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商业创新为何落后?

俄罗斯人的受教育水平和纪律都不错,更有世界一流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但只有极少数劳动者“活到老,学到老”。

俄罗斯商业创新为何落后?
无家可归的俄罗斯人

氧分子科技 李斌 1月19日编译

科技博客网站Businessinsider摘转《经济学人》文章称,尽管俄罗斯基础教育普及,物理和数学科研水平高,但商业创新却一直处于世界较低水平。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俄罗斯普通劳动者没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教育体制改革成效不明显,俄罗斯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动力不足。

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俄罗斯人的受教育水平和纪律都不错,更有世界一流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然而,俄罗斯仍然以原材料出口为主,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只占其中一小部分。这种出口模式在前苏联时期就已经形成,并且在愈演愈烈之势。这说明教育和有效的人力资本成果之间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只有极少数劳动者“活到老,学到老”

关于普遍教育的比较性国际调查数据显示,俄罗斯的入学率相当不错,文盲率和计算能力也是平均水平,但是信息和通信技术(ICT)水平较低,以及在不熟悉环境下应用知识的能力较低。只有12%的劳动者活到老学到老(即在工作中学习),而瑞典为70%。2007年俄罗斯雇主在终身学习方面的支出仅占薪水支出的0.3%(法国为1.5%),而且这个数字毫无增长迹象。俄罗斯的终身学习仅局限在部分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劳动者,而非技术或半技术岗位的劳动者很少参与。

另外俄罗斯的职业培训体系也存在严重问题。前苏联时代的职业培训体系较为僵化,可转化技术的教育水平较低,但最起码得到了必要的资金支持。苏联解体之后,职业培训获得的资助大幅削减,该体系的结构问题仍然存在,体系内没有建立起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系统培训制度。因此,大多数企业不得不对从学校招来的员工进行再次培训,技术类院校毕业生的失业率相对较高。

数字和物理领域的传统优势

关于普通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就说这么多。那么大学教育领域的精英表现如何?前苏联体制给数学和物理学的传统学术教育提供了很大的优势,并且直到现在仍然是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的优势所在。在生物科学等新兴领域,俄罗斯仍然需要迎头赶上。但俄罗斯高等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以及科学知识转化为商业创新的最大障碍在于,研究与教学分割而立。研究主要在俄罗斯科学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等专业的研究机构进行,而教学主要在大学里完成。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创新思维效果最大化的方式,无论是纯粹的科研还是务实的创新,都是将研究与教学纳入同一机构,这样学术研究人员可以在一种更加富有挑战性的知识环境下工作,而大学生们也有机会亲身参与创新研发。

事实上,俄罗斯政府和教育部门对这种观点并不陌生,在推动俄罗斯走上创新发展之路的过程中,教育体制改革一直是核心要点。政府曾提议技术院校至少25%的职业课程应当以企业需求为基础,2009年出台的一项联邦法律也对企业在培训方面的支出提供了税收优惠,并对个人的培训支出提供了个人所得税优惠。俄罗斯还在2012年到2014年开展了涉及500家公司、5000名工程师的工程师实习项目。同时,俄罗斯还大力鼓励研究型大学的发展,位于Skolkovo科学园的Skolkovo科技学院(简称SkolTech)就是典型范例。在“博洛尼亚进程”的推动下,“企业型大学”理念也得到了大力推广。

企业参与创新不积极

或许现在就下最终结论还为时尚早,但到目前为止,这些措施与倡议产生的效果微乎其微。除了教育和创新领域的特定问题之外,俄罗斯社会经济体制内还有没有其他阻碍人力资本形成的因素?普遍较低的收入水平,尤其是非技术和半技术岗位的低收入水平,挫伤了劳动者参与终身学习的积极性。这些岗位人员的快速流动也导致雇主在培训投入方面极其谨慎。

人才流失是俄罗斯各阶层都存在的问题,大多数出国工作的俄罗斯人都属于高技术人才,而大多数流入俄罗斯的外来人员则属于低技术劳动者。社会精英阶层人才流失的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俄罗斯企业缺少科学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只有约10%的俄罗斯生产企业从事创新努力,这几乎是发达和新兴经济体中的最低水平。那些需要高技术人才的企业发现自己很难招到人才,因为在俄罗斯国内高技术劳动者规模实在太小了。

最后,俄罗斯科学界的传统观点认为,商业创新并非他们的主要工作。尽管俄罗斯政府最近采取措施,希望控制俄罗斯科学院的经济自主权,但它仍然是俄罗斯国内科学研究的泰斗。该科学院就在商业创新领域持保守观点,用一位年轻的俄罗斯科学家的话说:“我们没有形成创新文化,没有经验,没有传统。我们的科学家仍然是前苏联时期的态度,认为商业是肮脏的。我们的科学文化与企业精神几乎没有任何交集。”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2016 年 09 月 09 日

    […] ➤ 俄罗斯商业创新为何落后? 范锋:创新与互联网发展漫谈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