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铲除“节日腐败” 做到今年过节不收礼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已经一年多,逢年过节送礼、迎来送往等不良现象的确少了,干部下基层的多了,老百姓也看到了中央整肃不正之风的决心和实际行动。在中央严令之下,春节送礼之风确实有所遏制,老百姓普遍拍手称快。不过,在很多地方这股歪风并未彻底根除,不少单位、个人还在送,不少公职人员还在收。

笔者认为,要想彻底根除这股歪风,就需要完善监督机制,尤其加强隐蔽送礼形式的监督,让隐蔽形式无处藏身;需要加强社会监督,让过节送礼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需要涵养清简文化,培养领导干部“不送礼,不收礼”的道德自觉。

完善监督机制,尤其加强隐蔽送礼形式的监督,让隐蔽形式无处藏身。春节送礼的形式可谓花样翻新,以往每到春节,送礼的标志是某某部门门口提着礼品的人络绎不绝,或者是中心城市外地牌照车辆激增,但现在,隐蔽的“网购送礼”让这些公款送礼标志性现象不再常见,或是这边付钱网购,那边凭券拿礼品,或是利用网络购物,足不出户而送礼千里;或是利用电子礼券,让送礼“不显山不露水”;或是滥开发票,把奢华礼品开成办公用品发票;凡此种种,无不是表面上贯彻中央要求,背地里却搞变通、打折扣。这种“改头换面”,并未改变过节送礼的腐败性质,反而消解了中央政令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为害尤烈。对这种更隐蔽的春节送礼,老百姓监督起来更困难,因此应完善监督机制尤其加强电子支付监督,让隐蔽的送礼形式无处藏身。

加强社会监督,让过节送礼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每逢过节总少不了送礼者的影子,国人历来崇尚人情,讲究礼尚往来,过年过节送礼,是一种延续已久的传统习俗,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不知从何时起,这种正常的人情往来却逐渐变了味,一些官员利用节日收受节礼,美其名曰人情往来;送礼者也趋之若骛,花样翻新,纷纷表达小意思。于是,在人情这个温情脉脉的幌子下,过节送礼、请吃请喝等大行其道,节日礼尚往来演变成了节日腐败,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每到重大节日,都成了考验各级干部作风和防腐拒变能力的一道关口。节日腐败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和政府公信力,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消解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必须坚决遏制。因此,必须加强社会监督,营造风清气正过节风。

涵养清简文化,培养领导干部“不送礼,不收礼”的道德自觉。“八项规定的发布,为中国带来了风清气正的新风貌,但不可否认的是,一部分领导干部对作风建设的认识和落实大打折扣甚至阳奉阴违。以请吃送礼为例,面对八项规定和整治四风,有些领导干部只是表面接受,骨子里并未认同;也有些领导干部长期惯于请吃送礼,一如既往地循着经年累月形成的思维和行为的惯性路径,一时间转不过弯;还有一些领导干部等待、观望,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这只是一阵风,吹过去就没了;甚至还有领导干部把请吃送礼转入地下,另搞一套。执行中央禁令,重在令行禁止,落实到行动上。各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廉洁自律、以身作则。要结合正在全党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为契机,自觉带头抵制过节送礼等不正之风。

当然,不正之风都具有顽固性,铲除节日腐败,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让节日回归节日,让节日欢乐祥和、风清气正,让节日腐败无处遁形,让清正廉洁之风劲劲吹拂,则国家幸甚、社会幸甚、人民幸甚!

作者:赵红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