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少雨:“懒政思维”其实比“形式”还“形式”

最近云南省委书记批评昆明“大拆大建”,称其“割裂历史文脉”、“破坏大山大水空间格局”、“没有特色缺乏个性”。其实,这些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昆明,而是中国大多数城市的通病。《新华网》,10月24日)

大拆大建本质上是一种“懒政思维”。说实话,拆掉一片旧城,建起座座新楼,只要有钱,谁都能干。但把城市建设与历史文脉保护有机结合,进行“创造性”开发,就不是单单有钱就能办得到的。“创造性”开发费时费力,需要综合考虑历史、文化、现实和民意,如果等规划、设计、建设好了,领导的任期也快到了,既然如此,谁又愿意舍易求难呢?这样以来,大拆大建的“懒政思维”下,许多独具特色和文化价值的历史街区、文物古迹要么在旧城改造中灰飞烟灭,要么在改建中面目全非变成假古董。这种从众的“懒政思维”是造成“千城一面”的主因之一。

“懒政思维”具有强大的惯导性和传染性。在这样的“懒政思维”指导下,一大批官员渐渐冒出的是“选择性做事”,而选择的标准只有一个:对自己与部门利益有无好处。凡是对自己没什么好处的“挠头事”,便会表现出粗暴却简单的“懒政”手法;凡是对自己有利可沾的好事,便不辞劳苦,费尽心思。堵车?征收拥堵费,提高停车费!污染?征收汽车排污费、垃圾处理费!高房价?开征房产税,提高二手房出售个人所得税等等!

“懒政思维”是一种典型的“新官僚主义”,一种隐性的不作为,其实比“形式主义”还“形式主义”,比“官僚主义”还“官僚主义”,其表现为:巧立名目,转嫁责任;做表面文章,从中偷懒;通过拍脑袋来做决策;缺乏平等观念和服务意识等等,有审批权的靠审批卡,没审批权的靠监管罚,没监管权的靠雁过拔毛来拔。没利可图的能挡开则挡,可能出力不讨好的能推则推,不关自己家的麻烦事能装糊涂就装。在这“一勤一懒”当中,被一些官员演绎地淋漓尽致,心中了无公众利益。在很多国家,“选择性”地行政与执法,一经认定,都会受到轻则被炒鱿鱼,重者摊上官司的惩处。然而在有些地方和部门还大行其道。

“懒政思维”作为存在于行政行为中的一种懒惰习性,时下已经成为打造“责任政府”的最大障碍,并且这种思维引起的工作散漫、管理懈怠、治理方式简单粗暴,常常使百姓的利益遭受巨大损失。为政者如不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这种“选择性做事”还会传染,“懒政思维”还会蔓延。

(文/邱少雨)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