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聪明人的来历

聪明人的来历

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

 

如果按我坚决主张与坚定信奉的观点,即世上不存在智力的客观定义,所谓的聪明只不过是文化时尚和主观偏见的产物,那么,在做智力测验时,我们所测的到底是什么呢?

我不愿抨击智力测验,因为我是他的受益者。在做智力测验时,我总是常规性地达到160那一侧的远端。即便如此,我也肯定被低估了,因为我完成一个测验的时间几乎总是短于规定的时间。然而,不管这一切多么抚慰我的虚荣心,也不管我对能够担任门萨国际的副主席是多么感激,凭良心说,我必须承认它没有任何意义。

除去那些与测验设计者的智力有关的技巧之外,这种智力测验究竟测的是什么呢?由于那些设计者受制于文化上的压力与偏见,他们被迫得出的智力定义是带有主观性的。

例如,在任何智力测验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测试一个人的词汇量的大小。但那些要求你进行解释的词,恰恰就是你在阅读被认可的文学作品时,轻易就能找到的词。没有人会叫你解释“二垒打”(two-bagger)、“骰子掷出的两点”(snake eyes)、“爵士乐的即兴重复”(riff),原因很简单,那些测验设计者们根本就不懂这些术语。假如他们懂得这些,他们反而会为自己感到害臊。

数学知识、逻辑推理、目测形状以及所有其他方面的测验,情况也都类似。它考的是文化时尚,是有文化的人所认可的智力的评判标准,亦即是否与他们自己的思想相一致的评判标准。

整个过程就是一个永无休止、自我推进的装置。控制主流社会思想的人们首先把自己定义为聪明人,然后设计了这些测验。测验时一系列巧妙的小门,它只允许那些与他们自己的思想保持一致的思想通过。这为他们提供了更多“聪明”的证据以及更多“聪明人”的实例,所以,他们就更有理由去设计更多的同类测验。多么高级的循环推理!

一旦某人根据此类测验和判断被冠以“聪明”的称号,他的任何愚蠢行为就再也没有重要意义。要紧的是称号,而不是事实。我不愿诽谤别人,所以我只给你举两个有关我自己的例子,它们都是我做出来的十足蠢事(假如你愿意,我可以给你提供200个这样的例子)

例一:某个星期天,我的车出了一点毛病,搞得我不知所措。幸好我弟弟斯坦就住在附近。他是个众所周知的热心人,所以我给他打了电话。他马上就来了,了解情况后,他就开始使用电话和黄页号码薄试图与服务站取得联系,而我却站在一旁无所事事。斯坦费尽力气白白折腾了一番,最后,他带着一丝懊恼对我说:“艾萨克,以你的聪明,怎么会这样缺心眼,不加入美国汽车协会呢?”听了他的话,我说道:“哦,我是汽车协会会员。”并给他出示了会员卡。他以奇怪的眼光盯了我好半天,然后给汽车协会打了电话。半小时后,我有重新坐到了车子上。

例二:最近一次科幻大会期间,我坐在博瓦的屋里,非常焦急地等我妻子回来。门铃终于响了,我双脚跳起,兴奋地喊道:“珍妮特来了!”猛地推开一扇门,一头装撞进了壁橱。正在此时,博瓦打开房门,珍妮特走了进来。

斯坦和博瓦很喜欢讲这些关于我的故事,这对我倒没有什么不利影响。由于我有了“聪明”的称号,本来这些不折不扣的愚蠢,到我身上却成了一种可爱的古怪。

摘自美国传奇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著作《宇宙秘密:阿西莫夫谈科学》

来自“罗辑思维知识拆迁队”邵敬成手录

 

罗胖曰:

如果我是阿西莫夫的朋友,如果他胆敢当着我的面说上面这些话,我一定会笑骂:“呸!不要脸。”

因为这家伙几乎是有史以来最聪明的人之一。

他一生著作大概500多部,产量惊人。

有好事者统计之后宣布:其著作类别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图书分类法。

这样的人居然有脸举例子说自己笨?

正所谓——

“自嘲需要资本,低调是种腔调。”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