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切”公开上演引发的深思

昨日本报报道了河北黄骅市62名正科级、副科级干部在53和52岁被一刀切“提前离岗”事件。昨日下午,黄骅市委对此作出说明,称不存在提工资、提前离岗和吃空饷问题,相关干部仍在编在岗。(12月3日  新华网 )

此事件之所以会引起轩然大波,是因为河北黄骅市委居然将62名科级领导连提“三级工资”,而前提条件则是“自愿离职”。这种让干部苦笑不得的关爱措施,这还真应了一句古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确,这份午餐却并非人人都吃得开心,集体“被下岗”的滋味可一点也不好受。虽然黄骅市委表示在此次调整前,与相关人员尤其是涉及人员单位的一把手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沟通,而且坚持了“征求本人意见”和“个人自愿辞职”并行的措施,完全未作“现场签字”等硬性要求,可部分离岗的干部则表示,自己在调整前毫不知情,而且市委先宣布不再担任职务,再让签字离职,且不签就是不与党委保持一致,正是因为这种强制措施才感到愤怒。

公众尚且不必去推测事情的原委,也不必去批判谁对谁错,只是针对干部年龄“一刀切”现象当今已如此公开化的上演,应当有一些思考,特别是相关部门,更应该有一些可行的措施。相信大家对干部“四化”的标准并不陌生,培养一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干部队伍,是我党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总标准。早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也曾指出:“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特别要培养选拔胜任重要岗位的年轻干部。”由此可见,培养一支优秀的年轻干部队伍已是大势所趋。

虽然,培养年轻干部非常重要也势在必行,但并不意味着可以片面的理解干部“年轻化”的含义,更不能打着培养年轻干部的旗号,公开大规模地让中年干部“腾位子”。就像黄骅市这样的做法,让52、53岁的科级干部集体“退居二线”的做法,就是很有问题的。因为笔者认为,按照人生的发展和规划来说,人在52、53岁时,正是干事创业的“黄金时期”,不仅儿大女成人没有了家庭的负担,也是工作经验最丰富的时期,就这样白白让这些骨干分子赋闲在家,确实是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

最后,笔者想说,各地区和部门都应及时从此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不要在执行干部“年轻化”方针中再失误、跑偏,把所谓的“年轻化”简单化推行,不问好丑,不分优劣,不讲实际,对干部任职年龄划“硬杠杠”和搞“一刀切”。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改革《决定》中明确指出,要用好各年龄段干部,真正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这才是当务之急。所以,笔者认为,要把关心关爱各个年龄段的干部措施和制度运用贴切运用适当,不搞虚情“交换”,也不搞务虚的形式主义,才能既真正激发在职干部的工作热情,也能培养出更多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雨默)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