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公车私用”上一道“紧箍咒”

据媒体报道,自2012年起,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把整治“公车私用”当作切实转变机关干部作风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通过对全区公车粘贴公务用车标识牌,实行节假日定点停放,坚决查处公车私用私驾,给公车使用上了一道“紧箍咒”,让公车使用透明公开,便于社会各界监督。政策实施一段时间以来,效果显著,受到社会各界的称赞。(《光明网》,11月18日)

从整治“四风”查处问题总数上看,截至9月30日,各省区市查处问题总计14839件,其中楼堂馆所违规问题70件,公款大吃大喝问题820件,违反公务车管理使用有关规定问题4851件。在被查处问题中,公车私用问题占比最大,占32.7%。

针对“车轮上的腐败”,今年以来各地纷纷执行“史上最严厉的公车问责”举措。然而公车违规问题依然最为突出,原因为何?如何才能真正为公车腐败“刮骨疗毒”?公车为何难治理?官员们不肯“革自己的命”。

公车超标、公车私用等为群众所诟病的“车轮上的腐败”,长期以来是难以根治的顽疾。在国内许多地方,公车私用现象非常普遍,严重者甚至出现了公车使用存在三个“三分之一”的情况,即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私用公车的后果不仅导致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特权思想的产生,还败坏了党风政风,成为腐败滋生的土壤。

多年来,全国各地一直在探索如何治理公车私用,但成效并不能令民众满意。究其原因还是“治标不治本”,做事一阵风。关键是对公车滥用,处罚还不够。公车滥用这样的特权腐败,在国外可是“灭顶之灾”。国外民众普遍认为公车私用、滥用公款这样的特权腐败严重影响了执政党的形象,普遍会给予很重的惩罚。但在我国,一般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发现滥用公车的,一般给个警告处分完事。

公车改革的实质是一场价值理念革命,需要给“公车私用”上一道“紧箍咒”。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作为公仆,作为公务员,就不应该用公车上下班。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除国防、安全、外交、执法方面的用车和少量国家领导人用车外,一般性公共事务所用的公车,全部通过社会化和市场化来解决。不能换一种形式,把公车合理化,“取消公车”是最终方向,不能动摇。

 

(文/刘文)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