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莫愁:切除“权力经济”这个脓疱

两会内外,网上网下,不只一人感慨:要想经营好企业,首先要“经营”好部门;“经营”好部门,必先“经营”好处长。不少人把这种“经营”归纳为“处长经济”“科长经济”现象。(《新华网》,3月11日)

人们常说“县官不如县管,官大不如管大”,处长、科长这样的官员,虽然在官僚体系中级别不算高,但是处于权力运行的关键位置;虽不是一把手,但一把手的所有指令都得靠他们执行,可谓“人微言重”,造成在科长、处长层面有权力寻租现象存在。有人买,有人卖,还有行情和价码,完全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

官不在大,有权在灵。所谓“处长经济”、“科长经济”,究其实质,只是依附在“权力经济”身上的一个比较显眼的脓疱,仅仅切除这个脓疱,就是锯箭疗法。而要根治“权力经济”,唯有实现对权力的全方位制约和监督。从这个意义上说,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只能起到“限权”的作用,而如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则是更为重要的事情。

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权力职能由不同部门相对独立行使,努力形成不同性质的权力既相互制约、相互把关,又分工负责、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做到决策更加科学,执行更加高效,监督更加有力,从而保证权力依法运行,最大限度地防止权力滥用现象的发生。

要健全法制和程序规则,把不同权力形式通过法律和规章确定下来,纳入法制化、程序化轨道,保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要充分发挥各制约和监督主体的积极作用,提高制约和监督的整体效能。综合运用多种制约和监督形式,继续拓宽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等结合起来,发挥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大力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

(文/李莫愁)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