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电信诈骗十大新骗术:扫描二维码会被盗号

日前,汤唯遭遇电信诈骗的消息曝光,这无疑是对大家的警示,因为很多骗术会随机选择对象,说不定哪一天中招的就是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拆穿骗子惯用的十大骗术。

眼看就快过年了,各路骗子都忙着“捞钱”。这不,明星汤唯也中了招,一下被骗走21万余元。

事件一经发布,立刻成为娱乐头条新闻,很多人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看明星被骗,殊不知,普通老百姓的身边也充斥着各种骗局。无关智商、无关职业、无关年龄、无关资产多少,有时候只在一个闪念之间,你就会中招。

为了帮助更多人了解常见骗术,前不久,宁波银行与上海市公安局联手推出了“防骗宝典”,解析了发生频率较高的八大骗术。与此同时,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结合近来最新冒出的两种网络骗局,警示持卡人提高警惕,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拆穿这十大骗术。

骗术一:猜猜我是谁

“你好呀!好久不联系了,你知道我是谁吗?猜猜看呀!老朋友都忘了啊?!”这样热络的客套电话你接到过吗?那时候的你是一阵胡乱的猜测,还是多留一个心眼,以防被不法分子所欺骗呢?

在“防骗宝典”中,明确指出这一类的电话很可能是不法分子随机拨打手机号码,诱导当事人误以为通话方是他的异地朋友、同学或是亲人,然后以出车祸或因从事色情活动需要罚款为由,要求当事人汇款实施的诈骗。

如果你再接到同类电话,不妨随口编一些人名,要是对方“答应”了下来,那么必定有诈,若对方终于自报家门,的确是久未联系的朋友,也不至于伤了和气。

骗术二:“以前的卡片坏了,请给XX账户汇款”

手机里不时会收到这样的短信:“钱还没汇吧?我以前的卡片坏了,把钱汇到这张卡上吧。卡号XX,名字XX”。通常情况下,对原本没有汇款需要的人来说,一眼就能识破这一骗局,但之所以这样的骗术屡见不鲜,就是因为的确有人在那个时点正要汇款。一不小心,就会把短信内容误以为真,将钱贸然汇入骗子提供的银行账号。

比较有效的防骗方法是,致电真正的收款人,再次确认收款账户信息。如果对方果真换了账户,那再进行汇款也不迟。

骗术三:购车退税

“XXX您好,我是XX税务局的工作人员,您是否购买了一辆XX型号汽车,并支付了10%的购置税?由于您选择的是国产车,为了回馈支持国货的消费者,现在可以退还您1000元购置税,但需要您到就近的ATM机上操作。”

这种好事在你购车之后是否发生过呢?别急,这可是骗子设下的又一个陷阱,要知道,目前我国还没有购车退税的政策,更没有支持国货而退还国产车部分税收一说。如果你真的到ATM机上进行了所谓“退税操作”,或是根据对方提示拨打有关“国家税务总局”的电话,那你银行卡里的存款很可能被一卷而空。

这里,我们提醒广大车主,对于这类没有任何单据的退款不要轻信。

骗术四:网银升级

2013年颇为典型的诈骗案例是不法分子利用工行95588号码发送“密码器过期”的有关信息,并提供虚假的网站链接。当持卡人信以为真登陆该网站,输入相关身份证、网银用户名、密码、动态口令等信息后,卡内存款随即会被转走。

对此,银行发出安全提示,提醒广大客户银行不会通过邮件、短信、电话等方式,以系统升级或身份认证工具过期激活等为由,要求客户到指定的网页修改网银密码或进行身份验证。

这里我们也建议大家,在登录银行网站时,最好直接输入银行门户网站地址,避免通过搜索链接进入冒牌网站。

骗术五:“带你上春晚”

运气的事情真的很难说,但如果有人打电话给你,说你被《我要上春晚》节目组抽中,成为幸运观众,中了价值上万元的笔记本,不过要你为此先缴纳手续费、快递费、公证费等各种费用,那么只能说这不是你真的走运,而是遇上骗子了。

除了《我要上春晚》节目外,还有包括“非常6+1”在内的不少知名节目都发表过申明,提醒大家莫要上当。

其实,辨别这类骗术很简单,一是你是否参加过这类节目的报名,二是真的中奖并不需要你先缴纳费用。只要对方要你提供银行卡信息,就应该多长个心眼。

骗术六:入会即可赚大钱

赚钱梦每个人都有,但有时候,对财富的渴望反而会迷惑你的眼睛,使你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

例如有不法分子就通过群发短信、网络投放消息,以“短线黑马”、“涨停股”或是“内幕消息”等字眼诱人眼球,一旦上钩,就会提出缴纳入会费、保证金等手段来骗取钱财。钱一到账,便会销声匿迹,再也没什么“包赚不赔”的好事了。

骗术七:孩子绑架或生病入院

在信息安全性还无法很好保证的时期,不法分子会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他人及其家人的身份资料、联系方式。之后拨打当事人电话,称孩子已被他们绑架,要求当事人向指定账户汇款;或是称孩子发生交通事故或在学校发生意外,已被120送到医院抢救,但需要预付医疗费,要求家长立即汇款。

由于不法分子拨打电话的时间通常是上课期间,家长要联系学校老师获得孩子确切的状况比较困难,很可能在焦急、慌乱、紧张的心情下汇款。

对于这类骗局,我们建议家长保持冷静,可以的话联系班主任老师或直接前往学校,而不要轻信来电者匆忙汇款。

骗术八:自称黑社会,要求汇款消灾

“你是XX吧?我是黑社会的,来通知你一下,你得罪人了,现在有人花10万元要我收拾你。我们也无冤无仇,如果你想消灾,就汇10万元到XX账户,我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如果你突然接到这样一通电话,是不是有种拍电影的感觉?你可别说,还真有人为了“平息事态”付出高额代价的。但实际上,这种自称黑社会寻仇电话都是冒牌的。试想一下,如果真要有人寻仇,难道还会事前通知?真有10万元可以平息事态,那是不是花20万元就可以反过来向对方报仇?

骗术九:自称淘宝客服,退款要卡号

网购已成为很多人首选的购物方式,犯罪分子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比如有消费者就接到过自称淘宝客服的电话,说因为拍下的货品缺货,需要退款,要求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动态密码等信息。

其实,有经验的消费者都知道,退款根本不需要直接知道银行卡号,退到支付宝里就好了,即便直接退还银行卡,系统也会默认操作,不需要另行提供,更别说告知动态密码了。

这里也提醒持卡人,应当保护好自己的银行卡查询密码、交易密码、有效期,及卡片背面签名栏后的三位数字,若以上信息泄露,卡片随时会被盗刷。

骗术十:冒牌二维码,一扫钱不见

“扫一扫”很时髦,可是也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一些不明来路,不明源头的二维码,很可能泄露你的账户信息,严重的直接盗刷卡片。

对于这样的风险,银行专家建议,持卡人不要随意打开陌生人发送的链接、二维码,尤其是使用手机二维码在线支付时,应认真核对网站域名、认准官方渠道。在网络支付或手机支付输入动态密码前,要仔细核对短信中的业务类型、交易商户和金额等,如发现有疑点不要轻易支付,先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咨询。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农村或成未来诈骗重灾区 受害者追偿之难谁才是元凶?说道:

    每10人中就有3人是诈骗受害者,但这个庞大的群体却不为旁人所知,因为被骗之后,他们当中的多数选择了沉默。而在未来,随着经济的长足发展,农村将具有更高的“诈骗价值”。

    准大学生徐玉玉被骗身亡,清华教授被骗千万房款……
    2016年的诈骗大事链,险象环生,但却远不止我们所看到的这些。
    融360《维度》最新调查显示,2016年全年,接受调查的用户中有84.33%遭遇过电信诈骗,并且,有31.47%的用户因诈骗遭受损失。

    1

    人人喊防骗仍然被骗,社会信任遭遇挑战

    事实就是这样,并非所有的骗子都像被“调戏”的搞笑视频中那般拙劣,也不是所有遇到骗子的人都能像杭州胡大爷那样睿智反倒“赚”51万。
    类似徐玉玉这样的悲剧,或许会让很多人觉得自己下一秒就可能被骗,但他们却无从知晓自己会以何种方式被骗,所以典型的诈骗案例对于民众而言,或许能够帮助他们拧紧精神发条,但是却不能帮他们提高自身的防骗本领。
    融360《维度》调查显示,面对植入木马链接短信等典型诈骗,依然有7.49%的用户直接中招,另有4.63%的用户有被骗可能。纵使是公务员、金融从业者这样的高知、专业人士,在面对理财等金融诈骗时,依然有35%以上的人被骗。并且,有超过八成用户平时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多个不同的账户使用相同的密码,在公共场所连接未知的WIFI,网上支付不设置交易限额和笔数等。
    面对诈骗手段花样翻新,民众对遭遇诈骗的危机感会愈加强烈,与此同时,恐惧使人们形成防骗条件反射,也在以另一种方式伤害着社会信任。融360《维度》调查显示,超半数的人去年有过错把好人当骗子的经历。
    诈骗损害社会信任,然而人们为了防骗,人人自危,却将信任毁坏得更加彻底。

    2

    被骗之后选择隐忍,卑微的“耻感”与追偿之难

    每10人中就有3人是诈骗受害者,但这个庞大的群体却不为旁人所知,因为被骗之后,他们当中的多数选择了沉默。
    2016年3月,杨女士被一位自称她儿子辅导员的骗子以“去德国学习交流,参加语言培训”为由骗取两万元“学费”。杨女士告诉融360《维度》,虽然她很快就意识到受骗,却不曾向丈夫和儿子透露半句:“两万元也不算大数目,不想因为这个让全家人恼火。”
    融360《维度》在调查中发现,许多老人在受骗后也绝口不提,他们大多会害怕子女觉得自己人老没用。作为被骗的一方,这些人明明占据道义上风,却往往在被骗后选择隐忍,这说明“受骗追偿”在他们眼中并不像“欠债还钱”那么天经地义,而这又不仅仅是“耻感”作祟那么简单。
    当受骗损失达到无法隐瞒也无需隐瞒的时候,受害者及其家庭却又不得不直面追偿太难的现实。例如,令无数“有钱人”变成“维权人”的网贷踩雷。
    融360《维度》2016年8月的一份调查显示,在投资网贷被骗的投资人中,83.11%表示未拿到任何追偿款;此外,35.11%的投资人在踩雷后并未报警备案。
    在这35.11%的投资人中,很多人散尽家财,不可能甘心认栽,但报案与立案之间,乃至立案与赔付之间,却横亘着法律维权路上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重重障碍当前,投资人天然处于弱势地位,默默退却是无奈的选择。
    诈骗立案,除了对被骗额度有基本要求之外,还需要受害人提供相关的证据,这些往往将多数受害人挡在了法律维权的门外。
    被骗的耻感、维权意识淡薄、较高的维权成本……诈骗受害人的隐忍有千百种理由,但无一例外都纵容了骗子,令法律蒙尘。

    3

    受害人、企业、制度,谁该先担一份责?

    2016年诈骗新动向中最使人无法容忍的,是不法分子对学生群体的大肆侵害。融360《维度》最新调查显示,33.77%的学生在2016年因诈骗蒙受财产损失,学生与自由职业者共同构成因诈骗受损最多的两大群体,也成为最令人痛惜的受害群体。
    准大学生徐玉玉和大一男生宋振宁,在今年暑假相继命丧骗局。这两位学生的死亡是罪犯作案的结果, 而非受害人主动选择的命运。与其强行质疑受害人的心理素质,不如追问究竟是什么让人际关系单纯的象牙塔中人被骗子瞄准。
    真相是:如果说诈骗犯是杀手,个人信息泄露就是凶器。信息泄露是无辜学生被隔空索命的罪魁祸首。
    比起不知在哪条黑色产业链上被贩卖的学生信息,女大学生“裸条”借贷衍生的信息泄露和诈骗,就更加明目张胆。诈骗分子的触角、学生自身无法驾驭的欲望,已经互相病态伸展到了他们不应涉足的地方。
    徐玉玉、宋振宁和“裸条”女生,均为受教育层次较高的人群,却对借贷风险和诈骗套路缺乏基本的警惕、表现出惊人的无知,这也暴露出“两耳不闻窗外事”式的应试教育,在骗子丧心病狂的谋财害命模式之前,显得格外无力。
    大数据时代,海量信息为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却也为骗子提供了温床。信息泄露的闸门一开,每个人都变成了信息海洋里的裸泳者。
    9月,中国银行职员陈某被爆将包含身份证号、银行卡余额等在内的储户信息以每条20至50元的价格出售。银行尚且如此,用户通过网络注册、扫码、登记等渠道泄露的信息,以及被泄信息的去向更是令人不敢细想。融360《维度》最新调查显示,78.07%的用户认为自己的个人信息已经遭到泄露。
    网络行为已经是一个自由人最基本的日常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单纯的将责任归咎于个人对信息保管不慎。大数据大泄露,相关企业的不作为、配套制度的滞后以及司法的不健全,或许才是更深层次的原因。
    虽然《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对于诈骗公私财物有明确规定,最高可判无期徒刑,但即便法律如此严苛,诈骗分子却经常逍遥法外。诈骗发生,有关部门瞬间变成“无关部门”,行骗成本太低而受骗成本太高,或许才是“大行骗时代”的症结所在。

    4

    未亡羊先补牢!农村或成未来诈骗重灾区

    融360《维度》最新数据显示,接近10%的农村人认为自己不太可能遇到骗子,这一比例远远高于一线城市的2.52%。同时,农村人对于典型诈骗的识别度最低,对诈骗的风险认知度同样最低。这种“我很安全”的意识,令人担忧。
    目前农村遭遇诈骗的整体情况依然好于城市,遭遇各类诈骗的比例明显也低于城市。数据显示,农村遭遇电信诈骗的人群比例为77.22%,远远低于一线城市的89.92%。
    不过,未来,随着经济的长足发展,农村将具有更高的“诈骗价值”。融360《维度》在2016年8月的一份调查显示,一度信息闭塞、资源欠缺的农村,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投资理财等感兴趣。甚至,开始出现一些衣着光鲜的“外来人”,他们打着销售神奇产品、互助理财等幌子,向村民实施诈骗。
    一方面,农村人群的防骗认知差;另一方面,网上购物等网络活动愈加频繁,网上转账等行为在农村得到深度普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诈骗也已经开始在农村上演。所以,继校园之后,农村或将成为未来的诈骗重灾区。
    不同于城市钢筋水泥丛林的森严封闭,农村邻里关系非常紧密,这种区域性特征,理应为防骗提供灵感。因此,将视线聚焦于农村的,不应只有骗子,更应该有法律宣传部门、富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和机构。
    未亡羊先补牢,防骗教育应该在农村先行。从前,典型骗局也可以呈区域状卷走财富,未来,通过曝光和破解,这些骗局亦可呈区域状彻底绝迹。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