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头代表”诉说的是群众心中的呼声

作者:朱志

“看财政预算报告像看天书一样”,“我在报告里面找不到你说的话,这个应该写出来”……昨天的代表审议预算报告,不少火药味,代表们很较真,以至于财政厅副厅长叶梅芬两度欲离场,都被穷追不舍的代表留住追问。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要的,就是这股较真劲。(1月19日 新民网)

财政预算报告的存在,也就注定着未来的一年里公众积极纳税的钱将花于何处,因此,作为代表着人民的人大代表也就应当清晰的知晓自家的钱到底准备干什么、这么干到底好不好。然而,令人失望的是,作为代表着官方的财政厅副厅长却不能说得一清二楚,恐怕有不少在心中怀疑着这到底是不作为还是选择性的逃避?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对比,永远是为最为醒目的方式,可以让公众一目了然的知晓该项支出在横向中到底居于何处。当一年超支达700亿时,却未曾看到官方的清楚说明,反而用一些所谓的交通大会战之类的语言妄图带过,笔者从未怀疑过举办此种活动确实需要不少开支,但难道相关部门在预算时就从未将即将开展的活动多需花费进行预算申报,非要事情临门之时方才后知后觉进行追加?如若是这样,恐怕这样的部门单位领导的前瞻性也太过短浅。

更为让人感到荒谬的是,在人大代表的频频“挑刺”下,该名副厅长却未曾针对性的详尽说明,反而以“还要了解其他组意见”为由,欲起身离开。或许,我们不应当武断的认定为该名副厅长的离去是因为不堪“压力之重”在逃避,但至少如若让代表们带着一肚子的疑问回去,让公众依然对于财政支出云里雾里,让财政报告的审议仅仅只是一种如此的存在方式的话,恐怕只不过是为一种形式。笔者不由纳闷,这样的审议到底又有何存在的必要?

或许,这一些频频发难的“刺头”代表确实让官员感到难受,但这样的较真难道不是述说出了群众最为根本的疑惑与质疑?如果审议都是和和气气让官员感到顺心,最终只会让群众感到无比的难受与失望。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