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和挑战:印度互联网到底有多大的机会?

本文作者李江玕 (微信号:gunncyclopedia),Momentum Works CEO(Momentum Works 是针对面向东南亚和印度创业项目唯一的重运营加速器)。曾任 Rocket Internet 旗下打车项目 Easy Taxi 和外卖项目 Foodpanda 的联合创始人和区域 CEO 。目前常驻新加坡(印度飞饼的发源地)。来自印度的 Ritwik Grover,Momentum Works 产品总监,也对该文有所贡献。

一、市场实际状况、机遇和挑战

沉寂了多年的印度互联网投资市场去年捷报频传。2015 年总融资额超过 40 亿美元。红杉,经纬,老虎基金等等都在积极攻城拔寨。阿里和软银 5 亿美金领投印度第二大电商 Snapdeal,蚂蚁金服 6.8 亿美金收购电子钱包和支付平台 Paytm 40%的股份,以及腾讯领投 9000 万美金医疗服务信息平台 Practo 让印度市场见识到了中国资本的格局和手笔。

过热的市场?

大背景的数字确实让人激动。2015 年印度经济取得了 7.5% 的增长, 超过中国的 6.9%。13 亿人口的年龄中位数是 27 岁 —— 比中国年轻整 10 岁;其中将近 6 千万人年龄介于 17-24 岁之间,人口红利可以带来的潜力巨大 —— 正如十年前的中国。

目前全国大概有 3 亿台使用中的智能手机 —— 预计到 2020 年会达到 7.5 亿。Facebook 目前在印度有 1.33 亿注册用户,6400 万日活;网络游戏用户达到 1.85 亿;网络视频用户超过 1 亿;5000 万人已经透过各个平台享受到了电商的便利;而 Ola 这一印度最大的打车软件拥有 2000 万的注册用户。

不过,在这些令人激动的数字背后,我们面对的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市场?真是和中国几年前一样的爆发么?

印度和中国的不同

虽然我们常说印度互联网整体比中国落后 5-10 年,但是并不是说印度就是 5-10 年之前的中国。国情其实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印度是一个联邦制+民主的政体,再加上社群,种姓,语言,宗教的不同,政府决策往往过程冗长,很多事情最后甚至不了了之。之前在首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中央政府,德里州政府和德里市政府由三个不同的政党联盟执政,结果好几年几乎无法落实任何施政方案。

另外,印度独立之初几届政府计划经济的路线影响仍在。比如由于政策的限制,印度零售业还是以家庭小店为主,几乎看不到中国遍地开花的大超市和便利店。

中国物流公司抱怨高速过路费昂贵的同时,他们的印度同行要花上 1/4 的工作时间在邦与邦的边界上排队缴纳过境税。人民币的币值相对稳定的同时,卢比在过去五年已经贬值了超过 30%。

中印差异也体现在实际的产品设计和运营推广上。中国从哈尔滨到海口都用同一种文字;印度则有 20 多种国家认可的官方语言,会英语的人不超过总人口的 10%,The Daily Hunt (印度版的 “今日头条”) 就需要用 12 种语言来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要。

另外,要真正实现像中国一样的爆发,印度还有三个很基础很实际的问题要解决:就业问题;人才问题;移动网络覆盖。

1、就业问题

首先,大家都知道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有就业才有收入,有收入才能有消费能力。国际劳工组织估计 2015 年到 2020 年的 5 年间,印度的劳动人口将从 5.11 亿增长到 5.53 亿。意味着整个经济每年需要增加超过 800 万个就业机会, 才能够满足这多出来的 4200 万人的就业。

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根据联邦政府劳动局和统计局 4月 最新的就业统计数字:作为经济支柱的 8 个产业 2015 年一共创造了… … 13 万 5 千个工作机会 —— 2009 年以来的最低点。 最能形象说明当前就业市场的大概是去年一个邦政府招收办公室助理的广告 —— 一共 230 万人提交了申请,包括很多大学毕业生。

不过或许我们已经看到曙光。莫迪总理的 Make In India(印度制造)国家战略 2014 年 9 月启动以来,单单在 2015 年就吸引了超过 630 亿美元的外资。由于征地,技术设施和政府审批比中国慢很多,很多投资还没有转化成就业。下过怎么样接下来两三年应该可以看得出来。

印度互联网到底有多大的机会?

2、人才问题

和就业相关的是人才问题。 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印裔在美国影响:Google 和微软的 CEO,以及各大技术公司的很多高管都来自印度。硅谷对印度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让印度和世界最前沿联系紧密,但另一方面也吸走了很多人才。这几年虽然有一些回流,但是印度的环境,交通,税收等一系列问题还是让很多高端人才决定留在海外。

另外对些重运营的商业模式来说,基层的市场,运营,客服和物流等部门都面临招聘的问题。“人员流转非常频繁,” 一个在某大型服装电商平台负责客服的朋友告我。她每天几乎有一半的时间花在招聘和面试上面。另外一个朋友是某打车软件在某大城市的总经理,他最头疼的就是司机的素质,“很多司机培训了很多次还是不会用 GPS 导航”,他一脸无奈。

这个问题涉及到整个教育体制。中国的 9 年义务教育已经相当普及的同时,印度文盲率还高达 25%;政府统计 2015 年只有不到 40% 的适龄少年初中毕业。参加在职培训的只有不到工作人口的 10% (中国是 90%)。政府和很多社会企业和慈善机构都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 但这需要时间。

3、移动网络覆盖

另外, 这么多的电话是不是代表了这么多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呢?

不然。现在印度全国保有的 3 亿台智能电话当中,只有不到一半开通了网络链接。 7 家移动通信运营商都不愿意在基础设施建设商花大力气。政府又基于网络中立的原则拒绝 Facebook 在印度提供免费的移动网络。结果就是大都市之外的地方大都没有数据网络。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印度 41% 的智能手机用户集中在 8 个大城市。而大城市的网络覆盖也问题重重 —— 在班加罗尔市中心的很多地方,待机状态下的 iPhone6SPlus 也能由于不停地寻找信号在半天内耗尽电池。

也就是说,实际的移动互联网渗透率要比智能电话销售量的增长要低很多。而且这个情况短期内估计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二、如何把握现有的机会?

文章的第一部分归纳了印度互联网市场的实际状况,我们提到了印度的就业问题、人才问题以及很关键的,移动互联网覆盖问题,这些问题让印度市场看起来困难重重,那是不是意味着这个市场没有机会了呢?完全不是!尽管存在很多的挑战和结构性的问题,印度市场更多的是机会。

仍然是很有潜力的市场

我们估计目前印度有电商消费能力的人可能只有 5000 万,而 3 年之后可能也只会达到 1 亿。但这还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而且不只是电商,还有其他很多需求可以通过互联网的优势来满足。 印度的父母用 Shaadi.com 和 Bharatmatrimony.com 帮子女相亲;Credit Mantri 帮助那些从来没有过银行账户的人获得并提升自己的信用积分,从而能够申请个人借贷;Toppr 自己制作高中复习/补习的在线教育内容,已经积累了 50 万份课件和一百万的月活跃用户。

我经常和 INSEAD 的同学、也是好朋友的 Jatin Detwani 讨论印度市场。来自德里的 Detwani 现在担任 Rocket Internet 亚洲区的 CFO ,他认为全国每年五千亿美金的现金交易中有很多用互联网来改造的机会。

很多投资人也意识到了过去一年市场的过热。今年很多大的平台普遍遇到了融资困难,有的甚至被下调了估值。泡沫回归理性未必不是好事,我有一个好朋友是某生鲜配送平台的联合创始人,他说原本市场开支和客服人员的配置都在似乎没有限制地增长,今年却有前所未有的压力提高效率。整个管理团队都在不停思考和改进。

Detwani 认为未来一两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同质化公司的整合,“毕竟上亿,甚至几十亿美金已经投入了进去,与其继续烧钱竞争,对投资人来说更加稳妥的策略是促进行业内的兼并和整合。” 中国市场的朋友们应该对这个现象一点都不陌生。

同时,市场上很多之前在默默耕耘的实干团队开始受到人们的注意。Carpathy,一个三个人的小团队,致力于标准化汽车售后服务的流程。在没有要任何融资的情况下,他们已经建立了一整套质量流程,并在德里首都区铺开了一个完整的网络。 而 The Man Company 则在创立一个完全基于互联网推广和销售的男士高端护肤品牌,填补本土低端品牌和进口奢侈品牌之间的空缺。

“毕竟,我们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很多的空缺需要填补 —— 而我们也有很多高素质和有决心的创业者去解决这些问题”,Detwani 很有信心。

另外,和东南亚一样,印度目前还没有形成类似阿里巴巴或者腾讯一类的垄断流量的巨头-站队还没有显得那么重要。而且互联网投资圈其实很小 —— 大概只有不到 150 个人 —— 很多时候会几家大的 VC 一起投同一个项目,直接分散甚至消除了押错筹码的风险。

而对于外来者来说,由于语言、和硅谷的紧密联系和其他原因—— 印度很多领域并没有像中国一样自成一套体系:亚马逊的市场占有率已经和 Snapdeal 不相伯仲,而且还在不断砸钱扩张;Tinder 是最大的约会应用;而 Whatsapp 的活跃用户数远超过微信和 Viber 。尤其是执政古杰拉特邦取得巨大经济成功的莫迪 2014 年当选联邦政府总理后,政策逐步在放开。现在外资已经可以全资拥有 Marketplace 类别的电商平台;印度最大的电商平台 Flipkart 甚至把公司注册在了新加坡。

印度互联网到底有多大的机会?

中国经验和交流/投资机会

虽然印度的国情和中国很不一样,但印度市场普遍意识到中国这些年走过的路为他们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也看到很多模式都复制,或者说至少参照了中国的类似模式。包括上篇中提到的印度版今日头条 Daily Hunt,也包括几乎完全照抄蘑菇街模式的 Wooplr 等等。每次和印度的朋友们讨论任何一个商业模式或者投资机会,他们几乎都会问 “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是什么样子的呢?”

最近,Nexus、Accel 等印度大的风投机构纷纷带旗下的公司来中国融资加取经。连几乎从来没有和中国打过交道的 Kalaari Capital,也会在六月由董事总经理 Vani Kola 亲自带队来中国参访。在接下来的几年,两国之间在互联网领域的交往肯定会更加密切。Momentum Works 也在计划下半年的时候组织有兴趣的投资人去印度考察,亲身体会一下潜在的机会。

总体上,只要认清楚这个市场的实际状况、真正的机会和面临的挑战,会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

尾声

几个礼拜前在德里街头找嘟嘟车,停在路边的司机正在津津有味地拿着手机看视频,被我拍肩膀吓了一跳。我问他是不是拿 4G 流量在看 —— 他说当然了,看看宝莱坞的歌舞,闲下来的时间远没有那么无聊了,板球赛的时候还可以看直播。

只可惜现在还不能打赏。

关于东南亚市场的深度剖析可参见东南亚之眼系列文章,该系列将不断更新。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您可能还喜欢…

5 Responses

  1. 夏勇峰说道:

    印度是英语国家,特别是能够上网的人群,更是英语为主。
    2 印度没有国内的防火墙,国际企业的访问不存在任何问题。
    3 印度本土的IT企业,多为软件方面的,类似他们基本不做面向消费者的服务,主要是B2B的业务。
    现在有的企业,门户类的也就是TOI,雅虎现在确实不行了。但是邮箱还是gmail和雅虎为主。rediff现在基本看不到了。
    新兴的电商倒是有,flipkart和snapdeal都拿到了风投,在疯狂扩张。亚马逊刚开始,eBay一直半死不活。
    社交网络,以前谷歌的orkut火过,现在都是Facebook了。
    结论:国际化企业,基本没有给当地企业留足空间。电商算是个机会,因为美国的物流设施不能直接搬过去。

    开德里机场,一路向东,“反差”大概是印度给予外国游客最强烈的第一印象。

    这种反差无处不在。沿途能看到许多穿纱丽的美丽姑娘,行走在到处碎石的破败公路边,旁边也总有穿一身脏兮兮白衬衣、“蓬头垢面”的汉子与她们打招呼;拥堵不堪、车流混乱的公路上,出租车一路左奔右突,却会轻轻绕过一条在路中央悠闲晒太阳的野狗;大概是因为宗教的原因,即便生活水平不高、每天都为生计发愁的家庭,在路边搭上棚子,一家人也都会常常面带微笑,映射出心里的平安喜乐;常常有让人惊艳的风景从车窗边一闪而过,即便在繁华的新德里,树林美景也并没有因为钢铁森林的入侵而消失,可就在这样的和谐中,即便在最高档的酒店,你也不能用洗手台的自来水刷牙,否则恐怕有得病之虞。

    在这个贫富差距比中国更为严重的国家,富裕与贫穷的差距更是超出人想象。在贫民窟里,你只能在成堆的垃圾山中看到一些窟窿,依稀分辨出那是人们居住的场所;可是在所谓富人区,一栋简单的公寓租金,每个月就需要近2万元人民币,吃住的消费并不比中国一线城市低,反而更高一些。

    这也反映在IT互联网上。印度的互联网用户据说约为1亿,可在印度问了许多人,大都认为实际上可能只有六七千万,为什么这么少?一个最简单的原因,对印度中等收入的人来说,买一台电脑,大概需要铆足全力攒半年的钱。可与此同时,11.5亿的人口优势在手机端却彰显无疑,到2011年,印度的手机用户已经超过5亿,预计到2013年更是达到7亿,如果不从中国人的立场出发,这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基数。

    一个让许多外国人难以忍受的国家,同时却又是一个极具希望与活力的市场。当我们走进某个写字楼,堪堪挤进一个塞满人的电梯,只听“啪嚓”两声,电梯猛然故障下滑,最后只能从半开的铁门间狼狈爬了出来,这时候,旁边忽然有个陌生的印度人和蔼地对我们说:“欢迎来到印度。”

    贫穷天堂

    欢迎来到印度!欢迎来到这个在未来两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就将达到1亿的国家,这个在未来3年数据业务流量将增长10倍之巨的国家,这个只需要花费大约20元人民币就能享受每月2GB高速流量的国家。

    虽然GDP只有中国的一半,大部分人并不富裕,基础建设也相当不完备,但对移动互联网来说,这里就是天堂。

    上面所列举的数字虽然重要,却不是如此形容印度的最主要原因。

    “印度的土地都是私有化的,每一栋民居的土地一般都属于户主,长期形成的土地与房屋分布比较杂乱,因此对任何电信运营商来说,电话线和基站的部署成本都非常高。”Quikr移动副总裁Anand P. Desai说。Quikr是一家印度本地的电子商务网站,对当前的网络环境非常了解。

    因为“最后一公里”很难部署到位,印度的私人电话用户和有线电视用户数量难以提升,一来支持的地区不算广泛,二来装电话的成本相对普通家庭收入而言太高。

    电话用户没有发展起来,直接导致了印度从拨号上网到有线宽带都不普及,再加上PC不是人人都买得起,使得印度在传统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较慢。

    传统互联网根基不深产生了两个最为直接的影响。其一,当不需要层层布线的移动网络开始兴起,其覆盖程度迅速提升,再加上手机比电脑便宜,用户数在很短时间内快速上升,超过PC用户已是必然。与美国甚至中国从电话、固定宽带到移动网络“按部就班”的发展轨迹不同,当移动互联网出现并规模化之后,它在印度所产生的力量迅速对之前的几个步骤形成了迭代效用。“面向未来,可以说,印度的互联网就是移动互联网。”

    另一个影响,则在于过去10年,印度并没有充沛的土壤培育出如中国百度、腾讯这样强大的互联网公司,互联网竞争并不激烈,这样的环境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迅速催生出一大批新互联网公司,它们没有“天敌”。

    与此同时,在移动通信行业印度一直以来是“小政府”状态,政府权力不大,在运营商环节因而存在充分的竞争。整个印度有多达14家运营商,为了招徕用户,他们更加商业化,而且几乎都在“微利运营”。我们的印度司机所使用的手机是一款山寨的三卡三待机,同时接入3个运营商,这样反而能更确保他的使用体验,也更为经济划算。

    上游的分散竞争,使得新兴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天生就具备足够的话语权,也更容易获得通信链条中最大的价值。有些事情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比如在印度,移动互联网产品可以直接与运营商进行流量收入的分成,因为它们激发用户使用移动网络,帮运营商获得了用户、提高了流量收入。

    虽然印度手机用户的整体ARPU值不高,甚至有许多人每次充话费都只充10印度卢比(相当于人民币1元多),但无论是用户基数还是产业链条的状况,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都是极大的利好。

    过去10年,印度互联网相对滞后的发展为移动互联网预留出了大片的市场,在这个迅速成长、GDP每年增长超过8%的自由经济国家,这一切都使得它的发展具备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本土力量
    与印度尼西亚、南非等其他几乎没有本土互联网力量的国家不同,印度一直以来都有着本土公司的身影。虽然它们并不强大,而且在相对自由的
    市场环境下,不可与Facebook、雅虎等占据市场前列的外国公司相比,可它们依然有着自己强大的“保护伞”,那就是印度根深蒂固的本土文化与传统,以及混乱与繁荣极其“反差”的环境。当移动互联网成为潮流,这样的本地要素进一步得到了强化。

    在印度移动互联网公司RockeTalk的办公室,市场主管Sameer Agarwal一边喝着印度传统饮料玛莎拉茶,一边向我们展示他们的产品。RockeTalk这款移动应用,看着就像是Facebook、Kik和Talkbox的混合体,既有中国目前流行的微信、米聊等手机即时通信的功能,也具备很强的媒体属性。

    因为印度人喜欢鲜艳的颜色,RockeTalk的基础色调是大红,而在它的首页上除了联络,“作曲”放在了第一位。这个唱歌跳舞长盛不衰的国家,有着自己稳定的流行癖好,毫无疑问,这也使得自己作曲和听别人作的曲子,成了这款应用吸引用户的卖点。

    “每个月,RockeTalk上有14亿条信息在流转,预计到2014年,我们的用户能达到4000万。”Agarwal说。没有必要问他该产品在印度的同类产品中占有多大市场份额,因为答案毫无疑问是垄断级的。印度没有那么多智能手机用户,更没有那么多iPhone用户,Kik或Talkbox都没有市场,包括对非智能手机支持有限的Facebook。RockeTalk吸取它们的优点,进行本地化创新,再想方设法让应用适配足够广泛的终端,在印度根本没什么像样的竞争对手。

    与此情况类似的是Quikr,这家公司很像是印度的eBay和黄页信息服务商的混合体。目前Quikr在印度牢牢占据着60%的市场份额,在没有硝烟的环境中慢慢发展,做得非常扎实。

    “在印度,用户在我们平台上的主要需求是找工作,还有交易手机或电器。”Desai说。在《商业价值》杂志的采访中,他表示很难理解中国互联网市场的那种竞争。

    Network 18是一家上市公司,但它靠的是有线电视网和内容制作与渠道。如果说印度传统互联网并没有成长出足够大的公司来搅局移动,那从有线电视中成长出来的Network 18则是一个特例。这家骨子里的媒体公司,相当于中国“CCTV+新浪+优酷”的混合体,到现在仍然雄霸内容与渠道两端——甚至还有平媒和内容网站。

    这样的公司在其他国家或许不可能存在,可这里是印度。奇怪的是,它并没有像中国那些强大的公司那样,给予其他公司那么强的压力,只是握紧内容,有条不紊地随着新的终端出现一条条地布下自己连接用户的通道。

    在与Network 18移动副总裁Kavi Madan交流时,他强调得最多的一点是“我们就是内容源”。他很高兴与一些也很强大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进行合作,将自己的内容更广地散播出去。在注重“精神消费”的印度,Network 18精致而广阔的内容是许多人的第一选择,它并不担心有什么渠道会强大到一定程度之后自己制作内容,反过来威胁它的地位。

    印度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一般融资节奏都比较慢,当然这与其VC环境缺乏有关,但另一方面,它们也不用在资本和市场的驱赶下疲于奔命,用一种印度式的节奏慢慢成长,并在越来越充沛的土壤中逐渐强大。就如沙漠中最凶猛的动物,到了热带雨林也难以称王一样,在印度这个国家,本土的互联网公司并不凶悍,却在积攒足够的本钱。它们等待与国家的发展一道一飞冲天。

    印度正宗的互联网公司,上市的数量还是零,可当移动互联网搅动大势,被快速迭代的新技术时代所裹挟,它们有望实现“冲锋枪式”的突破。

    到印度去
    到2013年,印度光3G手机用户就会达到1.3亿,这已经相当于许多国家的总人口数。虽然印度的平均硬件水平比中国差一个档次,且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但回想2007年时的中国,这些似乎都不成为问题。

    如果从未来回过头看,这或许使得UC优视在印度设立分公司具有了更大意义,因为市场现状摆在那里,UC只是抢到了头筹,一定会有更多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公司看到它、进入它。

    UC在印度目前只有一个产品,那当然就是UC手机浏览器,可它已经获得了1000多万用户,以及超过20%的市场占有率。

    如果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呈现两极分布,一边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用户为代表,一边以大量的经济不发达地区用户和低端用户为代表,则印度在后一端上,几乎是中国的翻版。

    印度手机市场上有大量的山寨机,Made in China;再往上则是华为、中兴手机,中端三星和黑莓拓展迅速,而高端相对较小,iPhone和高端塞班、Android机为主。除了复杂的终端状况之外,印度虽然运营商资费较低,但与此同时从语音到网络状况也很一般,掉线率和网络拥塞率都很严重——有时候不得不让人感叹,印度用户的容忍度真高。

    这些状况使得在中国经历过相似阶段的UC具有了更高的适应力。“运营商更市场化,他们对能带来收入、帮助投资和获得用户的合作伙伴都很有兴趣。”UC优视董事长兼CEO俞永福说:“尤其是印度移动互联网目前已经很拥堵,如果未来3年再涨10倍更会不堪重负。所以如果夸张点说,当他们看到UC浏览器能大幅降低流量,几乎是两眼放光的。”

    还有一个利好,则是诺基亚成长伙伴基金(NGP)。NGP是UC的投资者,与此同时也是在印度占有相当话语权和知名度的投资机构,在它的帮助之下,UC在还没在印度设点的时候就已经获得了500个合作伙伴。同时,华为和中兴在印度市场的发展,也已经在印度业界培养了“中国公司有技术”的印象。“我们在中国经历了从小到大的发展阶段,可到了印度,在别人眼中我们一开始就是强大的。”俞永福说。

    其实不仅UC如此,有很多中国本土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又何尝不是呢?印度当前的市场环境对大部分在激烈的竞争中、在长期服务用户的经验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公司来说,并不构成水土不服的困难。

    中国一夜之间可以出现100个手机即时通信软件,1000个团购网站,与中国互联网中资本、公司、竞争都高度密集的“三高”现状相比,这个市场上链条的分散、用户所处的阶段、产业的竞争状况,无一不是利好。

    在俞永福眼中,如果说过去10年的互联网格局是“中国企业的中国市场,美国企业的全球市场”,则下一个十年,将变成“中国企业和美国企业共同的全球市场”。对日益强大的中国互联网势力来说,“走出去”不仅是业务发展需要,更是下一阶段必然的战略选择。

    问题在于,往哪儿走,怎么走?

    中国公司在海外拓展,华为的模式是以自身完整品牌为主,整个公司全盘向外扩张;联想则用收购、兼容的方式一边吸收一边成长;而腾讯一边投资,一边提供技术,采用有限布局的方式。而这三种方式,无一不是最重视发展中国家,那些比中国现状“慢半拍”的市场。

    中国互联网公司有可能成为下一代中国公司“出海”的代表,对已经有了相当积累的公司,到底是选择像日本、美国这样已经很成熟、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才能慢慢前进的市场,还是选择能用冲锋的方式以最快速度获得大片阵地的市场,答案不言自明。

    到印度去。

  2. 黎剑说道:

    互联网产业如果和实体经济脱节,是出不了巨头的。毕竟巨头意味着成本和高收入(至少是高收入预期)。而印度过去十年基础建设的落后让印度错过了PC和宽带快速发展的时代,没有电脑和宽带,互联网产业只能停留在新闻资讯、社交网络等不太占流量的阶段,而这两类产品,新闻类的多是传统媒体自己养自己的在线版本,或者是独立博客,而社交网络的使用者就是亲近欧美文化的精英阶层,自然也就从yahoo messenger到Orkut再到现在的facebook、twitter和whatsapp,没有印度本土产品生长的空间。

    互联网赚钱的几块:广告,印度互联网用户和使用时间都太少,赚不了多少钱,Google还赚了大头,剩余的被几个网盟瓜分,而印度广告产业更多还是在传统渠道,比如纸媒、户外、电视等;游戏,印度最多的还是主机游戏,从前PC游戏火的时代印度活生生因为网络太差给错过了,也没有足够大的土壤让一家公司赚钱;视频,带宽不够啊,即便现在,印度家里的宽带也是有流量限制的啊,比如30GB起,超了就降速到256;工具类?#%……&*&……¥¥;新闻资讯类,大头都是传统的平面媒体自己养自家的在线网站,广告收入有,但一般不计入互联网;最后就是电商,2012年以前电商75%都是机票酒店类不要物流的,2013年起开发有大量海外资本涌入主推印度电商,发展很快,但离盈利还是太早。

    所以互联网赖以生存的赚钱渠道,在印度目前都还赚不到能支撑起一家巨头的地步。

    如果对未来做一个预测,2015年印度新创业项目会非常多,投资也会很热,但都还比较零散,并且不见得会盈利。发展最大的几家互联网公司应该无暇发展跨界的业务,所以只能做一个领域的领头羊,成不了巨头。

  3. 江湖边缘说道:

    因为PC普及率和固网宽带发展落后,互联网发展缓慢,但随着智能手机和3G网络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发展比传统互联网发展快得多;
    印度互联网从业人员供给充足:原先给外国公司做IT服务外包的大量IT人才过一条马路就可以投身印度国内互联网产业;
    除了传统的PE、VC,还有很多在硅谷已经发达了的印度创业者或者职场的印度高管向印度回投项目,占坑

    印度虽然总人口多达12.8亿,但移动互联网人数只有零头,大约2.7亿,我个人觉得2016年开始增长就会很慢了,不过已有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使用率会提高很多;
    海外印度人在南亚、中东、非洲、中美洲都有很强的社会控制力,可以理解成海外华人在东南亚的状态。这种遍布和影响力帮助印度的互联网项目在很早期就可以出海进行国际化,并且这些项目在海外的落地也都是由海外印度人完成,沟通无障碍。(可以参考zomato)
    印度本土的互联网项目也出现通过收购美国二线公司来进入美国或者全球市场的趋势,比如最近zomato收购了美国排名第二的竞品,一跃成为该领域仅次于Yelp的公司,加上之前已进入的19个国家(印度、中东、非洲为主),一下子就成了在22个国家有运营的国际互联网公司;相同的案例还有印度的Hike收购美国的同类公司。
    印度基础建设很差,导致物流成为制约电商发展的最大短板。直到2012年,印度电商75%都还是机票酒店类的不需要物流的模式,2013年起flipkart和亚马逊开始自建物流,差不多把单包的成本控制在1美金(包括收费),第三方快递基本没有,传统物流做的最大的叫blue-dart,被DHL入股了,同城小件都要收30人民币。后来2014年才慢慢开始在大城市出现了第三方快递,如Delhivery。不过印度跨城市的物流(高速公路、铁路货运)还是很差,改善也遥遥无期。解决办法是四处建仓储,再做同城快递。
    印度电商还有一个短板是支付,目前还没有向支付宝这种平台级别的第三方支付,不久前阿里巴巴溢价入股Paytm也是下了决心要把Paytm做成印度的支付宝。风险不小,印度金融方面管制很多,有竞争对手要搞事,还是比较容易的。
    印度移动互联网项目大多是照搬美国已有的项目,接地气的改动不多。偶尔冒出来一个两个太接地气的,比如在电动三轮车夫之间推打车软件(通过短信),也是曝光多,后面发展着就不见了。
    印度在移动互联网广告、应用分发等领域思维比中国落后很多

  4. 动物的尾巴说道:

    阿里收购UC,不光为争夺移动互联入口,也是在进行海外布局,为外海外业务导流量。
    国际化方面,UC优视已成为中国信息产业新一代领军企业。公司目前服务于15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发布了英文、俄文等多个国际语言版本产品。目前UC浏览器海外用户超过3500万,在东南亚、俄罗斯、非洲等地区取得了市场领先,其中印度地区市场份额超过20%,并设有专门的运营平台。

    微信声称连接一切,怎么会少了印度。
    印度电信业基础设施太差,反而可能因为没有包袱,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取得大发展。

    印度,拥有庞大的移动互联人群,发展速度可能是最快的移动互联网(是速度,不是水平,水平离中美差远了),对各类移动产品,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是个绝佳的机会。对微信尤其如此,2013年印度社交网络用户还激增37.4%,在全球也处于领先地位。

    印度社交媒体的种类可谓五花八门—脸谱、推特、Lines、Whats App、Google+、LinkedIn、微信、Skype、Instagram等都有大量拥趸,本土有实力的科技和通讯公司也纷纷推出相关产品,加入激烈竞争中。在社交应用领域,脸谱在印度的注册用户居高不下,月活跃用户超过9300万。预计到2016年,其用户规模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B2B出身,善于布局、战略的阿里巴巴,在印度B2B领域早就独占鳌头。
    09年的消息:
    阿里巴巴与印度Info-media公司合作,已在当地发展了100万注册用户,成为当地B2B业务的老大,亦是阿里巴巴海外第二大市场。
    C2B中的海外直达,估计不久也会有印度。

    印度人口基数巨大,互联网人口增长飞速。但电信基础设施烂透了,政府管制烦透了,物流体系、信用体系也比较糟糕。坏事?成熟市场很难获得暴利,现在的印度反而更有可能取得野蛮生长初期的暴利,无论对中国、外国,还是印度本地的互联网公司。现在印度的情况有木有和中国的十几年前有些类似?
    UC 从 2009 年开始进军印度市场,最先开始只是应用做语言的更改,借助应用商店用户自主下载。随后 UC 在印度建立了办公室,招聘本地员工,进行了更多的推广工作。由于在建立办公室之前,UC 在印度已经有数千万的用户,在员工落地后 UC 加速了增长。
    UC当初的市场在于他的技术压缩,可以在网络不好的情况下用户拥有良好的体验。并且充分了解印度的本土市场(贫富差距,社会结构复杂),中低端手机是印度人上网最主要的方式。
    俞永福引用 Statcounter 的数据称,他们在印度获得了 30% 的市场份额,成为当地最大的浏览器。

    购物类网站没有垂直整合物流能力,效率低下。
    2: 餐饮类仍然以四方,zomatoAPP为主,没有形成一个物联网的体系。
    3: 酒店类网站强行被airbnb等占据主流市场,受外界侵入严重
    4: 出行类网站无法整合火车,汽车等公共信息资源,受限制较多。

    如果要占领印度市场,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

    广告,铺天盖地的广告,不要特别有创意的,但是一定要明星,名号够亮,敢于称第一。
    便宜, 能便宜则便宜,能不收费就不收费,先占领客户资源。
    耐用, 能持久使用,信息源要不断更新,保持新鲜饥渴度。 政府, 政府资源一定要利用好,虽然印度人不鸟他们的政府,但是你拿到政府的许可,那办事就会省力很多。

    印度互联网的使用基本由印度的精英阶层(高种姓、传统行业精英、新兴的IT精英)引导,而这帮人倾向于欧美价值导向,特别是美国。就移动领域,微信在印度有一定知名度,部分人使用微信,不知道微信推广力度有多大,但更多的印度人更倾向使用whatapp,因为更加的国际化,天地更广。

    印度目前是世界人口第二大的国家,将来会成为第一。人口红利预示的市场前景是明显的。印度人爱小便宜,爱交朋友,以社交广为荣,但同时宗教、种族阶级复杂,还有虚荣心很强,所以抓住爱交朋友、爱小便宜的特点,甚至虚荣这点,杀入市场不难,但要成为市场老大,需要会处理宗教、种族

  5. 张翔龙说道:

    电商平台:
    Flipkart(印度最大电商)、Jabong.com、OLX、Snapdeal、Infibeam

    软件外包 / IT咨询公司:
    Infosys、Wipro、HCL Technologies、Tech Mahindra、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Cognizant

    其他:
    Redbus.in(印度最大订票网站)、Rediff.com(印度最大门户网站、邮件服务提供商之一)

    吸引在印度投资或想在印度赚钱的人,被印度文化所吸引的人,像你在学校里学习中文版的世界史一样,总有感兴趣的同学,像学语言一样,语言不是仅仅指语言,更重要的是文化,点击量与别具一格便是他的赚钱点,现在社会是一个讲究个性的社会,面面皆具是赚不了钱的,只有用独特的视角才能吸引专业的迷。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