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清儿:公款考察出访不是“旅游”借口

近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加强制度建设的通知》,强调要认真贯彻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把专项整治作为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的重中之重,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凤凰网》,11月5日)

众所周知,公款考察出访本是下基层,贴近民生,接近民意的一种方式,为了更好的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一种手段。可有的官员却以“考察出访”为借口,伺机“旅游”。近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又把“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作为整治“四风”的重中之重,这显示出了党的决心和中央的高度重视。

考察出访是办公务,岂能徇私。考察出访本是应时所需,为了更好的了解实情,反映民意的一种方式,可有的官员却堂而皇之、明目张胆的借机“旅游”。试问,公款旅游能睡的安稳吗?俗话说的好:久走夜路必逢鬼。用公款旅游的次数多了,难免不被猜疑,难免不被发现、举报,如此以往,为官之路不久矣。

考察出访的公款是国家的钱,怎能挪为私用。为公务公款考察出访无可厚非,可不闻不问借机旅游就不对了。近日,整治公款吃喝、公车私用、“三公”经费开支过大的问题如火如荼,明确规定“不得安排考察性出访”。试问,曾被暴携妻公款旅游的教科院院长袁振国不就是“典型”吗?最后,不得不以辞职收场。为了区区一个旅游丢了官帽,值得吗?为官的本质是“知民困、了民情、解民忧”,而不是钻制度的漏洞、寻法律的空子以权谋私,中饱私囊。真正想要“旅游”,可以利用公休假自费,何必顶着风险公款报账?

公款“旅游”只是表象,以权谋私才是实质。纵观事件,公款“旅游”这种现象,从表面上看,看似平常,其“以权谋私”的心态才是本质,更是令人担忧的问题。为何会有如此多的官员前赴后继的效仿,是“不愁前路无知已”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心理作祟?前面有官员有意为之、以身试法的行为,就算是错的,也不怕丢“官帽”吗?为何不能引以为戒,反而更加肆无忌惮,这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前人好的思想固然不能丢,可坏的做法更不能胡乱效仿。

总而言之,完善相关制度,加大打击力度,对“公款旅游“的乱象进行有效惩处才是关键。既要在制度上形成高压态势,更要在心理上有效震慑,形成不敢用公款旅游的心理,这才是有效之道。

(文/凌清儿)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