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过分夸大巡视组的作用

中央巡视组作为反腐的临时机构,所起的作用和过去皇帝“微服私访”,或派钦差大臣下去私访有一定的共同之处,都是为了在反腐中排除地方各种势力,剪除地方盘根错节的“关系网”。

据人民网报道,自2013年5月起,中央20个巡视组已开展两轮巡视工作,共巡视11个省份、9个单位。据不完全统计,从各地开始被巡视起,在中纪委监察部网站的“案件查处”栏目发布的消息中,有13个被巡视地的82人被查处,其中9人为省部级官员。(4月4日《新京报》)

以上文字应该是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这82人被查处只是发生在2013年5月份之后,也就是中央派出巡视组之后。而查处这82人的工作,应该不仅仅是巡视组的功劳,而是包括中央和地方原有的常设反腐机构,比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检察机关等等。

不该过分夸大巡视组的作用

但媒体发表该文时使用的标题为《中央两轮巡视共82人落马含9名省部级高官》,就明显有“标题党”的嫌疑了,毫无疑问直接误导了民众,将这82人“落马”的功劳都归集于中央巡视组了。而该文配发的“中央巡视组的成绩单”一图中,更是将王素毅、廖少华、陈柏槐、郭有明、陈安众、童名谦、金道铭、沈培平、姚木根这9名“落马”副省级高官囊括其中,似乎要“铁板钉钉”地将功劳归集于中央巡视组。

可笔者对此的理解是,中央巡视组确实在此期间去了以上9名“落马”高官所在的7个省或自治区,但断言这9名高官被查都是被巡视出来的,就明显是混淆概念。因为即使没有中央巡视组,这9人中也会有人在此间“落马”,甚至这9人也会全部被查,而巡视组的作用,或是对查处这9人起到了催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查处的进程。

笔者以为,媒体过分渲染、夸大巡视组的作用,会给社会带来三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一是不利于树立常设反腐机构的形象。这样的错误报道,忽视了中央及省一级常设反腐机构的应有作用,矮化了各级反腐机构职能作用的发挥,同时也看轻了省级党委、政府在反腐中的主导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挤兑”以上机构“不作为”之嫌。

二是给社会带来不够法制的印象。中央巡视组作为反腐的临时机构,所起的作用和过去皇帝“微服私访”,或派钦差大臣下去私访有一定的共同之处,都是为了在反腐中排除地方各种势力,剪除地方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但这么做,显然并非法制,只能作为权宜之计。因此过分夸大巡视组的作用,将给社会带来不够法制的印象。

三是为今后取消巡视组埋下隐患。巡视组既然非常设机构,待存在一段时间后必然要取消。那么,如果社会一味地夸大巡视组的力量,人们对巡视组的期望值就会越来越高,未来这个临时机构也就越来越难取消。

因此,我们在肯定巡视组作用的同时,更应该理智地、实事求是地报道巡视组在反腐大业中的作用,而不是恣意拔高和放大。

 

作者:欢乐时光XH  新华网“十大网友”,擅长时评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氧分子网立场。)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