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嘉:公款吃喝风为何总是刹不住?

中国各地悄然建起的“廉政食堂”,正以公务用餐文明打破铺张浪费的恶习,引领科学文明的餐饮消费模式。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严禁党政机关向企事业单位转嫁公务活动用餐费用,严禁以会议、培训等名义组织宴请或大吃大喝。通知还要求各地推进单位食堂节俭用餐,鼓励餐饮企业积极发展大众餐饮。(《人民网》,3月22日)

长期以来,公款吃喝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饱受公众诟病。公款吃喝,既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污染社会风气,又浪费纳税人钱财,影响干群关系。针对公款吃喝问题,党和政府是三令五申,下发了不少文件,相关的规章制度也不断推陈出新,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股歪风并未从根本上遏止住,往往没过多久就死灰复燃,在个别地方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要而言之,公款吃喝不是个别现象也不是个别人的问题,而已成为一种不良风气,非以制度强力约束不能扭转。

不过,以前诸多限制公款吃喝的文件、制度之所以逐渐沦为“一纸空文”,一是监督机制缺失,公款吃喝之所以屡禁不止,主要原因是官员自由支配公款的权力缺乏监督,即使有监督,也是内部监督,“左手监督右手”。没有纳税人的监管,公款请吃既不用花自己的钱而过足嘴瘾,又能讨好领导获得升迁机会,一举多得而又何乐不为呢;二是缺乏配套的惩戒机制,严禁公款吃喝之所以总是演变成“一阵风”,究其原因,主要是“严禁”二字缺乏配套的惩戒机制支撑。缺乏公款吃喝的惩戒机制,不少人会认为“不贪污不受贿,吃吃喝喝没有罪”,从而造成公款吃喝的问责力度变软,出台再多的文件,制定再多的制度,也难以杜绝官员“舌尖上的浪费”;三是缺乏公开透明的管理制度,对于公款的使用,倘若没有一套严格的公务接待财务标准和审批、核准和监督制度,并将一个个公款消费账本放在“阳光”之下“晒晒”,接受公众监督,遏制公款吃喝也只能沦为空谈。

(文/司嘉)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