钰鑫:从 3000名中央机关干部相亲看“剩男剩女”

15日,3000余名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及直属单位的干部职工涌入北京大红门国际会展中心,参加一年一度的专场公益相亲嘉年华活动。根据活动承办方初步统计,此次活动延续了往年“女多男少”的结构,男女比例约为7:10。(新华网,12月16日)

“剩男剩女”在困扰单身者本人的同时,也成为了一个社会难题,让社会各界不得不联手解决,剩男剩女现象不是自己造成的,这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理想主义。为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通过举办更多的“相亲嘉年华活动”来促成更多的剩男剩女,从而避免社会环境所带来的影响造成的这样现象的加剧。

社会发展,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元素,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有着许许多多的和谐家庭构成。“剩男剩女”现象既不能简单地说是个人意愿,也不能笼统地说是某方面造成的。中国的“剩男剩女现象”则大部分是想结婚却无法结婚的,其主要原因是生活压力过大造成。工作难找,任务重、要求高致使一心扑在学习工作的热情中,而忽略生活中情感、社交、言语的表达方面培养及心理承受能力等。

其次,经济条件的好坏是制约结婚最重要的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结婚的成本都十分的高昂。通过相关数据反映出了结婚请客、礼金、购置家庭必须品、房子、车子、存款等等都是结婚时所应该承受的结婚成本,如此昂贵的婚姻殿堂迫使部分男女不敢接受过早恋爱,结果导致年龄偏大。

第三,从个人看,过份的追求完美的婚姻也是制约结婚的因素。特别是一些高等学府出来的男女,自识有着高品味、高水准、高眼光,追求完美的人生。总以一种高贵的姿态去审视别人,要以同样的情形相般配可想而知,不可求也难遇。最终,年龄大了,依然执意不改。而平常人也不敢轻易高攀,只好守着高处不胜寒了。

第四,为何“剩女”却多于“剩男”呢?其实,人出生在富有或贫穷的家庭就意味着不同的人生。一个人出生在经济状况好的家庭,至少他可以比出生在经济条件差家庭的孩子少奋斗几十年。而女性,结婚又是她的另一个跳板,选择的好一生幸福,选择出错终身遗憾。结果,许多女性在婚姻的选择上有着个性上的要求。被“剩下来”的可能性便增加。

我们不提倡西方的个人主义,也不反对个人对生活自信的追求。社会本是一个大熔炉,有你、有我、有他;让我们多鼓励支持“剩男剩女”有靠近磨合,培养感情的机会,为社会的和谐发展群策群力。

  (文/钰鑫)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