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落幕,每年李彦宏都在孤独地谈技术

中国有两个行业最八卦,一个是本来就要娱乐大众的娱乐圈,一个是高大上科技行业的互联网圈。

不信,你看看大家在朋友圈和微博上刷的都是啥?是对互联网半壁江山饭局的排位分析,是大佬们穿着细节的品头论足,是雷军周鸿祎CP的旁白解读……

所以,我也一直说我们行业其实是“中国互联娱乐网”,而在欢乐的气氛中,乌镇的真命题被掩盖了。这就是技术创新对造福人类的意义,李彦宏谈的“人工智能医疗”,委实值得认真探讨。今天的“乌镇手记”,就来简单扒一下。

王冠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落幕,每年李彦宏都在孤独地谈技术

【技术创新造福人类,应该是乌镇真命题】

回到开篇说的行业八卦。

除了娱乐圈,也只有互联网媒体对核心人物的表情(比如雷军周鸿祎的欢乐P图)、穿着(比如今年张朝阳的大衣开线)、婚恋(比如刘强东防不胜防的奶茶妹妹)做事无巨细的报道。

在丁磊主办的互联网大佬饭局上,甚至出现了“主办方温情地给蹲守的媒体们提供了餐饮”。看到这个报道时,我有些分裂,因为以往这只能发生在娱乐圈!这也说明,互联网行业是一个严重信息过剩的圈子。但是,这不能全怪媒体,是许多读者有这个需求,媒体天生跟着流量走。

我想不合时宜地说一句:娱乐八卦成功转移了乌镇的真命题。因为互联网之所以激动人心席卷世界,本质上是因为它是一个技术驱动的产业!互联网通过技术和商业的双轮驱动,让一切自由连接、让技术创新造福人类。

“让一切自由连接”这个话题太沉重,也没法儿说的太细,你懂的。但是,“让技术创新造福人类”确确实实是应该成为核心命题,成为媒体、读者和大佬们关注的焦点。

在一片喧嚣中,有一个人年年在乌镇近乎孤独地谈着技术。他就是百度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去年,他谈的是无人车、度秘;今年,他谈的是人工智能医疗。

讲真,今年百度流年不利,发生了一系列医疗相关事件,屡屡成为风口浪尖。从长远看,我觉得这对百度的发展是好事。从公关技术角度讲,在万众瞩目的乌镇秀场(是的,这就是我的定义)谈医疗很容易惹事儿。但是,李彦宏还是谈了。

也许,这就是李彦宏的“技术男”本色和性格使然。在互联网圈子,李彦宏不太热衷社交是出了名的,而且有啥说啥的性格也吃了不少亏。但“技术男+天蝎座”的特点,决定了他不会改变,也不愿改变。

那么,问题来了,李彦宏今年讲的“人工智能医疗”靠谱吗?还仅仅只是一个公关噱头?

王冠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落幕,每年李彦宏都在孤独地谈技术

【人工智能是大变革,应当造福人类】

其实,李彦宏连续两年谈的主题一脉相承,骨子里都是人工智能。无人车、度秘都是人工智能,今年谈的人工智能医疗就更直接了。

为什么我要一再强调乌镇的大佬们应该多谈谈技术和产品?因为这是一个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现在,人类科技正在以惊人的加速度发展,互联网、手机、大数据、云计算等一个有一个浪潮劈头盖脸地打过来,许多人都得了焦虑症,不知如何应对这个急速变化的疯狂时代。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人类将被自己发明的东西带向何方。

现在,人工智能时代又来了。近年来,因为大数据、云计算、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社会将迎来一个智能爆炸的时代。这波全球智能化的大浪潮,不仅影响企业和产业的深刻变革,还将深入影响整个社会和每一个人的生活。

在昨天乌镇互联网大会的“互联网+智慧医疗”论坛上,李彦宏出席并发表了演讲。他表示,人工智能在百度的体现主要是通过百度大脑,百度大脑的主要功能有四项,分别是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用户的画像、自然语言的理解。在医疗方面,百度医疗大脑则可以用来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

李彦宏称自己为“一个技术信仰者”,对人工智能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人工智能只是技术创新当中的一个小小的分支。作为百度、作为我个人,我们还是相信技术,我们是技术的信仰者,我们觉得技术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可以为人类造福。”更多李彦宏演讲:www.yangfenzi.com/tag/liyanhong

是耶非耶,留给时间。但人工智能之路,人类已无法回头。

【“人工智能医疗”只是说说而已吗?】

有报告称,人工智能即将开启一个万亿美元的市场,一些激进的观点甚至认为,移动互联网乃至即将到来的物联网,都只是人工智能革命的前奏。不得不遗憾地表示,再一次,美国人理所当然地站到了潮头。

王冠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落幕,每年李彦宏都在孤独地谈技术

现在硅谷基本上无人谈手机、电商了,都在谈人工智能、太空探索、清洁能源、基因治疗这些未来的、前瞻性的技术。譬如特斯拉的智能汽车、太空火箭等等。而我们还在大谈手机,是因为我们的视野只停留在看得见的地方,还是因为缺乏安全感不愿意长期投入?你懂的。

在国内,目前对人工智能投入最多、决心最大的,公认还是百度。其实百度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发持续了很多年。10年前百度的搜索基本上是基于链接分析的技术,其实大约5年前开始百度的搜索就完全是基于机器学习的技术,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分支。

李彦宏认为,“互联网+医疗”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O2O的服务,怎样通过线上把用户引流到线下,并分发到那些适合处理用户疾病的地方去。第二个是智能问诊,像IBM Watson对于癌症的诊疗,计算机可能在很多时候也能够超越人类医生。百度在百度医生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第三个层次是是基因分析和精准医疗。第四个层次是新药研发,这方面现在在国内的关注度不是很够,但这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真正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一个领域。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尤其是计算能力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使得原来我们认为不大可能实现的东西,越来越变得现实了。百度的无人驾驶汽车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过去我们的计算能力不行,成本太高,人工智能技术没有也足够成熟,所以做不了这个事情。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大胆想象了!

既然互联网是让一切自由连接,那么就不应该人为阻断“人和信息、人和服务”的连接,应该用技术做正确的连接。我知道,现在只要敢提“互联网+医疗”就有被骂洗地的风险。于是大家比着调门高,但是这于事无补。我们应该做的,还是真正让技术正确、高效地连接人和信息、服务。

随着以百度为代表的公司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的探索和突破,我认为,人工智能医疗落地的速度要比人们想象的快得多。

【结束语】

信仰“技术必将改变世界”并大胆付诸行动,是IT互联网一个最可宝贵的传统。从微软、苹果到脸谱、特斯拉一脉相承,譬如比尔盖茨希望人人都用上电脑,扎克伯格希望连接全人类、Musk希望汽车不再烧不可再生的汽油。

不同时代的标志性企业家,一样的精神内核。他们相信技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相信那些看起来很疯狂的事情。正是在技术理想主义的驱动下,硅谷才产生多了如此多波澜壮阔、前仆后继的创业神话。

如果中国只有少数几个公司在孤独地谈技术、大投入地做人工智能,是不是太孤独了?中国又如何在下一个时代立足呢?

这是每一个互联网信徒应有的坚持。

【文/王冠雄(微信号:wang-guanxiong)】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乌镇峰会特别报道——今日互联网江湖的36天罡星

➤ 李彦宏对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子:下一幕由你开启(全文)

➤ 李彦宏说百度要帮联通弄智能客服,以后接电话的可能是小度了?

➤ 除了帅和勤奋,百度掌门人李彦宏还有一颗“用技术改变世界”的心

➤ 乌镇开启刷屏模式,“互联网+科学技术”正在重新定义“网络强国”

➤ 视频: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会 任贤良、葛慧君出席,袭艳春主持

您可能还喜欢…

11 Responses

  1. 炒作打造说道:

    现在关于狼厂不管任何信息,知友的回答都是什么样我就不说了。
    其实技术这点不需要质疑,我觉得在回答中质疑技术的人,你们的技术觉大多都不怎么样。层次不一样,关心点自然不一样。
    有些东西不便说,不说狼厂战略如何,就技术这一块,真心不是大多数国内程序员够资格去说的,除非你是许世伟or 各种大牛,不是你们吐槽两句显一下子无知就有猎头call你去bat的。

    还是那句话,多写点代码吧,多看看书吧,有女朋友没有?工资涨了没?找到工作没?工作好不好?有房有车没?

    哪来这么多时间学轮子哥,你们和人家能比?

    乌镇很好解释:
    1、路段本身就不长。百度之前把整个路段的高精度地图做了一遍。有了高精度地图难度减少很多。
    2、百度目前还是有技术的,但是技术有多强我就不好说了。谁知道有没有辅助设备在道路两边呢?
    3、现在乌镇没有下雨下雪沙暴,所以对于识别技术轻松很多。
    4、乌镇管制成这样有多少三轮车逆行卡车的。。。我个人很怀疑(当然坐等打脸)

    无人驾驶难在哪里?难在没有高精度地图的路段,难在n种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难在司机不守交规随意并线的情况下实现自动驾驶。工程样机与量产有很大区别,而实验室产品与工程样机的区别更大。

    我个人其实一直有个疑惑,软硬件平台一直讲究一个适配的问题,我就想知道百度怎么同时搞出这么多车的。。。而且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

    我预感到肯定有人喷我喷民族企业,但爱之深,责之切,闭眼的爱不是爱。

    果然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就这样,三天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很快就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马云说了,互联网太快了,过一个季度像是过了一年。全国政协和人大,都是一年开一次全体会议,这个对互联网行业来说是不够的。

    我觉得,未来人民大会堂应该与时俱进,像70年代新建港澳台厅一样,开辟一个互联网厅。也不用金碧辉煌的装修,大排档的风格就行,要经常把这些互联网大佬邀请过去,一边吹瓶撸串,一边建言献策,为国为民,岂不快哉!

    昨天,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顺利召开,为期三天,习大大发表重要讲话,互联网大咖纷纷前来,这也是今年以来最大的世界级别的互联网大会。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这么重量级的大会一般都是在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城市,但是为什么会选择在浙江省乌镇这么一个小城镇。其实这不仅仅是乌镇早已经具备互联网基因的原因,而是乌镇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文化气息的小镇。
    中国在重型会议上往往很重视,尤其是这种世界级别的,就在去年的这个时间,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定在乌镇的时候,中国就早已经预备着本次的大会了。可以说本次的关注度和重要程度也是预料之中。这是中国在创新产业上的一次重大转型。
    专家们选择乌镇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乌镇的互联网经济比较发达,当然这类的城镇比较多;二是最好是个像达沃斯那样的小镇,这点是较为重要的,因为达沃斯论坛为世界经济论坛,而世界互联网大会也叫乌镇峰会,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且乌镇的景色风光可与达沃斯媲美;三是乌镇代表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我们知道中国是泱泱古国,文化强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最重要的特色,世界级别的大会场地当然要彰显中国特色。犹如2008年奥运会鸟巢,这是一种面子,一种场面。
    当然,原子先生认为,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想要打造一个“互联网界的达沃斯论坛”。我们知道达沃斯论坛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对全球舆论都有影响,并且是各国政要、商业领袖、国家组织领导人、专家学者交流意见的重要平台。这种类似的会议非常值得借鉴,全球顶尖精英聚集在一起可以碰撞出强大的火花。这种类似的“合作”可以影响全球经济和未来的趋势走向。互联网是一种未来极强的信息化趋势,本次同样参会的有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互联网商业领袖,强强联合对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乌镇作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历史氛围浓厚,各国领导人在这里商谈国事,商谈未来,是一种极为美好的,心情影响人的思维,好的景致更能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并且习大大早年在浙江工作的时候,来乌镇很多次,感觉这里的景色很好,并且选择这里很亲切。并且小小的古镇包含了众多的文化遗址,亚热带季风气候也使得这里的气温适宜。十字形的内河把全镇分为东南西北四栅,很有易经位置学感。
    乌镇的这些优势其实就是在打造一个地球村,打造一种秩序,有秩序才有自由,这也印证了中国人的和平意识,在互联网的时代下,一切都是未知的,只有国与国之间的密切合作,坦诚相待,才会打造良好有秩序的世界体系。然而世界互联网大会只是一个开始。
    乌镇在有着强大的互联网思维意识,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才开始普及手机支付、扫码支付时,在乌镇早已经普及,来这里的游客均不用带现金,只要扫一扫即可支付,小镇的居民也不用担心收到假币。完全的互联网化,这仿佛是世外桃源,一种互联网世界的天堂。在这里,一切问题都互联网上操作,住宿、购票、餐饮、特产、游玩均在网上进行,并且全镇免费wifi覆盖,进出旅游景点均扫码进入,无纸化也是乌镇的一到亮丽风景线。
    并且为了应对互联网大会的召开,在接待方面、交通方面、住宿方面、食物方面均标准化的建设,解决参会人员及各位领导的衣食住行。这简直就是智慧城市的标杆,未来每个城市的模板。
    古风古韵的的建筑,文化气息的袭来··· ···,好想去旅游啊
    原子先生语录:预祝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圆满成功!!!

    这次世界互联网大会胜利闭幕了,美国硅谷的代表,Google 的CEO 劈柴,微软CEO纳德拉,苹果CEO库克,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特斯拉CEO马斯克,都没有来。

    当然他们主要是因为焦头烂额,忙于处理川普当选总统带来的冲击。像中国人民的老朋友,Linkedin 创始人 Reid Hoffman ,就准时来报到了。

    国内部分,嘉宾名单体现了我们统战部门一贯的高水平。

    过去两年出现的 O2O 泡沫、VR 泡沫、早期 VC 资本泡沫没有一个影响到了有关部门的决策。相关的领导同志洞若观火,靠鼓吹资本寒冬上位的投资人和靠不断释放利好抬升股价的A股上市公司没有一个浑水摸鱼收到邀请。

    来到乌镇的,都是货真价实的互联网大佬,行业也非常具有代表性。这两年新晋的小鲜肉,也都按照公司估值和社会价值安排到了各个分论坛。

    今年刚刚蹿红的摩拜单车已经获得了领导们的关怀,于是 CEO 王晓峰接受采访说“自行车是个好东西,符合所有人的利益”,让人怀疑他之前的工作不是在 Uber 和宝洁,而是中央编译局。

    但是同时上半年最火的项目,把周亚辉捧成投资界最新一枚网红的映客却失之交臂,看来是没有贯彻落实所有主播必须持证上岗的规定。

    映客和摩拜单车的区别待遇,充分体现出我们的互联网管理队伍既保持了解放思想的活力,又守住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底线。

    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乐视自称是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也许是宇宙独一无二的生态,不但这届没有收到邀请,过去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都没有收到邀请。因此贾跃亭只能去次一级的,由深圳市政府办的 IT 领袖峰会上过把瘾,和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同台一次。

    贾跃亭可能觉得委屈,但是你两学一做没有搞好怪谁呢?最近乐视资金链紧缺,贾跃亭把自己长江商学院的同学请来到乐视总部,大张旗鼓签字,融了6亿美元。这不是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是什么,有没有把“禁止参加同乡会,同学会,战友会”的纪律处分条例放在眼里?

    今年是王兴是第一次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以前他只能跟张一鸣一起参加龙岩互联网大会。这次的跨度,相当于从老乡会蹦到的春晚,有些紧脏,两位“胡建之光”还不能谈笑轰声。张一鸣继续谈 AI 的老调,王兴面对裁员风波惜字如金,但是在阿里的地盘上,被跑得没有那么快的杭州记者逼问出来了美团和阿里巴巴之间的恩怨。

    这可能本届互联网大会最敏感的议题了,除此之外会议秩序井然有序,讨论彬彬有礼。

    王兴和马云冤有头债有主,但是作为唯一一个在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发言的互联网企业家,马云需要有更大格局。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提到了1865年英国的红旗法案。

    当时英国政府规定一辆汽车要有三个人开,其中一个人步行在车前,举着红旗,汽车不能跑到红旗前面。于是英国的汽车工业就落后了,便宜了美国的福特,

    “这样的红旗法案今天在全世界各国依然存在。”
    这个世界各国,包不包括中国,你马云要讲清楚。最近喜欢拿着这个红旗法案说事的,就是阿里巴巴投资的滴滴。阿里巴巴投资SM遇到了限韩令,最近人民银行又要牵头搞“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网联平台监督支付宝微信支付,你是不是有怨言?这个打着红旗的人是谁,红旗打得对不对,以后要不要继续打,马云你也要讲清楚嘛!

    接下来的两天,新闻无非是农民企业家雷军竟然穿上了巴宝莉风衣,又坐在了周鸿祎的身旁,让周鸿祎想靠却不敢靠。丁磊又请了互联网的半壁江山吃自家猪肉,情真但是不清真。

    雷军,杨元庆和余承东把酒言欢,说要联合占据全球手机出货量前三名,然后自家兄弟再分胜负。好家伙,完全不把出货量排在他们前面的OPPO、VIVO当回事啊。

    不过毕竟是一届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友好的大会,继往开来的大会。三天会期下来,大家都开门放炮,热热闹闹。用别人家酒杯,浇自家块垒。只有一个网络安全会议是闭门会议。他们在里面聊什么,我们全然不知道。

    但是妹想到,为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方滨兴校长竟然在会后接受了采访,我们这才知道,原来方校长不研究防火墙已经有10年了,

    “外面想这么说(防火墙之父)就这么说吧……其实到北邮当校长之后我就不搞这个了”。
    但是方校长仍然对目前的国家网络安全建设很有兴趣,他一针见血指出了,现在防火墙的用户体验不够好,主要是因为不够精准,有效是很有效,但是有害信息和无害的信息都看不到了,

    “如果我要真还在这个领域,我就仔细琢磨一下这个事情”。
    别啊,我说方校长,你应该继续琢磨啊!事关十几亿网民用户体验,您比张小龙还重要啊。

    这本来是一个重大新闻,但是又让李彦宏抢了头条。风度翩翩的李厂长为了宣传自家的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竟然让写代码的工程师冲到汽车面前当小白鼠,网上又是一片骂声。

    这一届百度公关啊!

    但是没关系,至少在百度上搜到的,都还是正面的新闻。

  2. 池建强说道:

    提问:您觉得技术员是可以一直做技术,还是说管理才是出路?

    池建强:技术和管理都是很好的选择。对于程序员来说,要看个人的兴趣和天分。大部分程序员因为性格的原因,喜欢做技术,喜欢与计算机打交道,而恰好又能把技术做好、做深,当然可以一直做技术。比如淘宝的多隆。

    如果你喜欢技术的同时,又有很好的视野、格局和情商,当然可以选择涉足其他领域,比如咨询、布道、团队管理、产品设计等。另外,在技术领域遇到瓶颈,也可在其他方面寻求突破,比如二爷鉴书的作者邱岳,以前也是个程序员,后来转产品经理了,现在也丁香园做的风生水起不是?据说他还偷偷修改程序员的代码……

    如果你在技术或管理方面都很平庸,又缺乏一点勤奋,转哪个领域都没什么前途。最怕的是,学了三年编程,就天天想着去转这个转那个的,太浮躁。

    关于 CTO,一个人做纯粹的技术,是做不了 CTO 的。CTO 要承担更多的角色,要有很大的格局和很好的前瞻性。

    提问:在90后渐渐冒头的今天,您会怎么跟90后这代人解释「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话的含义?

    池建强:我是在年龄大了后才会有这种感悟的,所以也很难和年轻人解释,据说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笑)。

    做一件事情不再单纯是为了挣钱,而是想表达和创造,我觉得是一种很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里,你做出的选择更偏向于事,而不是急功近利的念头。我觉得现在的80后压力比较大,90后呢,相对好一些吧,压力大的时候做事就容易变形。

    不是说大家不去追求前程和钱程,而是要有所平衡。

    提问:您跟冯大辉先生是很好的朋友,冯大辉先生现在做的事对老百姓有很大的益处,其动机也很让人尊敬。像他这样的,是不是就是您说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例子?

    池建强:对,大辉做的事情我是很佩服的。他从支付宝出来选择了丁香园,如果纯粹为了赚钱,我相信他会有更多选择。但丁香园是一个他愿意投入精力和时间去做事业,非常好。关于冯老师我写过一篇小道行天下,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找来看看。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冯老师在做丁香园的时候,生活压力已经没那么大了,所以他能更关注在做事上。我们经常宣扬苦难是一种财富,苦难是生活最好的老师,其实挺扯淡的,很多人能够心无旁骛的做事,都是因为生活压力得到了缓解,或者没什么生存压力了。所以要做到「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是不容易的。

    关于创业,我个人以为,年轻人在牵绊很少的时候,比如20—30岁,更容易去创业和拼搏,因为没什么可以失去的,除了时间。30岁以后结婚生子车子房子的压力都来了,反而没那么容易。到40岁之后,各方面比较稳定了,压力也没那么大了,也是创业的好时机。

    提问:您在锤子科技云平台负责的研发团队是怎样的一群人?和您之前的预期是否有什么不同?在锤子公司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池建强:我之前的行业是传统企业软件,跟我个人的定位是不太符合的。我最早做互联网,后来是企业软件,现在又回到了互联网行业,对这个过程我很满意。

    锤子科技是我一直比较关注的一家公司,进入这家公司之后,我发现和我想象的没有很大的差距,锤子和老罗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美,也没传说中那么差,一切都很真实,我们只是在坚持做一些正确的、有品位事情,这些正确和品味,却被很多人当做情怀。我加盟锤子,也算机缘巧合,老罗找到我,于是就加入了。

    我现在负责一个比较大的团队,在做很多有趣的事情,后续我会为这个团队写一些文章。团队的人做事很讲究效率,有紧迫感。遇到紧急任务大家会主动申请加班,因为我们的加班是要被批准才可以的。在这个相对比较「干净」的环境里工作,每个人都有那么一点小小的自豪感。我们在做一个商业决定时,会考虑很多其他公司不会考虑、或不愿考虑的东西。

    加入锤子我并没有太大的惊喜,因为跟我想象的差不多,一个正常的公司,做事,并力图追求卓越,挺好的。

    提问:有用户提到锤子便签、时钟等产品的体验和使用很赞,锤子科技云平台在用户体验方面,您认为有哪些别致之处?接下来会着重进行哪一块的改进或有什么其它的更新?

    池建强:用户体验是我们最为重视的部分,因为老罗是公司最大的产品经理。我们有很多一流的的产品经理、设计师和工程师,每个人都会想出一些优秀的、酷的功能,这就会需要我们花费很大的代价去实现这些创意。

    我们的产品在设计和实现上的差别是像素级的,设计出来的 UI,含着眼泪也要实现,而且一个像素都不能错。比如更换系统主题、屏幕切换、购物商城、云便签等等,你可以看一下,很多细节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功夫,很多的功能效果要经历成千上万次的调试。锤子的 Smartisan OS 和其他的 Android 系统是不一样的,很不一样,我不会说我们的系统更好,不过你可以自己感受一下,包括我们的便签、时钟、日历、云同步等产品。现在锤子便签已经推出了 Web 版,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尝试一下,我们要做出世界级的便签和轻量级的笔记应用。

    关于 ROM 和云平台,我们还规划了很多有趣和好玩的东西,有些东西已经在实现了,不过这些成果,还是让老罗去发布会讲吧。

    提问:您的 Mactalk 很受程序员喜爱,您是怎么写好这个公众号的?

    池建强:最开始做 MacTalk 就是一个很纯粹的想法,教大家一些 Mac 使用和开发方面的技术技巧,后来越写越多,欲罢不能,就成了现在的样子。我本人比较喜欢写东西,博客时代写东西和公众号的风格差异很大,博客时代程序员都写技术文章,现在我更多的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专栏作家,技术内容反而越写越少了。

    我自己写东西不大会去追逐热点,今天死刑、明天专车、后天离婚等等,写那些东西可能会吸引读者的眼球,但对我来说有什么价值呢?我不会去迎合读者,自己觉得该写什么就写什么了,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我尽量做到有价值,有趣,偶尔有力量。当然有时候会做一些数据实验啊什么的,其实运营微信公众号就像创业一样,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关于我的文章内容,能理解有收获的,您就读读。理解不了的,觉得没用的,取消关注也行。

    提问:Docker、Spark等面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新兴技术很火爆,它们也在云企业里开始应用。我个人觉得 Spark 和 Docker 会是很有用武之地的组合,我想学习Spark,是否可以建议下学习路线和应用方向?

    池建强:Docker、Spark 都是开源的技术,我自己也很看好,我们也在用。学习这些技术其实没什么捷径,由于是开源技术,网路上可以找到大量的学习资料,去学就好了。搭建环境,根据文档做出自己的第一个应用,然后尝试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环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如果你想在这些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就需要去理解这些技术的根本和实现机制。

    Docker 主要是 Go 语言写的,那么你最好能了解一下 Go 语言,读读 Docker 的源码。InfoQ 上有个专栏是讲 Docker 源代码分析的,就是个很好指南。Spark 主要是用 Scala 实现的,支持 Scala、Java、Python 和 R 语言,那这些语言你是不是要去了解一下呢?技术的路上,衍生学习,学无止境!

    提问:锤子以后会做智能硬件吗?

    池建强:目前我们仍会以手机为主,但已经有专门的团队在做其他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了,具体内容不方便透露。

    提问:结合Python、Java的优缺点,个人觉得Java在大数据处理方面大有用武之地,这会让Java迎来新的春天和流行吗?

    池建强:Python 和 Java 都是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前者是动态解释型语言,后者是静态编译型语言,关于这两门语言的特点和介绍,可以写一本书。

    Java 会迎来新的春天和流行吗?我觉得 Java 一直在春天里啊,Java 在二十年来每个浪潮的转折点都恰到好处的站在了风口浪尖,直至今天。最早互联网出现以后,Java 有了 Applet 技术,然后就迎来了企业级开发的大潮,JavaEE 横扫天下,等到移动互联网时代,Android 又出来了,大批的 Java 程序员又站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潮头。

    做为一个工业编程语言,Java 的语法进步一直比较缓慢,但 Java 平台的生态非常好,Scala、Clojure、Groovy 都是 Java 平台的衍生语言,生命力旺盛。在大数据时代,与其他语言和平台比起来,也豪不逊色。

    提问:Python、Android、PHP、Java、Web 看了一大堆,也动手实践了一些,但是还是感觉什么都不会,怎样才能让自己感觉有点进步呢?

    池建强:这个得看你的状态,你是在学习中工作,还是在工作中学习。

    如果是比较纯粹的学习,你最好选一门语言和平台深入钻研,这个领域会衍生出很多其他技术,足够你学习的,学完之后要实践,比如写个 App 或博客系统等,才会有更多收获。每个语言都有自己的生态圈,要融入到这个生态圈里。如果你是工作状态,除了把工作中用到的技术掌握好,还应该学习其他的语言和平台,一个程序员至少要掌握两门以上的编程语言,才能相互印证,融会贯通。

    为什么学了好久都觉得没进步呢?第一可能没那么久,第二可能你学的东西太多了。在编程领域,没有几年持续的专注学习和实践是不可能「感到自己有点进步」的。

    提问:你怎么看待基于HTML5号称跨平台的APP和目前类似APIcloud这类的H5 APP速成框架(或平台)在移动开发中的未来?

    池建强:现在更多是混合开发吧,Native 技术和 HTML5 技术结合使用。微信中有很多技术就是基于 HTML5 做的。我认为短期内 HTML5 不可能完全取代 Native技术。

    提问:锤子科技是否有计划发布OS X平台上的同步管理软件?

    池建强:我们会做好几款 Mac 软件,但具体做什么,还是等发布了再说吧。

    提问:您认为什么是「极客」(作为 Mactalk 的忠实读者,我沿着印象在搜狗里找到了你曾写过的一句话:「这些就是我记忆中的苹果工程师沃兹,传奇极客。」我觉得极客是想并践行者「write the code,change the world. 」的一群人,但还是想请您谈谈,什么是极客。)

    池建强:极客一般指那些智力超群,不善交际,但是对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充满热爱的人,他们愿意投入大量时间去钻研技术,编写代码,他们崇尚自由、热爱科技、支持开源,相信技术可以改变世界,在科技领域或有重大的发明,比如沃兹、Linus 等。

    早期的黑客和极客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他们追逐绝对自由,蔑视权贵,他们会攻破一个封闭的软件系统,但是不做任何破坏。酷,特立独行和科技感是极客的特点。

    极客是从国外传过来的一个词:Geek。他们的科技环境允许自己做更多喜欢的事情。沃兹70年代就能接触大量的科技资讯,并开始设计电脑,做自己喜爱的东西。我是个70后,到80年代还没见过电脑。中国有没有早期的极客我不敢说,但是现在中国有很多厉害的黑客,哈哈。

    提问:请池老师吐槽一下老罗吧?

    池建强:吐槽老板合适吗?要是吐槽霍泰稳就爽了,比如他把老员工带出国去浪,却让新员工在闷热的办公室努力工作,这样真的好吗?

    有时候老罗对细节的追求是不计代价的,这让我们很崩溃,但这也表明了他对产品的态度,从他那一关开始,产品达不到99分是无法通过的。另外,他太忙了,我很多时候都找不着他。老板太忙,说明我们办事不力呀。

    吐槽老罗可以写一本书,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

    提问:老师您现阶段的工作告一段落后,以后想做的事是?

    池建强:我不知道现在年轻人怎么想的,我年轻的时候就想,干到40岁我特么就退休,去享受生活,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真的到了40岁,你会发现,真正喜欢的事,愿意长久去做的事,还是工作,我想我会工作到70岁吧。

    比如你,如果你有了一个亿,你就会想,我为什么要在这个闷热的屋子里录这个节目呢?等到你真的有了一个亿,可能工作的欲望会更强烈,只不过做事的层面不同了。

    当然,我可不是工作狂,我挺喜欢的一种生活是,有一天我们把锤子做得很成功了,我就去过一段旅居的生活,世界各地的跑,每个地方住半年,然后写写东西,跟读者交流交流。我不大喜欢到处走的那种旅行,我喜欢在一个地方待着。就像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他从30岁开始写小说,一直到现在还在各种写东西,满世界的写,非常值得尊敬。

    提问:老师怎么看待90后?

    池建强:最大的90后今年也25了,各个公司里的90后开始多起来,但世界还是属于70后和80后的,我们公司的开发大部分都是80后,少量优秀的90后开始充当主力。

    我觉得90后是正常的一代,无比正常。他们在一个相对开放、宽松和充满科技感的时代里成长,比我们当时的视野好得多。可能有些人会看不惯下一代,我不这样,我觉得挺好,尤其是90后的程序员,踏实,有进取心,充满才华。

    老罗说,虽然科技行业史无前例地涌现出了很多年轻的、了不起的人物,但整体上,这个世界的真正主人,永远是四十岁以上的男性。我只是陈述事实,并没有为此感到高兴,坦率地讲,仅从这一点来说,我对这个世界是相当失望的。

    我也是。

    提问:最后请您给读者朋友们一些人生寄语吧?

    池建强:但求好事,莫问前程!

    不管做什么,从年轻的时候,你就要对你做的事情有深入的了解,不肤浅,不浮躁,坚持去做一件事情,同时有意识地去提升自己的能力。

    每个人都知道运动和良好的饮食可以保持健康和身材,但少有人做到。每个人都知道坚持、练习和恰当的方法可以让我们脱颖而出,出类拔萃,但少有人做到。世界上优秀的人本来就是少数,认识到这一点,你会更容易理解这个世界。

  3. 野渡仍枯江水横,轻轻暮雪笠满城说道:

    树草原上时,他们还朝夕不得饱腹,时刻面临野兽袭击的危险,还有同类其他部落的攻击与掠夺,生存状况堪忧,并没有机会去博学。
    随着人类的进化,我们的食物逐渐加充沛、丰富,生活条件大幅提升,可以把自己从每天为寻找食物而拼命劳作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人类逐渐地有了更多时间和空间来观察、思考和认识这个地球。
    博学的人们获得了对自然的认知,帮助我们躲避灾难,制造工具提升劳动生产力,帮助我们更好地存活。在进化过程中那些善于了解各种动植物、自然现象的博学的人,比那些懒于思考的人获得了更多的生存和发展机会,在社会关系中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而正是博学奠定的知识基础,使得创新获得凭借,成为人类进步的驱动力,使人成为人,并帮助人类实现历次工业革命,实现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2 博学能带来什么?

    在人类的进化中,人们可支配的时间逐渐增多,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用业余时间去学习,获得博学。
    由于基因的遗传,及后天的社会学习,使得总会有一部分人仍旧保持较高的认知需求,非常好学,获得广博和深入的知识。另外一些人则不然,诚然,我们的社会分工机制与福利水平保障我们不用非要具备创造力,也照样能养活自己。
    在心理学界,被广泛接受的人格理论大五人格(Big-five Model)中,有一个维度叫开放性(Openness),高度经验开放性意味着充满好奇心、灵活性、想象力、独立性、复杂性和对变化的开放性,是与创造力正相关的。也就是说,对知识有着广泛兴趣的人,倾向于拥有比常人更高的创造力。

    因为创造不是凭空的,很多时候需要诸如类比等创新思维的过程。比如如果我们不去研究研究蜻蜓,创造了竹蜻蜓,在15世纪传入欧洲,这个世界上的直升机诞生时间可能还要晚上很多。
    在一个永远都不嫌创新多的行星上,我觉得,博学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精神和物质财富。

    3 为什么博学不可替代

    按照目前的科学技术来说,电脑还无法模拟人类的思考模式,而我们对大脑的研究,甚至比我们对宇宙的了解还要少很多,当我们帅气的马特·达蒙已经成为火星殖民者的时候,我们人类甚至无法复制出大脑里的一小段记忆。
    小小一个头颅里,有太多我们未知未涉的秘密。

    如果你的大脑作为一个CPU,可以随时插入一个存储人类已知知识的优盘,或时刻保持5G网络在线有百度谷歌必应响应你的问题,你就可以实现信息调用了吗?
    不,你只少还需要一个目录,就是将来在解决问题和创新过程中,所需要某个方面的知识。
    而问题的关键是,其实我们并不知道之前学到的哪些东西能够在解决那些问题的时候给我们灵感和创意。
    当然我们可以把所有的知识都做成索引目录,大脑只要记住这个目录就可以随时调用网络上的信息这不就行了吗?
    但如果我们掌握了一个全面的目录,比如说四库全书目录摘要,拿去看吧,我觉得恐怕还没看完的时候,你就已经成为一个博学的人了。

    私以为这里面有个逻辑关系。
    你去百度谷歌,你知道了你想知道的,但是你并不知道什么是你不知道的。
    而当你是个博学的人时,你就知道什么是你不知道的东西。
    另外这个世界是如此辽阔,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比我们知道的东西要多得多。

    你去百度谷歌得到的讯息,是碎片化的,是断裂的,只能称之为讯息。
    而你的博学带给你的是知识,是见解,是眼界,是境界。

    以及当你把这一套知识内化以后,所形成的系统性的,我们称之为——智慧。

    …阿城,我的天,这可不是一般人,史铁生拿我和他并列,真是高抬我了。我以为北京这地方每几十年就要有一个人成精,这几十年 养成精的就是阿城。这个人,我是极其仰慕其人,若是下令,全国每人都必须追星,我就追阿城。那真不是吹的,你说他都会干什么吧,木匠,能打全套结婚家具; 美术,能做电影美工;最不可思议的是他在美国自己组装老爷汽车,到店里买本书,弄一堆零件,在他们家楼下,一块块装上,自个喷漆,我亲眼所见,红色敞蓬, 阿城坐在里面端着一烟斗,跟大仙似的。他们家楼下的黑人都来跟他商量想买,就是说他不是装一辆自己玩,是以此为职业,卖。这是一般人能干的事吗?当然这车 有一毛病,不能停坡上,有一次我们去一人家玩,阿城把车停在坡上,一拉手刹,手刹被他拿下来了。我住洛杉玑时,周末经常去阿城那个小圈子的聚会玩,听他神 侃。各地风土人情,没他不懂的,什么左道偏门都知道,有鼻子有眼儿,诙谐得一塌糊涂,那真是把人听得能笑的摔一边去,极其增智益寿。我还问过聚会中一人, 他老这么说有重复么,那人说,她听了十年了,没一夜说得重样儿的。这样能说善说的人现在北京也很少见到了。十年前,北京各小圈子都有一个主侃人,每到傍 晚,各家饭馆都可见一桌桌人围着一位爷谈笑风生,阿城就有那时节的风采。现在,往酒吧里一坐,每桌人都在打“跑得快”,要不就是摇头狂饮,地道的侃爷绝代 了。我想,要是把中国作家都扔到一个荒岛上,不给吃的,最后活下来的那个人准是阿城,没准还能跟岛上的土人说上话,混得倍儿熟。

    说到文章,你一提这问题,我脑子里就有一比:我和陈村是那种油全浮在水面上的,阿城,是那种油全撇开只留下一汪清水的。论聪明,这个不好说谁更聪明;论见 识,阿城显然在我辈之上。谁像他那样十年都在世界上跑,而且现在还在跑,这在文章中就显出来了。我看去年他在《收获》开的专栏,讲常识,句句都是断根儿的 道理。同时在上面开专栏写“霜天话语”的余秋雨跟他一比,就显出力绌,不过是一些世故的话,家常看法,不说也罢。这个人对活着比对写文章重视,幸亏如此, 给我们留下了活着的空间。……………

    在我的知识体系里来说将知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主体逻辑,第二部分是零碎资源。
    例如:FLASH制作和PS制图,主体逻辑是一样的,通过多层图片的叠加和碎块拼接制造所需视觉效果,当然FLASH是动画,包含有时间轴属性,这点和PS是有区别的。至于其他滤镜、色相、光度、特效这些零件,这两个软件其实在原理上并无不同。

    只有同时具备主体逻辑和对应的零碎知识并能组成体系的,才叫学问,可以用来探索或应用。

    好了,回到题主的问题:你所谓的博学,到底是指主体逻辑多,还是零碎资源多。
    有些人的零碎资源储备量比较大,你跟他谈什么,他都好像知道一点,但是更深入和具体的东西说不出来,更谈不上应用,那这种知识其实属于无效知识,或者说,只能作为谈资而已。
    有些人主体逻辑多,学东西喜欢浅尝即止(比如我对于PS软件的学习),光有主体逻辑和少量的零件,那么从技能的角度来说,这种主体逻辑也属于:基本没有价值。

    同时,各主体逻辑之间多少都是有共同点的,同时也相互具有借鉴价值。同理,零件之间也一样。
    我觉得真正的博学是能够将大部分他知道的逻辑和零件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研究和应用。

    而具备这种能力的人,会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他说话别人听不懂

    有人说过,一天三十分钟知乎,一年你就很博学了。

    我想说,知乎虽然不能让你的学识真正变得渊博,
    但是至少可以让你认识一个更丰富多彩的世界,

    无论是战火连天的中东,还是南方艳阳的大理,你都能大饱眼福,
    无论是飞机的驾驶,还是PS的绘画,计算机的编程,这里也都有答案。

    我在知乎也做出了很多我能力范围之内的答案,
    我曾经从事过的东西,我都会写出来,
    不后悔自己走过的LOL的路,都是收获。
    如今我是LOL(英雄联盟)这个问下下回答最多的答主之一,
    我也在很多人际关系的领域有着自己的见解
    我把我自己所在的领域的很多知识与大家分享,我很满足。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工作记忆的重要是为自动化更熟练、有效的解决问题。在信息极容易取得的情况下,没有系统化的广泛知识没有什么意义,但总记忆内存比别人多,自然有可能去更迅速的解决问题——毕竟读取硬盘还需要时间。只是如果CPU的能力太差就算知识多也没什么鸟用。至于CPU运算能力是不是和内存有线性关系我就不知道了。反正要产生工作记忆,也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形成更高的迁移能力。

    总结来说,博学自然是好事,就像你天生长得高,初中毕业1米9 ,可能适合打篮球,但如果没有练习也依然不如1米7的人。楼主估计是想说,值得牺牲时间去博学(增高)吗。我个人认为,科学普遍概念和方法你要懂,然后就是工作的专业知识要懂,其他是兴趣爱好,这样,你为博学付出的才不算是浪费。

    PS.我觉得逻辑能力和分析问题(尤其是数据)能力十分重要。比只是知道某些事重要多了。世间的“学问”都是真的吗?如果这点都不能分辨,有了错的“学”,不但是鸡肋、浪费时间,而且可能害人害己。

    在互联网搜索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你就根本做不到“博学”
    以前认识几个星星你都可以让别人觉得你博学,现在你知道的再多也未必有人会觉得你博学了,因为一搜得到的信息可能比你知道的还多。

    如果你所说的博学是几门知识的话,在不同的情况下是有明显区别的。
    专业的人适合大公司,各司其职,你知道的东西范围广用处并不大,因为你其他人比你专业太多
    小公司或者创业知道的东西广一点好处却有很多,举个例子来说,我最多只会写个带mysql的PHP留言板的水平,但是能再自己创业的时候写出半自动的小程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且因为是自己写的需求可以随便改,也不花钱。只是效率低下而已,但这种情况下效率根本不是问题。表面上他只是省了一点钱,但其实最主要的是他免去了很多麻烦的过程能带给你信心,能让你有个轻松的开始。

    博学不是博知,满脑子冷知识不叫做博学,学,要有传承,有结构,有反思,有追溯,博学,最重要的联系就是知识结构的搭建能力,正是这种能力,在信息爆炸的现在最为稀缺。没有这种能力的人,需要查的东西无穷多,而有这种能力的人,在需要信息的时候可以直中恳悫,只需要查一点点东西就够了,这才是博学的真正力量所在。而博学的根基是专精,是对一门学科有丰满而系统的掌握,复杂的知识结构搭建过一次,再搭建一些相对简单的就容易很多了。

  4. 邾县程生说道:

    古时就有"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说法。在古代,博学对于升职自然很重要,明代进内阁的条件之一就是庶吉士。自然读书读得多的有变成书呆子的,也有成为蒙田,王守仁的。学而不思则罔,因此博学也要多思,才能为自己所用。
    虽然现在有了互联网,很多知识不用翻书本,似乎读书博学就不那么必要了,但是电脑毕竟不能取代大脑,如果大脑空空,那这个人在行事生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困惑,这些问题困惑在百度谷歌上是不能解决的。
    我还是相信,多读书,读好书。

    世界需要有行动力的人,需要能够解决问题的人,需要改变局面的人。他们或大胆,或精确,或创新,并不是一定要博学。
    博学的局限性就是知识本身的局限性。博学的人也不一定是强大的人。
    单就知识本身而言,那是越多越好。也就是说博学很好。
    互联网时代,并不是让博学变成了鸡肋。恰恰相反,互联网让博学者获得了更强大的优势。本来的鸡肋变得不那么鸡肋了。
    互联网是很好的工具,博学者可能掌握的更好。互联网也是个放大器,让博学者的优势更加明显。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知识的局限性。
    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更大了。
    博学者和一般人的差距也扩大了。

    1、业务规划。
    传统互联网的做法是,挑一个方向,先做起来,如果错了,改方向,继续走。快速上线、快速试错、快速决策、共同负责。
    传统行业的做法是,开会,讨论,定义清楚方向,然后再讨论,方向实现的细节,然后再讨论,碰到问题怎么做,嗯,这里发现走不通了,好,推翻重来。某个项目,从去年8月开始讨论,至今,居然还没讨论清楚怎么做。嗯,有意思吧?

    2、需求梳理。
    传统互联网:开始拍脑袋,运营一段看数据,从用户、运营、产品、商务各个方面收集需求,产品经理牵头处理。
    传统行业做互联网:拍脑袋——怕负责,看数据——没有或者不懂,所有人在等拍板,没有人出来提需求。

    3、 产品设计。
    传统互联网:需求紧急重要程度来排序。
    传统行业做互联网:这个功能要花多少人天?什么100人天!?那那个呢?哦,10人天啊,好,先做10人天的吧。这个要1000人天?!哪儿来这么多人,砍掉!最后出来的东西,嗯,登录注册功能还没好,CMS已经在跑了,1000人天做的是网关,结果什么都好了,不能付钞票。

    4、运营。
    传统互联网:不管你是拉新、维老,都有一条线穿着,用户怎么来,来了怎么分,分了怎么留。
    传统行业做互联网:划好啊,你们谁也别越线啊,你看,这多清晰啊,你就管流量,你就管销量。嗯?中间怎么衔接?不急,开会讨论吧。
    互联网信息量非常之多,有任何的困惑或者知识上的缺乏,百度谷歌一下就能想到相关的答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所谓的博学似乎显得没什么卵用。可是,不要忘了互联网上信息资源越庞大那么垃圾糟粕也越多,等到你需要用的时候再去筛选有用信息,真的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吗?而博学的结果不同,你在学习那么多知识的过程中就在筛选,在去粗取精,那些垃圾糟粕会被你选择性遗忘,而留下在你脑海中的知识多半是精华,在你需要时随便拿一点出来都足以应付面对的难题。

    再者,外部的信息资源只不过是帮助你认识自我和世界的工具,即使再多都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用得好给你带来帮助,用得不好影响你的价值判断。而博学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内部核心实力,在某种程度上,它使你自信、优雅。

    最后想说一点,一个人本身知识储备太少,即使面对再多的信息资源,他甚至都无法快速找出哪些是真正有用的啊!

    我的朋友年龄都比较大,都是老大哥级别,从事各行各业的都有,什么公务员、个体户、销售经理、公司老板、工人、司机、倒腾手机的应有尽有!

    哥几个都是性情中人,喜欢喝酒撸串侃大山,聊的内容五花八门,三教九流,涉猎甚广。经常带着老婆、孩子隔三差五一聚,一较酒量的同时唇枪舌剑一番,日子过的悠哉悠哉!

    你要说博学吧,我们这群人里也就答主看得书稍微多点,但也仅限“稍微”,跟博学之间的差距不能以道里计!我们这些人至多是年岁虚长,见多识广,阅历较为丰富罢了

    去年,圈子一哥们拉了个他相当欣赏的同事进我们的圈子,喝了几次大酒后,我们发现其人虽然其貌不扬,但是学识渊博,满腹经纶。说话辩论起来往往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洋洋洒洒!讨论偷袭珍珠港事件是否阴谋论,他能准确的说出偷袭时间,双方将令姓名、飞机架数、伤亡人数;辩驳C罗梅西谁更牛逼,他能准确说出梅西的各类荣誉、上场时间、进球数目;谈起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他比我还门清儿,公益一类、公益二类说的有模有样!

    我们一瞧能结交这种强闻博记,博古通今的大神,简直是三生有幸!

    但人无完人,金无赤金。大神就有一个毛病,就是喝起酒来爱上厕所,几乎是十分钟一小上,半小时一大上!而且每次上完厕所之后往往有惊人之语,艳冠全场。

    一日,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神喝的有点晕,起身又去方便,不过这次没带手机。坐在大神旁边我那倒腾手机的哥们(下面就称他为P吧)手痒无事,见猎心喜,便拿起操弄一番。没想到,这一看便看出大事来了,只见大神手机的搜索引擎上密密麻麻全是我们前面在桌上的谈论的话题。

    这下,我们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大神如此尿频,原来是借尿遁之机百度去了!

    哥们P也是蔫坏型的,便悄声对我们说,你们就说我电话没电了,借他电话用一下,你们在找俩话题掰扯掰扯,看着哥们到底是不是块真金!说罢,便拿着大神的手机出门了。

    我们都是十几年的交情,早已心领神会。大神回来刚一落座,我们就把以前聊起的话题逐个提出,梅西2013年西甲进球数是多少?珍珠港美军损失了多少飞机?公益一类到底与二类孰优孰劣?

    听罢,大神说,不急,不急,一个一个来。便找起了手机,我们忙说P手机没电便拿你的去打电话了!大神一听就慌了,急得满脑门的汗!

    要紧关头,P这时回来把手机还给了大神。大神一下就雄姿英发,顾盼自雄,说是肚子好像吃坏了,得再去一下厕所。说完就颠了!我们气急败坏的低声骂向P,你缺心眼啊,早不回来,迟不回来,偏偏这阵回来!

    P不慌不忙的点了根烟,吐了个烟圈悠哉悠哉的说,慌个毛线,我把他手机设置了,现在上不了网!

    后来,大神就在卫生间呆了整整近半个小时。从卫生间出来后,神色焦躁,赧颜汗下!连称肚子吃坏了直跑肚。拉他进来的哥们一看也坐不住了,忙说送他回家。

    打那以后,“大神”再也没和我们联系过,我们也当没认识过这个人。生活又回归到哥几个之间正常的喝酒打屁的轨道。

    但是,每次一提起这个人,我们心里就说不上恶心和鄙视。

    因为在实际问题面前,Google简直什么也帮不到。

    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一个常见问题是:“我应该如何度过今天?”,即便是这样每日必备的问题,你也会发现可能的选择超过了1000种,而这选择又会联系到你未来的选择范围。如果你考虑的是一年的人生规划问题,你会遇到至少种不同选择。悄悄告诉你,其实这已经超过了整个宇宙所有粒子的个数。

    Voila~! 这就是路径依赖的世界的超高复杂度!

    连一个人的生活都可以如此复杂,你可以直观感受到社会的复杂度,自然界的复杂度,历史的复杂度。而其中Google又能帮助我们解决多少问题呢?如果不拼命学习我们又如何去快意地理解人生呢?

    当我们身处于图书馆和高速网络的时候,我们并不占有知识本身。只有当我们学会了才能够真正运用。收集了千年来的棋谱并不表示精通围棋,同理拥有Google并不表示变成最强大脑。更何况网上能找到的知识往往是数据类的知识,而更关键是知识是机理类的知识,那些才是更关键的学问。而即便掌握了几乎所有机理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综合运用他们的能力。那才是真正能够推动提升生产力进步或者是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

    这种值得追求的能力,金融人士叫它Alpha,佛教里称作“业”,圣斗士里叫小宇宙,拳皇里叫做“豆”,火影里叫查克拉,我叫它 “ 你是你的大学 ”。

    无论如何,我会拼命学习的。

  5. Sun Zack说道:

    互联网的发展其实恰恰为博学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渠道,为更多博学者的产生提供了帮助。
    博学任何时候都不会是专业或专长的对立面,博学为你在某个方向或技能的专业提供了更好的帮助,也为你在这个方向或技能上的发展提供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奠定了基础;
    博学的定义是相对的,但同时也代表了知识储备在绝对值区间的增长;
    假设人的生命长度一致,学习期也一致,学习时间也一致,那么博学与否可能更多的与你的天赋有关;

    腾讯:
    产品驱动型公司,产品是第一追求,技术亮点主要追求运维稳定性,并不以先进性为第一追求。
    大体量的IM产品一直性能比较稳定,这点难能可贵,不过也谈不上是世界先进的技术。
    倒是运维团队的大禹等安全技术,能拿出来说说,不过也是以规模取胜的。
    人物:
    感觉腾讯出来的知名技术人物比较少,或者是比较低调吧(腾讯本身的人员流动率应该也是这三家最低的)。

    阿里:
    运营驱动型公司,不过也非常重视技术,至少在技术圈内声音很大。
    技术亮点:
    1、分布式计算和存储,比如TFS,Dubbo框架等。
    2、系统抗压能力有目共睹,能经得起双11的考验。其实也属于第一条了。
    3、数据一致性和安全性方面也比较领先,可参考支付宝。
    4、在开源方面非常活跃,贡献了很多项目,这点明显优于其他两家。
    5、阿里云目前在国内是领先的,最近在开发的DRDS貌似很厉害。当然和AWS比还是有差距的。
    人物:
    目前有章文嵩博士、以及一堆业界知名的花名专家。以前也出过冯大辉、还有。。(脑子不好使,常常突然想不起来名字)等现在活跃在各个公司的人物。
    感觉像是风生水起的草根派。

    百度:
    目前身在这家公司,所以相对了解更多。
    技术驱动型公司(号称,其实内部的技术氛围感受并没有那么浓),产品能力上相对弱于其他两家(个人观点)。
    确实是热衷于(重复)制造轮子,内部造了一堆系统(很多都能与某开源系统对应上),比如消息系统NMQ,存储系统Mola,MVC框架AP等,说优秀,确实是有能力,但要说多领先,就不一定了,毕竟这里面很多都是基于KPI功利下的产物。
    要说亮点,和其他两家有些不同(腾讯和阿里主要注重海量并发下的各种问题),主要是搜索技术(包括自然语言处理、索引存储、排序算法等一套生态系统,其实单独拿某个出来,就不算亮点了)、IDL的研究和近年投入的人工智能方面了。
    人物:
    百度的技术人物似乎比较学院派,多有厉害的资历,比如现在的领军人物张亚勤博士,还有之前若干任资历闪闪的CTO,PHP一哥惠新宸,以及硅谷研究院那边的一批常青藤出身的高人。
    感觉像是中规中矩的学院派。

    个人观点,关于技术能力:
    阿里>或=百度>腾讯
    至于世界领先性,其实很难拿单独某个技术来考量,更多的体现在最终的效果,从这点看,淘宝的双11表现出来的系统综合素质相对比较突出;百度在智能、深度学习方面相对突出,但很难比较。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分工精细化的今天,一个企业是否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做好自己的核心环节,其他的事全都外包给供应商来解决?
    就小企业来说,这么做可以减少投入,聚焦于自身特长,在短期内站稳脚跟。而且从国民经济评价角度来看,这种精细的分工能促进社会的集约化发展,符合经济发展对于合理配置稀缺资源的要求。可以说外包对于企业和社会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呢?直到现在,仍不时听到某企业收购某企业某某业务的新闻,这些收购,并购,重组无疑都是企业在建立自身生态圈的过程。这说明什么?企业在发展中为了自身的利益自主选择了去控制或影响与自己有关的产业。这些自主选择恰恰说明了客观规律,外包虽好,关键部位还得靠自己!只有通过大企业操盘将不同产业有效整个,才能创造真正的巨头,为社会带来丰富的财富。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呢?企业抛弃了完全的精细分工,是否阻碍了经济自由运行呢?也许大企业的并购行为造成的垄断对经济有负面影响,但这是大企业的生存之道,又会有哪个国家不需要能拿的出手的企业巨头呢?
    外包有外包的好,并购有并购的强,看企业发展的阶段性需要。

    互联网的核心特征是分享和去中心化,人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潮流中选择适当降低博学程度,把主要精力用在专业,这是符合个人和社会的经济需要的,但是当你想成为大牛,成为专家,成为大师级人物的时候,还能靠百度股沟ctrlcctrlv混吗?当然不能,因为当个人成长到达一定高度后,需要有不同领域知识的整合才能得到提升,而整合是在人脑中的过程,电脑不能代替。也许有人会说不同领域知识的整合可以通过团队合作实现。但是团队合作依然需要团队成员的相互了解,依然需要团队成员对对方领域有足够的认知。放到行业的角度看,哪个行业的长远发展不需要有个大师级的领路人呢?如果这个领路人不够博学,那他还分得清方向吗?

    先抛一个观点:知识不是力量,运用知识才是力量!
    知识无涯,人的精力、时间、脑力有涯!
    再来结构博学:博学我们拆分开来看,博的意思是知识面广,学的意思是掌握知识的内容、规律,并能够学会运用。换句话说,这个人不仅知道这个知识,还知道这个知识的来龙去脉,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去运用,知道如何变化,知道举一反三。
    再来说说我咋想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观点,告诉我们,知识是通过学习掌握后,内化成人内在的可调动的资源(可以理解为思维模式、气质、行为方式),你能说这些对你职业发展毛用没有?

    ”互联网搜索技术日趋成熟“这句,互联网搜索技术只是一个工具,一个帮助让你博学的工具,用一个工具来跟“博学”(广泛掌握知识并能够熟练使用思维、工具)做比较,还说让“博学”鸡肋?这真心不是鸡肋不鸡肋的问题,而是你打开方式不对啊!少年!

    百度百度得到《大厨的100个做菜秘籍》,然而不代表你看完之后,就真的能做一手好菜。
    谷歌谷歌得到《对称性与受衡量的研究》,然而不代表你看完之后,就真的明白了量子物理。
    必应必应得到《培训工作的99个法则》,然而不代表你看完之后,就真的可以做好一个培训项目。
    碎片化的知识点,不叫知识,无法串联成整体,你确定你看完2天后还能记得并且运用?
    少年,博学是让你现有的知识连接成体系,串联起来为你所用的关键。

    另外,看到有人说“T”字知识结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特么是我9年前初中课堂上听老师讲过的啊!当时觉得:卧槽,好牛逼!
    知道最近大家开始拼啥了么?综合实力。你可以有一专,能做到极致的一专,但是觉得不能以为凭这个一专就可以无敌于天下,如果说“丁”能够让人在某个领域牛逼哄哄,那么“卅"则能让你遇见更广阔的天空和未来。

  6. 绿米乎黑户说道:

    我个人感觉TFS跟hdfs一样是基于GFS论文的一个变种实现(设计理念跟架构都高度类似,所服务的场景有所区别,针对的是大量小文件的随机读取),而你的答案总让我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就是阿里开辟一个新的文件系统理念,并且这个文件系统理念是前人没有的(当然也有可能是我理解错了,你指的google论文不是gfs而是另外一篇,毕竟你没有给出论文链接又不让人评论,不过我基于当时市面上已经存在了相关产品的基础上,并且当时大家的脑洞都被gfs打开了的情况下,我想应该是存在大量的借鉴的,并且在借鉴的基础上基于阿里的日常事务,开发了一套最适合阿里系统的文件存储访问系统,而这样的一种创新情况也是开源社区所提倡的,但我不认为这算领先世界的技术。。)
    黑字为第二次更新是添加内容
    我想我找到了 @兰缘小妖 是在那里被误导的了
    http://www.oschina.net/question/5189_79284
    在这片文章里存在以下描述
    “历史总是惊人的巧合,在我们准备研发文件存储系统的时候,google走在了前面,2007年他们公布了GFS( google file system )的设计论文,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借鉴的思路。随后我们开发出了适合淘宝使用的图片存储系统TFS( taobao file system )。”
    如果我获取到的资料无误的话,足可证明国内互联网技术圈乌烟瘴气的程度,为了凸显自己的成就,不惜黑别人,而且还误导自己人,扭曲事实(我之前也读过这文章,不过我对时间点的印象不深,现在回过头看,2007 hadoop的第一个版本已经发布了,gfs的论文早在2003年发布,而在论文发布前,gfs已经广泛用于google的生成环境,就是说阿里当时要么就是消息闭塞,只借鉴了03年google的论文而对错过了利用开源的hdfs的机会,要么就是。。。。。明明用了也不说,我们只是运气不好被google抢在前面发表了论文,没有这些东西,你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我大tfs一统天下了)
    当然我对现有大多数互联网技术的看法是比较消极的,我认为,大多数现有互联网技术的理论基础其实都是早在20多年前都已经提出的,只是在基于不同的硬件发展历程,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技术各自闪耀了自己的光芒,就像10年前,大家都喜欢关系型数据库,维萨,因为当时服务的企业,要的就是transation,就是要高可控,就是要数据准确,不接受有损服务。而现在,企业该上erp的都上好了,市场饱和了,开始跪舔消费者了,然后大家就开始想怎么出report更快呢?怎么提供高用户体验的有损服务呢,再赶上互联网基础建设跟上了,好,大家都扎堆进来了,进来就好,不要狂热啊。像某人前几天说30年内互联网治愈所有疾病,你说人工智能帮助研究就具体说人工智能,你觉得量子计算机出现能帮助我们模拟更快更好的试验结果就说量子计算机,你说互联网帮忙治病,是什麽意思,巴不得别人不知道你是互联网公司的是不?巴不得业内人士听不出你是不懂装懂强行忽悠是不?
    另外 你答案里有一段话我从语义上不赞同
    这个系统TaoBao File System,自己搜,当然现在应该已经不用这个,因为淘宝走向了分布式的怀抱。
    这话容易产生误解,因为TFS本身也是分布式文件系统。。。你这么说 很多人会发生误解 TFS不是分布式的 淘宝从TFS move到现有架构 是一个单点到分布式的进化,而且在现在这个环境下,好多人张口闭口大数据,分布式,但其实连hadoop跟hdfs的概念都没搞清楚,建个关系型数据库,拉几个report出来就说自己是大数据(这里我顺便黑一下sap的hana,column based的数据库,report快,transaction慢大家都知道,宣传上却是大家说大数据的时候,就强调自己report快,大家要做业务的时候,就说自己transaction 牛b,巴不得企业用这个答题传统数据库,搞到最后就是transaction快不过oracle,出report又拼不过hadoop或者数据仓库,可见国外浑水摸鱼的也不少,不知道多少国内企业掉坑里了),还是那句话浑水摸鱼的太多。
    另外淘宝技术这十年这本书我看过, 写的非常好。我当时也是如获至宝,但是我还是要黑一下,我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团体还是一个个人,这本书前几章对程序员来说干货十足,全是技术要点,互联网入门必看,但是后期作者貌似是自己提到转入了培训部门,就开始强调一下企业文化跟阿里精神,看得就很无聊了。

    然后我要反对张全蛋有关阿里巴巴支付峰值的答案,因为阿里巴巴这个数据不可靠
    我最近要做支付宝代扣接口的集成,在接口设计跟文档不友好上被强奸了几次,不过大体来说也还算顺利,不过最近开了个会被彻底恶心到了,会议是跟美国总部的(sb)们开的
    事情的经过大概是这样。。。
    支付宝的代扣接口是一个混合了同步与异步的一个新时代api(纯赞赏 勿发散思维),用语言描述的话就是,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个同步的api,但是在遇到处理时间超过一个阀值,服务器会直接对当前request进行返回,并告知charge pending状态,之后的状态更新服务器会异步callback,是不是设计的很赞?我也很喜欢。然后估计是美国sb急着过年,不想干活(client是美国人开发,我们这边做server端的整合),不想做异步的flow,人家虽然dev傻,但是pm牛啊,pm灵机一动,说alipay的异步返回应该是个很小的数字吧,是不是只有在双11才会碰到啊(是的,双11已经出名了,美国人都知道)?然后就是一大串理由说balabalabala,如果只有1%的call会变成异步的话,我们就不需要handle,直接fail掉这些reqeust就好啦,balabalabala。然后我们的pm说 不行啊,我们跟阿里sync过,他们虽然没有具体数字,但是他们是需要我们handle异步的情况的。美国pm看这活眼看推不掉了,啪一下,把张全蛋同学的答案的英文版本拍了上来,说,看每秒这个峰值,这个处理速度,不是双11怎么可能遇到异步的情况,这样吧,要不你就问阿里拿到具体的比例(意思是你测试的我不要,我要官方的),不然我就是不做async的flow,然后大家have a nice day,我要渡假去了。
    这里问题的关键是,阿里不能提供异步api返回占总api数量的多少,是的,大数据处理如此牛b的阿里,各种花样report到处飞的阿里,没有人知道或者关心charge api同步与异步的占比。那我就要问了,你tmd的charge峰值8.59万笔这数字是怎么出来的?这8.59万笔都是sync call?还是混杂了一部分async的call?你都是sync call那是很牛b啊,对方pm说的也有道理啊,我们可以承受忽略那1%(其实还是他们懒。。。但是我可以承受做的烂一点但是少跟他们瞎bb)。如果混杂了async的call,那你也好意思把async call也算进峰值?为了凑数字好看,知不知道我们要背锅的啊?
    然后,我帮阿里洗一下就是,这种混合的sync async的api call是十分反应技术水平的,起码服务器端api之间分层十分清晰,估计request进去之后内部api互调都是async的.不过,容我在黑一下,阿里的这种async,然后callback你的方式对调用者并不友善,我认为比较好的做法是,在async return的response里面,添加一个状态查询的url,由client使用这个url主动查询实体状态,而不是依赖于server端callback回来,不过这就都是个人意见了,瞎bb谁都会,你看着一个大系统,真的忍着恶心下的了手改的也没几个。

    因为这个答案并没有回答题目 所以拿了这么多赞我还是有点局促不安的
    首先我要推荐下Sun Zack 的答案
    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有哪些世界领先的互联网技术? – Sun Zack 的回答
    然后我再回头看一眼题目,领先于世界水平的互联网技术。然后再痛苦的绞尽脑汁想了一下,回答还是:没有。
    先别喷。。依我看,但凡一个公司如果有领先世界水平的任何技术。在当他的领先水平没有超过竞争对手一个时代之前,他是不会轻易把这个技术拿出来瞎bb的。所以我说没有只是因为我不知道,说不定那天有机会进BAT就可以一窥究竟了。
    所以说,我可以胡乱猜想下,那个BAT哪家公司最有可能有更多的领先于世界水平的互联网技术
    然后先说我的观点是,跟Sun Zack不同,我觉得顺序可能是
    腾讯 > 阿里 >= 百度
    为撒不待见百度呢,引用阿里某安全专家的话,

    安全工作需要自顶向下展开。无数次教训告诉我们,自底向上展开安全工作,是注定要失败的。
    然后对于研发来说 我觉得也是一样的。而在这方面,狼厂的压力是最大的,因为做研发跟做开发不一样,高投入低产出,需要有雄厚的财力做基础和良好的氛围,而在这两点上狼厂都不具备优势,而且狼厂还承受着国内巨大的信任危机的压力以及google随时可能重回中国的威胁。所以对于狼厂来说,并没有那么大的余韵去投入研发。所以在我看来,狼厂这几年不管是开人工智能lab还是做无人驾驶汽车,都是在做表面功夫,保住股价,不会真心大规模投入。
    而阿里,撇去大数据那一坨不说,我倒是觉得他在物联网方面重点投入的话,在技术领域可以开辟一段先河(因为物联网这东西美国人不太好做,投入也少)。不过阿里最近侧重点在金融,再加上阿里系安全大牛比较多,所以可能会在安全方面大作文章,但是在安全方面,有google,微软这些拦路虎挡着,你要做出点领先世界水平的成就,难。
    最后是企鹅,为什么觉得企鹅最可能有最多的黑科技呢?因为人家主营业务是游戏啊,码农里面做什么技术含量最高啊?游戏呀。人家研发到生产环境的线短,转化率高,所以最有激情投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嘛,你看mhol是不是做的不错?好吧,不是。是做的有点烂,老猎人都表示不能接受。但是这个是自主研发的啊,虽然引擎是别人的,但是目测这引擎也没撒亮点。重点是,从07年开始立项,踩坑踩到现在,mhol的开发团队一定是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培育了一大批这方面的人才,而这些积累在适当的引导下,都是很容易出技术成果的。比如,你mhol的可容错的一致性协议是什麽?是不是paxos?怎么实现的?拿出来遛遛啊,说不定做一下抽象,就是游戏界的zookeeper呢。
    好吧,我承认我帮企鹅洗地是为了让他不要砍mhol。。。然后尽快出2。1做成这样,这g就不要出了。。

    没有打开评论只是不想单纯地在评论区各种喷,毕竟这个话题现况如此,感谢 @dai michdai的批评,本身还只是学生,在学习的路上还刚起步,之前涉及技术的一段也全凭自己的经验和所学匆忙写下,很抱歉各位,400+的谬赞了。我一定继续认真学习,等到真正成为大牛了,再来知乎贡献

    以下原文,技术的一段已删,看 @dai michdai 的评论
    至少写给题主看,其他人估计也不会仔细看,毕竟他们只管自己开心就行,都说知乎每况愈下,我感觉确实是。

    腾讯和百度没有开源的习惯,所以能看到的技术不多,所以我所了解的大多是阿里的,淘宝从一开始就在为开源社区做贡献,现在很多常见的技术都是淘宝这个项目衍伸出来的,从这一点看,我个人非常敬重阿里,作为一家大型的企业还能坚持在核心技术上做开源,非常难得。

    最后说书名:《淘宝技术这十年》是由淘宝创始的核心工程师写的技术文档,对了解淘宝相关的大数据技术发展很有用处,很多技术不能说领先,也肯定是能拿到台面上给其他国家研究的了,淘宝现在的数据规模,国内外都是排在前列的,80%的系统都只能自己写,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可以匹配同等数据规模的技术可以直接用,所以呢?淘宝倒是想抄啊,能买来的东西多省事,又不缺钱,可是没有得抄啊。具体的大家还是去看书好了,我就不多费口舌了

    和大家说说其中一个公司吧!有次有幸陪领导去其中一个公司参观考察,他们有个大数据中心,汇集着全国正在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信息,并实时显示着用户位置,当一个地区的用户汇集超过一定数量,或是当一个地区成为四周用户的汇聚点时就会自动报警,你还没到那,正义的人民警察叔叔就先到了!

    阿里封仲淹团队用Java重写了Storm并做了优化,目前已经捐献给Apache基金会,作为Storm的子项目孵化了。JStorm速度上比storm是快的(本人没做验证)
    阿里的梁飞团队的Dubbo使用很广,JD、当当好多公司都在用(虽然不如Thrift支持的语言多,但是个人觉得比Thrift速度快,而且方便使用)
    还有Tengine的使用也很广(对Nginx做了优化)
    LVS这个就不算阿里的吧,集成到Linux内核了
    腾讯光想想QQ、微信这么多用户能稳定运行就觉得技术人员很牛了
    百度的前端技术和地图方面感觉都很强,具体的接触不多,不大

    阿里:高负载云服务;
    百度:自然语言搜索;
    腾讯:产品好不忘初心;
    华为:网络机世界前茅;
    360:系统相关技术;
    --20151218补充--
    没想到一夜之间这么多人点赞和评论(吐槽),好吧拿例子说话。
    阿里:阿里云的云主机,广州几乎所有的小公司都在用(其它地方不清楚),万网也被阿里收购了;做了那么多年的西部数码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竞争力(没有完备的防攻击技术),腾讯云还有一定的竞争力,新浪云、百度开放云只是能玩玩而已。
    百度:自然语言搜索,可以看看我最近想到的一种验证码 (见我的博客园文章脑洞大开的自然语言验证码),我用百度搜索测试了一遍,真的没想到现在的中文重组能力已经达到了这种程度,离破解我的那种验证码的距离真的很短,你们也可以试着拿一句打乱的话给百度搜一下。
    腾讯:QQ、微信这些人所周知的就不用说了,广告数量都比渣浪少了一个数量级。在各大视频网站两三分钟的广告时,微信文章里的腾讯视频还是无广告。再看看中国的漫画市场,能找出几个不是跟腾讯签合作协议的。
    华为:大多数人对华为的认识只有手机。实际上,它是全球最大的电信基础设施供应商,世界500强的中国民营企业,而且要知道他是不上市的。
    360:老周,一个打败过马云的男人。当年他的3721玩死了雅虎中国(见书《阿里传》),确实开创了流氓软件的先河(那群跟着别人骂360的人知道为什么吗)。然后就搞出360,开启了杀毒软件免费的先河,在没有它之前,还记得那些打印店的小病毒老是各种烦吗?现在安卓的一键ROOT,短信电话拦截不得不说不错。最近它跟HTML5中国产业联盟一起搞“流应用”,希望可以引领下一代APP潮流,我看好。

  7. 春泥村雨说道:

    互联网思路应该是一个比较多元性的概念,涉及不同的方面,不同的人使用该概念时可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就我所知应包括这么几个元素:

    1. 快速迭代,用户参与。通过不断地迭代使产品日臻完善,而不是追求一次性做出一个完美的产品。并且,用户的反馈会作为设计决策的部分依据。

    2. 基于海量数据分析进行决策。互联网产品的一大便利是可以实时获得大量用户的行为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可进行产品决策。也可以采用AB测试等方法主动比较不同的设计方案。Google是此法宗师。

    3. 病毒式营销,星火燎原。利用互联网的传播特性,促成产品在社交网络、社会化媒体的渗透,并通过制造轰动性事件、争议性话题等(参见雕爷、罗永浩),实现大范围病毒传播,乃至达致引爆点。这是一种无本万利的营销手段。

    4. 小而美,少即是多。互联网产品通常不追求大而全,而是抓住用户某个痛点或价值点,针对性地做出定位明确的产品。在功能上尽量简单明确,即便要做大做复杂也是慢慢地加上去。体验上尽量做到简单易上手,甚至使「界面消失」,仅凭本能和直觉操作(如「摇一摇」)。

    5. 免费策略,平台战争。互联网产品大多不向用户直接收费,而是用免费策略极力争取用户、锁定用户。并且,同时致力于使IM、搜索引擎、浏览器、杀毒软件等从专用产品变成平台产品,凭借庞大的用户基数,推广和兜售其他服务。

    6. 粉丝经济,草根品牌。培育和勾引死忠用户,壮大粉丝规模,营造粉丝文化乃至构建话语体系。同时,必须在品牌中注入草根基因,放低身段,讨好甚至逗弄粉丝,保持高频、全方位的互动,比较成功的互联网品牌包括小米、罗辑思维、梁欢等

    7. 激发用户创造,自组织构筑网络生态。使用户也成为产品的一部分,激励用户进行创造,生成高价值内容;用户在创造的同时还能自组织,自发形成多层次、多样性的网络单元,使互联网产品扩展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最典型如豆瓣),自行繁荣壮大。

    说得不全面,列举两点我认为「用互联网思路」做传统产品的特点:
    1. 让消费者进入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来。消费者不再是那个只面对销售终端的对象,不是卖完就了事。而是应该让消费者融入到售前,包括需求调研、产品研发、产品改进中来。同时企业应与消费者建立直接的联系,利用新媒体手段与消费者产生情感连接,形成品牌印象。
    2. 有一些传统行业中的小单子,如果用传统的方法去做成本很高,做了和不做没有区别。这时候就可以利用互联网做平台,降低接触客户的成本,使企业能专注在业务的核心。

    第一,解构权威话语权,以草根话语权取代。既往公司通过统计抽样了解用户大致需求,然后再凭借专业能力设计产品。而互联网的方式则是让用户参与到产品设计、改进中来。公司通过论坛,社交网络直接与用户沟通。用户也可以通过自己在网络上的影响力,要求或者呼吁产品进行改变。

    第二,从细分市场入手。既往的产品,追求市场规模和普适性。而互联网的思路则是从细分人群入手,为某一类人创造价值。这样做的背后不仅是传统细分市场的思路,其互联网的隐喻在于,互联网渠道的便捷性可以让小众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可观的用户群,并达到有效的信息传播。而传统模式下,小众需求无法被满足的原因也在于,很难找到这群用户,并将产品信息传播出去。

    第三,从工业时代回归人性。所以我们看到企业变成微博上发段子的大V,其形象拟人化。有血有肉,有喜有乐。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一窥互联网对工业机器生产带来的标准化、冰冷感的破坏。

    实际上他们做这些事情更多的是正常运营业务+营销品牌包装层面的策略
    跟互联网没有半毛钱关系 思维倒是有的
    这里提出的互联网思想做产品其实跟之前提出的降级论属于一个路数的
    即“看起来挺合理且振奋人心”好像一种新的模式被发掘出来了 其实没有
    很有意思的是据我所知 这两种理论都来自于一个品牌的同一个人口中

    比如某品牌经典的停车几式 就是用痛点引发了一系列的营销行为
    但这可不是在做产品 这是一个活动正常的分析-策划-实施的过程
    至于那些品牌的形象等等 无不来自微博和网络的烘托
    当他们管这东西叫社会化营销的时候 我估计高手们就笑了 只是不便说出口而已
    大家可以反驳我 “你行你也来” 对此我无话可说。
    我没法证明什么 我只想说我的直觉告诉我 有些事情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这些事件的推行者确实很厉害 演讲到位 想法透 高度够 资源野 起步高 而且能够把一个宣传机会作为一个分享演讲说出来 只是有些东西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个样子而已。

    其实就是一环一环解决问题然后推进跳到一个包袱的节奏
    不过这个比停车的案例 会让消费者还要更爽一些 并且有足够的传播性
    我最近至少看见四次身边的朋友跟我分享了 这才叫社会化营销

    至于那些运营策略和实际效果
    人艰不拆

    只有在人艰不拆假大空的事情上
    这些品牌倒是顺利的继承了互联网但也不是思想 只是手腕
    就好像最近雷军说 “我打算融资用来招聘人才和其他业务,但谁给钱,给多少我不会说。”一样。
    其实核心思想是 小米要扩张岗位了 你们赶紧来发简历。

    当然我要说,创业确实不容易,很多事情其实仅仅是因为努力和资源,而被作为一种互联网梦包装了出来之后确实对于行业和从业者都很振奋,但同样也为其他创业者埋下了大大小小的坑。为什么说成功无法复制,因为实际上他说他靠A起家实际上他靠的是Q,你去埋头搞A肯定是起不来的。对于宣传自己的时候确实效果很不错,但害苦了其他创业者。

    所以除非你自己达到了一个高度能够把品牌,消费者,商品,营销各个环节跑通,否则不要轻易大家分享的相信案例。

    在我看来“互联网思路”已经被滥用了,就好比当年的“云”,什么是“云”谁又能讲的清楚呢?现在所谓的“用互联网思路”和“换一种思路”已经是相同含义了。
    诸子百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解读,不管怎样,在中国谈“互联网”和在美国谈“互联网”是不同的。现在大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借鉴的国外经验,我也可以说,我认为的互联网思路就是“抄袭模式”,我看网上的人、公司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让银行学习余额宝,是不是让银行抄袭余额宝的模式?小米是不是模仿苹果的发布会和饥饿营销?这么看,我的理论就很正确嘛!

    1、运用众包理论,让用户参与到产品中来,用户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如在社区论坛的讨论,销售工程机等
    2、基于反馈,快速迭代,如系统的更新频繁
    3、先预约,后销售,甚至是先付定金,几乎可以准确锁定目标市场
    4、通过微博、官网等开展营销,社交网络口口相传
    5、线上销售,省去渠道等中间环节
    6、粉丝文化

    互联网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去昧史,反对特权,反对权威,去中心化,那些意图奴役百姓与制造等级都是逆历史潮流而行。

    下面一条我写的微博回答我对余额宝与银行的理解:

    互联网的商业逻辑是得鸟丝者得天下(长尾理论),传统行业的商业逻辑是80/20法则(20%的人贡献80%的收入),银行是不希望那80%的人去网点办业务的,于是用手机银行、网银、ATM引导你,他们希望的是无需排队等候的那20%的VIP大客户,而那80%是阿里需要的,这就是支付宝的机会

    1 互联网把使用电脑的人连接起来,构成了一个全球化的相互沟通、交流、参与的互动平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中国网民从08年的2.5亿迅速增长但到12年的5.4亿,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是新商业模式的基础。
    2 互联网本身还处于初级阶段,是一个新生儿获取大量信息、技术然后不断进化演变的一个过程,云计算等新技术的逐步成熟,将促使大量新的服务模式和平台诞生,从互联网商业化至今,互联网思路也在随着互联网的成长而不断变化。
    3 传统大企业经营方式是不断扩张企业规模,通过规模扩张实现对采购、渠道、市场、客户的垄断,达到做强做大最终实现垄断达到占有市场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市场调研、研发设计、规模采购、模具制造、渠道建设、广告营销、售后服务传统模式把厂家生产出来的产品推销给终端用户。因此普遍具有产品周期长、渠道广告营销成本高、库存占有量大、用户针对性低、用户参与度低等传统模式固有的缺陷。
    4 现阶段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企业因为无力在原有传统市场和原有巨头进行资源竞争,因此借助互联网的特性跳开传统资源的束缚,直接通过获取客户来重铸新的商业模式,把商业模式简化为针对特定消费群体设计产品、通过网络让客户直接介入产品设计同时达到营销广告效应、获取订单制造生产、跳过层层渠道通过电商平台直接卖给消费者、售后服务。
    5 任何商业模式的目的都在于获取终端客户,互联网铲平了商家和客户之间的障碍,改变了原有的商业模式。传统的商业模式利益链正在逐步被互联网固有的特性破坏。
    个人认为现阶段的互联网思维就是如何利用新的规则直接赢取客户。
    (^_^)太庞大的话题,不多写了。也不引用小米、360、企鹅、百度、亚马逊的例子了,但上述企业的共性就是利用互联网直接获取客户,构筑各自属性的平台建立赢利模式,在赢利模式建立前都经历过不知路在何方的迷茫!

  8. jack fang说道:

    总是在听着说“用互联网产品思路”来做产品,例如雷军是用互联网产品思路来做手机,那到底什么是互联网产品思路呢?制造业出身,目前就职于IT的我感到貌似终于有了点发言权~
    成本理念
    功能与用户体验
    消费者与用户
    企业与团队
    一:成本
    你如果没在制造业里呆过,也许永远不知道成本在这个行业里是多么重要,重要到大家都有了一个共识(以家电为例):现在家电拼的是什么?不就是一个成本吗?
    他们从来没想过,Panasonic,Philips靠什么来保持市场竞争力。
    互联网企业虽然会核算成本问题,但不会去拼成本,相比来讲,更愿意花高一点的价钱打造一个基因优秀的产品,其实也并不是互联网产品的特性,不过是国内互联网这个行业与从业人员相对年轻,能更好的接受国外的这种产品理念。如同前文所言,Panasonic、Philips、Siemens、Sony均是如此,当然不排除国家防火墙对互联网产品的帮助。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结论上,传统行业更看重成本,而互联网产品思路则更注重一些其它的东西。
    二:功能与用户体验
    制造业中产品功能很多是竞品分析或是领导拍个脑袋来定的。大型企业虽不缺乏用户调研的过程,但却缺少行之有效的分析手段,这些点与国外差距很大,而互联网天生的计算机、信息传播与数学基因导致用户调研能够以极少的成本投入实现,并且做出有效的数据分析。从功能的定位来讲互联网产品便已然先进了一步。
    用户体验。传统企业面对功能,就要切合之前所讲的成本问题,会选择以最低的成本来实现该功能,而互联网团队则会选择用户体验最优作为第二约束力,而成本至多排在第三。
    目前在这点上国内还极少有团队能够转型,除了小米与魅族这样的“先锋型”的企业,还有些汽车企业做的不错,其它企业也仅仅是随着iPhone与其它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户体验”喊得让聋子都能听见后做出一些转变,但仍不明显。但我相信随着新生代工业设计师的加入,在五年后会有很明显的改观。
    在此赞一句,魅族在几年前就意识到了用户体验的重要性。目前极路由也有点儿这个意思。
    三:消费者与用户
    在制造业企业开会,听到最多的是消费者XX,XX消费者。而在互联网团队中,更多的是听到用户,基本完全取代了消费者。注意二者的区别不仅仅是字面上的。
    消费者,将不会具有消费惯性,不会对你的产品产生感情,也许有人会辩驳说:我使用海尔的产品好多年,我是忠实的海尔粉丝,我已经有了使用惯性,有了感情。那我会说,你不过是在这个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将自己培养成了一位海尔用户,但海尔仍然未将你们当作用户来培养,而是当作消费者,每次新产品发布,你们都会被刷新一次。
    用户,是具有身份信息的,是具有可识别性的,你在我的产品面前是独一无二的,你可能会享受优惠或是其它福利,即便无惠无利,但你有着独一无二的身份,起码拥有了我企业服务器上几K的存储空间。
    现在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意识到需要在这个定位上做出一些改变,比如会收集一些手机号码,或其它个人信息,但企业转身是需要时间的,目前除了魅族与小米还难有其它企业能做到如此成功。当然最成功的还属小米。
    四:企业与团队
    传统行业中的员工,嘴边经常挂着:“我们单位…………”,互联网企业则会是“我们团队…………”这其实从侧面反应出一种文化,矩阵式管理,快速合作开发,井井有条,给人一种“快闪”的感觉。在有需要时扎到一起,通力合作,通过高效的模式尽量降低内耗成本。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生产机器的组装,而不是以部门为单位。
    互联网产品的思路会更看重速度与激情。针对反馈的问题,快速迭代,争分夺秒,当然也导致了目前业内加班严重的现状,在此对广大研发工程师表示…………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
    华为做过的标准有那些类型呢 ?
    1)华为认证体系,开发团队由近200位资深的认证架构与开发专家组成,采用业界领先的IPD及ADDIE开发流程,符合 ISO/IEC17024:200国际标准。目前华为与全球最专业考试服务公司Pearson VUE合作,考试服务可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及地区 。
    华为认证,作为竞争对手的是思科认证,思科认证的国际影响力比华为大;
    华为认证的强项是:业界唯一基于ICT产业融合为背景,覆盖ICT全技术领域的认证解决方案,涉及范围比思科宽广的多!
    2)高清时代、最先进的HEVC/H.265标准,标准全称为高效视频编码(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相较于之前的H.264标准有了相当大的改善,H.265标准还支持更高清晰度的4K(4096×2160)和8K(8192×4320)超高清视频。
    中国华为公司拥有最多的核心专利,是该标准的主导者。
    3)全高清音频编解码EVS标准,EVS技术是下一代3GPP通信解码器,事实上它现在已经纳入了Volte标准之中,也就是超宽带语音通话。如果运营商想使用全高清语音技术的话,就必须采用EVS作为其编解码器。在超宽带全高清语音编解码上,volte就只有这一个标准。
    从2010年3GPP就开始启动了EVS全高清音频编码器标准工作,华为媒体技术实验室作为音视频标准推动的前沿研究核心部门全面参与到EVS标准的制定中,提交多项技术提案,并得到标准组织认可.
    EVS(Enhanced Voice Service)的高清语音通话可以用于互联网话音,去除互联网话音卡顿,断续,不清晰等各种诟病。在4G VoLTE(Voice over LTE)中使用EVS,可实现全高清语音通话质量。而在未来的5G时代,全高清话音依然是个趋势。
    4)前面的三项,只是开胃小菜。
    真正牛逼到不明觉厉的,还是看下面:
    3GPP最新数据显示,自2010年开始,华为贡献了最多的标准提案,位居全球第一,展示了强大的标准与概念领导能力。标志着在3GPP的系统架构和网络设备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中,华为正主导着LTE、LTE-A、EPC标准的制定和发展。
    华为在无线通信领域国际标准中拥有2千多件基本专利;LTE领域有超过8百多件基本专利,占全球该领域的15%,位列全球第一,UMTS领域拥有基本专利占全球总数的6%; GSM领域拥有基本专利占全球总数的3%。
    华为还在100多家各种标准组织中担任主席、副主席、董事、各子工作组组长、报告人、技术编辑等至少90个职务。
    华为-无线通讯技术标准的领跑者
    华为企业业务标准工作概览
    ……

    任正非和马云,都是伟大的企业家。
    就目前的成就而言,当然是任正非的成就更伟大。
    因为,中国没有了阿里巴巴,腾讯和京东在电子商务上分分钟取而代之。
    中国没有了华为,中国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替代(中兴体量还小,还没成长成世界500强)
    在国际上中国就连一个拿得出手的世界500强科技公司都没有了!
    ……….
    有人说,不同的行业,领导者谁更伟大,这个没法比。
    那我说,清华跟蓝翔谁更伟大,这个不好说,你肯定不同意。
    现在流行用大数据说话,我就量化分析一下华为的实力!
    其实,比较不同行业的公司的含金量,可以从5个指标上看:
    1. 研发经费。
    没有海量研发经费,你找不到足够的人才,也找不到高层次人才,
    就不可能拿出够多够分量的成果。
    华为2014年研发经费400亿;
    2015年研发经费500亿,约80亿美元,预计在全球非军工企业中排名前15!
    今年BAT的研发经费总和,有华为一半高吗 ?
    2. 研发人员数量和构成。
    你养了多少研发人员,养了多少硕士、博士、科学家 ?
    华为有1万名博士,几十名俄罗斯数学家。
    BAT的博士总量,有华为一半高吗 ?。
    3. 拿了多少发明专利授权
    同样是专利,专利跟专利之间的含金量差距甚远;
    美国专利=欧洲专利>中国专利;发明专利>非发明专利;
    能收到专利费的专利>>收不到专利费的专利。
    华为拥有发明专利授权约3万件,在欧洲专利局授权专利排名第七。
    BAT的发明专利授权总和在中国不足3000件,大约是华为的1成。
    BAT在欧洲专利局授权专利总和有华为1成吗?
    4.营收数量和收入构成。
    营收越高越好,收入来自国外的越多越好 !来自发达国家的越多越好!
    华为已经是世界500强排名200多位!来自国外的收入占6成多。
    BAT还没踏入世界500强的门槛,来自国外的收入能超过1成吗 ?
    5.在全球发达国家的研发中心数量和雇佣员工数量。
    剥削本国员工不算本事,能去发达国家搞剥削,那才是真牛逼。
    华为在170多个标准组织和开源组织中担任核心职位,
    在全球设立了16家研发中心,还与领先运营商成立28个联合创新中心。
    分布在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瑞典、德国、法国、俄国、印度等国。
    华为的海外员工大约有3万名,在欧洲目前有9,900多名员工!
    BAT也在收购一些国外企业的股权,
    但跟华为在国外和发达国家的雇佣员工规模是没法比的。
    .
    除了上面5个指标,也许,还可以添加个比较通俗指标,营收和纳税。
    6. 营收和纳税
    比营收 ?华为2882亿,腾讯789亿,阿里708亿,百度490.5亿;华为超过BAT的总和800亿;
    比纳税 ?华为纳税337亿,阿里纳税109亿,百度22亿,腾讯70多亿,华为超过BAT的总和130亿;
    从2000年开始的最近十五年,
    华为累积营收2.3万亿,超过60%来自海外,在外国人身上赚的钱达1.38万亿。
    华为累积利润、累积纳税均超过2000亿!
    .
    总之,6大指标比较下来,怎么看,华为都是一家吊打BAT总和的结局!

  9. 这个世界到底还是不需要情怀说道:

    第一,解构权威话语权,以草根话语权取代。既往公司通过统计抽样了解用户大致需求,然后再凭借专业能力设计产品。而互联网的方式则是让用户参与到产品设计、改进中来。公司通过论坛,社交网络直接与用户沟通。用户也可以通过自己在网络上的影响力,要求或者呼吁产品进行改变。

    第二,从细分市场入手。既往的产品,追求市场规模和普适性。而互联网的思路则是从细分人群入手,为某一类人创造价值。这样做的背后不仅是传统细分市场的思路,其互联网的隐喻在于,互联网渠道的便捷性可以让小众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可观的用户群,并达到有效的信息传播。而传统模式下,小众需求无法被满足的原因也在于,很难找到这群用户,并将产品信息传播出去。

    第三,从工业时代回归人性。所以我们看到企业变成微博上发段子的大V,其形象拟人化。有血有肉,有喜有乐。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一窥互联网对工业机器生产带来的标准化、冰冷感的破坏。
    在我看来“互联网思路”已经被滥用了,就好比当年的“云”,什么是“云”谁又能讲的清楚呢?现在所谓的“用互联网思路”和“换一种思路”已经是相同含义了。
    诸子百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解读,不管怎样,在中国谈“互联网”和在美国谈“互联网”是不同的。现在大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借鉴的国外经验,我也可以说,我认为的互联网思路就是“抄袭模式”,我看网上的人、公司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让银行学习余额宝,是不是让银行抄袭余额宝的模式?小米是不是模仿苹果的发布会和饥饿营销?这么看,我的理论就很正确嘛!

    1. 尊重用户。
    体现在通过单点突破、快速迭代的方式而不是顶层规划、拍脑袋做决策等当面,尊重用户的客观需求而不是自己的想法。

    2.简单化思维。
    少就是多,集中资源做少,做精,做出(用户)口碑。而不是追求大而全,追求所谓(企业)品牌。

    3.开放性思维。
    比如,互联网的产品从生产过程中就具备开放性,以产品经理为核心的,以数据为驱动,集合用户、老板、程序猿、运营、客服等等各个方面的意见,根据业务目标按照优先级来快速输出、又快速反馈。

    1 互联网把使用电脑的人连接起来,构成了一个全球化的相互沟通、交流、参与的互动平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中国网民从08年的2.5亿迅速增长但到12年的5.4亿,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是新商业模式的基础。
    2 互联网本身还处于初级阶段,是一个新生儿获取大量信息、技术然后不断进化演变的一个过程,云计算等新技术的逐步成熟,将促使大量新的服务模式和平台诞生,从互联网商业化至今,互联网思路也在随着互联网的成长而不断变化。
    3 传统大企业经营方式是不断扩张企业规模,通过规模扩张实现对采购、渠道、市场、客户的垄断,达到做强做大最终实现垄断达到占有市场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市场调研、研发设计、规模采购、模具制造、渠道建设、广告营销、售后服务传统模式把厂家生产出来的产品推销给终端用户。因此普遍具有产品周期长、渠道广告营销成本高、库存占有量大、用户针对性低、用户参与度低等传统模式固有的缺陷。
    4 现阶段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企业因为无力在原有传统市场和原有巨头进行资源竞争,因此借助互联网的特性跳开传统资源的束缚,直接通过获取客户来重铸新的商业模式,把商业模式简化为针对特定消费群体设计产品、通过网络让客户直接介入产品设计同时达到营销广告效应、获取订单制造生产、跳过层层渠道通过电商平台直接卖给消费者、售后服务。
    5 任何商业模式的目的都在于获取终端客户,互联网铲平了商家和客户之间的障碍,改变了原有的商业模式。传统的商业模式利益链正在逐步被互联网固有的特性破坏。
    个人认为现阶段的互联网思维就是如何利用新的规则直接赢取客户。
    (^_^)太庞大的话题,不多写了。也不引用小米、360、企鹅、百度、亚马逊的例子了,但上述企业的共性就是利用互联网直接获取客户,构筑各自属性的平台建立赢利模式,在赢利模式建立前都经历过不知路在何方的迷茫!

    这个问题的作用其实是填充他 而不是挖掘 你怎么能从土里挖出本来不存在的东西呢?
    实际上他们做这些事情更多的是正常运营业务+营销品牌包装层面的策略
    跟互联网没有半毛钱关系 思维倒是有的
    这里提出的互联网思想做产品其实跟之前提出的降级论属于一个路数的
    即“看起来挺合理且振奋人心”好像一种新的模式被发掘出来了 其实没有
    很有意思的是据我所知 这两种理论都来自于一个品牌的同一个人口中

    比如某品牌经典的停车几式 就是用痛点引发了一系列的营销行为
    但这可不是在做产品 这是一个活动正常的分析-策划-实施的过程
    至于那些品牌的形象等等 无不来自微博和网络的烘托
    当他们管这东西叫社会化营销的时候 我估计高手们就笑了 只是不便说出口而已
    大家可以反驳我 “你行你也来” 对此我无话可说。
    我没法证明什么 我只想说我的直觉告诉我 有些事情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这些事件的推行者确实很厉害 演讲到位 想法透 高度够 资源野 起步高 而且能够把一个宣传机会作为一个分享演讲说出来 只是有些东西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个样子而已。

    分享一个正好看到的跟停车罚单类似的案例
    其实就是一环一环解决问题然后推进跳到一个包袱的节奏
    不过这个比停车的案例 会让消费者还要更爽一些 并且有足够的传播性
    我最近至少看见四次身边的朋友跟我分享了 这才叫社会化营销

    至于那些运营策略和实际效果
    人艰不拆

    只有在人艰不拆假大空的事情上
    这些品牌倒是顺利的继承了互联网但也不是思想 只是手腕
    就好像最近雷军说 “我打算融资用来招聘人才和其他业务,但谁给钱,给多少我不会说。”一样。
    其实核心思想是 小米要扩张岗位了 你们赶紧来发简历。

    当然我要说,创业确实不容易,很多事情其实仅仅是因为努力和资源,而被作为一种互联网梦包装了出来之后确实对于行业和从业者都很振奋,但同样也为其他创业者埋下了大大小小的坑。为什么说成功无法复制,因为实际上他说他靠A起家实际上他靠的是Q,你去埋头搞A肯定是起不来的。对于宣传自己的时候确实效果很不错,但害苦了其他创业者。

    所以除非你自己达到了一个高度能够把品牌,消费者,商品,营销各个环节跑通,否则不要轻易大家分享的相信案例。

    Google的强大,在于它汇集了全球最顶尖的科技精英,但并不是说每个Google的员工都是大牛。另外,最近几年,Google和Facebook在国内的门槛已经没有以前那么高了,国内的过去基本都是螺丝钉,如果不是要绿卡等想法,个人觉得并不比在国内BAT等较好的平台发展有多大优势。候选人最后拿到p6而不是p7的主要原因,是中间有三年创业去了,创业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全栈工程师,没有精力集中深挖某个技术方向。如果候选人是在Google或者其它较好的平台工作5年的话,并且面试对口的方向,我觉得拿到p7的问题不大的。

  10. 付登旭说道:

    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中,不乏久经市场考验,在中国市场扎下根来的企业,它们是中国优秀互联网企业的代表。但在大批赴美上市的企业中,也有一些为上市而上市的企业,其中个别的不择手段上市圈钱,损害了中国互联网股的信誉。给国外做空中国概念股的资本人以活靶子。

      这一波互联网上市潮,与当年新浪、搜狐上市一样,都是美国风险投资推动的,不同仅在于上市的题材从单一的门户,转向了互联网服务的方方面面,反映了互联网产业正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平台化看来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SNS平台有深化发展的可能。

    2011-2015年互联网行业竞争格局与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中国互联网当前的基本面是好的,主要表现在网民持续增长,移动互联网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上网潮,中国互联网服务业在不断壮大等方面。然而中国互联网股因为在远离中国的地点上市,与中国互联网的基本面往往脱节。不宜根据美国纳斯达克股市波动,来直接判断我国互联网经济是在高峰还是低谷。

      我国的互联网经济未来健康发展,要从国外投资驱动,转向国内投资驱动;从跟风炒作概念,转向与国民经济主战场结合;要立足国内,创造新的服务需求和体验价值。要避免脱离产业基础,追逐资本游戏。这样才能避免大起大伏。

    发达国家均有国家宽带发展战略,我国没有,在宽带发展方面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在拉大,服务和资费都无法相提并论,但是我国网民人数众多,市场潜力非常巨大;我国互联网经济目前还处于初起阶段,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比,只占3%左右,但产生了世界级的电子商务企业,这一点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在信息增值服务的某些领域,如即时通信、搜索、网游等,具有领潮的商业模式及规模在四五百亿美元市值的世界级的大企业,相比欧洲已具有一些优势;包括电子商务服务业在内的互联网服务业,在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中已形成一定规模,在未来几年中还会有高速的发展,这些都预示着中国有可能像美国一样,成为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赢家。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造新的信息需求,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下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带来市场牵引作用。二是对转变发展方式,改造传统产业起到推动作用。电子商务正在冲击包括图书、医药等粗放产业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推动高效低耗的社会化大生产和个性化的新兴生产方式的发展。三是推动我国服务业的升级,云计算将从根本上改变服务业的发展面貌,基于新技术的平台化服务业的发展将使我国服务业从小生产,走向大生产。四是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向以人为本,注重民生的方向发展。当然,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如果能得到改革的助推力,将会对我国经济转型发挥更大作用。

      移动互联网是电信业与互联网业、语音业务与数据业务融合的结果。在融合中,出现了业务重心和收入由语音向数据转移的趋势。电信运营商固然可以继续做管道,靠数据流的增长获得业务增长,但算总帐下来会发现,在整个移动互联网的收入中,由于数据增值业务收入比重过低,而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只有掌握数据核心业务这个制高点,才能在未来数据流动中,截获高附加值的收入。

      在移动互联网高度数字化的今天,电信运营商收入结构中,新的数据业务达不到50%,就算不上先进的运营商。为此,电信运营商需要转型。转型的本质,就是从语音业务为主,转向数据业务为主;从低收入的数据流量收入,转向高收入的数据增值收入。

      对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同质化消费的时代正在过去,他们将迎来个性化消费的时代,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会使他们得到越来越好的体验。

      移动互联网的大发展,肯定会继续催生出一批上市公司,以资源和禀赋上市越来越难,将来的上市公司需要以数据增值业务收入为主,具有数据核心业务上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新的商业模式。

      移动互联网是电信网与计算机网的融合,从技术本质上看,就是CT与IT的融合。CT与IT融合的结果,就是ICT(信息通信技术)。运营商光有语音核心技术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数据核心技术。这不是指电信业通常理解的CT意义上所谓数据技术(流量和管道技术),而是互联网界理解的IT意义上的数据技术(把流量转化为数据增值收入的技术)。电信运营商在这方面面临的转型,是从只懂CT,转向精通IT。

      智能管道现在的含义正在扩展,一种含义是定位于做管道,用智能的技术和方法来做;另一种含义是构建智能普适网络,围绕这个核心建立网络数据子系统、用户数据子系统、业务数据子系统,如联通的做法;还有一种含义是做基于网络和平台的综合信息服务商,在这个前提下做高速协同接入、用户自助服务,综合感知良好的智能管道,如中国电信的做法。

      管道与互联网服务平台有本质区别。对前者来说,智能化主要解决的是带宽与基础业务收入的可持续增长问题;对后者来说,转型成功的标志,应是互联网数据增值业务占收入比重的大头。运营商需要权衡自己能够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来决定自己的方向。对于把智能管道延伸到互联网服务平台的策略来说,我认为对应用采取什么样的态度非常关键。我们看到苹果和阿里巴巴都正在从应用中抽身出来,只做平台和API。这是赢家的做法。运营商如果忍不住应用的诱惑,走上封闭、排他的道路,就会把产业弄萎缩。

      美国没有三网融合问题,它们是自然融合,三网融合是中国特殊的问题。其中广电的问题先放在一边,我们来看互联网与电信网融合的形势。观察美国情况可以发现,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不是通信技术,而是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的主动权,主要掌握在拥有数据核心技术的厂商(苹果和谷歌)手中。仅仅靠管道技术,哪怕是智能管道技术,在美国不可能取得全局的主导权,在中国也不可能。我国在发展移动互联网过程中数据核心技术不强,相较美国处于全方位的弱势。

      我国现有管理体制在产业的业务管理方面的突出薄弱环节,在于无法聚焦移动互联网的数据核心业务进行有效行业管理。目前的体制是电子、电信两网融合之前的体制,它的聚焦点在电信业务,这就造成了管电信内行,管数据外行的根本缺陷。而移动互联网的大走势,恰恰是收入重心从电信业务(语音业务)向数据业务转变,管理体制不能聚焦于产业转型。产业转型完全成为企业自发的行为。政府与企业的行业焦距不对,形成管理脱节。理顺之后的管理体制,当务之急,是采取有力措施,扭转由于管理空白加剧的我国移动互联网核心阵地失控局面。这是实的问题。我建议合并软件服务业主管部门与电信管理部门,或建立电子与电信协调机制,以加大产业融合扶持管理力度。至于广电如何融合进来,还有待观察。

      宽带领域,中国有望在宽带用户总数、宽带网速等方面取得国际领先地位,运营商围绕管道升级、拓展用户,将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会。电信运营商与广电运营商将围绕宽带视频网(包括无线宽带网)、IPTV等资源展开激烈竞争。而民营互联网企业的机会主要在增值服务方面。

      移动互联网领域,掌握数据核心技术、数据核心业务并建立成熟商业生态的互联网企业将成为主要赢家,如谷歌、苹果;兼顾管道与数据增值业务的新型电信运营商可以维持住成功者的地位;局限于管道的传统运营商可能成为输家(以收入占移动互联网总体收入比重衡量)。

      云计算技术领域,美国将成为大赢家。在美国内部,基于开放源代码的IBM、谷歌成为赢家中的赢家,而采取“云+端”策略的微软处于退守态势;此外,甲骨文、亚马逊都可能成为云计算服务的赢家。中国数据中心市场呈现客户大量外流及国外数据中心巨大强势进入的形势,主设备服务方面,IDC所需高端服务器主要是IBM、HP等提供,浪潮、联想等有较大差距;专业服务领域,神州数码等国内服务商有一定优势;整体解决方案领域,已呈现国外服务商“围剿”国内服务商的危急形势;电信运营商大举进入后,业务迄今不见起色;在与互联网应用紧密结合的云计算服务领域,阿里巴巴、腾讯都在加大投入,但高于美国3倍的国内云计算成本,使他们发展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受到战略牵制。

      搜索引擎与数据挖掘领域,从短期看,谷歌无疑是当前的赢家,但从长远看,潜在的竞争者(如FACEBOOK)随时会浮现。关键问题在于,谷歌片面强调人机界面计算,并不符合人工智能的中道。未来搜索引擎,包括数据挖掘,都会向人机界面与人人界面结合的方向发展。未来的赢家现在还没有清晰出现。IBM、FACEBOOK在数据挖掘的商业应用上有很大潜力。

      电子商务服务业领域,以阿里巴巴为核心的浙江将成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集群的世界范围的最大赢家,以数十家上市公司为依托的北京电子商务将成为资本赢家,中央企业成为产业链电子商务赢家。外商由于拒绝适应中国低收入市场特性,将继续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上的输家。IT厂商和运营商面临选择,单纯提供技术性服务将成为输家,转型为技术与业务结合、应用与战略结合型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或服务网络,才有可能成为赢家。

      数字娱乐与数字生活领域,以腾讯、盛大为代表的民营互联网上市企业,电信运营商等均可能成为主要赢家。

      新媒体领域,在高度竞争中,主要赢家将是互联网民营企业。SNS(社会网络化服务)将是国内互联网民营企业的天下。包括视频在内的媒介领域的竞争中,早期赢家主要是内容提供商;随着产业升级,从产品业(内容业)转向服务业,不适应服务的国有企业和内容资源垄断者将成为输家。精准广告(包括移动定位广告)将日益成熟,推动互联网内容与渠道整合者将成为赢家。网络的日常生活化将成为未来主要趋势。微博更加适合个性化的公共服务,商业化需要较高的条件。

      云计算不光是技术,还有潜力成为新的发展模式。其它创新都是商业模式层次上的,只有云计算是发展模式层面的创新。

      云计算作为一种借助知识工具体系的产业发展方式,以前的服务业,是赤手空拳的服务业,是服务业的简单再生产;以后的服务业,是借助知识机器发展,是扩大再生产。云计算相当于在服务业的层面,把制造业升级的历史重演了一遍。

      如果说,工业资本主义的中心是制造业,信息资本主义的中心则是服务业。二者在发展方式从小生产到大生产转变上,有许多十分相似的地方。制造业从小生产向大生产转变,借助的机器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机场(俗称铁公鸡),还有水、电、气;二是厂房;三是设备。服务业从小生产向大生产转变,借助的机器体系,同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如IaaS中的I。有人称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好比信息时代的水、电、气,这个比喻是恰当的。二是平台,如PaaS中的P,它相当于制造业的厂房。三是软件,如SaaS中的S,它相当于制造业的设备。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他提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谈到为什么“互联网+”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我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

    “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核心生产力。在当今中国的大数据推动下,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超过了大众的想象,一个买卖东西东西的集市加上互联网就成了淘宝,一个商场加上互联网就成了天猫商城,一个打车的公司加上互联网就成了滴滴打车,一个快餐店加上互联网就成了饿了么,“互联网+”不单单是代表的一个行业,一个市场,一片区域,一种产品,它是未来虚拟网络和现实生活发生碰撞、融合的产物,这个激烈的反应成就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互联网+”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手段。互联网正不断的与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融合,涵盖社会生活中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阿里巴巴总裁马云先生说过“希望在中国二十万个乡村推广电子商务,让农民尝试都市生活,同时通过电子商务把农民的农副产品运到城市中心去”。互联网+农业的模式将农副产品直接运输到城市,促进农村经济的正常迅速发展;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带来了大量的在线教育的发展机会,互联网授课的方式越来越多的 进入社会生产活动中,用户可以选择在家中通过网络视频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另外在国内部分中小学教育中,家长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清楚地了解孩子在学校中大声的一切,减轻了家长对儿童教育的担心,与此同时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政务、互联网+交通灯手段时刻影响着人民的生活,互联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最佳切入点。

    “互联网+”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平台。众所周知,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平台给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全新的推动力,传统的商业必须经过消费者到服务商到供应商的过程,而现在利用阿里巴巴实现了用户与生产厂家的直接接触,省去大量的中间环节和时间,让更多的人积极创新、创业,促进经济的增长;腾讯属下的QQ、微信更是促使传统企业进行体制改革,员工可以通过这些通讯工具知晓公司的新动态,学习公司的新课程,利用O2O模式方便人们的生活,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让企业的营销模式更加多样化,传播方式简量化等等。“互联网+”推动信息经济成为社会的主体经济,广阔的发展平台加快了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互联网+”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它是新一轮改革的倒逼利器,其要求政府部门最大限度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简政放权,对传统企业形成具有变革意义的冲击,促进产业创新,深化改革。目前国家已经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长春市吉林大学南校区建设的互联网+大楼,中国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吉林大学参加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时明确指出:要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互联网+”必然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加强与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包容有序的监管环境,促进互联网产业高效持续的繁荣,势必促使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早日实现中国梦。

  11. 专修B52说道:

    腾讯、百度、阿里巴巴都是全球前10大的互联网公司,无论是市值还是用户量,看似简单的服务要提供给几亿人都不容易,做日均ip几千的网站用wordpress就够了,超过太多怎么增加服务器配置和带宽都不行,而腾讯让几亿用户同时在线聊天、百度索引海量的数据并瞬间排序展示给用户、阿里能轻松应对双十一的零点抢购,这算不算世界领先?

    BAT中技术起家的百度现在在做人工智能,现在在图像识别、人机对话、无人驾驶等领域和微软、谷歌竞争,去年世界杯预测比赛结果的准确率惊人,这算不算世界领先?

    他们称不上伟大,但也绝不像喷子说的那样只配被踩在脚下唾骂。

    不请自来黑一下阿里云。前段时间有天,一个支付回调服务莫名其妙总超时。从监控看啥啥都没问题。折腾了半天,怀疑是宿主机器有问题,找阿里云的support,上来说把你们服务器权限密码给我。当时就擦了个擦了…也不知道阿里云是咋想的,竟然问客户要服务器密码。就这sense,人家商业机密数据放在它家能放心么…后来一模一样另外开了一台,毛事没有…基本可以认为是底层宿主机的问题。

    其实用AWS比阿里云久很多,很少有出莫名其妙的问题。一般我们自己报警了去看AWS服务状态都有提示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出什么问题。目前也还没碰到过这种疑似资源隔离不好造成的问题。个人感觉AWS的整体水平比阿里云高出去不是一点点。不过毕竟人家做得时间久,技术积累深厚,强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AWS的support可从来没有问我要过密码!!!感觉人家都有很强大的内部工具,可以提供很多信息帮助我们查找问题。资源隔离不好,监控不完备,内部工具不够强大,服务不够稳定,这些技术差距通过努力,都有可能追赶上的。但是,对客户数据的尊重,应该是做云平台的基本职业道德
    为什么不说云计算?
    云计算相当于重构了底层IT资源,计算、存储、网络、数据库、中间件、安全等等,全部变成标准化产品对外售卖。每一个领域都对应一堆响当当的IT公司,现在他们都危险了。
    而更重要的是,如何构建一个分布式的、具备足够弹性的调度平台,能够管理这些资源。
    什么叫弹性?什么叫调度?别告诉我就是虚拟化,就是堆服务器,那离真正的云计算隔着好几座山呢。
    什么有openstack ?我告诉你,亚马逊aws没用,微软Azure没用,都是自己造轮子。这些东西不自己一行行写,做云计算永远在门外打转。

    阿里巴巴有技术但是不是互联网而是营销技术。
    腾讯为了商业竞争做的东西太多,但也没啥互联网技术,至少不能称的上世界先进的,像qq只是因为走在前面。
    百度搜索技术有一点,但比起谷歌来还差的远,百度旗下的很多东西很杂,而且甚至都偏离了道德方向,那些广告、流氓软件、高占内存的臃肿app,无不拉低百度的用户评价。

    总之,都没啥技术,更不能说是先进,先进的技术都是抄外国的,商业竞争这么激烈,脑子里想的都是钱,在这种条件下根本不可能有顶尖技术产生

    如果追求谷歌街景那样的覆盖基本是没什么意义,业余拍的话可以追求一下高质量的全景照片,毕竟不管是谷歌,百度还是腾讯,街景图片需要处理的量实在是太大了,而每张照片又必须人工处理,所以肯定没办法做到十分的精美。

    业余拍摄全景照片的话,你需要一个单反相机,需要有一个广角镜头(最好是鱼眼,视角越广越省事嘛),需要有一个三脚架,有了这些,你就可以搞定基础的摄影步骤了,如果腰包够鼓,还需要一个稳定的全景云台(300-5000)和遥控快门。

    这一套如果按中等档次的配下来,也就2万多一点,就可以玩转全景摄影了!

    1,技术的原理不复杂,通过gps定位,确定每一张照片拍摄的位置。然后通过适当的技术手段,在地图上把每一个点和这些照片关联起来。而地图技术,本质上也很复杂但是已经相对完善和成熟……

    2,普通爱好者能做吗?理论上,能。因为谷歌街景一开始,就是谷歌内部的几个“业余爱好者”利用谷歌赋予他们的20%的自由时间做出来的。

    3,但是,事实上这个理论上简单的东西背后太复杂,复杂到普通人搞不定这巨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4,前端的数据采集过程也很有趣,一辆谷歌街景采集车,对于谷歌的天才工程师和产品经理们来说,曾经是他们最严峻的挑战。因为谷歌强大的后台计算能力,谷歌地图强悍的技术团队,让谷歌街景的发明人对于数据采集回来之后如何实现应用并不担心。但是他们在制作街景采集车的问题上,着实费了一番力气。

    4.1,首先,弄个车,顶几个摄像头,下面接个电脑,当然还有好多其他电子设备。开出去……结果发现,电脑供电不足。汽车发动机功率无法再带动一个单独的发电机。于是,往车上装一台独立的发动机,用来发电。可是自己装是装不好的,于是他们团队不得不专门聘请了专业的汽车工程师和电气工程师来完成对汽车的改装。

    4.2,供电问题解决了,汽车开出去,采集一圈数据回来,发现数据都没了。原来路途颠簸,硬盘被颠坏了。于是他们的汽车工程师又不得不给他们车上的电子设备设计了一套专门的悬挂系统,保证怎么开车都不会损坏硬盘数据。

    4.3,有些地方太窄,汽车开不进去。于是还得设计一个自行车街景采集系统……又是一堆事儿。

    ……

    5,谷歌地图不光为街景采集回来的照片进行定位和标签,甚至对海量照片数据进行了扫描,读取相关文字信息,来修正地图信息。这个工作量和计算量,是普通爱好者无论如何也搞不定的。

    5.1,除了运算能力之外,Google的Geek工程师们的思维方法恐怕也是普通业余爱好者难以企及的。比如我的采访对象告诉我说:
    “Google当时有很多非常出色的工程师,他们的想法都非常大胆。当时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个例子是,就是说因为地图里会出现一个问题,比如这个路口的建筑的门牌号是100号,下个路口是200号。但是这条街道中间的各个门牌号都不是线性排列的,原来我们是约摸估计150号是在这个路中间,但是Google的工程师提出,我们可以让机器一张一张去识别街景中的照片,找出门牌号来,这样就能精确定位门牌号的位置。其实这个工作非常非常难,因为一张图片里有各种各样的内容。包括以前地图上对一些商家的介绍,一个店它是几点开门几点关门,我们都要找人打电话一个一个去问,现在可以通过街景上拍到的照片,就能把这些信息识别出来。先不说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好是坏,一般这种问题我是不会想到用这种方法去解决问题的,但是这些Google的工程师就会想到让机器去识别图片这种纯技术的解决方法,这是一种非常人的思路。”

    6,总而言之,业余爱好者能做出采集车来,能收集上数据来,但是如何处理、运用这些数据,业余爱好者的业余投入,真的很难。
    编辑于 2012-09-07 8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申请转载
    单纯 某公司清洁工
    12 人赞同
    作为一个刚好做过类似业务的人,我结合google 中文网站的介绍 (详细:關於街景服務)以及我们项目过程中的经验,给大家说一个大概。
    首先,谁都没有谷歌(Google)自己清楚他们的街景是如何制作的,我们去谷歌(Google)街景台湾的网站,找到关于街景制作的花絮页面。
    一目了然的看见街景制作基本就是两个方面,
    – 数据采集(Data Acquisition)
    – 数据处理(Data Processing)
    一. 数据采集(Data Acquisition)
    谷歌(Google)自己拥有各式各样的采集设备
    如:
    – 街景车
    – 街景背包(比较酷炫)

    – 街景三轮车?

    – 街景雪橇(这个更酷炫)

    大部分的谷歌街景是由他们,因地制宜的自己改装各式交通工具,完成数据采集。改装细节不得而知,但是必须有的设备或者技术如下:
    1. 高精度GPS
    通常还配备高精度IMU辅助高楼林立的情况下GPS的不足。
    2. 全景相机
    这个在之前的图片中都很显眼,相机通常都置于较高的未知,并且看得出对着各个方向都有镜头。
    3. 本地传输和存储设备
    通过谷歌的系统的体积来目测,基本可以肯定数据是在出去作业的时候存储在交通工具或者车上,根据Google网站的最终产品,大概可以猜测出,每隔3-5秒就会有一组包含各个方向照片的数据需要即时存储,这个我们在类似的项目中处理的方法也很简单,USB3.0直连SSD的PC,不仅传输速度可以保证,SSD也不会像传统硬盘一样怕颠簸。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