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面深化改革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番禺,扬帆起航!


改革创新破解制约科学发展难题

番禺,地处穗港澳中心位置,是珠三角改革开放前沿地的一颗璀璨明珠。

改革开放初期,番禺是一个生产总值仅有4.82亿元、人口不足67万的落后农业县。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今天的番禺已经成为经济总量超千亿元、实有人口达300万的现代化城区,城市化率达85%,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在“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中名列第十。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番禺一度引领风气之先,走在全国的前列,以“洛溪桥、易发街、长隆园”为标志的“番禺模式”曾经影响全国,以番禺珠宝、珠江钢管、锐丰音响为代表的“番禺货”行销大江南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开启了改革发展新的战略机遇期,敢闯敢试、务实进取的番禺人迅速行动、扬帆起航,力争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走在前列。

“改革开放造就了番禺过去的发展,也决定着番禺的未来。”番禺区委书记卢一先说:“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我们将高举改革大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以改革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激发发展的活力与动力,以改革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

过去30多年的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使番禺取得巨大发展成就,但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番禺也面临一系列体制性、结构性、深层次问题,经济转型压力大、土地要素制约趋紧、城乡二元结构凸显……等等。为破解这些难题,近年来,番禺全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着力增创发展新优势。

2012年,番禺成为广东省唯一的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区。以此为契机,番禺编制了《发展改革试点规划》,确定了以改革促发展的总体思路,提出了打造经济升级版和城镇化升级版的发展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之后,番禺加速行动,率先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了9个方面29项重点改革任务,以全面深化改革引领新的发展。

为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番禺大力实施“商核”“智核”双核驱动战略,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新驱动为抓手,大力发展时尚创意经济。一方面,打造“商核”,立足现有鼎盛的人气和良好的商贸服务业基础,大力发展时尚商贸、文化旅游、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一方面,打造“智核”,加快广州国际创新城建设,积极构建“一城多园”创新经济发展格局,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广州中心城区出发,15分钟车程便来到了番禺节能科技园。该园区首创的土地资本、金融资本、产业资本“三资融合”发展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广,成为集约开发用地的典范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圆梦园”。园区负责人杨锦链介绍说,园区750亩土地上已经集聚中小科技型企业700多家,取得科研成果1500多项,孵化出中海达、海大集团、新太科技等多家上市企业。目前,番禺已初步形成以广州国际创新城为龙头,包括节能科技园、清华科技园、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等园区在内的“一城多园”创新经济发展格局。2013年,全区拥有市级以上科技型企业363家、企业研发中心137个,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位居广州市各区、县级市前列。

离节能科技园不足5分钟车程,一个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总投资300多亿元的万博商务区正拔地而起。吉盛伟邦国际家居博览中心、天河城百货、海印又一城、沃尔玛山姆会员店等多个大型商场已进驻,万达广场、敏捷上城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将陆续开业。现代信息服务业总部基地、奥园国际中心等核心项目加紧建设,总建设面积达180万平方米的超大地下空间探索出地下空间开发的新路子。随着一个又一个项目不断投入运营,这里将崛起成为广州新的国际级商圈。2013年,番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6.72亿元,增长15.3%,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9∶35.1∶63.0,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3.1%。

外贸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近年来,番禺着力创新外贸发展模式,取得多个突破。番禺海关实施“三个当天”通关模式,当天申报、当天查验、当天放行,大多数货物通关时间快速到用“秒”来计算;检验检疫部门推行“E通关”和“监管后移”模式,实现货物通关“零等候”;经贸部门大力扶持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珠宝首饰成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在一项项创新举措推动下,2013年,番禺外贸经济逆势强劲增长,实现进出口总额169.45亿美元,增长8.5%。

发展要提速,审批首先要提速。番禺牢牢抓住行政审批改革这一重点环节,以“加减乘除法”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能,进而倒逼政府职能转变。加法,就是增加更多的网上办理事项,目前网上办事率已达90%。减法,就是开展第五轮审批清理,大幅精简审批事项。乘法,就是创新政府审批方式,通过“两集中、三到位”、并联审批等,提供成倍数的优质服务。除法,就是推行行政审批目录管理,规范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消除遇到问题“找关系不找法律”的现象。

重点项目审批服务流程再造是番禺行政审批改革的一项重点。番禺创新实施建设工程项目并联审批,使审批时间大幅压缩60%。番禺还专门设立重点项目服务中心,为重点项目企业提供统一代办、全程跟踪的“保姆式”服务,让前来办理审批的企业能够“放下材料就走,全部办好来拿”,赢得企业的广泛好评。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今年1月1日在番禺全面推行。在番禺区工商分局办事窗口,大学毕业不到1年的小何高兴地展示刚刚拿到的营业执照,他说:“太快了,只花两天时间,我就拿到了执照。”小何想自主创业办一家餐饮店,若在以前,必须要在办理完餐饮服务许可证、环评等手续之后才能到工商部门申请办理营业执照,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然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行的工商登记注册与经营项目审批相分离、注册资本认缴等制度,让小何办理营业执照变得简便、快捷。番禺区工商局注册科科长梁文辉介绍,现在办理营业执照,一般3天之内可以完成审批,若是走绿色通道,当天就可以出证。改革实施两个月来,番禺新登记注册商事主体同比大幅增长40%,企业准入门槛大大降低,市场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在降低准入门槛的同时,番禺还大力加强后续监管体系建设,确保在“放得开”的条件下能“管得住”,营造诚信受益、失信惩戒的良好市场环境。

土地资源紧缺,是番禺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番禺是广东省少有、广州市唯一的用地规模“减量规划区”。为破解用地难题,番禺在盘活存量土地上想办法,加大力度对低效用地进行“二次开发”。其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番禺“二次开发”的重点。经统计,番禺区上规模的村级工业园区有40多个,土地面积超过5平方公里。番禺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对这些低效利用的村办工业园区进行整合、改造、升级,使不少原来脏乱差的工业园区面貌一新,并成长起一批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产业,实现了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有机结合、协调推进。

大龙街新水坑村是村集体土地“二次开发”的一个典型。该村通过盘活原玻璃厂的厂房,新建起综合写字楼和标准化厂房,引入绿色低碳的高新技术产业,并对原工业园进行功能再造,引进五金汽配等服务性行业。村里还投入资金,改造市新路旁的旧商铺旧厂房,修建精品时尚临街商铺和写字楼。2013年,该村集体总收入达到2300万元,比上年增长55%。

番禺还率先完成全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全面规范土地登记管理,全面建成并推广使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交易平台,在各镇街组建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交易中心,为下一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实现城乡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打下了扎实基础。

2013年10月,番禺区东环街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中心组织了蔡二村一宗大额资产租赁竞标会,对外公开出租一处占地35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厂房。中标价为100万元/月,高出底价64%,每年为蔡二村集体增加收入468万元,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据统计,自2013年6月以来,该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平台共成交323宗交易,成交价比底价平均高出20%。交易过程公开规范,农民收入大幅提高,不少村务“问题村”变成了“零上访村”。

珠水滔滔,奔流不息;号角声声,催人奋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敢为人先的番禺人,将继续以争当改革开放排头兵为己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勇于探索、锐意进取,奋力书写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的绚丽新篇章。

以人为本 共建共享幸福番禺

提升市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是番禺改革发展的最大追求。番禺从人口结构分析入手,从满足人的需求出发,大力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构建多元善治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

番禺实际服务管理的人口达300万,是广州市的人口大区。既有本地户籍人口,又有庞大的外来流动人口,还有从老城区迁到番禺居住的居民以及广州大学城12所高校的师生。人口总量大且构成复杂,不同群体利益诉求多元。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是幸福番禺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

“幸福番禺属于每一个番禺人,缺少外来务工人员的幸福,幸福番禺建设就无从谈起。”卢一先强调,“我们要通过不断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外来人口真正融入番禺,共享发展成果。”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番禺在社会管理领域作出许多创新尝试。

出租屋安全星级管理和积分服务挂钩是番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一大亮点。以安全、舒适程度为标准,将全区出租屋评定为三个星级,获评的出租屋实行“双积分”制度,即出租人和承租人均可获得相应积分,凭积分可兑换政府及企业提供的入学、就医、就业、培训等23项公共服务。违法建设出租屋不能评定星级,不能获取积分,安全、治安等方面出过问题又未彻底整改的列为重点监管类,租住者积分将清零。

目前,番禺已全面完成出租屋星级评定工作,获评安全星级类的出租屋有10.8万套,80多万名出租人和承租人可享受到积分兑换服务。其中,教育方面,已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费学位7200多个。

在医疗服务方面,番禺通过建立流动人员社区医疗保障服务站、免费赠送意外医疗保险、异地务工人员门诊报销制度等举措,使外来人口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医疗服务保障。番禺还实行流动人员、户籍人员无差别就业政策,设立流动人员教育培训基地,实施“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主动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免费推介就业服务,去年为19.2万多人次提供了该项服务。

番禺有84个社区居委、177个行政村,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本地农业人口城市化,是共享共建的另一个重要内容。目前,番禺已实现户籍城乡居民医保、低保等制度并轨运行,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城乡待遇差别正在逐步消除。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番禺模式”一度全国闻名,“管办分离、商业公司托管”的基金型运作模式曾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番禺也因此成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试点。“没有新农合前,农民都不敢进医院。有了新农合后,住院人数翻了一番都不止。”番禺区人社局负责人介绍说,当前番禺区新农合参保率实现100%全覆盖,年报销最高额度提高至35万元。2013年到医院就诊的新农合参保人数达272万人次,基金支付农民医疗报销费用2.85亿元。

完善农村基层自治机制,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自治能力,是形成现代社会治理体制的基石,也是促进农民“市民化”的有效手段。

番禺近年出台了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1+5”系列文件,在全区选取16个村作为试点,探索形成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科学规范的村级基层组织运行机制。

“越智慧,越幸福”。番禺智慧城市建设也始终遵循以民生幸福为依归。番禺正在实施的“四个民生”(民生档案、民生卡、民生积分、民生服务)工程开创全国先河,这项工程以全员人口信息平台为基础,建设“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的民生档案,发行民生卡,为市民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使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高度整合。

目前,民生档案工程已整合流管、计生、民政等部门信息,录入222万条人口信息。一张小小的民生卡,融汇了民生档案、广电应用、金融服务、卫生医疗等应用,市民拿着民生卡可以在数字互动电视上点播消费,可以到区属医疗机构办理挂号、缴费,可以到各银行ATM设备办理存取款、转账等金融服务,可以便捷停车和交通出行……番禺民生卡工程成功荣获“国家金卡工程金蚂蚁奖”。

市民生活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番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崇高使命,正在绘就一幅幸福、和谐的“民生”画卷。

美丽番禺 规划引领搭建主骨架

2012年,番禺全域纳入广州都会区范围,约占广州都会区总面积的2/5,成为广州面积最大的新都会区。530平方公里的都会区,稍有不慎就容易“摊大饼”。

如何避免重蹈传统大城市发展的覆辙?

番禺从科学界定城区定位入手,明确功能布局,进而通过总体规划、生态规划、综合交通规划,把城区发展的骨架确定下来。“建设宜业宜居、现代文明、价值凸显的广州时尚创意都会区,是我区经过深入学习考察调研,确定的符合番禺实际的新型城市化发展目标。”卢一先介绍,“这一定位的核心是要遵循人的全面发展规律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通过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城乡环境,发展时尚创意经济,培育特色新岭南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既充分凸显番禺作为珠三角核心区的区位优势,也充分凸显城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

番禺首先在城市规划上谋篇布局,按照都会区的标准,突破城乡界限,统筹城乡发展,提出打造“四区一轴”城市空间结构。

以广州大学城、国际创新城为核心的时尚创意区,以广州南站、番禺新城地区为核心的时尚购物区,以市桥老城区为核心的时尚生活区,以亚运城、广州新城为核心的时尚休闲与高端服务区,同时依托番禺大道和地铁3号线,打造番禺时尚创意轴线,对接广州中轴线,形成连通主城区与南沙的战略廊道。在“四区一轴”总体框架下,番禺布局了广州国际创新城、广州南站商务区、番禺大道五星商旅带等战略性发展平台。

番禺以大学城为核心,以南岸地区、生物岛为“两翼”,规划了73平方公里的广州国际创新城,定位为集科研、生活、生态、创业、人文于一体的第四代科技园区,目标是打造成为珠三角国际科技服务辐射核心、华南国际科技合作资源汇聚之窗、全球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国际智能生态文化新城。目前,广州国际创新城已获批国家科技部与广东省共建“国家现代服务业国际创新园”,成为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首批合作项目。

随着中国技术交易所华南中心等优质项目入驻,全球运算速度最快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投入运行,广州国际创新城将成为推动创新发展的强劲引擎,也将成为珠三角深化与欧美发达经济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从广州国际创新城往西,20分钟车程,就到达亚洲最大高铁客运枢纽——广州南站。这是珠三角各地市轻轨、高铁的交会点,目前京广高铁、武广高铁、广珠城际线、广深港客运专线已经开通。今年,南广、贵广等高铁线路也将全线贯通。届时,从这里出发到国内主要城市均不超过10小时,到香港仅45分钟。在这里精心规划了总面积36.2平方公里的广州南站商务区,将使南站地区从交通枢纽中心向区域经济中心转变,成为面向珠三角、辐射南中国的华南商贸中心和现代新城。

功能布局清晰之后,番禺着力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管理等方面做文章,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番禺以打造华南地区交通枢纽中心为目标,以广州南站为核心,大力推进轨道交通网、城市主干道路网和公交线网建设。

近年来,地铁3号线、4号线以及京珠高速、新光快速、南沙港快速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相继投入使用,连接佛山、中山、东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的交通路网日益完善,全区重点路网与产业基地、功能区域、地铁、码头、高铁等基本实现无缝对接。去年,地铁7号线顺利开工,投资近90亿元的南大干线如期动工,建成后将成为番禺联通珠江口两岸的交通大动脉。

依托区内“山、河、岛、田”生态资源,番禺全力建设番禺湖森林湿地公园、莲花山世界名花园、金山湖文化公园等大型城市公园。全区已建成绿道超过300公里,绿地率41.8%,绿化率48.1%,人均公共绿化面积27.2平方米。同时,番禺突出“绿色生态、岭南水乡”特色,积极推进“名镇名村”和“美丽乡村”创建,大力实施“花城绿城水城”建设计划,狠抓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城乡垃圾分类处理等工作。仅河涌综合整治一项,在未来3年内就计划投入近30亿元。

现代信息技术是做好城市管理的有效手段。在番禺城市管理运行指挥中心大厅,宽大的电子屏幕随时可以切换画面,全区重点路段、区域、建筑、机构等尽收眼底。该中心整合全区的信息化资源,把常态管理与应急处置有机结合起来,集成区政府总值班、区长专线、城管、交通、食品安全等各类投诉、服务电话,打造统一受理、统一监管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番禺还搭建了卫生、教育、公安、环保、国土、规划、交通、农业等统一共享的人口信息、法人信息、空间地理信息、宏观经济信息四大数据库,建起覆盖全区政府部门、延伸到各村(居)的政务专网,实现市、区、镇、村四级网络高效互联。2013年,番禺成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

本报记者 刘泰山 李刚

《 人民日报 》( 2014年03月18日   17 版)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