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吃药反腐是一个科幻式的梦想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决策研究组发现,受贿金额越多,受贿行为对大脑的刺激就越大。这一说法促使外界讨论是否可以利用药物或治疗方法来抑制腐败倾向。“吃药反腐”说随之引发公众关注。昨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纾否认课题与腐败、贿赂行为有任何关联,主要是为了研究什么样的脑神经机制会导致“金钱会使人们违反公平原则”这一社会现象。(7月13日《新京报》)

吃药反腐是一个科幻式的梦想。或许在未来能够成真,但至少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还无法实现。如果真有那么一种药物,官员食下之后能直接刺激他们的大脑皮层,让他们对腐败有呕吐般的厌恶感,这岂不是不任何反腐制度反腐措施更好吗?“吃药反腐”被民众误读,似乎是一个美丽的错误,不过,在这个误读的背后,却难以遮掩民众对反腐的急迫心情。

为了打击腐败,遏制官员贪腐欲望,各地政府部门推出了许多反腐招数,诸如廉政屏保、贤内助反腐、抄书反腐、廉政短信、反腐扑克等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有时会遭到民众的吐槽,认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事实上,这些反腐奇招大多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触及根本,无法起到扼杀腐败的效果。

腐败行为并非是精神病,而是官员在监督乏力下的一种习惯性行为,官员腐败的最大诱惑是钱权交易的低成本,这不可能是受药物控制的。所以,“吃药反腐”同样是没有任何可行价值的奇葩招数。

“吃药反腐”虽是荒唐的,不过借此也可以普及一个科学常识:对科学研究的应用同样要谨慎,即便研究结果有针对性,或因果关系明确。科学研究结果的应用,尤其是对健康和生命攸关的研究结果的应用,当慎之又慎。(文/季节)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