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禁令“烧不尽”的公款吃喝到底根源于何处

中央连发多道禁令,严禁公款吃喝,严控公务接待,公款吃喝风得到有效遏制。但由于财务制度尚待完善、部分官员“吃喝”心态难消等原因,顶风“吃喝”现象仍然存在,且手法愈加隐蔽。(2月20日 经济参考报)

世界上永远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不,在禁令下当不少公款吃喝准备“偃旗息鼓”时,总是不乏一些颇具创造思维的“人才”能够及时发现监管制度中的漏洞,从而在漏洞之中继续享受着公款吃喝等腐败的生活。

一顿饭开多张发票以后,每顿饭吃喝金额变小,再以接待较为严重为由就可以轻而易举搪塞过去,如此报账方式,恰恰是让发票这一监督工具成为了逃避监督的“护身神符”;用一普通的酒瓶装上天价美酒,恐怕除了喝酒之人能够知晓其中奥妙,其他人永远难以发现其中的奥秘……

面对着这层出不穷的吃喝隐蔽手法,恐怕除了感叹思维已经跟不上时代节奏,还应当反思为何在禁令之下总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其实,破开迷雾就能发现本质,公款吃喝禁令“烧不尽”无外乎因为以下三点缘由。

其一,即便公款吃喝被发现,最终往往也往往在较多时候局限于警告处分、严重警告处分,而很少时候以免职、开除公职等雷霆手段进行惩处,违纪违规成本过低,只能让公款吃喝的诱惑在内心的斗争中成功占据上风,毕竟如若真能因为吃喝而让官员从体制中“驱逐出境”,恐怕无人能不警示。

其二,当发票成功成为“护身符”时,其中端倪的难以被发现让吃喝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不少风险,在这看似天衣无缝的吃喝“妙计”下,一定程度上为吃喝穿上了安全的“外衣”,进而不断上不少官员心存侥幸。于是,怎可缺席那公款带来的盛宴?

其三,在权力的有待约束下,不少企业商人总是不遗余力迎合与奉承官员干部,只为能够享受权力所带来的“余荫”。当动辄上万礼品都在积极“赠送”时,又何必在意区区一顿饭钱?因此,总是有着不少企业的“朋友”总能在官员吃喝时恰到好处“赶场碰见”并“抢着买单”。

总而言之,新公款吃喝方式的出现,恰恰证明的是禁令在既往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方才让那一些官员不得不“创新”。对于这样一些更加隐蔽的吃喝来说,不应当悲观与伤感,只要监管部门能够及时发现其中产生的根源所在,并及时对症下药,就能够彻底根除公款吃喝的“顽疾”。

作者:朱志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