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坚决刹住虚报冒领套取资金之风

媒体近日报道,沈阳市于洪区发生校车补贴被冒领事件。16辆校车实有座位228个,向教育部门申报补贴时,座位数却变成了536个,以此多冒领财政补贴近10万元。目前于洪区教育局已经责成涉案的校车公司加强整改,返还多领的补贴款。(2014年3月24日,新京报)

此事暴露出的问题,绝不仅仅是校车公司的弄虚作假。到底是当地教育部门所称的“疏忽大意”,还是存在蓄意作假、暗箱操作,都有待于有关部门的进一步查明。

从近年来各地频发的虚假冒领事件可以看出,虚报冒领的绝对不只是一个沈阳市于洪区;绝对不只是校车补贴;虚也绝对不只是涉及教育经费。审计署审计发现,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虚报冒领,比如,虚构个人信息冒领养老金;夸大退耕还林地面积,套取国家补助款;虚报小农机销量,骗取专项补贴;伪造农民工培训资料,骗取国家拨付的补贴资金;把已有的旧工程做成新工程,骗取农田水利项目专款;编造虚假灾害资料,骗取国家救灾资金等等。

虚报冒领套取国家资金为什么频频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冒领一方,把公共财政当成随意骗取的“冤大头”“唐僧肉”,“不拿白不拿”,甚至以能“为单位争取更多建设资金”而沾沾自喜。具体操作上往往是上下串通,弄虚作假,甚至把暗示变成明示,把潜规则变成了显规则。另一方面,对于这类问题缺乏监管,被骗的上级往往不知道,发现不了。更有甚者,偶然发现之后,发现牵涉部门广,最后就姑息迁就,不了了之。于是就导致虚报冒领不被发现就论功行赏,发现了也风险不大。虚报冒领套取资金的出现,归根结底,没有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坚决刹住虚报冒领套取国家资金之风,一是要细化部门预算从严控制支出内容,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二是要加大干部廉洁自律教育,运用正反典型引路,增强廉洁办事廉洁行政意识,堵住资金去向,做到不敢收,不敢为。三是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堵住监管漏洞,要以“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将问题一查到底,将“哪里有财政补贴,哪里就有虚报冒领”的老话,切实转变成“哪里有虚报冒领,哪里就有严格的监督和严肃的惩处”!

(文:圈圈)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