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遮住了官员财产“庐山真面目”?

作者:冬月禾

中央党校教授、长期致力于财产公开的林喆认为,现在实行的财产申报制度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在设计时少了三个关键环节:对于申报内容的审查,对于申报结果的公示,以及对于谎报、瞒报行为的惩治。没有这些环节,就无法依靠这一制度发现问题,防范腐败。(3月14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官员财产申报公示,这一被无数人寄予众望的反腐“良药”,要“服好”,却并没那么容易。2009年2月,新疆阿勒泰在全国率先开展官员申报财产公示试点,半年后因负责人去世,新官上任后便“不再按照原来制度做了”,可见官员财产公示之路的遥远。

其他一些国家地区却并非如此。在美国,曾任驻华大使的骆家辉,“个人资产共23项,总额介乎235.6025万美元至761.5999万美元”,可见公示之细化。就拿最近的香港为例,清廉指数位居全球前列,这也与其官员财产申报巨细无遗有很大关系。同样是官员财产公示,为何在人民公仆面前,就难以推行?究竟是什么遮住了官员财产“庐山真面目”?

对于普通人来讲,即使有再多的财产,也都是人家的事儿,但对国家公务员来说却不一样。每一份俸禄,皆来自人民的纳税,人民就有权利弄清楚自己的钱都去哪儿了。

财产公开的最大阻力,莫过于官员的“不情愿”。因特权思维的影响,不少官员本身就有一种“高高在上”的自我感觉,为什么要对群众公开自己的财产?退一步来讲,即使真要公示,对两袖清风的廉洁官员来说,当然不是什么难事儿,能公示出来的内容不会多,真正不愿公示的,想必也多有“不义之财”。在“不情愿”背后,有“不敢”的因素,更重要的是缺少了直面群众的底气,这也正是遮住了官员财产“庐山真面目”的那只手。

财产申报公开制度,像是一道鞭子,“驱使”着干部走上财产公开之路,这里有着浓厚的被动色彩。正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在这一片学习先进、服务群众的热潮中,且好干部还是大有人在,为何就没有人能主动站出来公开个人财产呢?

官员财产公示说难也难,至今尚未完全推行;说易也易,不就是晒晒自家的几多银两吗,还怕有贼惦记不成?心中没有树立好主动公布财产的意愿,没有拿下遮住“庐山真面目”的那只手,即使有再好的申报制度,也都是徒劳。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