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公车改革助力遏制“车轮腐败”

今后,我国将推进社会化、市场化公务用车制度,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中国网 》,11月26日)

“三公”历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诟病,不当的“三公消费”俨然成了“三公浪费”。虽然对于“三公消费”问题,有关部门早已三令五申,但现实情况依旧不容乐观,往往造成“雷声大雨点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致使“三公消费”依旧呈逐年增长态势,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降低了行政运行的效益,造成投入人民群众亟待解决的民生领域的资金比较短缺,同时也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破坏了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公车消费一直是我国三公消费的重头戏。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于当年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59.15亿元,占“三公经费”总数的六成以上,是公务接待费的4倍。从1994年两办下发公车管理文件算起,“公车改革已近20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先后有14个省份的部分县市实行了公车改革试点,尽管如此,整体来看公车改革收效甚微,公车数量和购置费用仍呈增长态势。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条例》共分12章、65条,对党政机关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资源节约等方面作出全面规范。其中,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现有公车。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不得以车改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有人表示,如果真的能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对财政资金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节约,采取适度的货币化、社会化手段,肯定会降低行政成本。公务出行社会化,可以包括公交、出租车、私车公用、专业租赁等多种形式,这种做法可以从总体上降低行政机关的成本,将更多资金用于民生改善。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说,浙江杭州为例,实行货币化改革后,杭州第一批车改试点单位2009年用车补贴比车改前公车开支下降了32%,希望新一轮的公车改革能给普通大众带来更多的福音。

                                    (文/兰瑶瑶)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