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人走”让群众“茶不凉”

“人走茶凉”,是句老话。昔时茶肆,拜的是生意经:客来茶热,客去茶凉,单求个“利”字,自是“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走茶凉”常来刺喻人情淡薄、世态炎凉,也用来比喻一个人离开原来地方后,在那个地方的关系也就随即淡化了。

然后对党员干部来说,“人走”群众对你“茶凉不凉”却是一把检验的标尺,一种度量,用来衡量领导干部在位时的品德、作风和业绩,衡量领导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位置。山东寿光原县委书记王伯祥离任已经18年了,但不管哪个村民,只要是“伯祥书记”来了,认识的,不认识的,村民们都想和他唠上两句,有的只是为了握个手、递支烟。用寿光人的话说:我们要让“伯祥书记”感受到“人走茶不凉”。

有的领导干部在位时总是官气十足,八面威风,漠视群众疾苦,只求虚名,不干实事,搞得民怨四起,人心背离, 有些官员调走了、升迁了,而他在位时搞的所谓“政绩”,却成了继任者和后来人最为难啃的“鸡肋”,群众巴不得这样的领导赶快被换掉。等其离任后,群众拍手称赞,以远之而后快。而他们自己却感叹人情淡漠、“人走茶凉”。

有人认为,倡导“人走茶凉”,体现了一种清醒、一种智慧、一种胸怀、一种品德。对“人走茶凉”的态度,的确反映了截然不同的思想境界。权力观端正,时时牢记公仆的身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坚持努力实践,就会欣然面对“人走茶凉”;只有利欲熏心、视权位为私器的官员,才会挖空心思力保“人走茶热”,以便当事方或贪权恋栈、滥发“余威”,或继续攀附、交换利益。

政声人去后,民心自有衡;治绩昭天地,青史永留名。历来的好官,都是以功济社会和利图天下为己任,并每每因此而与民同德,与业同存,与史同在,与世同辉。绝非人一走,茶就凉;位一挪,政绩黄。当然就更不会让百姓怨声载道否前任、嘘声一片诟庸官了。

(文/刘文)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