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至中:“劝退”54批官员出国让人“五味杂陈”

2013年共劝退因公出国(境)团组54批、199人次,核减团组境外天数257天,核减团组成员90人。这是记者从江西省外事侨务办公室获悉的一组数字,劝退、核减数字的背后则是一些不为人知的因公出国(境)的猫腻。(《中国日报网》,2月18日)

一个涉嫌奢侈浪费的公款出国游问题,江西省外事部门通过努力“劝退”了想出国(境)的官员团组54批,看起来政绩卓著值得夸耀。然而,仔细思量一下却值得推敲。一个省一年劝退“54批次,人员199人次,核减团组境外天数257天,核减团组成员90人”数字的背后,更多的是让人感觉到五味杂陈,多的让人感觉到问题依然严重的“揪心”。

一个省一年究竟有多少批次公务人员出国考察?这个“劝退的54批”中占到了申请人群的多大比例?被批准的人员和批次有多少?语言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此高批量的“劝退成功”的背后,存在的是官员出国“潮”依然未能根本遏止,想借机风光和“揩”公家油水的官员“土壤”仍广泛存在。

被批准出国的诺大的“批次”中,不过是外事部门“裁量”后的结果,运气不好的被劝退了,运气好的可能出国成功了。主要靠工作人员“火眼金睛”的审核方式,本身也说明在国内官员出国考察机制上的漏洞频频,让人无法高兴得起来。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公款出国现象中比较集中反映出来的几类问题,江西省并没有拿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并没有看到制度性的解决之道。比如,“不合乎标准的人群公款出国了”的问题,打着公务考察的名义行游山玩水之实,考察中间“拐弯”现象,携带企业人员出国、变相为官员买单问题。

禁止公款出国游,中央已是三令五申,各项禁令也是不知其数。遏止公款考察泛滥,绝不是靠外事部门、外事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来完成的。然而禁令归禁令,公款出国游却始终屡禁不止,公开的、变相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我行我素,丝毫不将法纪放在眼里。相关部门在审批官员是否可以出国考察上,更多的带有“自我裁量”的因素,而官员是否出国,也更多的带有“觉悟”的因素,不能不说让人遗憾!

治理公众痛斥的公款出国游现象,需要的是长效机制,制度发力,尤其是通过制度性的防范和安排,让公款出国成为一个具体细化到“每一分钱、每一分钟”的考察学习行为,并让公务考察真正置于公众监督的阳光之下。

  (文/汪至中)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