走边思考,自己跟自己说话,不与任何人打交道。但只要他出现,所有人都会安静下来,包括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大家都用崇拜敬仰的神情看着他,那是大家发自内心的对于学术和知识的尊重。

    第三,是对细节的关注,很多时候决定成败的是细节。最后,一个好的领袖要兼具传教士与杀手气质。什么叫传教士?你忽悠别人的东西自己也相信,而且言出必行,否则就是亵渎你自己的理想。杀手呢?就是该出手时不迟疑。当年经济不景气时,通用电气要裁员20万,裁掉的这些人,可能家里就靠他一个人挣钱养家,你敢下这个手吗?杰克·韦尔奇就敢。

    目前的创业环境

    过去的中国,创业有两种模式。第一是0到1,第二种是1到N。0到1指的是创造历史上没有的产品和技术或者历史上没有的商业模式。1到N指的是用已有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以更低的成本和价格为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在之前的20多年间,中国的创业主要是1到N的创业,也就是说中国的创业更多是拷贝。把别人已有的东西抄过来做,这个其实是为我们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真正的问题是,东西抄完后怎么办?

    不久前,任正非在大会堂讲话时提到:现在的华为陷入了迷茫的状态。为什么?其实我是这样理解的:过去华为模仿过别人的移动技术、通讯技术,然而当抄完甚至比别人做的都好的时候是不知道路在何方的。因为你已经进入了无人区。

    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的创业模式是1到N,但今后的5年、10年甚至50年,中国最大的挑战和最有挑战的则是0到1。

  2. join说道:

    从1994年踏入投资这一行,到今天已经是22年了,但是我每天仍然乐此不疲。

    我记得一个记者问我,他说:“阎总,今天这么大年纪了,也很有钱了,为什么每天看到你都是这么兴冲冲、兴高采烈的?”

    我就跟他讲:“做我们这个职业,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每一天太阳升起的时候,都是新的一天开始,我每一天都能接触到新的知识、新的面孔。”我想对于每一个人来讲,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最可怕的事情就是重复劳作,生活最可怕的就是乏味。

    所以我建议年轻人永远不要去做乏味的事情。我之前做过农民、工人、政府官员、学者、运动员、金融投资人。这些角色做下来之后,我有一个很大的感悟,就是你对于生活要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永远不要满足于乏味的生活。

    人的衰老,不是从你的身体开始的,人的衰老,首先是从你的思想开始的!当你每天习惯已定的生活的时候,当你每天觉得不敢再去外面尝试新鲜东西的时候,你就已经开始衰老了。所以,我觉得在人生中,无论你未来的梦想是做什么,永远都要保持一颗对生活年轻的心。

    别给人生留遗憾

    我们讲成功的定义,并不是说你一定要当总理,你一定要当部长,或者说,你一定要做第二个马云,我觉得成功可能对于每一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但是我想成功有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你能够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

    1979年我想考文科,那时候特别想去北大,但是我学航空的,去北大做什么。后来听说有个叫社会学,而且1984年那年北大全国招四个人,我问这社会学是干什么的,大家就说这个社会学就是研究社会、管理社会的。

    我一想,管理社会这是谁啊?肯定是总理——国家总理,而且它只招四个人,那这个专业出来干吗?这不就是当总理吗?总理当不了,至少也弄个副总理干干!所以就去考了这个专业。

    当时考的时候很多同学都说你这是梦想,是胡扯,因为你一个学航空学飞机设计的,去考社会学,你啥都不懂啊!但是我当时觉得,如果我现在不去做我自己想做的事,等到我两鬓染霜的时候,我一定会后悔。

    我觉得人生最可怕的事儿,就是你年纪大了以后后悔,所以我就去做。我说大不了考不上,没什么,考不上不就别人说几句嘛,那有啥了不起的,反正我这人脸皮厚。考不上,至少我敢考,结果没想到考上了。

    现在回想起来,尽管我高中没上,但是如果我那时候选择不考的话,今天我很可能还在农村里,当一个养牛的大叔;如果我当时在毕业以后学了航空,没有考虑去考北大,那我今天可能还是一个工程师。

    当然我并不是说,我今天是有多么的成功,也不是说所有人都要跟我一样,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要在生命的关键步骤中勇敢地去做出选择。如果你不去做出尝试,你永远不会成功,尽管你尝试了以后,也未必能够成功,但至少你尝试过。

    技术不能太领先

    现在大概一年里,我们整个基金要看一千多个项目,所以如果十年下来,就是一万多个项目,二十年就是两万多个项目。在这些项目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用巴菲特的话讲,我们都想找到一个成功的充分条件,我找了二十年,巴菲特找了六十多年,都没有找到一个成功的充分条件。

    关于创业,比较学术的表达是,创业者发现机遇并转变成商业价值的过程。

    那创业者在这过程中需要哪些重要因素呢?

    第一是眼光,领先大众发现创业机会;第二是执行能力,一个好的创业者必须既有思维能力又有执行能力;第三是组织能力,创业不是一个人的事,想成功,要有非常好的组织能力。

    一定要记住,创业不等于创新,创新也不等于创造商业价值,比如很多先进的学术理论或科学技术在商业上却败得一塌糊涂。索尼当年的betamax是一款基于新技术的产品,不但小巧,而且画质更好,但没想到会败给对手。IBM早年推出的OS系统在技术上也曾经是无比领先,但今天几乎没人知道了。

    对中国的创业者而言,这些教训都是非常重要的,你在技术上的领先不要太靠前,否则一定会以失败而告终。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是瀛海威,但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成为历史了。所以当我们在考虑一个技术或产品先进性时,一定要结合现有市场的兼容性,最好的情况是领先市场一步,甚至半步就非常好了。

    为何创业成功率很低?

    从全球看,创业的成功率都是低于1%的。

    2007年我们投了58同城150万美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58的钱花光了,姚劲波找我帮帮他,我们开会后决定再投300万美金,结果58活下来了,我真没想到这个公司能做到过百亿美金的市值。

    企业的成功往往需要7到8年甚至更长时间,今天大家看到阿里这么辉煌,但你可知道阿里曾经很长时间一分钱都没挣到,非常难。为了帮马云融资,孙正义从日本拉来6个投资人,叫上我陪同,去杭州听马云的融资计划,投资人说只给马云两小时。

    当时马云将会面安排在一条游船上,当时是12月啊,上了船就别想喝水、抽烟、上厕所,只能又冷又饿僵坐着听马云忽悠。

    当时的阿里都发不出工资了,但马云还是讲得吐沫横飞,说有一天会让世上没有难做的生意,马云讲话有这么个特点,他忽悠别人的东西,他自己首先就坚信了,而且日后真能变成现实。但现在很多企业家在上面演说的时候是一样,下来又是一样,自己讲的东西都不信。

    还有一个例子是雷士照明,当年和我们有一些分歧。真实的情况是什么?为了个人利益,吴长江(投资人说注:吴长江是雷士照明控股有限公司的总裁)挪用了公司6亿资金。现在有也些人打着民族的旗帜,暗地里做着不可告人的事,人生最可恶的品质就是装,千万别虚伪。

    创业者成功以后,媒体往往把他和投资人描述得特别牛逼,其实背后的艰辛超乎想象,绝大多数创业者死在了创业的路上。为什么创业成功那么难?这非常像一个数学定理,你要想成功,必须在很漫长的时间里在所有重要的商业决策上都不能犯错误。你只要犯了一次错误,就有可能把企业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成功企业的特质

    管理大师熊彼特曾提出过企业家精神,包括首创精神、成功欲、冒险精神、以苦为乐、精明理智、事业心等等。如果一个人仅仅是为了赚钱,或者因为女朋友被富二代抢走而赌气去创业,通常这个企业不会做得很大。所以胸怀和超越精神也很重要,创业需要超越自身利益之上去看问题。虽然创业是好事,现在政府也在支持,但最好不要搞成运动,搞运动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我们这些年对成功的企业做了一些总结,现在跟你分享一下。

    第一就是巴菲特曾经讲过的,长长的雪道。意思就是你的目标市场一定要足够大。江南春的分众模式做得很成功,不少人想拷贝,比如在理发店或者厕所里装上屏幕,让你可以看我的广告,但这实际上是非常小的而且是假定的市场。

    第二是商业模式的可扩充性。30年前我去农村插稻,一亩地能打80斤稻子,现在可以打1000多斤,过去手工做鞋,一个人一星期最多做5、6双,现在一条流水线一年可以做几十万双。互联网年代,网游是一种特别典型的互联网产品,如果你的用户低于20万人,你得烧钱,如果超过20万、200万,边际成本会就降低,肯定能赚钱。

    今天互联网公司估值为什么那么高,因为估值方式比传统模式要好很多。每天超过5亿人在用微信,这是什么概念?比整个欧洲人口还多。

    第三是清晰的盈利模式。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创业者20分钟讲完了,我问他怎么赚钱?他觉得奇怪,说我们是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是烧钱的。如果你做一个企业,你都不知道怎么赚钱,这是有问题的。阿里早期发不出工资的时候,我们也从来没有怀疑过它,因为我们知道它的盈利模式没问题,只是需要时间成长。创业不是做慈善,一定要盈利。

    第四是制度化管理。为什么进入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凤毛麟角?因为我们的制度化管理是不够的。

    第五,创业有一个大忌,那就是什么都想做,其实创业一定要是专注的。尤其是在早期,没有专注是不会有成功的,你还要记住现金为王,不是你兜里有多少现金,而是对于现金流的把握。

    第六是商机。刚才我讲了,你的技术或产品不要太领先于这个社会,最好是利用那些天然存在的需求,比如BAT为什么做这么大,百度是因为我们所有的人都有信息查询的需求,而且赶上了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期,阿里巴巴是基于电商解决人类最基本的购物需求,腾讯则是抓住了人类交流和展示自我的需求,因此他们都成为了所在行业的大佬。

    我有一个感悟

    我们过去犯过一个很大的错误,2000到2002年,我们在中国投了一大批企业,然后从美国空降过去一大堆CEO、COO、CFO等等,结果企业几乎全死掉了。我们花了那么多钱买回一个教训: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leader,强行嫁接外来的会非常难,好的领袖非常关键。

    那成为领袖有没有共性的东西?

    哈佛大学做了长达十年的跟踪研究后发现,成为领袖的人首先的一个共性是同理心,或者叫移情。中文有一个词与之有点类似,叫做换位思考,但说得不全面。同理心是指你不仅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还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做出决策。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反面,一个领导完全听不懂员工说什么,员工那个着急啊,心想,这哥们儿怎么能当上领导?这种情况很多。

    第二,一个好的领袖必须具备个人魅力。比如毛泽东,到今天中国很多人的家里,办公室或车里都放着毛泽东的照片。有一部著名的电影叫《美丽心灵》,影片中男主角的原型是约翰·纳什,他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我在普林斯顿读书时见过他许多次,老先生每天中午都会在校园散步,边走边思考,自己跟自己说话,不与任何人打交道。但只要他出现,所有人都会安静下来,包括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大家都用崇拜敬仰的神情看着他,那是大家发自内心的对于学术和知识的尊重。

    第三,是对细节的关注,很多时候决定成败的是细节。最后,一个好的领袖要兼具传教士与杀手气质。什么叫传教士?你忽悠别人的东西自己也相信,而且言出必行,否则就是亵渎你自己的理想。杀手呢?就是该出手时不迟疑。当年经济不景气时,通用电气要裁员20万,裁掉的这些人,可能家里就靠他一个人挣钱养家,你敢下这个手吗?杰克·韦尔奇就敢。

    目前的创业环境

    过去的中国,创业有两种模式。第一是0到1,第二种是1到N。0到1指的是创造历史上没有的产品和技术或者历史上没有的商业模式。1到N指的是用已有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以更低的成本和价格为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在之前的20多年间,中国的创业主要是1到N的创业,也就是说中国的创业更多是拷贝。把别人已有的东西抄过来做,这个其实是为我们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真正的问题是,东西抄完后怎么办?

    不久前,任正非在大会堂讲话时提到:现在的华为陷入了迷茫的状态。为什么?其实我是这样理解的:过去华为模仿过别人的移动技术、通讯技术,然而当抄完甚至比别人做的都好的时候是不知道路在何方的。因为你已经进入了无人区。

    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的创业模式是1到N,但今后的5年、10年甚至50年,中国最大的挑战和最有挑战的则是0到1。

  3. 大神说道:

    和软银赛富的一个合伙人聊过,算是间接信息吧。 阎焱当年差点成为费孝通的研究生,后来出国也是在普林斯顿,此人智商奇高,加上考上大学后的顺境,养成一种强势而孤傲的性格,几乎没有他看得上的人。即使那个合伙人也坦言,此公非常不好相处。

    此公非常喜欢睡女FA

    2. 此公五十高龄还坚持每周泡夜总会,体力旺盛

    3. 此公一辈子最成功的投资,即完美时空。当时按下池宇峰以后,800万美金投资款一直按兵不动。当时公司正缺 完美世界 的宣传推广费用,最后池被逼无奈,卖了几千万金洪恩的股票来凑的钱。德高望重的闫总是一直拖到游戏上线三个月,能看到正向现金流后才打的钱。

    单纯说一个人怎么样有些偏颇,还是需要结合了环境和身份、以及历史,才好理性地看待一个人。

    先举个例子。《创业资本圈》、《波士堂》这类节目很多人都看过,其中就分别有一期是采访阎焱的,从现场表现来看,他是一个相当自信、也是一个相当理智的人,说话语速比较快,头脑思路很清晰。虽然偶尔言语上会有妙语连珠、风趣幽默的地方,但笑的有些生硬,而且能够迅速转换到严肃的表情和口吻上,所以始终给人一种严肃、难以接近的感觉,不过在商场上,这会被认为是一种专业的表现。而且,节目中介绍的风险投资成功案例都是实打实的存在,这很能说明他的投资能力。

    看完了这两期节目后,在我的脑海里,就一直存在着阎焱是一位有性格、自信、理智、严肃、专业、成功的企业家和投资人的印象。

    因为我看的角度是从一个普通人、一个观众、一个打工仔的身份出发的。我不是一个需要投资的老板,不需要考虑投资回报率,不需要考虑股东利益,也不需要争夺公司控制权,所以对投资商没有那么大的好恶感。

    现在我们来看看阎焱、吴长江和刘强东的身份分别是是什么。
    阎焱:经济学家、企业家、风险投资商、上市企业股东。
    吴长江:创业者、企业家、被投资者、上市企业老板。
    刘强东:创业者、企业家、需要投资者、未上市公司老板。

    而他们身处的环境呢?商场,一个风云变幻、争名逐利、尔虞我诈、好戏连台、一切皆有可能的地方。

    虽然VC之中也有好坏,但单纯谈论他们没有意义。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现在骂VC贪婪、虚伪、无耻,可在以前VC对需要投资的人来说则是及时雨、瑞雪的表现。这东西,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从雷士照明事件的一系列发展来看,吴长江的企业发展理念与投资者的理念不合,VC缺乏相关行业经验却因追逐短期利益而干扰发展,以及引入施耐德这头大鳄的不当投资,是导致事件变成现在这个结果的最重要因素。

    如果
    1. 阎焱仍然是以投资人和企业管理教练的角色,帮助吴长江改变家族式经营管理方式,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把控好企业管理和财务。
    2. 吴长江也逐渐改变自己以往的行事风格,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的话。
    那雷士照明的这场风波,来的会晚一些,影响也会更小一些,VC获利退出、企业交接也会更平滑一些。(即便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软银赛富从雷士照明上也是获利颇丰呀,投资回报是5倍)

    至于刘强东,以前被VC唱衰,为了减少以后融资的困难,现在当然得跳出来反击两句。

    经历了雷士照明事件之后,阎焱在我心目中的印象多了几点,未尽职的企业管理教练,不适合实业企业经营的商人。

    现在你们怎么看呢?

  4. 余跃说道:

    昨天去了IDG的“90后基金”发布会,亲身体验了IDG以及媒体对于“90后创业者”概念的关注热潮。其实我自己作为一个曾经的90后创业者与目前的90后VC投资人,对于这个标签是没有什么感觉的——身在其中的我不觉得这有什么特别值得说的,但是却非常开心于曾经实习的老东家努力的公关带来业界对于我们这一股新生力量的正面关注。
    每一代人都会经历过二十几岁的这一个阶段,只是在不同的社会与经济环境下,不同年代二十几岁的人在做着不同的事情。值得指出的一点是,硅谷的二十几岁成功创业者多如牛毛,根本不值得一提,所以“90后”也并不是一个被热烈探讨的概念。但是在中国,90后这一代人正好走到了一个时代的风口,所以我想借机说说当我们说投资90后的时候,到底在投资什么。

    首先我非常认同昨天的活动上IDG的90后VC赵治远童鞋的精彩演讲。我没有与同龄的他探讨过这个话题,但是与他的很多观点其实不谋而合。

    我认为90后是没有经历过痛楚的一代。90后的童年与少年正好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又是独生子女,60后的父母们都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捧着惯着给90后子女们提供了最优越的物质条件以及精神(教育)环境。我们从小没被饿过,也有机器猫柯南周杰伦外国电影和最重要的互联网陪伴我们长大。没有经历过饥饿、贫穷、战乱、物资匮乏、以及强烈的洗脑教育,却从小就天然地接触互联网,我们心性更自由开放,天生地对于新鲜、美丽的事物充满着欣赏与追求,没有意识形态上的敌我之分,充满了对可能性的好奇与冲动。是的,我们成长过程中老是被父母或老人们批评不懂节约、缺乏毅力、兴趣广泛但三分钟热情、盲目追外国明星。但是在物资充足的时候为什么我要节约这一些随手可得的东西?为什么我要带着心理的伤痕去防御、甚至恐惧与仇恨“非我族类”的人和事物?90后不再在意基础需求的满足,因为我们压根不觉得这是问题。我们追求的是审美与兴趣。俗一点说,”暖饱思淫欲“。对兴趣的自由追求与创造力——这是一个安定与繁荣的社会最大的财富(文末有更多阐述)。

    我身边有很多的90后创业者朋友,他们其实有着很多的共性:

    家庭经济条件不错,不会为基础的生活所担忧,创业都是为了纯粹的兴趣与创造东西的乐趣,而非是老一辈的人对于”自己当老板才能赚钱“的追求;
    大多数在海外名校接受过高等教育,别说是早已走出温室独立生活了,不少已经有过投行、咨询、甚至PE等高收入高标准行业的历练。简单来说,都是90后里的精英人才;
    有极强的成熟度与沟通能力,早早地就懂得如何利用资本、集结资源、结识关键人脉等。简单来说,就是从不露怯;
    对于失败完全没有担忧——Startup is the new banking,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我也还不用养老婆孩子,失败了大不了我东山再起,下一次就能做得更好。就算创业不适合我,我也可以回去做投行或者VC嘛(这是自黑);
    有良好的国际视野、至少一门外语非常流利、朋友遍世界,对于创业与商业的认识与理解源自于美国与硅谷那套成熟的创业体系;
    拥有极强的学习能力,能够迅速地学会自己不懂的知识与技能,对于困难会think outside of box, 知道如何搜索信息,心态完全开放,对新知识与事物完全没有成见与防御心;
    不太在意中年人创业时关注的”关系“、”资源“、“经历”等所谓需要靠年月积累的东西,而是依赖自己的创意想法、对市场的敏锐判断、良好的审美与产品意识、以及"hustle"(想方设法做成事情)的能力来让长辈大跌眼镜;
    并不认为比我们年长资深的人就更聪明智慧、比我们懂得更多。世界的发展是很快的,特别是科技行业。我们缺乏商业与社会经验,但是我们视野更广、学习能力更强,青出于蓝非常容易。
    简单来说,90后创业者就是一群充满了知识与能量的年轻人,想要做出点事情给世界看看,心里一点包袱都没有,而且理解自己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并且有着各种的退路。这样的人我着实喜欢并且深深认同。我完全不否认缺乏经验的年轻人创业是非常高风险并且成功率很低的事情,我自己也曾经也在知乎上写过一个答案讨论过这个话题。但是,与其于在无聊枯燥的大公司里年复一年地工作来做所谓的“积累”和“磨练”,这么循规蹈矩太没效率,还不如把自己真真正正地扔到商业竞争中去加速磨练。长辈,你不用告诉我我缺这缺那,其实我自己心里都清楚,只是我心里想选一条更快更有效的路而已。

    那么作为一个90后VC,如果我投资90后小伙伴们,我到底是想投资什么?

    我投资成长力与学习能力:现在90后没经验是肯定的,但是只要学习能力超凡,很快能够跟上,并且能够在快速变化的互联网行业里适应。我自己创业时就经历过什么都不懂到学会了太多东西的阶段。
    我投资真正的热爱:如果你是做美食,我想要你就是美食达人吃遍了四方甚至在蓝带学过专业厨艺,给我讲起美食来唾沫横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90后从小有了宽裕的环境与机会来追求自己的兴趣,我相信有真正的兴趣才能做到行业专家(并不是趁行业不成熟坑蒙拐骗的伪砖家)、并且拥有一颗让这个行业越发展越好的商业公益心。
    我投资审美与趣味:90后讨厌强功能性但是缺乏趣味与美感的东西——比如说家里的枕巾(= =///)。如果90后创业者都没法把握新生代消费者们的爱好的话,那么你就丧失了最大的优势之一。
    我投资坚韧、靠谱的性格:年轻人心气旺想法多但是弱于坚持,但是创业肯定是一个比想象中更加煎熬的历程。我需要看到你不放弃的投入,那作为投资人我们会更加100%地帮助你。
    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说,85后与90后目前已经进入职场开始成家立业,很快就会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消费者,能够抓住他们的爱好与品位的企业才能成功。我们早已厌烦于父辈们喜欢的“品位”,我们自己的小公寓里肯定不会有“欧式宫廷”风格的家具,一定不会有枕巾!!但是肯定我们会考虑MUJI、野兽派、花笙记……所以我们投资的也是能够真正理解与满足新一代青年消费者需求的创业团队。

    如果你是一个年轻的创业者、也认同我的观点,欢迎随时来找我聊聊。我会想办法帮你快速成长,不管是投资你、一起brainstorm创业想法、还是介绍一些靠谱的朋友、合作伙伴、投资人给你认识。想对我做DD的,我的90后休学创业故事以及一些零碎想法在这里、这里、这里、和这里都有。

    我和我供职的华创资本也许还没有徐小平老师和IDG那样的号召力与品牌(我当然也可以帮你引荐真格和IDG啦…平时合作很多),但我是真心地热爱你们,热爱创业。

    热爱一个更好的生活与更美的世界。

    “90后没有经历过国家动荡,但恰恰享受到了稳定、繁荣的发展带来的福利,通过互联网等手段获得了意识、见识、知识上的极大丰富。就不多说互联网是如何把信息沟通的壁垒降到最低了,但老一辈去图书馆、看报纸等收集信息的方法的效率可能还不及现在网上搜索的十分之一。而且,还没有办法与全世界的同好者交互讨论,并且进行创造。

    最近见到几个90后互联网创业者,才情纵横、敢想敢做、思维新潮、见识开阔。他们早早地就懂得了如何能够把自己的兴趣,通过技术手段与商业模式,发展为一个精美的产品。他们目前还不是最优秀的创业者,但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媒体上最近也常见创业少年的报道。他们是未来,他们是能够在中国做出令人惊叹地精美又专业的产品的人。因为他们有稳定的环境来让他们深入研究自己的爱好、有高效率的手段来获取所需的任何知识与信息、有成熟的商业体系支持他们创造与获得回报、有足够有钱有闲有趣味的人来消费他们的作品。

    没有稳定、繁荣的环境,Jobs就不会研究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小扎也不会有闲心写个网站来评比妹子,更别提Kickstarter、Fab等网站上的各种创意非常的设计师作品。有趣、有品、有质的东西都是得有闲心与安稳来磨出来的,混沌时期只会有成王败寇与功利激进。我们常常惊叹于国外某某产品能做得如此精美与创意,而我相信90后很快就会让我们惊讶。”
    ———

  5. 金融女王说道:

    用户群体有多大?是不是刚需?有没有痛点?这个是市场的方面。
    你的产品能改变什么?用户体验如何?这个是产品的方面。
    壁垒高不高?巨头在不在做?有哪些竞争对手?这个是竞品的方面。
    能赚多少钱?能有多少赚钱的方面?这个是盈利的方面。

    再说人。

    创始人是什么背景?有哪些资源?领导能力如何?这个是创始人的方面。
    合伙人都是什么背景?有哪些资源?股权分配如何?彼此了解程度怎么样?这个是合伙人的方面。
    核心团队都是做什么的?有没有短板?长项都是什么?这个是创始团队的方面。

    至于说大学生创业……我个人的了解是,想拿投资,难度是不小的。

    “我只差一个程序员了”——Pass!
    “目前,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腾讯投资的XXX”——Pass!
    “我们的团队实力很强,几个合伙人都曾经是学生会的部长”——Pass!
    “我们做的事情的确和XXX有相似,但是区别在于这一点,即……”——Pass!
    “我们在做一个大学生兼职/分期/校园O2O项目,我们的优势是贴近学生市场……”——Pass!

    哪怕(你觉得)你的项目非常好,人家依旧Pass掉,你还是没办法对不对?

    投资人喜欢什么样的项目?

    “我们的CEO是腾讯出来的部门总监,COO是网易的,CTO在阿里云待过两年”——要多少钱?
    “我们现在已经有了20万的种子用户,日活在30%左右”——要多少钱?
    “我们现在基本是一个盈利的情况,每个月的利润扣掉所有成本有50万左右”——要多少钱?

    “我们的CEO是腾讯出来的部门总监,COO是网易的,CTO在阿里云待过两年;我们现在已经有了20万的种子用户,日活在30%左右,现在基本是一个盈利的情况,每个月的利润扣掉所有成本有50万左右”——你要多少钱?我翻倍给你!

    顺便说一句,不同的投资人喜欢的项目不一样。有的投资人就喜欢投能盈利的项目,上不了市没关系,每个季度能拿分红也不错;有的投资人喜欢投有故事的项目,融完天使就催着你去融A轮;有的投资人就喜欢90后,投出来一群90后;有的投资人看到90后就皱眉头,BP直接扔进垃圾箱。

    反正一句话:创投圈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混,尤其当你还是大学生时。

    最后说一句,创业者对投资人也是要挑的。我到现在已经被好几个投资人拒掉了,也拒了几个投资人了,还有几个还在跟进中,项目本身也在做调整。

    Life’s tough,isn’t it?

    首先做的这个市场必须足够大,最起码是上千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有些领域最好是万亿级的市场。然后就要看创始人是不是够优秀,主要看创始人的野心、格局和头脑。创始人最好拥有极强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够紧密地把各种人才吸纳在自己周围。他对做的这个事业要发自内心的热爱,并且具有深度的理解,把持续折腾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来享受。当然整个创始团队也要有一定的互补性,在价值观契合的情况下,能够肝胆相照,同甘共苦。
    商业模式方面,要有非常强的可扩充性,即当模式验证没问题后,投入一定的推广、人力后可以迅速规模化。
    在产品、服务或技术上要有一定的门槛,不能别人随随便便也能做出来并赶超上,这样会有很大的隐患。
    在发展节奏上,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太早了有可能就成先烈了;太晚了就没你啥事儿了。一般是比其他人早一年或半年比较好,所以需要自己把握好产业窗口期和节奏。

    抓住了大趋势,享受消费升级、消费人群转换、城镇化、移动互联网、传统行业上“线”等红利。

    2、处在一个规模或潜力巨大的市场,龙头企业的规模将成为新企业能做多大的评估标准。

    3、具有很高的成长性,连续取得超出行业平均增长率的高速增长,而且后劲十足。

    4、拥有成熟可行的商业模式,至少实现季度盈利,或当用户规模达到一定基数后即可实现盈利,该盈利模式在国外具有成功对照的尤佳。

    5、拥有一支优秀的团队,优秀的团队不仅要由优秀的创始人,还应有合理的股权结构、健全的管理体系、优质的企业文化,引领团队齐心协力把公司做大。

  6. 格局说道:

    传统的职业规划教给大家的是从职业的角度出发,职业这个道理来自于哪?来自于分工,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体系,从一两百年前的资本主义体系一直到今天市场经济,社会分工分到了职业,与各个分得越来越细职业相关的是老板。

    整个资本市场,围绕资本世界的不是打工者换来的,其实只有投资能够感受到资本的力量,老板和投资其实说的是两个世界,跟职业它不是一个世界的事情,它说的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

    哪个世界呢?我们往下说,其实我觉得投资这个事应该在早期,就是在年轻的时候就应该接触了,我一会儿给大家讲,为什么投资这个事要在你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学习。

    赚钱机器的一小部分

    最近有些事情非常经典,值得给大家分享。第一,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创造了美国资本市场有史以来的最大的IPO。美国资本市场创办将近两百年,至今为止最大的IPO竟然是一家中国的公司,而不是一家美国的公司,大家能想象吗?(所谓的IPO就是把股权在这个市场上交易,股权在这个市场上做正常交易,任何一个在资本市场当中的人都可以买它的股权之一)

    什么是资本市场?(就是股权交易市场)什么叫做股权交易市场?

    股权交易市场你可以这么理解: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赚钱的机器,他们已经开动起来了,并且他们很难停得住,他们每个月每一天每个小时都在产生大量的现金流,这样赚钱的机器它的所有权分成了很多份,可以在市场上交易,你们除了付出你们自己的时间、你们的辛苦以外,你们想过没想过你们可以拥有这个世界上赚钱机器的一点点?大部分人只想过我要每天付出我的八个小时甚至十六个小时,我要起早贪黑干到六十岁,干到你干不动为止,干到你退休那天为止,其实这真的就是打工人的思维。

    这个世界上的有钱人只想一件事,如何拥有这个世界上的赚钱机器,如果不能拥有它的话,就拥有它的一点点,就拥有它的一小部分,这就是资产,这就叫做资本市场。其实资本市场都是赚钱机器的那个所有权的分割,如果你能体会了它的本质,你才知道它的意义所在。

    第二,2014年11月26日,中国的资本市场的总市值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中国的资本市场真正设立其实就是在1990年前后,迄今为止差不多20多年,大家想一想,中国资本市场90后差不多大,但是在11月26日这一天,竟然成为了全球第二大,超过了日本,仅次于美国市场。

    更令人惊奇的是,11月28日,A股两市沪市和深市单日成交量达到了创全球记录的7100亿。此前全球单日交易量最大的记录是美国资本市场在2007年,就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一天交易额956亿美元(约合5800亿元)。但是现在中国资本市场,在去年牛市的时候,每天都是上万亿的交易量。就上午两个半小时,下午两个半小时,下午两个小时,加起来四个小时时间,中国的股票交易市场有一万亿在交易,这个概念是什么概念?

    我举个例子。中国所有的地铁,就是中国从2009年规划了79条地铁线,所有的地铁全花钱盖完了,你们知道需要花多少钱吗?8800亿,全中国的地铁盖完了需要8800亿,结果中国的资本市场一天的交易额上万亿。大家想想那有多少钱在流动。

    再举一个例子。11月28日晚,万达院线首发审核通过证监会发审,成为了中国A股院线第一股。我问大家一点,假设不管股价,万达院线在A股上市以后,你想不想买它的股票.万达院线是所有电影院的那种淘宝、天猫、沃尔玛、国美、苏宁,不管什么电影,大家总是要去院线去看的吧,万达院线是第一大院线,它是平台型企业.大家可以想象未来的空间有多大。

    2001年中国有一个电影叫《英雄》,这个电影当年创票房记录。两个亿,当年中国的电影票房是10亿,《英雄》这部电影的票房是2亿,2011年中国的电影票房是多少吗?是100亿。你们知不知道14的贺岁片《泰囧》的票房是多少?12亿!你们知道星爷的《美人鱼》票房是多少吗?现在怎么估计都能上40亿,大家想一想,你觉得电影行业可怕不可怕?我觉得中国电影真的是用不了几年能超过美国的市场份额,大家可以想象。

    金融资产爆发的时代

    我举这个例子什么意思呢?我想告诉各位其实中国有大量的好公司下一步都将会在国内上市,而不是去美国,这是个大趋势,因为美国市场已经没有中国市场这么吸引人了,这么容易找到大钱了。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更有钱,更有价值,它的价格比美股更有价值,这就是转折点。所以说如果你能看明白这点你就知道,其实今年(2014年底)是资本市场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未来我觉得是中国财富大转移的一个时代,为什么叫大转移?先简单讲讲。

    中国政府在做这么几件事,这几件事都在为这件事做铺垫。我随便说几件事你就知道了,如果你能把这几件事串起来看的话,你就快揣摩到天机了。

    第一:中国的证券市场沪港通的开通在做一件事,面向外资开放。

    第二:未来中国的企业上市将不是审批制,而是注册制,什么意思呢?今天中国的企业上市是审批制,美国是注册制,未来中国将是注册制,大量的企业将会上市。

    第三: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有A股、B股,有创业板、有中小板,还有新三板,这几件事全在大规模推进。

    这些所有的事其实就在做一件事,整个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财富将发生一个重大的转折。这个转移是什么概念呢?这个转移就类似于,你站在十年以前,你不敢想象有房子的人会成为富人一样。但是未来十年可以告诉各位,庞大的财富将向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做转移,这个趋势非常大,非常明显。你们知道中国股市一天上万亿就知道这规模有多大了,好了,以后再详细说吧。

    在这里可以学到更多投资理财,创业创富方面专业的知识,给大家一些非常宝贵的建议,让你少在投资市场多交学费,让自己的血汗钱保值增值,穿梭牛熊市,做赚钱的那少部分人。

  7. 肉饼铺子说道:

    在互联网行业,90后创业者作为一个群体强势崛起的今天,作为一个70后创业者,我们仿佛已经到了快退役的边缘。为此常常和朋友、投资人自嘲:我们这把老骨头,也只能做做亲子社交平台这样项目了,用户群体定位都是30岁以上的爸爸妈妈,要做年轻消费群体的项目,估计早就被90后创业者轰成渣了。

    直到看到余佳文们,我不由得笑了,心里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如果90后创业者都是余佳文们,吾等老骨头们高枕无忧矣。

    老骨头们害怕的是什么?害怕的是游戏规则被颠覆了,害怕的是我们所熟悉的,所驾轻就熟的,玩了无数遍玩得烂熟的成功经验,一夜之间就过时了,在后来者们构建起来的、新的游戏规则世界里,一向是强势群体的老骨头们瞬间变成了弱势群体,被降维打击了,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悲壮的牺牲。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诺基亚,摩托罗拉被iPhone和Android灭掉;传统杀毒软件被360灭掉;传统IT厂商即将被云服务商灭掉;开心网被新浪微博灭了,随后微博又被微信灭了……

    90后创业者们,最可怕的潜力就在这里:可以无视现在的游戏规则,抛开思维的束缚,自己创造一套新的游戏规则,在新的游戏规则里面不带你们玩了。老骨头们看不懂这是怎么回事,努力看懂了又学不来这样做,竞争壁垒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就像我才3个月大可爱的儿子,吹弹可破的小脸,萌的无敌,你一个大人,再涂脂抹粉,你萌的出来吗?你的脸蛋嫩的起来吗?90后就像新生的小鲜肉,你无敌的优势就是你的"新鲜",就是你不走寻常路,没有传统套路,无迹可寻的打法,无情的降维打击老骨头们。

    我认识的85后,90后创业的小伙伴中不乏这样的人,例如85后懒投资的张磊,90后Gitcafe的姚新宇(Thomas Yao),打法都是出人意表,每出一招,我都感叹我怎么想不出来阿,原来事情还可以这么做阿,实在是开了眼界了。既叹服之余,又能学到新的思路,感觉非常新鲜。这样的85和90后对我们来说是可怕的,因为你学不会,又比他们老了,除了看着被他们淘汰,毫无办法。

    看看余佳文们呢?嘴炮,炒作,发展用户也是粗暴的线下营销,简单的撒钱拉人,刷用户,造假数据;公关水平固然到位,但是打法无非就是煽动无脑群众,扮演弱势群体,拉拢利益共同体几板斧。所有这些手段,不就是我们70后,乃至于60后创业者最擅长的吗?一旦进入我们70后创业者最擅长的游戏规则主场,管你85还是90后,统统可以被我们轰成渣渣,轻松灭掉。

    余佳文们给我的感觉是比60后还60后,比厚黑学专家还厚黑,比如今没有底线的互联网大佬们还没有底线。一个90后小鲜肉,浑身却散发着比60后还要腐烂的气息,完全从他们身上学不到新的思路,一个少女,不散发青春的气息,却像个半老徐娘,我认为早衰的可能性更高。

    当然,在如今成王败寇的中国,一定有人不服气的说:你扯那么多没用的,人家现在拉到了几千万投资,这就是成功,你就是嫉妒。

    呵呵,我想说的是,90后创业者还没有面临真正的考验,最大的挑战会来自于你阶段性的成功之后。因为互联网的浪潮是一波一波的,你刚好运气不错,第一步就站在潮头上了,觉得自己貌似无所不能了。可是下一步你马上就随着浪潮到了波谷,这才是真正的挑战。我以前认识一个年轻的创业团队,25岁上下的时候就开始成功,一度开创了中国互联网的潮流,是真正的弄潮儿,曾经大红大紫。可是等这一波潮流走向低谷的时候,公司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90后创业者们没有经历过人生的起伏,一旦成功,很容易对自己的认知产生巨大的偏差,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很容易就为自己接下来的失败埋下伏笔。余佳文们能否真正从成功走向成功,还难说的很。而且余佳文们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你的打法太传统,一旦你面临的市场被证明是有利可图的,60后随时可以用同样的,甚至更纯属老练的打法灭掉你们。

    所以,90后创业者,走向新鲜,还是腐烂?我相信走向新鲜的创业者才能笑到最后。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