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报:中国媒体“偶遇”官员式报道引争议

核心提示: 中国领导人近年越来越重视塑造形象。

参考消息网4月15日报道 新报称,四川《华西都市报》4月8日在第七版刊登了该省叙永县全民动员整治县城环境的报道,接近三分之一版大的主配图,是叙永县委书记王波带头上街大扫除、站在人行道边洗擦栏杆的照片。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4月12日报道称,新闻是官样文章,坏就坏在了那张照片:王书记在一边洗栏杆,跟前则蹲了个专业摄影师,在给另一名看来也是官员、也在擦栏杆的人拍照。

中国网民马上发飙了:“作秀!”、“自导自演!”、“今年流行时尚——书记扫地?”

报道称,网民的不屑自有缘由。数月来,多地官员不约而同下基层,体验前线工作,展现亲民作风,如辽宁省抚顺市委书记上月乘搭公交车、和环卫工人一起扫大街,北京市公安局官员今年元旦夜佩枪上街巡逻,河南郑州市委书记去年12月在外开完会后乘坐地铁返回市委……

这些原本都是官员的例常动作,引起争议的是,媒体在报道里把这些新闻形容成“偶遇”,不是记者刚好碰上了抓拍采访,就是哪个不具名的出租车司机、公交乘客意外发现了,把照片和消息发布到网上。

许多网民分析了那些所谓“偶遇”拍得的照片后认为,无论是拍摄的角度或方式,看来都出自专业摄影师之手,纷纷语带嘲讽地感叹,“市长的运气真好,只坐一次公交车就遇见拿专业摄影器材并喜欢抓拍的高手了!”,“无处不在的摄影师这回正好又出现了!”

 其实,王波书记洗栏杆的照片摆明是摆拍的,但让身边正在工作的摄影师也入了镜头,触动了网民敏感神经,借题发挥,再次反映了中国民众对官员缺乏基本的信任,认为官员们平日躲在象牙塔里,所谓的下基层、亲民活动、到前线实践云云,只是镜头前的表演,昙花一现,走走过场而已。

中国领导人近年越来越重视塑造形象,也越来越懂得塑造形象。

报道称,政治总免不了表演,政治人物通过表演往往能够更有效地传达某种政治信息,但表演要掌握分寸,重点在于获得公众的认可,可别演成了京剧所说的“洒狗血”(表演过火、拙劣),让民众觉得被当成呆子来耍。有评论员干脆写了份官员“扫大街指南”,列出官员扫街必知事项,其中一项当然是:如果明明带着摄影师摆拍,就别说成是神奇的“偶遇”。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