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走基层疏导神经末梢走好最后一公里

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收尾、第二批活动即将开展之际,四川加快衔接带动步伐,将整改措施和制度规定传导落实到“末梢神经”。一系列涵盖广泛、务实管用的“马上办”,堵住“四风”漏洞,扎紧制度“笼子”,有力推动了改进工作作风和密切联系群众常态化、长效化。

走基层在“常”字上下功夫,确保走好最后一公里。走基层首要的动作是转作风,领导干部要将密切联系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中,要坚定为民服务的决心,转作风要常态化并且要抓长效。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三大优良作风,不仅是我们党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党风最本质的内容和最鲜明的风格,更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基础、实现执政使命的最大政治优势。领导干部要用好三大法宝,在“常”字上下功夫,走好基层最后一公里。

走基层要在“实”字上做文章,确保真正走到基层。  世界上的事,最怕认真二字,党员干部要认真走好基层,在实字上下功夫,确保走基层取得实效,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农村、社区及联系点,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大走访活动。通过入户走访、实地察看、民情恳谈等方式,收集社情民意,了解群众疾苦,问需问计于民。同时,要求广大基层干部,通过元旦、春节等节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建立民生诉求、困难群众和稳定工作“三本台账”,细化到一户一页、一村(社区)一册,做到村情社情、户情民情、期盼愿望、问题困难“四个知晓”。

走基层要在“远”字上添措施,确保传到神经末梢。基层不仅要常走,要走实,还要走远。走基层不是走过场,不是蜻蜓点水,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要确保基层群众获得实惠。如果心浮气躁,把走基层当作走过场,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走一趟,得到的只是劳民伤财的结果,这样直接摧毁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形象,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干部要走远,需要走向人民群众,走近基层百姓,要接“地气”,抓“活鱼”,走基层要“身入”更要“心入“带着感情,着眼真情才能走远。

作者:唐果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