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波:“中国大妈”什么都没做对过

“中国大妈”,一个现象级的存在。在各种网上词典中,“中国大妈”已经登堂入室,而力战黄金市场则是其横空出世的标志性事件。

现在,距离这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一年有奇,围观已经远去,起哄也好,喝彩也好,“中国大妈”在《华尔街日报》首创“Dama”这个英文单词后,作为群体已经塑完成,而且继续扩大其影响。

如果用学术尺度来衡量,说“中国大妈”在继续扩大其影响,是未必妥当的。“中国大妈”并不是突然出现,而是在黄金大战中突然被注意到。在黄金大战之前和之后,“中国大妈”的行动能力是否有区别,行动是否有增减,其实是缺乏比较的。但“中国大妈”受到的关注确实增加了,因此,说其影响扩大了,可能是一个与“大妈”无关,而只与观察者、描述者的感受有关的事情。“大妈”还是从前的“大妈”,而观察者、描述者眼里有“大妈”,于是处处看到“大妈”,这是完全可能的。

黄金大战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根据一般描述,华尔街大鳄在美联储授意下,经过一年酝酿造势,终于在2013年4月出手做空黄金。金价大跌之际,“中国大妈”半路杀出,数轮抢购。华尔街、美联储之于黄金,岂止“有着严谨的分析和研究”,简直就有着直接的定价权。而“中国大妈”眼中不过是跌价、抄底、保值、妆饰。华尔街与“中国大妈”是完全不对称的。

华尔街做空黄金,本像中国古代的官老爷出行,已经警跸开道,锣响周知,世界上的国家或公司哪有顶头上的?“中国大妈”却出场了。当然,她们是误打误撞者,既不知和不管华尔街的精妙布局,也不足以影响到华尔街做空黄金的走势,最多,短时间制造了一点麻烦,或者一点笑料而已。

舆论是高度一致的:“中国大妈”与义和团冲向洋枪洋炮一样,冲向了黄金,这不是大战,而是送死;她们热情而冲动,精力充沛而盲从,擅长利益计算而缺乏能力眼光。这既是“中国大妈大战华尔街”的结论,也成了“中国大妈”这个概念的固定内涵。“中国大妈”在得名的同时,也获得了由华尔街来映衬和定义的可笑性。

其实,“中国大妈”以朴素而低端的“思想武器”,进入黄金市场,成为误打误撞的华尔街对手,固然颇显滑稽,但如果换个角度来看,在华尔街之外的那些金融机构、投资公司乃至国家银行,又有何“主动性”可言呢?他们确实没有盲动,但也只有服从,随着华尔街的节拍起舞,他们的智慧与行动力,不过是与华尔街保持一致而已。

如果从结果看,“中国大妈”抢购黄金,至少也不比那些整天看K线图、听专家分析、研究走势的炒股家悲惨,但炒股家没有哪个被嘲笑。“中国大妈”也不比美国两房债券的买主倒霉,两房债券的买主已是血本无归了。而且“中国大妈”也没有说日子过不下去,还要买金子吧,家庭财产不放在一个篮子里,黄金上放一些,也未必就比货币存银行差。

不过,这些理解对改变“中国大妈”的可笑性定名都无济于事。“大战华尔街”既是“中国大妈”的诞生标记,也是其作为调侃、嘲笑、戏谑的对象的起点。在此之前,“大妈”虽然早已随网络时代青少年文化兴起而具有“过时过气”的意味,但还没有被赋予可笑的定义。每个人家中都有一个“大妈”,唠叨些吧了,落伍些吧了,但并非不可理喻。而黄金大战后的“中国大妈”,却突然可笑、不通情理起来。​

(吉林省吉林市,中国大妈在人民广场跳骑马舞。 摄影:丁冬 / 东方IC )

于是,我们看到了“中国大妈”与社会主流越来越多的冲突。

她们在大跳广场舞,吵闹扰民,与居民对抗。她们在小区里跳,在公园里跳,在火车上跳,还在纽约、莫斯科、巴黎跳,“人类已经阻止不住广场舞了”。如果她们在国外被制止了,那真是大快人心,有时她们在国外没有被制止,媒体也乐于传播一下被制止的消息。

她们在清早出门上公园、健身或者去超市抢购鸡蛋,拿着老年证搭乘免费公交、地铁,而此时正是上班高峰。她们加剧了公共资源的紧张,但并不退让,有时以无理的方式要求获得照顾。她们跌倒了无人敢扶。她们的美学趣味永远属于“最炫民族风”。在舆论表述中,她们已经失去了“做对”的可能,她们总是可笑地做错了事情。

“中国大妈”基本上没有获得机会在媒体上表达点什么。她们是活动力仍然较为旺盛的“轻老年”。这个社会正在步入老年化,也正在进入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厌老文化”时代。于是,这些“改革开放”刚开始时正处青春时节的人,伴随和参与中国这一轮现代化进程,经历了其间的制度兴革和观念更迭,最终被定义为“可笑而不可理喻”。人们都乐于发现和讲述“中国大妈”的段子,描述她们与“正常人”的冲突,人们都愿意表现与她们格格不入的趣味、观念。

如果没有黄金大战,“中国大妈”还会不会如此引人注目?如果没有黄金大战,“中国大妈”会不会包含“做错事、可笑”的固定含义?这些都无以假设。真实发生过的是,一群中老年妇女在华尔街做空黄金时去抢购黄金,在英语中被定名为“Dama”,汉译为“中国大妈”。 跟华尔街大不合拍的抢购黄金行动,成了“中国大妈”可笑定位的总开关。

从媒体上看,此后她们就再也没有做对过什么,此前她们做错了的事情也将在“中国大妈”概念下进行历史性的追认补刀。她们确凿做对了的事情应该只有一件,就是生下现在来取笑她们的男男女女,一边哄笑一边映衬出“我们不是大妈”的自豪。

作者:刘洪波,当代著名杂文家、评论家。《长江日报》评论部主任。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