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我不是你们的好友

下午有同学托办事,稍后她的同事联系我,要我加他微信谈。我拒绝了,我说我不加陌生人的微信,但同学托的事我会当自己的事办。

打开我的微信通讯录,里边有一长串加好友的请求等待通过。这些人多半是在不同的微信群里看到我,或许是以前听说过我,或许是冲着我服务的公司,总之提出了请求。我对绝大部分这些请求不予理睬。我不怕他们骂我,我有自己的原则:不认识的人不加,见过一面只是工作关系的不加。有事请打我手机,更方便。我不喜欢在微信上跟不怎么认识的人扯来扯去,何况他们多半无非是提出需求,比如给微信群扩群。以前我会回答他们:我不是张小龙,我办不到。或者加一句:这就像你求谷歌地图部门的一个经理在谷歌搜索排名上给你开一个高级别权限,还不如直接拨打谷歌的客服电话。总有些人,不管你服务的公司几万人上百个部门,总以为你可以分分钟搞掂所有事情。

前段时间我甚至清理了一次微信通讯录。想不起来是谁的删掉,昵称搞一堆花花草草的删掉,对我屏蔽他(她)朋友圈的删掉。当然我没有像和菜头那样把发海外代购的发心灵鸡汤的发恋爱失恋再恋爱再失恋的都删掉,因为我不是和菜头。

在心里边,我对朋友有一些从未退缩的限定条件:一起吃过至少两顿饭;即便是工作中认识,需要有几句不仅限于工作内容的交流;没见过面的,至少彼此仰慕、有相近的价值观或者兴趣爱好。当然未能免俗,我微信里边多少也有几个我很仰慕或者觉得什么时候能求得上的“朋友”,但是他们多半未必care我,很多时候我甚至希望他们悄悄删掉我,这样双方都不必纠结了。还有绕不过去的一大票人是同事,这个没办法,你跟很多同事相处的时间甚至超过家人。所以对于同事的添加请求,一律来者不拒,哪怕根本没打过交道。

所以我很少用QQ,因为总有莫名奇妙的家伙请求加你。但是微信不能不用,所以必须狠下心来拒绝那些莫名其妙的家伙。我想我们每个人对于朋友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希望那些被我拒绝的人能够理解。如果我20岁,可能我希望认识全天下的人。30岁,可能希望不要错过任何可能有用的人。问题是我40多岁了,我已经没有兴趣跟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扯来扯去,也已经好几年坐飞机没跟邻座搭讪过。你看,我以前也是个才子,但现在写东西完全没有抖机灵玩感觉那一套,就是有啥话说啥话,我也不甘心,但是没办法,年龄到这了,大叔要低调大叔的衬衫必须塞进裤子里大叔不能穿阿迪尤其不能穿限量版。朋友也一样,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很抱歉想象力没有那么发达了。遗憾的是微信不提供分年龄段的服务,微信提供的是普遍化服务。好吧,我有一个梦想,将来开发一款微信外挂,只为大叔服务,敢在昵称里边添加花花草草的一律封号

古人说,同师为朋,同志为友。也就是说,朋友要么是一起共事的,要么是志同道合至少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这是朋友的原始定义。但是在互联网特别是社交工具那里,朋友(好友)变成了很随便很不严肃的一件事情,这是我一直不能适应的。当然这里边可能有一个原因,开发社交产品的人多半很年轻,还处于全世界无产者好友起来那个阶段,所以他们就这样重新定义了朋友。张小龙不太年轻了,所以他的微信在这方面还算谨慎,微信也没有发展成约炮神器。但是张小龙可能对另外一件事很头疼,就是很多营销号如果不加限制,他们有本事给自己搞出几万个好友来。光这些名字从头到尾念一遍,不眠不休,恐怕也得念一整天吧,但人家的确就有了几万个朋友。这些天净被微信上的朋友问了,为什么不允许添加5000个以上的好友?我能说什么呢,我能告诉他们苏格兰有个学究叫邓巴——这个邓巴论证过一个人的好友不可能超过150个吗?

好了不吐槽了,反正我会继续拒绝莫名其妙的好友添加邀请,我还会定期理清微信的通讯录。我不是你们的好友,请原谅。

作者:李方,腾讯微博总编辑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