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结”的存在源于群众与政府之间的信任危机

作者:朱志

垃圾焚烧似乎陷入一个解不开的死结。一边是“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年,全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能力中,垃圾焚烧要占到35%以上的比例,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在五年规划中提到垃圾焚烧目标;一边是老百姓对自己周边要建的垃圾焚烧厂,大多采取拒绝到底的态度。(1月9日 中国青年报)

从北京六里屯到广东番禹,再到广东花都,各个地方垃圾焚烧项目都成为概念最为著名的公众环境维权典型事件。一方面是党中央命令提出的相关目标,一方面是群众誓死反抗的坚决态度,笔者不由纳闷,到底是政策的制定有误还是当地老百姓的无理取闹方才造成今日这已成为死结的尴尬局面?

不难发现,不少地方政府在推进垃圾焚烧项目时,往往最开始相关信息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在公众的不断追问下,方才如同“挤牙膏”一般慢慢的吐露。当公众感受到政府对于垃圾焚烧项目遮遮掩掩的态度时,也就注定开始怀疑其这样偷偷摸摸的背后是否在隐藏着什么,或许垃圾焚烧早已不是官员空中宣称的那般可控。

当不少百姓开始对垃圾焚烧已有不少以后之时,在地方政府还时有出现不同部门之间仅仅因为协调沟通的不畅,相关解释宣传口径不一,言辞之间自相“打架”的现象。当公众在官方听到的消息都不统一之时,恐怕没有人会再坚信如此项目是否真如政府口中的那般美好,这一种自相矛盾的存在从而直接将群众推到了政府的对立面。

于是乎,尽管垃圾焚烧经过科学论证,专家们也能够通过一系列数据证明污染可控,可真正面对老百姓时,往往最终迎接的还是质疑和谩骂。这一切我们不能片面而简单的归结为是因群众的无理取闹,反而应当发现真正的根源是来因为地方政府在推进项目时相关信息不公开,从而导致群众与政府之间信任危机的出现。

总而言之,垃圾焚烧今日之局面并非因为政策有误,更非群众刁蛮,地方政府应当着力检讨在推进该项目过程中存在的疏忽与漏洞,进而着力改进。如果不能搭建出与民“沟通桥”,重塑彼此之间信任,恐怕垃圾焚烧死结现象还会一如既往的存在。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