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南:干部考核应多倾听群众声音

干部好不好,到底谁说了算?当然不能由领导干部少数人说了算,而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多方面听取意见,尤其是多征求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因为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是为大多数人民群众服务的,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所以,对干部的考核,绝不能仅仅由干部自己关起门来打分。

如果仅仅由领导干部当“评委”,打分评价部属的优劣,就会导致用人失察。一些群众认为不行的干部,因为在领导面前善于“表现”自已,常拍马屁,阿谀奉承,使出八面玲珑的本领,以此逗得领导的喜爱。领导也自认为非常“了解”这名干部,仅凭个人好恶,把他用在重要岗位上,即使听到有不同意见,也不以为然。直到有一天,干砸了事,或者犯了错误,惊讶之余,才知道自己用人不当。更为严重的是,少数干部啥正经事不干,整天围着“一把手”,鞍前马后,琢磨领导的好恶,“一把手”喜欢听什么,就说什么;乐意看什么,就做什么。只要领导满意就行,群众满意不满意无所谓。

这么一来,有的干部,只看“一把手”的脸色行事,凭“一把手”的个人好恶干事,其他干部,甚至副职,说的话,可听可不听;交待的工作,可干可不干。或者主要领导与副职交待的工作,干的标准完全不一样。人民群众更没有话语的份量,只能“靠边站”。大多数人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而往往主要领导一句话,就马上得到处理。这是为什么?因为评价干部的好坏,多数人没有话语权,也没有决定权。其结果,就会导致对待群众一副嘴脸,对待领导一个面孔,欺上瞒下,投巧钻营,就不会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而只会把管得住“乌纱帽”的人装在脑中。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是为了迎合个别领导的口胃。这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格格不入,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

大到一个地区,小到一个部门,“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掌管着人财物的使用,权力过于集中。而怎么样行使用人权,任用了什么样的人,直接关系到用人导向、风气和质量。若不对“一把手”的用人行为进行规范、制约,就容易导致权力异化,甚至出现腐败问题,危害不浅。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纯正用人风气,提高用人质量,规范和制约“一把手”的用人行为,增强考核工作透明度,必须要走群众路线。

说到这里,笔者不由得想起,有一位县委书记,他以前当组织部长的时候,考察考核干部,不只是听汇报,也不只是找干部本人谈话,而派人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深入到百姓中暗访,听群众对这名干部的议论。干部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多数人说这个干部好的,这个干部基本上八九不离十是好的。正如一句广告词所说的:“大家说好,才是真的好。”实践证明,他任用的干部,个个都是好样的。

考核是一根“指挥棒”,考到哪里,便指向哪里。如果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份量,由领导少数人说了算,变为群众多数人说了算,就会带来诸多好处。一方面,缠着主要领导“汇报”的少了,可以使“一把手”腾出更多精力抓发展;另一方面,围着人民群众转的多了,可以使许多棘手的民生问题得到逐步改善。对领导干部来说,发展才有政绩;对基层干部来说,实干才有出路。

当然,也有不少人担心,如果把考核干部的话语权更多地交给群众,会不会弱化“一把手”的核心地位,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把考核权交给更多人,只能增加民主份量,减少用人失误。因为尊重了大多数人的选择,就会赢得多数人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大势所归,民心所向。“一把手”的核心地位,不仅不会弱化,反而会使“一把手”及整个班子的执政力增强。

只有扩大干部考核民主,最大限度地征求群众意见,多倾听群众声音,把评判权放手交给群众,才能对一个干部进行客观评价。与少数干部在领导面前的表现相比,他们在群众面前的表现更具有真实性,更能反映这个人的本质。因为,我们考核干部,是为了任用干部,任用干部的最终目的,是给群众办事的,是为群众服务的。只有群众满意、群众拥护的干部,才是真正值得称赞的好干部。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