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发挥橱窗文化的重要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软实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现如今,不少地方的橱窗栏与过去相比数量少了,橱窗中广告投放多了,报纸少了,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传统媒体(比如报纸)有自身的局限性,在时间、空间上没有新兴媒体(如手机阅读)的便捷性,二是城镇化建设中,人们更加注重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对于文化建设却有一定的缺失,但据笔者观察,阅读橱窗报纸大多是老人,这其中不乏一些城市空巢老人,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每一个年轻人将来都会是一位老人,换个角度思考,当我们也成为老人的时候,我们需要什么来丰富我们的晚年生活,要实现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多的普惠全体公民,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城镇街道中文化橱窗的有效利用率,提高人民群众阅读率,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是橱窗是流动的文化载体。不少地方一公里范围内看不到一个报纸橱窗,构建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一定是主体,资金的投放必不可少,文化体系建设是一项长远的任务,投入和产出不一定成正比,不一定在可预见的时期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民间资本参与度可能不够高,只有通过政府投入,通过公共财政下大力气建设,才能有效增加橱窗报栏的设置数量。

二是广泛利用现有公交车站站牌。将报纸投放在公交车站站牌背面,或者在投放广告的同时开辟出一定版面投放报纸,不仅没有增加财政负担,还拉动了民间资本参与热情,更重要的是便利了老百姓。

三是社区中增加橱窗报纸的投放点。如果开发商在建设楼盘时,有关部门在验收时增加社区文化建设这一项目,将小区橱窗报刊栏建设与楼盘验收同步进行,也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力支撑。

四是推进文化城市建设。城市形象是城市的一张名片,一个城市吸引游客,不仅在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个城市的内涵,自然环境、社会治安等方面,故笔者认为,政府在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引凤筑巢”的同时更应该下大力气狠抓文化建设,只有通过文化建设提高市民整体素质,打出自己的城市名片,才能更好地招商引资,博取众人眼球,赢得广泛信任和赞誉。

笔者认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必然有着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支柱,公共文化建设只有通过一点一滴的推进,努力打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才能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郭扬)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