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侠光启科学CEO刘若鹏:彻底重组马丁飞行包

刘若鹏告诉氧分子网,今年公司会有战略调整,将更注重商业市场,未来会推出消费级飞行包和消费级机器人。

图为载人版的马丁飞行包

图为载人版的马丁飞行包

氧分子网讯 入驻龙生股份,投资暴风魔镜,收购新西兰的“钢铁侠飞行包”(Martin Jetpack),并购加拿大的太阳能方舟(Solar Ship)等,光启科学近期的资本运作着实令人眼花缭乱,难怪有人称搞科研的光启快成资本大鳄了。而这一系列动作背后的幕后推手正是光启掌门人刘若鹏。

氧分子网调查了国内外媒体针对刘若鹏的报道,发现转折点是2009年,关键词是“超材料”。在杜克大学读博期间,刘若鹏师从超材料学科泰斗史密斯教授(David R. Smith),2009年作为第一作者撰写了一篇论文《超材料宽频带隐身衣的设计与制备》刊登至美国《科学》杂志上后,引发全球热议。

专访钢铁侠飞行包背后的男人:彻底重组马丁公司

图为光启科学创始人兼CEO刘若鹏

2010年,年仅26岁的他选择回国创业,与团队其他四名成员共同成立了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那么“超材料”是什么?光启一系列投资并购的项目跟超材料有何关系?光启目前的核心业务到底有哪些?为什么收购马丁飞行包和太阳能方舟?一名科学家是如何转身成为一名资本操盘手?光启科学创始人兼CEO刘若鹏在接受腾讯科技专访时,就上述问题作了一一解答。

超材料被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机构(DARPA)列为未来最重要的四大研究领域之一。“超材料,即人造物质,”刘若鹏说,“从技术角度讲,超材料是材料逆向技术,我们面对某种需求或任务定制的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目前光启有三大核心产品线,分别是临近空间技术,超材料智能装备和智能光子技术。临近空间是指海拔20-100KM的空间区域,“云端号”和“旅行者号”及太阳能方舟都属于临近空间飞行器。光启临近空间技术这块已是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

而入驻龙生股份是光启推动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技术产业化的关键一招;智能光子技术用于光子支付,互联网金融,安防等领域,光启会提供打包完整的解决方案。

但问题是,备受关注的谷歌(微博)热气球计划(Project Loon)与光启“旅行者号”与有何本质差异?超材料智能结构如何更好地应用到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等领域?光子支付与NFC近场支付,二维码支付,声波支付相比,优势在哪?

“旅行者号”是谷歌热气球的巨人版?

上周末,被誉为2015年十大突破性技术的“谷歌热气球计划”更新官方微博“Project Loon”称,即将生产和放飞数千只气球,让全球偏远地区的用户享受到互联网。谷歌这一项目已经酝酿了两年,主要利用飘浮在数千英尺高空的气球——远远高于商业航班的飞行高度,向地面的手机发射LTE手机信号。

Facebook领衔成立的internet.org,也旨在为欠发达地区的50亿人谋福利。今年二月份,光启科学宣布成功完成空间飞行器云端号(Cloud)的试飞,在4千米高空向8千平方公里面积覆盖WIFI信号,旅行者号(Traveler)将于年中在新西兰试飞。

“旅行者号可以理解为谷歌热气球的巨人版,”刘若鹏说道,“但材料体系决定了两者的本质不同,谷歌用最传统的塑料袋,而我们用的是超材料,所以我们的体积更大、载重更多、飞得更高。”但他也强调不能简单称之为一个氦气球,旅行者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航天器。

未来推出消费级的机器人?

3月25日,光启科学与龙生股份签署协议,光启的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的研发和经营团队也将全部进入龙生股份。刘若鹏认为,超材料跟智能装配是硬相关的,比如拿目前的智能机器人来讲,机器人有很多模块,还非常臃肿,但超材料智能结构能让机器人更集约,单位密度的感应能力更强,更加智能化。

此前,光启做的产品都针对专业市场,智能装备这些一般人也不理解,但今年有重大的战略调整。我们看到了机器人领域巨大的机会,未来会推出针对消费者的智能机器人,利用超材料智能装备使人工智能真正的实用化。

光子支付开创移动支付领域创新?

目前国内出现了很多新的支付方式,如蓝牙支付、声波支付、二维码支付、NFC近场支付等。NFC支付国内发展已有多年,但因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一直不温不火,但随着苹果手表搭载Apple Pay的功能,NFC支付再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但由于大部分手机用不了NFC功能,所以普及率还很低。

刘若鹏表示,光子技术是初期超材料对各种电磁波进行调试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光子支付于去年年底上线,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做的安全应用,用于安防、金融和支付等领域,属于新型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

“光子支付的优势是成本更低,更安全,更便捷。”刘若鹏表示,“光启拿到了央行颁发的安全证书,目前已经跟平安银行的口袋银行合作,未来会和商业银行和国有银行合作。但因为我们诞生才半年多,未来需要完善系统解决方案,比如为平安银行实现跨行转接等服务。

彻底重组马丁飞行包

马丁飞行包曾被《时代》杂志评为“五十项最佳发明“之一,此前拿到过新西兰知名科技创投No.8 Ventures的注资。去年12月份被光启科学收购,公司在澳交所挂牌上市后,光启持有马丁飞行包52%的股份。

马丁飞行包分为无人版和载人版,其中载人版又分为专业版和个人版。专业版主要用于紧救,个人版为个人提供休闲服务。招股书披露,目前样机已到了最后的设计阶段,将用于进一步测试和演示。公司计划商业化,为不同市场定制不同版本的飞行包。

但载人版飞行包安全隐患有多大?市场接受度会有多高?刘若鹏表示,光启接手马丁飞行包后,对其进行了彻底的重组和战略调整,安全和载重是优先级考量的,“此前主要针对专业市场,但今年我们会推出消费级飞行包。”

这也意味着2015年会有消费级的钢铁侠飞行包?刘若鹏解释说,创始人Glenn Martin执掌马丁飞行包的时代,和现在首席执行官Peter Coke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公司状态,马丁飞行包已转变成了一家航空航天企业。他谈到的Peter Coker于2013年被任命为CEO,此前供职于英国皇家空军。

今日,马丁飞行包公司发布公告称,自澳交所上市以来,很多投资者和消费者表示了浓厚的兴趣,随着首批发货时间的临近,首席执行官Peter Coke将在全球召开投资者系列活动,为大家介绍公司和产品的主要进展。首个活动将于今日在悉尼召开,后续活动会在新加坡和香港开展。

图为太阳能方舟(Solar Ship)

图为太阳能方舟(Solar Ship)

太阳能方舟开创空间立体交通

4月3日,光启科学与太阳方舟公司(Solar Ship)正式签订投资协议和期权协议,未来会逐步控股这家零燃料低空运输工具生产商。作为飞机和飞艇的混合体,太阳能方舟采用混合动力,包括氦气等浮力气体,空气动力和太阳能电池,最短起降距离为50米。

那么刘若鹏为何看好太阳能方舟?这项投资能为光启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他说,太阳能方舟能在恶劣的环境下起飞降落,可用于低成本货物运输,比如向地势险峻的偏远地区低成本地输送物资。

“直升机驾驶成本高;固定翼飞机要占飞机跑道,且因为自重要保证一定的速度,不能飞得太慢或太低;太阳能方舟的特点是,载重量大,飞行时间长,无需占领跑道或机场设施。”刘若鹏说道。显然他是看好目前还没有被利用的低空资源。

而低空资源正是目前火热的无人机厂商正在追逐的一大领地。刘若鹏认为,无人机短时间内很难应用在物流,不是监管等外在因素,而是技术本身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准,续航问题,无人机自主智能地飞行都还没得到解决。

“空间立体交通是目前最容易使用无人驾驶的领域,它拼的是技术,市场还没有起来,怎么快速进入市场,并得以垄断才是最关键的。”刘若鹏表示,“这跟互联网商业模式不一样。”另外,他认为像硅谷所说的Flying Car未来也会百分百实现。

光启核心竞争力:颠覆式创新四大规律

当腾讯科技谈及光启创业四年半时间带给自己的个人成长时,刘若鹏显得若有所思,半分钟过后,他说是在构建如何推动颠覆式创新的方法上的成长,并强调这是光启最大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他眼中的颠覆式创新四大规律是什么?

第一,颠覆式创新既是产品创新也是商业创新。不是由市场驱动的技术创新,它是产品和市场组成一个轨道,这个轨道才能产生价值,如果只有技术,没有轨道,这个技术的价值是零。比如你做超材料技术,但没有将它推向市场,即便技术是世界第一,也没价值。

第二,颠覆式创新具有不确定性,即测不准原理。这不是说未来是不确定的,而是测不准原理背后有很多测得准的东西。如果把核心技术做成产品,产品和市场组合成轨道,基于核心能力会产生不同的轨道,可以把超材料技术做成产品1对应市场1,产品2对应市场2,有非常多轨道,不确定性就是这些轨道根本就不是确定的。

当你评估颠覆式创新企业时,你会发现他有很强大的核心能力,但这个核心能力对应出来的商业价值是既没有产品也没有市场的。它的产品不确定,市场也不确定,有非常多的轨道和可能性。

第三,能级最低原理。当有很多轨道时,基于理性决策,我们应该将颠覆式创新的能力应用到哪个轨道上面,这个轨道的选择应该是对技术缺点容忍度最大,对技术优点发挥得最淋漓尽致,且在这样苛刻的情况下,市场容量也相对最大。这是我们要选择的轨道,我们称之为能级最低轨道。

第四,能级越迁原理。当你在能级最低轨道,尽可能占到了最大的市场份额,试图再去跟新技术,形成爆发式增长已经不可能了,因为这个轨道已经被填满了,你唯一能做的是在已有的轨道上,做对技术和产品难度更高的别的市场领域的轨道。

在刘若鹏看来,硅谷所有成功的企业如谷歌、Facebook等几乎都遵循上述颠覆式创新的规律。但有哪些企业做决策时没有思考这个量子效应?他认为,谷歌旗下的Boston Dynamics(是美国军方DARPA部门御用的机器人研发公司)虽然机器人技术很领先,但其产品还算不上是颠覆式创新。

“比如大狗(BigDog)这款产品,跟驴很像,公司基于的假设是运输是靠驴,用机器驴来代替真正的驴,但运输有多种方式,且前者跑的时间还没后者长。他们技术一流没错,但没有思考其背后的逻辑能否站得住脚,没有考虑轨道的事,放到了能级非常高的轨道。”刘若鹏说道。

当问及这一套逻辑思维来自哪里,是否经常阅读时?刘若鹏表示,自己平时会看硅谷企业如何成长,如何消亡等书籍,但看得不是很认真,“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消化这些东西,忌讳看表面的东西,要了解背后的规律,学会认知世界的逻辑思维方式。”

深圳能培育出“从0到1”的企业

刘若鹏分享说深圳有实现颠覆式创新的氛围,这座城市创客文化浓厚,它不会问你是哪个背景的?反而会问你会不会成为下一家伟大的企业?这个社会共识很强烈,有助于培育出从0到1的企业。

“其实我们光启2010年创业时只有5个人,带着20万元,大概用了两年时间建立基础团队,后来花了一年研究市场客户,2014年光启第一个公司就上市了。现在公司已有500多人,研发人员占比70%左右。”刘若鹏分享说。

光启科学这么多条产品线,而且似乎都在追逐时下最热门的领域,刘若鹏和他的团队是不够聚焦还是真正有能力去把控都无从得知。他会说,“如果这个业务不是改变世界的就会被砍掉”。这样的野心听起来似乎有些狂想,但如果把他的案例放到硅谷,还会不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光启布局才刚刚开始,目前似乎还只是一个“婴儿”。长远来看,能否真正实现创始人眼中的颠覆式创新,而这个创新背后的四大规律是否作为衡量标准还有待商榷。至于若干年后,能否成为一家从0到1的企业,恐怕只能交由时间来评判了。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