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杰克·伦敦的假牙

杰克·伦敦的假牙
作者:村上春树


读了斯通的《马背上的水手》,有处感慨颇深的地方。是他作为日俄战争的随军记者单身奔赴朝鲜半岛时的事。杰克·伦敦仗着天生的冒险精神,跑去朝鲜北部一个外国人几乎从未涉足的偏僻村庄投宿。村里的官吏赶来他的住处,郑重其事地寒暄。想必您已疲倦,万分抱歉,但全体村民都说想一睹您的尊容,方便的话可否去广场,让众人见见您?

杰克·伦敦惊异不已,又暗自高兴。当时在美国与欧洲,他的文名急速飙升,但没想到在朝鲜这个寒村里,自己的名字居然也广为人知。果然,村民们把广场挤得密不透风。了不起的人气嘛,杰克·伦敦心想。然而当他站到预备好的高坛上,官吏说道:实在抱歉,有劳您取下假牙给我们看看可以吗?原来众人想看的不是杰克·伦敦,而是他的假牙!于是他只得在村民的热烈掌声中,站在高坛上把假牙一会儿取下来一会儿装上去,足足展示了三十分钟。

那时,杰克·伦敦打心底想,“不管人们如何拼尽力气死命追求,能在某一领域得到众人认可也极罕见。”他一面如此铭记,一面站在寒风呼啸的广场上,向村民们笑容可掬地展示假牙。

读到这里我想,杰克·伦敦这个人真伟大。我甚至感动了。当然,能够不怒不嗔,一连半个小时把假牙忽而卸下忽而装上,这种善意也相当伟大。下巴的肌肉肯定也疲倦不堪。但我更为感佩他那汲取教训的方法。哪怕有一千人放在完全相同的立场上,能从中引出这种特殊教训的人,除他之外大概也不会有旁人了。

但转念一想,我又觉得的确如此。一个人哪怕是朝着目标百般努力,也未必就能赢得别人的认可。这大约是不妨铭刻于心的事实。我读了这段插曲,比从前更加喜爱作家杰克·伦敦了。

关于吸取教训的方法。我也有过类似的经验,虽然没那么富有戏剧性。大学时代,我曾经背着睡袋四处旅行。有一年秋天去青森旅行时,我在深山里迷路了。到了傍晚,气温陡然下降。那是随时可能下雪的恼人天气。这下可糟啦。我心想。但刚巧有辆林业局的吉普车经过,我请他们载我到公路上,然后再搭便车,好容易赶到了城里。载我的是辆面包车,里面坐着一群大叔,大概十来个人。不是哪家小公司的职员旅行,就是社区组织的集体旅行,大伙儿都喝得醉醺醺,开心地吵吵嚷嚷。大叔们对我很亲切。学生哥,来喝一杯!劝我喝日本酒。我又不好意思拒绝。只得喝了一杯。但大概是累得精疲力竭,很快我就迷迷糊糊睡着了。

过了一会儿忽然回过神来,大叔们正凑在一起说我的坏话。什么做学生可真快活啊,拿着父母的钱四处游玩;什么好个厚颜无耻的家伙,还喝了人家的酒。就是这类的坏话。好像整辆车的人都在骂我。我想这可麻烦啦。可是又不好爬起来,只好继续装睡。等到坏话告一段落,又过了一会儿,我才假装猛然醒来,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似的,笑容可掬地谈笑。到了城里,我低头说着“万分感谢”下了车。大叔们也应道“啊,加油哦”。

那时我还很年轻,因此很受伤。为什么自己非得挨那帮大叔痛骂不可。理由我也百思不解(至今仍然百思不解,或许我身上有些惹人不快的地方);但觉得不去深思为好,并且这么想:“当别人说自己的坏话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装睡。”

罗胖:
以为人家喜欢作家,结果只是要看假牙。
但是你怎么知道人家不会因为喜欢假牙,进而喜欢上你这个作家?
我就认识一个房产销售。
因为乐于给各色朋友义务上门包饺子,房子卖得也不错。
碎片时代,就是一个让业余人士上位,让专业人员抓狂的时代。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