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衰落从人心开始——美国衰落批判之一

美国衰落了吗?这个问题已经成为近几年来最热门的话题。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叙利亚内战以及东亚的震荡,每当世界危机来临,人们会不自觉地问美国去哪儿了?而现在美国总统奥巴马还是不愿意介入冲突,于是,美国在战略上的收缩被视为美国衰落的重要证据。来美访问之后,得出了一个异样的结论:美国衰落只是个神话,或者是个玩笑,不要当真。

在GDP主义的思维之下,大国实力似乎有了比较明确的衡量框架,但是历史却告诉我们,GDP并不那么靠谱,100多年前的大清帝国的GDP据说是非常高的,但是却败在了刚刚跻身于现代国家行列的日本。

在美国,只是走马观花地走着,但是从美国的自然景观与建筑却能感受到这个古老的现代共和国地力量。美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如同在森林中一般,而教堂无论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顿,还是乡间随处可见,美国一流高校还保留着现代早期的石头房子,而城市中博物馆则装载了世界历史与文化。这些建筑的背后代表了一种稳定的秩序,更意味着历史与财富的积累。GDP代表着一种财富的流量,而一个国家的实力除了GDP ,还有很多指标,只不过这些指标很难量化而已。

还是先从美国“最不济”的领域开始吧,最近几年中华盛顿经常发生机能障碍的病灶,去年联邦政府甚至关门歇业了十几天。两党之间因为债务上限问题闹得不可开交,政府关门岂不是天下大乱 ?并非如此。跟一位在美国生活多年的学者聊天,他说,别说政府关门,就是2007年金融危机,美国人的生活也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

华盛顿特区是美国的首都所在地,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同时华盛顿的没有高楼,在教科书中也有。但到了华盛顿特区还是让我有些意外,华盛顿特区是美国黑人最集中的地区,占总人口的50%还多。华盛顿特区并没有特权,在国会中并没有自己的代表,这是作为首都付出的代价?

在首都转了一圈,有了一个新的认知:华盛顿特区是美国的政治神学中心,为什么说是神学呢?因为处处体现着共和国的精神、国家的意志,美国没有爱国主义教育这样的课程,华盛顿特区中则建立了各种激发爱国情感的设施。在国家大草坪(national mall)周围有华盛顿、林肯、杰斐逊三位总统的纪念馆(碑),为总统修建如此豪华的纪念设施,这也是一种对先贤的崇拜,因为他们为这个共和国的建立与巩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华盛顿已经成为美国的神,而林肯则让这个经受内战的国家继续在联邦的道路上前行,杰斐逊起草了《独立宣言》,如果汉密尔顿不早逝,他也可能会被在此纪念,他设计了美国的金融强国之路,为美国种下了金融强国的基因。

共和,乃众人之事,当宗教慢慢从政治中退出之后,契约成为国家的基础,因此,爱国主义必须基于个人权力与自由之上。在华盛顿纪念碑与林肯纪念堂之间是越战纪念碑和朝鲜纪念碑,在林肯纪念堂的波托马克河的另一侧有阿灵顿国家公墓。阿灵顿国家公墓是国家与公民契约的象征。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都是不光彩的战争,但是还要修建纪念碑,一是反思战争,二则是纪念战争中死去的男女。作为美国的公民,他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履行了作为公民的责任,战争的决策市政府做出的,并不能因为政府决策的失败让这些人蒙羞。越南战争纪念碑是华人设计师林璎的作品。

当身处国家大草坪之中,一个外国人都会感到肃穆的气氛,而来来往往的美国人心中有何感想,也是可以想象的,一些孩童将花束放在纪念碑之下,看着上面镌刻的名字,爱国主义就是这样慢慢积累起来的。华盛顿特区的建筑不能高过华盛顿的纪念碑,其他两位总统的纪念馆也非常气派,华盛顿纪念碑的建造过程也是一次爱国主义动员,通过捐赠的方式 (捐赠额不高于1美元),这样美国人都有机会参与其中。这些设施可以视为世俗信仰(爱国主义)的教堂。美国是个移民社会,但爱国主义情绪依然高涨,看看随处可见的国旗就能略知一二。很多家的门口都有专门插国旗的地方。总统纪念设施、国家公墓、战争纪念碑、国旗,这些加起来就是一种宗教般的爱国主义。

作为首都,当然是衙门云集了,美国联邦的各个部集中于此,五角大楼在附近的弗吉尼亚州。其实说到美国政府并不仅仅包括白宫,还要包括国会山,美国政府的行政权虽然在不断扩张,但是并没有打破三权分立的结构。首都的设计也是对美国的落实,宪法中深藏着对权力的不信任,美国的部并没有随着美国的强大而不断“繁殖”。一个不断滋长的政府机构会侵蚀社会与市场的活力。政府的大门是开放的,因911白宫的警戒在加强,但是本国人还是可以参观。

(当地时间2013年9月11日,美国华盛顿,美国总统奥巴马、第一夫人米歇尔以及副总统拜登夫妇在白宫举行默哀仪式,纪念9·11事件12周年。)

白宫以及各个部的大楼印证了美国政治的原则: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卸任之后重新为民,这个民不是臣民,而是公民。因为这个国家是由公民组成的,而不是官员。官员捍卫公民的权益也是捍卫自己的权利。白宫旁边就是财政部,财政乃是国家性质与职能的直接体现,官员的特权和福利意味着挤占了本来用于公民的资源。

美国政治的一些变化被媒体放大,比如两党恶斗,这些政治过程中的插曲掩盖了美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对美国的认知也难免有些偏差,甚至是曲解。华盛顿的那些具有神学意义的纪念设施依然游人如织,在朝鲜战争纪念碑附近听见一个中国孩子问,中国在哪里?因为这个纪念碑上刻着“联合国军”的出兵国家的名字。

一个国家的衰落往往是从人心开始的,当罗马治下的人们说“他们的国家”的时候,罗马就跨入了衰落的泥潭之中。美国人现在会将华盛顿特区当作“他们的国家”吗?并不是这样的,反倒是很多国家的人挤破脑袋要当美国人,这与罗马共和国时期倒是有几分相像,那时候有些地方因为罗马不给他们公民权而起来反叛,这与当下那些控诉某个国家拒绝放开移民政策是多么相似呢!虽然人们对美国动辄以自由的名义进行说教非常反感,但不能说美国是伪善的,在耶鲁大学的图书馆门前有块纪念碑,就是纪念在一战中死去的耶鲁人,引人注目的是碑上有个大大的”freedom”,让人不由得想起梅尓·吉普森主演的那部经典的《勇敢的心》最后的情节:临刑前他喊出了最后一个词就是“freedom”。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是个社会先于政府的国家,美国人的生活依然有条不紊,对于这样一个充满社会活力的国家,衰落不知从何说起。如果说衰落意味着美国不再是独一无二,倒有几分道理,但是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的绝对优势并没有改变,唯一变化的是所谓的美国的挑战者。美国的实力来自国内,在谈论衰落的时候,外交战略被过度关注了,更吊诡的是当美国在全世界实施干涉的时候,美国被指过度扩张(霸权主义);当美国对世界的麻烦袖手旁观的时候,又被批评为“孤立主义”。

美国外交一直在孤立主义与扩张主义之间徘徊,但美国一直在经济、科技、教育引领世界潮流。现在的美国衰落论是不是为奥巴马的“新孤立主义”提供了很好的借口呢?

作者:孙兴杰,博士,专栏作者,游走于理论与历史之间,读书为文,传播常识消灭真理。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