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为零”并不必然说明什么

近日,云南省招标采购局在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上公布的“经费”引起了关注。2012年,该局“三公经费”决算数据为2700元,今年则为零,这些数据引发了部分网民的质疑,这样的数字是否可信?(人民网  1124 

“三公经费”涉及党政机关的公费旅游、公车消费、公款吃喝等不良行为,因此社会普遍关注度高。但对三公经费的认识,很多人走入了一种误区,通常认为三公经费攀高多有问题,较低则相对比较容易接受。面对近日云南省招标采购局公布的三公经费“零”数据,有不少叫好的呼声,同时也引发了部分网民的质疑,对真实度表示怀疑。难道“三公经费为零”就必然说明了什么吗?

2012年中央部门公布的三公经费中,80余部门总额达到60亿元左右,其中公车达到近37亿元,占总额的62%左右;出国10亿元左右,公务接待近13亿元。从部门看,国家税务总局高达近21亿元,全国总工会没有此项支出。如果说“三公经费为零”必然说明什么,那全国总工会无此项支出是否也必然说明了什么?笔者以为,“三公经费为零”并不必然说明什么。

三公经费为“零”,可能性很多。可能是严格按照预算,本着严格控制、节约开支的原则,坚决不做超预算的开支,就如云南省招标采购局回应没有产生公务用车费用是因为“出行坐公交”;也可能“零”数据是第二版本账本的数据,另一个版本的原始账目数据根据需要可以技术化处理,“想零就零”;还可能是有“转移支付”甚至“代为支付”,无需自己动手,无需自掏腰包,也就自然不存在账目问题。

由此可见,网友对三公经费“零”现象表示质疑也属正常。“大手笔”公款消费的印象久已有之,再面对相差悬殊的“零”数据的冲击,不得不产生质疑。但笔者以为,质疑仅仅是质疑,切莫将没有事实依据支撑的质疑变成论断,质疑尚需由相关职能部门调查核实。

在“三公经费为零”备受质疑之际,望相关职能部门警醒,进一步探索加强三公经费的制度约束和监督管理,让“三公经费”公开数据真正具有公信力,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拷问!

文/木子毅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