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林:“廉政食堂”让“廉”味飘香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严禁党政机关向企事业单位转嫁公务活动用餐费用,严禁以会议、培训等名义组织宴请或大吃大喝。通知还要求各地推进单位食堂节俭用餐,鼓励餐饮企业积极发展大众餐饮。各地悄然建起的“廉政食堂”,正以公务用餐文明打破铺张浪费的恶习,引领科学文明的餐饮消费模式。(《新华网》2014年3月23日)

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党的优良作风,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餐桌文化愈加丰富,“中国式的应酬”带来的浪费现象也变得触目惊心。“舌尖上的腐败”在一些党群部门表现更甚,个别党员干部,讲排场,讲档次,打着“公务接待”的幌子用公款大肆挥霍,公务接待往往由“盛宴”变成了“剩宴”。而“廉政食堂”悄然兴起,既刹住了吃喝风,又改善了政府干部职工的生活,无疑是值得推广和延续的。

“廉政食堂”是探索公务接待标准的“问路石”。 《陋室铭》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句话用在公务接待中却并不准确。当“中国式的应酬”遭遇八项规定,一些官员似乎不会吃,不敢吃了。长期以来,不少地方公务接待在标准、细则上模糊不清,给了铺张浪费滋长的空间。贵州省社科院教授史昭乐说,“有切实可行的标准,才能更有效、更符合实际地遏制‘舌尖上的腐败’。” 贵州省从去年开始推行公务接待进“廉政食堂”。在毕节市七星关区,接待客人、会议就餐都严格按照“四菜一汤”标准,单人单餐最高不超过20元;当地还推行接待审批、接待登记制度,并逐月公开原料采购费用、接待人次、接待总费用等。

“廉政食堂”是吹进百姓心里的廉洁务实“党风”。“一顿公务宴,数亩农民粮”。一直以来,老百姓对公务接待标准诟病颇多。党员干部贪图享乐,生活奢靡,殊不知不仅消磨了个人意志,更在觥筹交错间疏远了干群关系,破坏了党和群众的鱼水之情。“廉政食堂”的兴起,使得“快捷、健康、节约”,正成为中国公务活动用餐的新惯例。公务员们,在‘廉政食堂’就餐,吃的心安理得,吃的健健康康,节约了金钱,培育了干部的清廉,收获更大的是金钱难买的民心,百姓深切感受到了党的优良作风的回归,也是人民群众对建设廉洁政府的期待。

成由俭败由奢。廉政食堂的推行,建立起了公务接待的长效机制,狠刹了餐桌上铺张浪费、奢侈风气,有效抵制和预防了“舌尖上的腐败”,促进了领导干部工作作风转变,缩短了干群距离,加强了干群之间的联系,让“廉”味更浓、久久飘香。

(文/梦林)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