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被盗”还需还公众一个“明白”

10月10日夜,南京浦口区工商局长张某办公室被盗,保安老王报警。不料,老王被要求“不要去派出所做笔录”,随后被“劝退”回家。目前,小偷已被抓获,工商局坚决否认有大批名烟、名酒被盗,警方也拒绝披露案情。(11月17日,新浪网)

局长办公室被盗,按理说,应与普通盗窃案有所不同,是否有重要资料文件遗失,无论是对于局长本人还是整个单位来说,应是最首要关心的事儿。而当值保安在第一时间选择报警,也是对工作职责的最好践行。但剧情却出乎意料的转变,保安老王不仅没有得到嘉奖,反而被辞退,并且小偷伏法后,警方却拒绝披露案情,这又是为何?

偷了什么,为什么既不能报警,也不能公开案情?不得不说,一串串疑问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作为本案最关键的罪证,为何不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公众眼皮底下?

而类似于此的官员被盗案其实并不稀奇。今年4月,湖南省麻阳县3名公职人员在县委书记办公室非法安装窃听器和录像设备,对县委书记秘密监视长达7个月,以偷拍视频相要挟,以解决政治待遇、达到提拔的目的。3名嫌疑人虽早已伏法,但作为本案最为关键的的“证据”偷拍视频,却迟迟不见公开。

事件不同,剧情却惊人的相似。局长被盗了什么,绝不是什么国家机密,也用不着如此保密。但问题是,为何不敢公开?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被盗财物事关局长面子,形象,甚至还有可能与官帽息息相关。

如果被盗是名烟名酒或其他名贵东西,那一旦公开,更是引发公众质疑;东西如何得来?谁送的?为什么要送?如此,会不会再牵扯出一桩桩受贿案来,还很难保证;如果被盗的只是一般财物,那公开案情也只是还群众一个心愿,无伤大雅,用不着遮遮掩掩。

应当明白的是,如此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没有保全官员面子与形象,反而使政府公信蒙受损失。而警方如此配合“局长”不公开案情,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对不法的官员的维护和遮掩,属于包庇行为。而仅仅靠相关人员红唇白齿上下一碰,也不可能使群众信服。对此,当地纪委应迅速出击,立案调查,捅破这张窗户纸,还公众一个“明白”!该查的要查,该惩的的严惩,用铁打实干,求真求实的工作作风捍卫干部的清廉作风!

(文/贺锦)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