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赤霄:治理自主招生腐败必须猛药去疴

近年来,高校招生腐败案件已呈多发趋势,自主招生、补录及调换专业3个环节成为招生腐败重灾区。去年年末的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不排除因招生问题”被查一事,让高校招生环节中的腐败问题再次成为焦点。(3月18日《中国青年报》)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客户端,对1827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1.2%的受访者认为当前高校招生腐败问题严重。87.7%的受访者直言,自己身边就有送钱送礼上大学的情况。受访者中,高校学生占27.3%,学生家长占34.7%,高校教师或行政人员占8.7%。

虽然这项调查人数有限,并不能全面反映自主招生的“庐山真面目”,但是,透过这1万多人的样本,也能让我们对于总体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和认识。既然有高达91.2%的受访者认为当前高校招生腐败问题严重,我们就不得不对于这一数字有一个高度的重视。

招生,由于牵涉到权力运行,也由于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属性,更由于相关监督的不到位甚至是缺失,滋生了招生中的权钱交易,用金钱换指标,用金钱换教育等招生腐败现象。

公平,是社会中每一位公民的共同价值追求。自主招生,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缺失了公平,必然会使人们对于这一制度的存在合理性产生怀疑。长此以往,会助长社会不劳而获的歪风邪气,让教育在产业化的迷途上渐行渐远,让功利主义的思想在社会传播泛滥。

为了保障自主招生过程的公平公正,让自主招生真正成为选拔人才的有效途径,就必须要规范自主招生过程,严惩自主招生腐败乱象。一方面,要加强对于自主监督的权力约束,化宽大无边的权力为有章可循,才能让权力的运行更加平稳有序。道德和法律作为社会的两大准绳,作为对人们行为的两大约束力,一刚一硬,一软一柔,刚柔相济,相辅相成。在人们的道德规范不足以约束人们行为的情况下,法律就要及时跟进,用法律准绳来防范自主招生中的权力异化,让自主招生真正肩负起为高校选拔人才的使命。

另一方面,要运用群众监督这个利器,公开自主招生的相关信息。不能只是公布一些无关痛痒的信息,根据这些公示信息,公众根本无法监督。公开的目的是为了监督,要将便于公众参与监督的信息公示。只有全面的公布了相关信息,才能让自主招生在阳光下进行,方便人们群众的监督,让自主招生在“带电的笼子”中能够更加合理,更加规范。

(文/诸葛赤霄)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