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以及官员是如何过春节的?

各位甘蔗,春节假期过的怎么样?现在都应该在家等着吃年夜饭了吧。旧的一年马上过去,新的一年又马上就要来到了,甘德霜在这里预祝大家明年心想事成、清泰平安!

今天呢,我就来说说古代的皇室春节,以及官员们的团拜是怎样的。

清朝时期,皇帝老儿们都喜欢稍微寒冷点的日子,不怎么喜欢太热的日子,所以一年里的大部分时间,他们都是在别的园子里度过的,只有到了春节这个特殊的节日,才会回到宫中过年。

一般情况下,皇帝腊月26就停止办公了,往往要到正月初一的时候才会重新动笔。

一般情况下,一年的时间皇帝与皇后以及妃嫔们共同吃饭的时间几乎没有,只有到了除夕才会真正的吃个团圆饭。清朝时期,除夕的早上,皇帝老儿和皇后以及妃嫔们吃早餐,一般吃的是黄米饭、饽饽、年糕东西,花样繁多,种类达到几十种。除夕这天的午饭往往要下午四点举行,而晚宴则是最重要的一餐。晚宴摆在保和殿或干清宫,皇帝一人一桌,桌子是“金龙大宴桌”,桌边围上黄金绣的桌围子。

晚宴的丰盛自不必说,猪肉、肥鸭、菜鸭、肥鸡、菜鸡、猪肘子等等山珍海味应有尽有,一切准备就绪后,各就各位。这个时候,太监先给皇帝进汤膳,接着再给嫔妃们送汤,秩序乱不得,分量也完全不一样。晚宴过后,皇帝会把各种食物甚至盘子送给各大臣。

清朝时期,皇宫里过年的秩序一般是这样的。大年初一这一天,天刚刚亮的样子,文武官员就要齐聚太和殿广场给皇帝老儿拜年贺喜。这个时候,广场上排列着种种仪仗乐器,庄严肃穆而又热闹非凡。早上七点时分,皇帝老儿登上太和殿的宝座,众位官员按照自己的级别一一坐好位置并下跪朝拜。此刻,会有两名大学士宣读新年贺词以及去年的年总结。读完后,众臣子再跪拜,然后由皇帝赐茶赏座。喝完茶后,给皇帝拜年也几乎到了尾声。这个时候,皇帝老儿会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荷包分发给身边的宫女和太监。

有时皇帝也会写几个大大的福字,赐给身边的重臣。据说乾隆皇帝每年的大年初一都要去寺里拜佛,然后重回宫里写福字。乾隆皇帝写的第一个福字一般都不会送给臣子,而是永久的保存,大有永远保留住福气的意味在里面。此外,皇宫过年跟民间也一样,也会燃放鞭炮以及贴春联等等,但与民间不同,古代宫廷的春联都是采取挂的形式,而不是民间的张贴方式。这样的做法如今想来值得提倡,用挂的方式不仅干净,而且可以多次使用,不那么浪费。

相比于民间的年味,古代皇宫虽然吃的很丰盛,但却少有年味,充满繁文缛节,很是教条味以及官场气息。

皇室春节的确是一件政治意味太浓的事情,而政府官员们的“团拜”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有人以为,“春节团拜”是移风易俗的“新式”礼仪,其实非也,团拜古已有之,且源远流长。

顾名思义,多人团聚在一起拜年谓之“团拜”。团拜这个词,在宋代的诗文中多有出现,如王十朋的《元日》诗:“弟兄团拜处,归去愿成行。”又如《朱子语类・杂议》:“团拜须打圈拜。”再如周必大《青城小语庆新阳》的题记:“记去年馆中团拜人,今作八处,感叹成诗。”

溯团拜之源,发肇于周代的“朝正”,即新年岁首的朝拜。正月初一早上,各路诸侯与文武大臣会集殿廷,向周天子拜贺新年;汉代则称之为“朝贺礼”;经魏晋至唐宋,直到清末,此仪世代传承,规模之盛大热烈,堪称空前。参加团拜的除了皇室宗族、文臣武将外,还有属国的使节、少数民族的首领,他们一个个鲜衣吉服,恭候于宫门外。待景阳钟齐鸣,禁门开启,听到传召后,大家簇拥入宫,依次序站定。这时,皇帝步出御屏,入座龙椅,领班大臣带领百僚三呼万岁,朝拜祝贺新年。外国使臣与少数民族首领还要向皇帝呈献贡品,皇帝接受拜祝后,回赠礼物。这时君臣边宴饮、边观赏歌舞百戏,又有儒臣接踵“应制”,即作诗献赋。唐人包佶的《元旦观百僚朝会》,对皇宫的团拜作了生动的描绘:“万国贺唐尧,清晨会百僚。花冠萧相府,绣服霍嫖姚。寿色凝丹槛,欢声彻九霄。御炉分赠炭,仙管弄云韶。日照金觞动,风吹玉佩摇。都城献赋者,不得共趋朝。”

上行下效,古代各级官府也多有团拜活动。唐宋时,已成官场的例行公事。下属、椽吏同至上司衙署,向长官恭贺新禧,共祝新年如意。且往往还遴选地方上忠孝节义的模范人物参加,这有如现在各级地方政府,邀请各界名流和各地代表参与的联欢会、茶话会形式的团拜。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2017 年 01 月 24 日

    […] ➤ 古代皇帝以及官员是如何过春节的?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